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721330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内容提要: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是四川省2013 年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基于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区域中职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体现。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因诸多因素呈现“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普遍现象。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中职教育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很多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受评价的制约和引导的,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和杠杆。课题组首先通过文献法、比较法对有关课堂教学质量

2、评价理论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归纳和分析,为课题提供充足的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然后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我市部分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实际问卷和访谈,从教师、学生和学校教学管理的不同角度分别分析总结出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评价进行研究,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关键词:中职学校 公共基础课 有效性评价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国际职业教育的人文化和宽基础化教育的功能和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把人作为经济工具;也不再仅仅是达到某些目的(技能、获得各种能力、经济目的)一种手段;教

3、育更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爱因斯坦认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因而职业教育应满足有关职业部门需要的技术教育,同时要保证个人人格和文化充分发展所必须的一般教育;职业教育计划应该人文化和宽基础化,以提高适应性,拓宽就业机会,提高教育和职业的能动性。正如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提出,21 世纪的职业教育“应使学习者能够终身不断地获取知识、价值观和态度、各种能力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变革的需要。(二)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意义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 号)指出职业教育“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正

4、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指出“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教育部明确指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含语文、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5、、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可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是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三)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2 -课题组针对我市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实际调查和分析。当前我市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师本位”思想严重;第二,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师

6、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影响“教”与“学”的和谐;第三,教学目标单一,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第四,教师课堂组织管理缺乏专业化,影响教学有序进行;第五,教学内容僵化、陈旧,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第六,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七,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隐患,影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第八,不重视公共基础课、随意压缩公共基础课学时、缺乏有效的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等,给公共基础课教师带来一定伤害。因此,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可谓“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与“学”陷入恶性循环,呈现“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普遍现象。(四)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存在问题在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7、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逻辑关系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是基础和前提,是重要抓手和杠杆。目前,中职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的随意性、单向性、静态性、片面性、终结性,从而带来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具体表现在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缺乏完整和规范的科学体系,许多评价行为都是教师的随意行为;在评价的管道上重教轻生,只有专家领导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在评价状态上忽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变化性,忽视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在评价内容上只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不重视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习惯、价值的生成;在评价的归宿上不

8、重视过程,只重视结果。这些问题和弊端,制约了公共基础课任务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一)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把握“最近发展区” ,能加速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标要求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及思维的发展。(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建立

9、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意义上也被称为“场的理论” 。代表人物是托尔曼,其理论要点集中在 1932 年发表的动物和人的有目的的行为中。行为作为显见的行为是可以被理解的,它是有目的性的,是根据环境中的目标和导致这一目标的手段之间的关系的认知而来的。所谓认知,并不是个别的感知和部分的知觉,而是对含有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态知觉这种更大的整体的认识。它也包括对象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关系,是在对对象间的手段-目的关系的期待这一形态上成立的。如果把对动物具有重要意义的对象称为意义体,那么作为手段的那些对象就被称为符号。在这二者之间,由于经验的作用形成赋予意义的手段-目的关系,把这种形成了的整体称为符

10、号完形。所以,认知理论也被称为符号完形理论。通过学习,动物去制作对其木身具有意义的某种环境认知地图。因此,学习过程也可以说是这种认知地图的形成过程。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可以说是这种认知地图的形成过程。(三)期望理论期望理论又称作“ 效价-手段-期望理论” ,是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一种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公式表示为: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 3 -托弗鲁姆于 1964 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

11、(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在这个公式中,激动力量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期望值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把握程度;效价则是所能达到的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这个理论的公式说明:人的积极性被调动的大小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大。有效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需要教师能用期望理论,来建立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来激励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四)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的情感与认知是密不可分的,提倡教育是知识教育与情感发展二者的结合,这成了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思想。罗杰斯

12、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应是从做中学来的,促进学习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包括个人问题、社会问题及自然科学问题和哲学、伦理问题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授之以鱼” ,而是“授之以渔” ,即不能单纯教学生知识,而应当充当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手段,提供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五)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知识的建构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调节完成,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一套最佳的学习方式,因而各人的知识建构方式不一定相同。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

13、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积极地通过自我组织建构自身的知识框架。建构主义还认为,认知个体是在主动地解释客观世界,认知个体处在不断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因此,基于建构论的教学评价要求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多方互动、学习形式的多样化、自我反思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六)后现代主义理论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在这个以创新为时代精神的社会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创新己经成为社会、个人发展的动力源。承认开放性和多元性,也就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身提供了大舞台。后现代主义以其兼容并

14、包的宽容态度和尊重个体主体性的宽广胸怀,给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每个人开放了生命的空间。后现代主义倡导注重过程以及目的与手段统一,均认为个体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的。后现代主义告诉我们: 每个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课堂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而要给教师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七)教育评价理论对本课题有重要影响的教育评价理论主要有行为目标评价理论、CIPP 评价理论和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行为目标评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先制定目标,再根据目标选择和组织学习经验,然后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CIPP 评价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认为“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

15、为了改进” ,对本课题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提出的“共同构建、全民参与、价值协商”等评价思想,为本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本课题研究的概况(一)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目前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2、构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体系。(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完善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性思考,探究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内在规律。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是通过研究构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和动力作用,帮助

16、教师更新公共基础课教学理念,促进师生之间更有效的沟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升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质量。(三)主要思路根据目前我市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围绕促进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提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的原则与方法,构建一套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体系,并在我校开展实验。在实验中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师生、专家领导的意见建议,及时修正和完善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

17、量有效性评价体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首先通过文献法、比较法对有关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理论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归纳和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然后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我市部分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现状进行实际问卷和访谈,从教师、学生和学校教学管理的不同角度分别分析总结出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原因,找出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提高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构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课题研究与实验相互促进,不断改进和完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五)课

18、题研究 的措施1、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研讨,引领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2、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监督机制和激励措施,落实任务,组织相关的调研活动和阶段工作小结。3、制定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超越固有策略,有策略而不惟策略 。4、建立健全课题管理机构,科研工作一开始就应该规范,应该有章可循。5、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要重视课题科研队伍建设,为科研课题提供良好的基础。(六)课题研究的策略1、重理论准备,抓课题队伍建设。2、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相结合。3、做好课题研究计划和分工,定期不定期一起交流探讨,按计划推进,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4、倡导方法和工具运用的科学性,

19、提高研究的实效。5、及时推介研究成果,步步为营推进研究向纵深发展。四、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1、对我市部分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现状进行实际问卷调查和访谈,完成调研分析报告。2、收集、整理、研究和比较目前国内外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最新成果。- 5 -3、组织课题组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认知理论、期望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教育评价理论,为课题研究夯实理论基础。4、初步构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准备选定我校一些班级的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先行先试。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本课题的主题是“评价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的有效性”的综合评价。1、公共

20、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从重视教学结果向教学过程转变。2、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从知识积累向生命成长转变。3、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从只重视评价学生向师生互评转变。4、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从只重视课程本位向职业渗透转变。5、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从只重视单一应试向模块多元转变。六、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本课题试图以“评价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的有效性”的理念,重在对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诸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认识自己,挖掘潜能,超越自我,共享快乐,终身发展的目标。七、本课题研究的完善与设想1、本课题研究即将进入实验阶段,可能会对公共基础

21、课教师的评价理念产生冲击,课题组将密切关注、跟踪研究、及时解决、稳妥推进。2、将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制成软件。3、教育是一个融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众多因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应该是一个师生同参与、家校齐配合、社会及用人单位共努力的立体、全方位的过程。鉴于目前的职业教育现状和公共基础课学科教学效果呈现的特殊性,暂时不能够更有效地让家长和用人单位参与到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故而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将进一步对家长和用人单位参与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途径等做出有益探索,让本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22、和可操作性,也更具有指导意义、更加完善。八、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一)评价的目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提高”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方针。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评价,一是要通过评价,准确、全面衡量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状况,找出薄弱环节,为学校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决策提供依据;二是要通过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制约、导向、激励功能,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帮助教师树立“应使学习者能够终身不断地获取知识、价值观和态度、各种能力和技能”的新的职业教育教学观;三是要通过评价,根本在于要提高中

23、职学校公共基础课课堂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其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才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二)评价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切实的评价与诊断,帮助教师积极自主地构建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方法与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是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效率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评价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评价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找到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改进的地方,- 6 -而不仅仅是评

24、判教师的教学过程现状。同时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之一就是教师自己,课堂教学评价本身也应该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与行为的批判性的反思,是教师与同行、专家交流与分享的过程,因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内容要体现的一个原则。在评价的对象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被评价对象对评价活动和过程的参与,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采用、评价过程的实施等都要有教师的参与;在评价的内容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评价中要体现互动和学生的发展,即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通常表现在:(1)学生在学习

25、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长、成功的体验;(2)学会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3、效益型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这往往是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适宜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为了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而存在的。不同的教学处理,其效果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因此,某些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是否恰当,效益性原则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

26、,它的实现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4、艺术性原则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句公认的名言,但教学艺术本身也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内容。应该说教学艺术体现出了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各种能力之中,也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其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体态语的表现力尤为重要。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清晰、简练,还要具有感染力。就课堂教学的环节而言,教学艺术包括导入艺术、介绍艺术、提问艺术等,每个环节的组织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而评价过程中对教学艺术性的评价也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上。5、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27、,评价针对的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即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直接针对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二,它是与发展性原则相生相伴的一个原则。评价既要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发展过程,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经验的发展过程,它不是用某一事件评定某一结果,而是要体现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我们把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成长与进步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因此,我们应注重评价对教与学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建立专家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给予教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教学相长,

28、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6、多元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原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参与评价者的多元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是由教育管理者来完成的,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对事先制订好的评价表作出勾画,被评价对象教师往往处于评价活动之外。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将作为评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不仅有教育管理者的评价,还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评价,乃至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家长、社会的评价等,从而构成评价主- 7 -体的多元化。二是指评价角度的多元性。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过程进行评价,还需要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教学能力要素进行评

29、价,需要对教学效果、教学思想和理念等进行评价。(三)评价指标体系1、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1)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此指标体系分为两个部分:a 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总体印象”分。b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单项指标评价”部分。见表 1。(2)专家和领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此指标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为“总体印象”和“单项指标评价”部分,只是单项指标的内容与学生评价有所不同。 第三个部分是对上课学生的评价及对教学环境的评价。见表 2(3)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自评指标体系此指标体系包括对自己讲授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及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和各单项指标评价、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信息三个部

30、分。见表 32、单项指标的权重与评分等级 对每个单项指标都有权重的考虑,每个单项指标的评价划分为五个分数等级,即 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极差。3、评价总分的计算方法(1)对于学生、专家、领导和授课教师四类评价体系中“总体印象”分,是以百分制记。单项指标根据权重不同有不同的单项指标分数值。五个分数等级的系数分别为:A=1.0,B=0.8,C=0.6,D=0.4,E=0。单项得分=单项指标分数值分数等级系数(2)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得分 a 每个单项指标评价得分的总和与“总体印象”分相加,取其平均值为该类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后得分。 b 学生类、专家(同行)类、授课教

31、师自评类所占比例分别为 30%、40%、30% c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得分为学生评价总分*30%+专家(同行)评价总分*40%+授课教师自评总分*30%4、评价量表表 1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教师姓名课程名称授课班级时间 20 20 学年度第 学期指标体系 评价要素和等第分值 等第 得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20 分)1、仪表端庄,言传身教,具有爱心,师德高尚;2、教风严谨,严于律已,尽心尽职,循循善诱;3、对工作有激情,讲课投入;4、对学生热情关怀,严格要求。等第分值:A.18-20 分,B.15-17 分, C.12-14,D.0-11 分- 8 -教学效果技能水平(50 分)1、

32、备课认真,讲课熟练,言谈举止得体,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3、注重与专业结合,手段直观,师生、生生良性互动,课堂气氛活跃;4、板书工整,准确规范,布局合理,有助笔记、记忆和复习;5、 教学技能,熟练、全面。等第分值:A.50-45 分,B.38-44 分,C.30-37,D.0-29 分课堂管理(10 分)1、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合作;2、课堂学习气氛热烈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3、课堂管理严格,责任心强,纪律良好。等第分值:A.9-10 分,B.7-8 分,C.4-6 分,D.0-4 分教学辅导

33、(10 分)1、教学辅导,一视同仁,顾及全体,照顾个别;2、辅导及时、耐心、细致。等第分值:A.9-10 分,B.7-8 分,C.4-6 分,D.0-4 分作业批改(10 分)1、作业布置,题量适中,难易适当;2、 批改、讲评及时,评语、评讲认真。等第分值:A.9-10 分,B.7-8 分,C.4-6 分,D.0-4 分等第总评等第分值标准A.100-90 分, B.89-75 分, C.74-60 分 ,D.60分以下我想对老师说注:1、建议至少每月一次对教师作出评价,以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2、学生总评得分应等于每个学生对该教师教学评价的总评得分的算术平均值。表 2 专家和同行对教

34、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教师姓名课程名称授课班级课题 时间指标体系 评价要素和等第分值 等第 得分教学观念(5 分)勇于改革、探索和创新;体现素质教育精神,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发展个性;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第分值:A.5 分,B.3-4 分, C.1-2 分 ,D.1 分- 9 -教学目标(5 分)目标明确、适当;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实际,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适度整合。等第分值:A.5 分,B.3-4 分, C.1-2 分 ,D.1 分教学设计(10 分

35、)“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成为目标,以互动为手段,以生活为蓝本,以方法指导为主线”设计教学,切合学生的知能现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处理和补充教材;恰当设计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准确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正确处理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无知识性、科学性错误。等第分值:A.9-10 分,B.7-8 分,C.4-6 分,D.0-4 分教师行为(20分)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正确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作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的机会和资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活动安排合理,指导得法,反馈、矫正及时;教学

36、语言准确、生动,使用普通话;板书工整,设计合理;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具有一定特色。等第分值:A.18-20 分,B.12-17 分,C.5-11 分,D.0-5 分教学过程(60 分)学生行为(40分)全员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和实践;充分体现师生、生生良性互动与合作学习;学生能独立思考,对书本及师生的观点能质疑反思、作出评判、发表意见;在研究和讨论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第分值:A.35-40 分 B.28-34 分 C.16-27 分 D.0-16分教学效果(20 分)全体学生都具有高昂的学习探究情绪,思维、实践活动充分;每

37、个学生都能积极探索新知,知识和技能得到强化,情感受到熏陶,产生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创新精神得到展示;学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错误得到纠正;落实教学目标。等第分值:A.18-20 分, B.14-17 分, C.8-13 分 ,D.0-8 分等第总评等第分值标准A.100-90 分, B.89-75 分, C.74-60 分 ,D.60分以下评语评委签名:- 10 -表 3 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自评表教师姓名课程名称授课班级时间 20 20 学年度第 学期指标体系 评价要素和等第分值 等第 得分基础性(20 分)1、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职学生,做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38、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工作认真,尽心尽职,对学生热情关怀,严格要求;3、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将中职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4、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目标意识强,目标调控贯穿始终。5、教学能从学生认知基础、心理发展水平和思维水平出发,努力唤起学生自身的经验和知识,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6、认真研究并进行对学生考核方式的改革。等第分值:A.18-20 分, B.14-17 分, C.8-13 分 ,D.0-8分开放性(25 分)1、能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删减、重组、整合、扩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渗透新思想方法;2、教师的提问和指导语能

39、激发学生求知、探索、发现、思维、想象、求异、质疑的欲望和活力,不出现毫无价值、即问即答的形式主义的问答;3、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过程逻辑有序,能围绕重点目标留出学生充分思维、充分想象、充分质疑和充分求异的时空;4、不机械地照般教案,不把学生当作配合教师实现教案的工具,能从教学过程发展的实际出发动态调控教学。等第分值:A.22-25 分, B.18-21 分, C.15-20 分 , D.0-14 分- 11 -互动性(25 分)1、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鼓励学生在师生、生生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意愿、观点和能力;2、能用鼓励性评价对待学生的课堂反应,用容忍的策略处理

40、解答出现错误的同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3学生参与方式多样,如自学、观察、实验、操作、探索、研究、练习、讨论、交往等,课堂有价值的发言率较高,主动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率很高;4、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不少于 1/4;5、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学生提问率较高;6、学生敢于发表与书本、教师和其他学生不同的见解。等第分值:A.22-25 分, B.18-21 分, C.15-20 分 , D.0-14 分差异性(15 分)1、教学目标、教师提问、指导语、练习题及其评语等体现学生的层次性;2、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注意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注重对差生的提问、个别指导和其他方面的关注;3、教师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满足学生在认知、生理、智能、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差异。等第分值:A.13-15 分, B.11-12 分, C.9-10 分,D.0-9分生成性(15 分)1、教学目标达成率高,有明显的能力、创新精神、个性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策略、方法的培养意识;2、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宽松、热烈,教与学两方面都不断有激情产生。等第分值:A.13-15 分, B.11-12 分, C.9-10 分,D.0-9分等第总评等第分值标准A.100-90 分, B.89-75 分, C.74-60 分 ,D.60分以下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