1、课 题 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测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_四_年级第_一_学期 P_9798_教材分析通过网格来估测是沪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 P97-98的内容,被安排在第六单元数学广场。本课就安排了通过网格来估算,引导学生用网格估计法,初步学会对样本进行分格处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不但有趣还是有用的,它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对难以数清的对象的数目进行估测,教会学生一种估测的生活中比较实用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我们所选的对象的大致个数是关键。学情分析对为数众多的计数对象计数是一件费时又费事的工作,但生活中常常要对这些对象的数目进行估计。学生
2、对于这种选取适中的格子作为样本的方法还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对于所选的对象的大致个数是多少,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事。教学目标1能够选取适当的数据较为准确地用“网格法”来对比较难以数清的对象的数目进行估测。2通过独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体验用网格进行估测的过程,初步掌握用网格来估测的方法。3初步形成通过样本进行取样估算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体会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会用网格来对比较难以数清的对象的数目进行估测。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通过样本进行取样估算的意识。教学准备 课件 练习纸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预设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 出示图片:圣诞老
3、人带来糖果图。(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圣诞老人,圣诞老人带来了一些糖果,大约有多少颗呢?)请两个小朋友来猜一猜。2. 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够又快又接近实际结果得算出糖数?1. 猜一猜:圣诞老人带了多少粒糖果?2. 自由说一说方法。3.认真倾听。学习习惯:认真思考,大胆发言,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学习兴趣: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大约有几颗,那么我们只要估测一下糖果的数量就可以了,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够又快又接近实际结果得算出糖数?)3. 出示小巧的提示我有好办法,可以通过几次对折,把它平均分成几格,数出其中一格中糖果的数量,就能算出总数啦。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当数量太多时把全部物体的个数数出
4、来是不现实的。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一)掌握运用网格来估测的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思考过程写在学习单上。2.根据汇报板书。3. 总结方法:1)仔细观察:思考过程是怎样的?(1)适当地平均分成几格【板书】等分小格(2)数一数 1 格有多少个【板书】数出一格(3)用格子数乘每格的个数【板书】乘上格数(总结:谁来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么思考的呢?首先把它等分小格,再数出一格,最后乘上格数。这里有这么多的分法,哪种分发比较好呢?格子是不是分的越多越好呢?所以我们在确定格数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格数,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那在数一格中有几颗糖,是要注意什么呢?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舍去。那么大约
5、有多少呢,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凑整。所以最后要把它凑成整数。像这样通过一格来推算出整体的方法,就叫做通过网格来估测。)(二)选取合理的数据来估测:1.出示巧克力豆图2.小结:我们要选择比较适中的、1.学生讨论,动手尝试。2.学生汇报。3. 集体交流1. 学生独立完成。2. 交流方法。学习习惯:认真思考,大胆发言,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学习兴趣: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学会用网格法来比较难以数清的对象的数目进行估测。具有代表性的格子来估算,这样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三)比较1估测糖果时任意选择一格,但是估测巧克力豆时我们时有选择性的。2.也就是说当个分布均匀时 ,我们可以任意选择一格
6、来估测,当分布不均匀时,我们要选择适中的一格来推测整体的数量。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清楚的感受到估测的方法以及关键。懂得每个人选取的格子不一样,估算的最后结果一样。三、联系实际,拓展思维1、联系生活:2、出示:十月长假某高速公路上某段的交通情况:(1)通过给出的图片、估一估,10km 内共有多少辆车?(2)假设平均一辆车中有 4 人,大约有多少人在车上?2)小结:我们通过估测高速公路上 10 千米有多少辆就可以知道整个道路的大致情况,这样就可以帮助交警叔叔及时地疏导交通,以免道路拥堵。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注意书写格式学生独立练习学习习惯: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学习兴趣:能主动参与交流,并积极反馈。学业成果: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学会的用网格进行估算的方法。四、课堂总结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通过网格来估测,什么时候用到?)网格可以是我们刚才学习的画出来的,也可以是一些我们看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进行回答。学业成果:能总结、提炼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不见,画不出来的网格。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所学知识。板书设计通过网格来估测作业设计课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