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处理知识简介 主要内容 一 ProMAX界面及简单操作 二 处理流程 三 抓图工具及滤波频谱 四 UNIX 基本命令 一 ProMAX界面及简单操作 1 启动 ProMAX $ Promax Promax 界面分三层: 工区 、 测线 、 作业 增加、删除、重命名、复制作业 查看数据库内的数据(覆盖次数、炮检点位置、静校正量等等) 鼠标、键盘的使用 在 flow中 MB1: 选中 MB2: 查看参数列表 MB3: 注释、解除注释 其他(如数据库操作 参考提示信息) 二 处理流程 解编 观测系统定义 球面扩散补偿 道头修改、线性动校正 区域异常噪音衰减 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及频率
2、匹配滤波 抽道集 速度分析 剩余静校正 叠 加 时 空 变 滤 波 剖 面 显 示 解编: 通俗讲就是一种数据格式的转换, 它是指把野外采集时地震记录仪记录的数据格式转化为处理软件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 从磁带读入数据 从磁盘读入数据 观测系统定义: 就是野外采集时炮点、检波点相对位置关系的一种室内恢复。通过观测系统定义,就可以把每一炮每一道真实的野外位置关系恢复出来。确定炮检点的位置关系 炮点 排列图形 检波点 定义观测系统:确定炮检点的位置关系 运行以生成 offset、 cdp、 inline、 fold 等数据库 道头修改(加道头): 就是把通过观测系统定义恢复出的野外炮点、检波点坐标信
3、息一一对应地加到解编出的单炮记录上,这样,解编出的每一炮每一道就具有了真实的位置系。 线性动校正: 就是检查解编记录加道头信息是否正确的一种检查手段。 (t=s/v) 炮点坐标修正前后 LNMO比较 球面扩散补偿前后单炮记录 球面扩散补偿: 就是补偿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大地吸收和波前扩散所造成的中、深层能量损失。速度随深度增加,波前进一步发散,振幅随距离衰减更快。 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就是补偿由于激发和接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炮间及道间能量差异 反褶积: 是压缩地震子波,调整波形,提高分辨率的有效手段。 反褶积方法有多种:地表一致性、预测、子波、脉冲、调谐等。 反褶积前地震道自相关 反褶积后
4、地震道自相关 抽道集: 就是把地震数据重新进行排序,由炮域 CMP域。 速度分析: 是地震资料处理中至关重要的步骤(h=v*t), 是贯穿整个处理过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速度分析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处理的最终成像质量。 静校正前单炮 静校正后单炮 静校正 前 静校正 后 偏移 偏移使倾斜反射归位到它们真实的地下界面位置,并使绕射波收敛,以显示出诸如断层面之类的地下界面性质的细节。偏移不改变水平同相轴的位置,使倾斜层向上倾方向移动。 DMO是部分偏移 偏移方法有很多种:叠前、叠后;时间偏移、深度偏移;积分法、波动方程法;相移偏移、偏移、偏移、偏移、一步法偏移等。 可以说,只有偏移后的剖面,才真
5、实地反映地下的地质现象及反射层的空间展布;也只有偏移后的剖面,解释人员才能更好地进行解释。 宣汉达县三维偏移剖面 宣汉达县三维叠加剖面 三 抓图工具及滤波频谱 1 抓图工具 Snapshot 在桌面上用 MB3启动 三种方式:窗口、区域、全屏 图件保存 在已抓取的窗口中选择: File Save as 出现如右图所示的对话窗口 在 Folders区域中选择目录 在 File format 区域中选择图形格式 输入文件名(要加后缀) 数据输入 从列表中选中选择数据 按道头字选择数据范围时,一定要注意: 道头字务必要与下面用数字标示的范围 相匹配 ,否则系统报错 35-60 : 1-200 Field file ID number Recording channel number 2 滤波 应用带通滤波显示,注意: Bandpass filter 要放在 AGC的前面 在桔红区域内输入 4个数字(用分隔),上面的列子标示( 12.5 40) Hz的滤波 3 频谱 道头字 显示频谱时的频带范围 显示频谱时的能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