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名词解释 1. 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折光性很强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 2. 烈性噬菌体: 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引起宿主迅速裂解的噬菌体。 (或: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和裂解 5 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3. 化能异养型: 能源和碳源都来自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4. 巴氏消毒法: 专用于牛奶、啤酒、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此法可杀灭物料中无芽孢病原菌,又不影响其风味。具体方法可分为:低温维持法( 63 , 30 分) 和高温瞬时法( 72 , 15 秒)。 5. 呼吸
2、: 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的生物氧化方式。即指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出 ATP 形式的能量,是一种高效产能方式。 6. 营养缺陷型: 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能力,因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性。 7. Hfr 菌株 :即高频重组菌株。在该菌株细胞中, F 因子整合在核染色体组的特定位点, Hfr 菌株与 F 菌株接合后,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要比 F+与 F 接合后的频率高出数百倍。 8. 点突变: 又称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
3、构或 DNA 序列的任何改变,仅涉及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置换、缺失或插入,因其发生的范围很小,所以又称点突变。 9. 质粒: 指一种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的、能进行自主复制的双链闭合环状的 DNA 分子。也有极少的质粒是线性的 DNA 分子。 10. 半抗原: 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抗原。 11. 发酵: 指 有机物氧化释放的氢(电子)最终传递给某种中间代谢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12. 抗代谢物: 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微生物所必需的代谢物(即生长因子)很相似,可干扰微生物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13. 完全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 14.古生菌
4、: 一类在 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系更近 的生物类群。 它们在形态上虽与细菌相似(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但在基因组和 16SrRNA 序列、细胞壁中无肽聚糖、膜脂由醚键连接等方面都与真细菌不同。 它们中的多数种类能生活在与地球进化早期环境类似的 极端环境下,主要类型有嗜热菌类、 嗜酸 嗜热菌类、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类和嗜盐菌类 。 15.裂解量 :是病毒生长曲线中的一个参数,指每个受染细胞所产生的子代病毒颗粒的平均数目,其值等于平稳期病毒效价与潜伏期病毒效价之比。 16.自养微生物: 以 CO2 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或是一类不依赖任何有机物即可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5、)根据其能源的不同,可分为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两大类。 17基内菌丝: 又称营养菌丝。是放线菌中伸展到固体培养基内,具有吸取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菌丝体。 18.连续培养: 又称开放培养。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培养方法 。一般是通过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不断地补充营养和以同样的速率移出培养物来实现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19.抗生素: 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或其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即可抑制或干扰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因而可用作化学治疗剂。 20.移码突变: 是诱变剂引起 DNA 序列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
6、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进而引起转录和转译发生错误的一类突变。 21.完全培养基: 可满足某微生物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要求的天然或半合成(半组合)培养基。一般用+符号表示 。 22.单克隆抗体: 由一个纯系 B 细胞克隆经分化、增殖后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 23.模式菌株: 又称典型菌株,是某一种微生物的活标本,可作为该种的参考标准。即 按照命名法的要求,当命名一个新种(或亚种)时,需要指定一个菌株作为这个种(或亚种)的命名模式,这个被指定的菌株称为模式菌株。 24.糖被: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其组成成分为多糖,
7、故称为糖被。 25.异形孢 : 一般在细胞链的丝状中间或一端形成的具有固氮功能的细胞,形态大、壁厚、色浅。 26. 溶源菌: 在 核染色体组上整合有前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而不被裂解的细菌(或其它微生物)称为溶源菌。 27. 基本培养基: 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 28 防腐: 是指在某些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止食品和其它物品发生霉腐的措施。 29 接合: 指由性状不同的两类细胞直接接触,由供体菌的遗传物质单向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叫做接合。 30活性污泥; 指由菌胶团形成细菌、原生动物和其它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
8、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和毒物的能力。 31. 菌 落: 由单个或少数同种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繁殖出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32. 原生质体: 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细菌等微生物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细胞,一般由 G+细菌形成。 33. 温和噬菌体: 有的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 基因组上,并随着后者的复制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34. 化能自养型: 氧化还原性无机物获得能量,以 CO2 为碳源的生物 。 35. 抗代谢药物: 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微生物所必需的代谢物( 即生长因子)很相似,
9、可干扰微生物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36. 溶源转变: 当正常的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宿主获得了除免疫性外的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37. 转化: 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 DNA 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38. 外毒素: 指在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 39. 典型生长曲线: 将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就画出一条由延滞 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组成的曲线。 40. 异型乳酸发酵: 葡萄糖经发酵后产生乳酸
10、、乙醇(或乙酸)和 CO2 等多种产物的发酵。 41. 光复活作用: 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出现死亡率明显降低的现象,即光复活作用。其主要是由于光解酶在黑暗中专一性地识别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酶 -DNA 复合物,当给予光照时,酶利用光能将二聚体拆开,恢复原状,使 DNA 损伤得到修复。 42. 点突变: 即狭义的基因突变,指 DNA 序列中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置换(包括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 43. 转导: 由病毒介导的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 DNA 或 RNA 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44. 抗体: 机体
11、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血清活性成分,又称免疫球蛋白。 45. 固氮作用: 通过微生物细胞内固氮酶的催化,将大气中氮转化成氨的生化过程。 46. 聚 -羟丁酸( PHB): 存在于某些细菌(固氮菌、产碱菌和肠杆菌等)细胞质内的一类颗粒状内含物,由许多羟基丁酸分子聚合而成,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功能。(可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 47. 病毒包含体: 病毒感染细胞内出现的特异性染色区域。不同病毒所形成的包涵体在细胞质和 /或细胞核内的定位不同;其染色性质亦不同,即有的嗜酸性染料,有的嗜碱性染料;并且其大小、形态和数量亦有区别,所以包涵体在病毒的实验诊断具有一定
12、的意义。包涵体是病毒复制所产生的复制复合物、转录复合物、装配中间体、所合成的核壳和病毒粒子积累在宿主细胞的特定区域内而形成的,称之为病毒工厂的结构。 48. 异养微生物: 以还原性有机物为主要碳源的微生物。(一类必须提供一种以上大量有机物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都是异养微 生物,主要是化能异养微生物和少数光能异养微生物。) 49. 假菌丝: 在良好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菌生长迅速,几乎在所有营养细胞上都长出芽体。如果长出的一连串芽体与母细胞大小相近又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较小的面积相连,这样的藕节状的细胞串称假菌丝。 50. 同步培养: 使群体中不同步的细胞转变成能同时进行生长或分
13、裂的群体细胞的培养方法。同步培养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机械筛选法和环境条件控制(诱导)法。 51. 补充培养基: 只能满足某微生物相应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所需要的组合培养基或半组合培养基。一般可在基本培养基中 再添加该营养缺陷型所不能合成的某一种或几种代谢物如 A、 B 等组成。一般用 A或 B等符号表示。 52. 2m 质粒: 存在于酿酒酵母细胞内的一个闭合环状的双链 DNA 分子,周长约 2m。一般每个细胞含60100 个拷贝,行严谨型复制, 只携带与复制和重组有关的 4 个蛋白质基因,不赋予宿主任何遗传表型,属隐秘性质粒。 是 酵母菌分子克隆和基因工程的重要载体。 53. 血清型反应: 一
14、类利用体液免疫所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在体外进行特异反应的传统免疫学方法。因其所用抗体均采自免疫后的动物血清,故称血清型反应。 54. 拮抗: 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一种生物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它种生物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例如,抗生素产生菌对抗生素敏感菌,以及产酸菌对产酸敏感菌的关系等。 55.伴孢晶体: 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放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被称为伴胞晶体。 56.F 菌株 :当 Hfr 菌株细胞内的 F 质粒因不正常切离而脱离核染色体组时,可形成携带整合位点邻近一小段核染色体基因的特殊 F 质粒,称 F 质粒,凡携带有
15、F 质粒的菌株称为 F菌株。 57.活性污泥 :是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 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 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58.L-型细菌: 专指那些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 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59.转座因子 :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 DNA 序列。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又称 “ 跳跃基因 ” 。 60.流产普遍转导 :受体菌通过普遍转导获得了供体菌 DNA 片段后,在其体内不发生基因的交换、整合和复制,只进行转录、翻译和性状的表达,因此随着细胞的分裂,供体 DNA 片段不断被稀释,导致其所能表达
16、的供体菌的部分 性状也越来越弱,这种转导称为流产普遍转导。 61.化疗 :指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抑制或杀死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但对宿主本身没有或基本没有毒害作用的一种治疗措施。 62. 静息孢子 :在蓝细菌的细胞链丝状体中间或末端存在一种富含贮藏物的厚壁孢 63. 一步生长曲线 :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滴度为纵坐标,绘制定量描述烈性 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64. 准性生殖 :是指同种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融合,不经过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的生殖过程。 65. 完全 普遍转导 : 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 DNA 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
17、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导入的 DNA 片段可与受体细胞核染色体组上的同源区段配对,再通过双交换而整合到染色体组上,从而使后者成为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的重组体,即普遍转导子,这个过程是完全普遍转导。 66.有氧呼吸: 底物分解产生的氢经完整的呼吸链传递,最终由分子氧接受氢并产生水和释放能量的生物氧化方式。 67. 干扰素 : 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 dsRNA 等的诱导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活性、 广谱抗病毒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具有抑制病毒增殖、免疫调节和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等。 68. BOD5: “五日生化需氧量 ”:一般指在特定时间( 5 天)和温度( 20 )下,微生物氧化 1L 污水中所含的
18、有机物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 69. 病毒的滴度 :又称 “效价 ”,指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侵染性病毒粒子的数量。通常采用双层平板法计数单位体积样品形成的噬菌斑数量。 70. 酵母菌 “小菌落 ”: 酵母菌由于线粒体 DNA 严重缺损或大部分丢失,缺失细胞色素 a、 b 及细胞色素 c氧化酶,即使在通气条件下,细胞生长也很缓慢,在葡萄糖培养基上只能形成小菌落,也称呼吸缺陷型菌落。 二、填空 1. 原核微生物主要有六类,即 细菌 、 放线菌 、 蓝细菌 、 支原体 、 衣原体 和 立克次氏体 。 2. 请将具有以下功能的原核生物的细胞构造添入下表相应的位置 功能 细胞构造 功能 细胞构造 控制
19、细胞内外物质的运输、交换 细胞膜 保护细菌免受干旱、吞噬等损伤 糖被 固定细胞外型 细胞壁 抗逆性休眠体 芽孢 负载遗传物质 拟核 氧化磷酸化基地 细胞膜 运动功能 鞭毛 噬菌体识别位点 性菌毛,革氏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革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3.脂多糖是革兰氏 阴 细菌特有的细胞壁成分,也是这类菌产生 内 毒素 的物质基础。 4.链霉菌的菌丝分为 基内 菌丝 、 气生菌丝 和 孢子丝 。 5.酵母菌的主要无性繁殖方式是 芽殖 ,有性繁殖方式是 产子囊和子囊孢子 。 6.温和噬菌体的三种存在状态为: 游离 态 、 整合 态 和 营养 态 。 7.病毒粒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核酸 和 蛋白
20、质 。 8.微生物有六种营养要素,分别是 碳源 、 氮源 、 能源 、 无机盐 、 水 和 生长因子 。 9.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四种,即 单纯扩散 、 促进扩散 、 主动运输 和 基团转位 。 10.酿酒酵母是通过 EMP 途径发酵葡萄糖产乙醇,运动发酵单胞菌是通过 ED 途径发酵葡萄糖产乙醇。 11.缩短延滞期的方法有 采用对数期的培养物作种子 、 扩大接种量 和 接种 前后培养基的成分尽量接近 。 11.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 好氧菌 和 厌氧菌 两大类。 12 在两类不同原理的连续培养装置中, 恒化连续培养 适用于科学实验,而 恒浊连续培养 可用于发酵生产。在生产实践
21、上,为了获得大量菌体或与菌体生长相平行的某些代谢产物(如乙酸、乙醇)时,可以利用 恒浊 连续培养发酵器。 13.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主要有 转化 、 转导 、 接合 和 原生质体融合 。 14.在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中,通过 抗生素 法 和 菌丝过滤 法 可以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从而达到“浓缩”缺陷型的目的。 15.土壤 中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生活在一起时,二者间的关系属于 互生 关系;地衣中的藻类和丝状真菌之间的关系属于 共生 关系;噬菌体与宿主细胞之间属于 寄生 关系。 16.微生物的国际命名法采用的是双名法,即每一种微生物的学名都有一个 属 名在前,后面加一个 种 名构
22、成。 17.伍斯根据 16S 和 18S rRNA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的比较 ,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分类学说,称为 三域学说 。 18.写出下列属或种的微生物的重要用途: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酿酒,生产乙醇等 ; Sreptomyces 抗生素 ;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青霉素 ; Bacillus thuringiensis 细菌杀虫剂 。 19.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 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则是 脂多糖 。 20.用人为方法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 原生质体 ,未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 球状体 ,因在实验室中发生缺壁突
23、变的细菌称为 L 型细菌 ,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定性缺壁细菌则称为 支原体 。 21.在细菌中,存在着 4 种不同的糖被形式,即 (大)荚膜 、 微荚膜 、 黏液层 和 菌胶团 。 22.目前对芽孢耐热机制较为新的解释是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 学说;此外, 一般认为芽孢中特有的 2, 6-吡啶二酸酸钙( DPA-Ca) 成分也与耐热性有关。 23.较为典型的产生匍匐菌丝和假根的代表菌是 根霉 和 犁头霉 ,假根的作用是 吸收营养 。 24.双层平板法是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最常用方法,其底层平板含 固体培养基 ,上层平板中的三种成分分别为半固体培养基 、 宿主菌悬液 和 噬菌体试样 。 25.E
24、MB 培养基属于 鉴别 性培养基,它含有两种染料分别为 伊红 和 美兰 ,大肠杆菌由于能够发酵 乳糖 产酸,因此菌落呈 紫黑 色,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菌落为 无 色。 26 在典型的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多变是在 衰亡 期,细胞浓度最高 是在 稳定 期,细胞 RNA 含量最高是在延滞(延迟) 期,代时最短是在 指数(对数) 期。 27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有 质量法 、 计数法 、 生理指标法 等。 28.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 底物水平 磷酸化 和 氧化 磷酸化 把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量储存在 ATP 等高能分子中;光合微生物则通过 光合 磷酸化 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存在 ATP 中。
25、底物水平 磷酸化 既存在于发酵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中。 29专性好氧菌能在较高浓度分子氧下生长,而未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毒害,其原因是具有完整的呼吸链,还含有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 过氧化氢酶 两种酶。 30巴氏消毒法的具体方法很多,主要可分为两类,即 低温维持法( 63, 30min) 和 高温瞬时法( 72, 15s) 此法是基于 结核杆菌 菌的致死条件而定的。 31在 微生物 发酵过程中, pH 的变化与培养基的 C/N 有关, C/N 高的培养基经培养后 pH 常会显著 下降 。 32磺胺的结构与细菌的一种生长因子 对氨基苯甲酸( PABA) 高度相似,两者有竞争性拮抗作用。许
26、多细菌需外界提供该生长因子,用于合成 (四氢 )叶酸 , 作为合成代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酶。 33自然界中产生抗生素最多的微生物类群是 放线菌 ,尤其是其中的 链霉菌 属 。 34常见的“三致”是指 致突变 、 致畸变 和 致癌变 作用,目前检出某试样有否“三致”的简便、快速而高效的试验是 艾姆斯试验 ( Ames test) 。 35 F+ F- F+; Hfr F- F-。 36菌种衰退的现象表现为 产量下降 、 产孢子能力下降 和 原有形态性状变得不典型(如菌体颜色的变化,芽孢和伴孢晶体变小甚至丧失等)。(其它:致病菌对宿主侵袭力下降、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下降、生长速度变慢 等) 等
27、。 37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称为 完全抗原 ;只有 反应原性 ,而没有 免疫原性 的抗原称为 半抗原 。 38.如果按突变 所引起的遗传信息的改变,可把突变分为三种类型: 同义突变 、 错义突变 和 无义突变 。 39 微生物一般包括:不具有细胞结构的 病毒 、亚病毒和类病毒等;原核微生物如 细菌 、 放线菌 、 蓝细菌 、 支原体 、 立克次氏体 、 衣原体 (三菌三体);真核微生物如 酵母菌 、 霉菌 、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等。 2. 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壁由位于细胞膜外的 20-80mm 厚的均一的 肽聚糖 组成,其中含有 磷壁酸 。大肠杆菌细胞壁结构却十分复杂,是由一层 2-7
28、mm厚的 肽聚糖 和其外 7-8mm厚的 外膜 组成。 3.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脂多糖 ,由 核心多糖 、 类脂 A 、 O-特异侧链 三部分组成。 4. 革兰氏 阳 性菌经青霉素或溶菌酶处理后所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细菌被称为原生质体。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缺壁细菌称为 支原体 。 5. 异染粒是细胞内的无机内含物,是 磷 源和 能 源的贮藏物,并具有 降低细胞渗透压 和 调节PH 的作用。 6. 苏云金芽孢杆菌在芽孢形成的同时,在细胞内产生一 种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 伴孢晶体 ,该晶体对很多蛋白酶均 不 敏感,易溶于 碱 性溶液中,不溶于水,被作为有效的
29、生物农药而大力开发。 7. 链霉菌菌体由 基内菌丝 、 气生菌丝 和 孢子丝 构成,主要以 无性孢子 的方式进行繁殖。 8 霉菌主要利用无性孢子进行生长,其中青霉和曲霉 的无性孢子称为 分生孢子 。 9 病毒的基本成分是 蛋白 和 核酸 。 核衣壳 是任何(真)病毒所必须的基本构造,有些病毒外面还有 包膜 。 12 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的生长曲线主要分为, 延滞期 、 对数期 、 稳定期 、 衰亡期 四个时期 。 对于发酵生产来说, 其中 稳定 时期是发酵产物最佳收获期。 14 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把它们粗分为 好氧 微生物和 厌氧 微生物两大类。 16 存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细胞中、独立于染
30、色体外、能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因子称为 质粒 。 17 变量实验 、 涂布实验 、 影印实验 三个实验证实了抗性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 18 亚硝酸是一类直接与核酸的碱基发生化学反应 的化学诱变剂,能引起含氨基的碱基( A、 G、 C)发生 氧化脱氨基 反应,造成碱基转换。 19 转座因子又称为跳跃基因,包括原核生物中的 插入序列 、 转座子 和大肠杆菌的 Mu 噬菌体等。 1. 肽聚糖单体由 3 部分组成: 双糖单位 、 肽尾 和 肽桥 。 2. 细菌的一般构造包括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和 拟核 等;特殊构造包括 糖被 、 芽孢 、 鞭毛 和 菌毛 等 。 3. 细菌、酵母菌
31、、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依次是 肽聚糖 、 “酵母纤维素”(三层:葡聚糖、蛋白质、甘露聚糖) 、 几丁质或纤维素 。 4. 细菌的繁殖方式为 裂殖(二等分裂) ;放线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 无性孢子(分生孢子) ;酵母菌的主要无性繁殖方式是 芽殖 ,有性繁殖方式是 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根霉和毛霉的无性孢子为 孢子囊孢子 5. 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为好气性的 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和厌气性的 梭菌属 ( Clostridium) 。 6. 按照能源和基本碳源划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 4 种,分别是 光能自养型 、 光能异养型 、 化能自养型 和化能异养型 。 7. 凡葡萄糖发酵后产生乳
32、酸、乙醇(或乙酸)和 CO2 等多种产物的发酵称为 异型 乳酸发酵,而只产生 2 分子乳酸的发酵称为 同型 乳酸发酵。 8. 同步培 养的方法有 机械筛选 法 和 环境条件控制 法 。 10. 防腐的措施很多,主要有 低温 、 缺氧 、 干燥 、 高渗 、 高酸度 和 添加防腐剂 。 11. 利用血球计数板所计得的细胞数为 总菌数(活菌 +死菌) ,而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所计得的细胞数为 活菌数 。 11. 根据微生物产能过程中,递氢特别是受氢过程中氢受体性质的不同,可将生物氧化分为 发酵 、 有氧呼吸(简称呼吸 ) 和 无氧呼吸 三种类型。 12. 按照突变对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可将突变分为
33、点突变 和 染色体畸变 两大类。 13. 真核微生物 基因重组的方式主要有 有性杂交 、 准性生殖 、 原生质体融合 和 转化 等。 14. 证明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核酸的三个经典实验是 经典转化实验 、 噬菌体感染实验 和 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15.微生物间或微生物与其它生物间的关系可分为 互生 、 共生 、 寄生 、 拮抗 和 捕食 。 17. 根据生长因子的化学结构和它们在机体中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将生长因子分为 维生素 、 氨基酸 和 嘌呤和嘧啶 三大类。 18. 我国 CCCCM( China Committee for Culture Collecion of Microorganis
34、ms)采用 3 种保藏法,即 斜面传代法 、 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和 液氮保藏法 。 3.酵母菌细胞壁中, 内中外层分别是 葡聚糖 、 蛋白质 和 甘露聚糖 。 4.烈性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 吸附 、 侵入 、 增殖 (复制和生物合成) 、 成熟 (装配) 和 裂解 (释放) 。 7.消毒和灭菌的区别在于前者是 杀死或除去 病原微生物营养体细胞 ,而后者则指 杀死 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 8.放线菌对人类最突出的贡献是产生种类繁多的 抗生素 。 9.根据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 嗜冷微生物 、 嗜温微生物 和 嗜热微生物 三种类型。 14.完全抗原的两个基本特
35、性是 免疫原性 和 反应原性 (又称免疫反应性) 。 15.三 域 学说是对 大量 微生物 和其他生物 的 16S 和 18S rRNA 序列 进行测定后提出的,它将 整个细胞 生物按照进化谱系 分为 三个域,即 古生菌域 , (真)细菌域 , 真核生物域 。 16.在菌种保藏工作中,为使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人为地造成 低温 , 干燥 和 缺氧 的环境。 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和 液氮保藏法 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最重要的微生物保藏方法,大多数专业菌种保藏机构均采用这两种方法作为主要的微生物保存手段。 17.试写出下列微生物的主要工业产品:枯草芽孢杆菌 -淀粉酶,蛋白酶 ;北京棒杆菌 谷氨酸 ;产黄
36、青霉 青霉素 。试写出以下微生物的学名:四环素的工业生产菌种是 灰色链霉菌( Streptomyces griseus) ;啤酒生产菌种是 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1.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 肽聚糖 和 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分内外两层,内层成分是 肽聚糖 ,外层称外膜,成分是 磷脂 、 脂蛋白 和 脂多糖 。 2. 耐高温微生物细胞膜中含有较多 饱和 脂肪酸,耐低温微生物细胞膜中则含有较多的 不饱和 脂肪酸。 3菌毛多见于革兰氏 阴 性致病菌中,它具有 附着 功能。 4. 酿酒酵母的细胞壁呈三明治状,外层为 甘露聚糖 ,内层为 葡
37、聚糖 ,中间层为 蛋白质 ;细胞壁经 蜗牛酶 水解后可制成 酵母原生质体。 5. 单个病毒粒子称为 病毒粒(或毒粒 ) ,它由 衣壳 和 核心 构成,有些较复杂病毒还有一层 包膜 ,其上长有 刺突 等附属物。 6. 大肠杆菌的 噬菌体是一种常见的温和噬菌体,其头部呈 球 状,尾部特点为 长而中空、非收缩性 ,核心成分为 线 状 dsDNA(或双链 DNA) ,其两端各有一 粘性末端 。 7. 在微生物的生产实践中,为获得优良接种物( “种子 ”),多取 对数(或指数) 期的培养物;为获得大量菌体,多取 稳定 期的培养物;为取得高产量的次生代谢物,多取 衰亡 期的培养物。 8微生物生长需要合适的
38、渗透压,如果环境渗透压过高,将 引起 质壁分离 ;而低渗透压的环境会造成细胞吸水膨胀 。渗透压的大小是由溶液中所含有的分子或离子的质点数所决定的,等重量的营养物质,其分子或离子越小,产生的渗透压越 高 /大 。 9. 巴斯德消毒法是基于 结核分支杆 菌 的致死条件为 62 、 15min 而定的。 10. 嗜盐菌细胞膜中红色与紫色两部分中,前者重要用于 氧化磷酸化 ,后者称为紫膜,其作用是 光合磷酸化 。 1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破坏细胞质膜 、 抑制蛋白质合成 和 抑制核酸合成 等。 13. 艾姆氏试验中常用的菌种是 鼠伤寒沙门氏菌 的营养缺陷型,通过回复突变 可以
39、测定待测样品中 化学致癌物 的存在。 14 吖啶类化合物和 ICR 化合物可导致基因发生 移码 突变 。 15与营养缺陷型有关的菌株有三种: 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菌种的原始菌株称为 野生型 ; 它经过诱变剂处理后所发生的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菌株称为 营养缺陷型 ; 再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的菌株称为 原养型 。 16 普遍转导与局限转导主要区别在于: 普遍转导的噬菌体是 完全缺陷 噬菌体 ,而局限转导的噬菌体是部分缺陷 噬菌体 ; 普遍转导噬菌体能转移供体菌的 任何 基因 ,而局限转导噬菌体只能转移供体菌的 部分特定 基因 。 17 携带 F 质粒的菌株称为 F+ 菌株;无 F 质粒的菌株称为 F-
40、; F 质粒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菌株称为Hfr 菌株。 19 酿酒酵母 ( Sacharomyces cerevisiae) 被广泛地用于酿酒、制作面包和发酵乙醇; 黑曲霉 ( Aspergillus niger)是柠檬酸发酵生产的主要菌种; 产黄青霉 ( Penicillum chrysogenum) 是青霉素发酵生产的菌种。 1. 若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则其营养体呈 紫 色,芽孢呈 无 色。 2. 验证细菌鞭毛的运动机制的实验是 栓菌试验 。 3. 有关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解释,较多的学者倾向于 J.S.Singer 和 G.L.Nicolson 提出的 液体镶嵌 模型。 4.
41、 细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为 裂殖 。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无性繁殖又可分为 芽殖 、 裂殖 和 产无性孢子 三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 孢子囊和孢囊孢子 。霉菌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的无性孢子种类有 孢子囊孢子 , 分生孢子 ,厚垣孢子等 ;放线菌主要以 孢子 方式繁殖,也可以通过菌丝断裂形成的菌丝片断来繁殖。 5. 不同酵母菌的生活史可分为 3 类型,八孢裂殖酵母的生活史属于 单倍体 型 。 6. 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主要分为 潜伏期 、 裂解期 、 平稳期 三个时期。 7. 在 营 养 物 质 进入细胞 的 四 种 运 输 方 式 中 , 只 有 基团转位 运 输 方 式 改 变 了 被
42、 运 输营养 物 质 的 化 学 组 成 。 8. 在两类不同原理的连续培养装置中, 恒化器 适用于科学实验,而 恒浊器 可用于发酵生产。 9. 原核生物 基因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 转化、 转导 、 接合 和原生质体融合 等, 真核微生物 基因重组的主要方式有 有性杂交 、 准性杂交 、原生质体融合和转化 等。 10. 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 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一个常用试验是 Ames试验 。 11. 土壤中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生活在一起时,二者间的关系属于 互生 关系;地衣中的藻类和丝状真菌之间的关系属于 共生 关系;噬菌体与宿主细胞之间属于 寄生 关系。
43、12. 土壤 是微生物存在的大本营,也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13. 磺胺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磺胺的结构与细菌一种生长因子 PABA/对氨基苯甲酸 高度相似,两者间会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 14. 微生物系统命名常采用 双名 法,即 属 名(写在 前)加上 种 名(写在后)。 15. 筛选营养缺陷型的实验中, 淘汰野生型常用的方法有 抗生素法 和 菌丝过滤法 等 。 2.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分别是 肽聚糖 、 肽聚糖 、 葡聚糖 和 几丁质 。 17 酵母菌 是 人类的第一种 “家养微生物 ”,被广泛地用于酿酒、制作面包和发酵乙醇; 黑曲霉 是柠檬酸发酵生产的主要菌种
44、; 产黄青霉 是青霉素发酵生产的菌种。 1 在微生物学 发展史上,微生物学和细菌学的奠基人分别是 巴斯德 和 科赫 。 3 在 营 养 物 质 运 输 中 需 要 载 体 参 加 的 运 输 方 式 是 促进扩散 、 主动运输 和 基团转位 。 5. 病毒可分真病毒和亚病毒两大类。从组成的化学本质来划分,真病毒至少含有 蛋白质 和 核酸 二种成分。 利用细菌芽孢染色的方法(使用孔雀绿等染料)进行染色后, 芽孢呈 绿 色,菌体呈 红 色 。 10. 某些蓝细菌具有圆形的异形胞,具有 固氮 功能,形态大,壁厚,色浅,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此外在蓝细菌的细胞链丝状体中间或 末端还存在 一种富含贮
45、藏物的厚壁孢子,颜色较深,具有 抵御不良环境 的作用。 11. 各种抗生素有其不同的抑菌范围,此即抗生素的 抑菌谱 。 抗生素的主要作 用机理有四种,即 抑制细胞壁合成或引起细胞壁的降解 、 破坏细胞膜 、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和 抑制DNA 的复制和转录 。 12. 不同种类微生物由于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不同,原生质体的制备也不同。细菌一般采用 溶菌酶 直接水解其细胞壁中的肽聚糖而达到破壁的目的;也可通过将菌体培养在含有适量 青霉素 的培养基中,利用其抑制肽聚糖合成达到原生质体的生成。 酵母菌的细胞 壁主要成分为 “酵母纤维素 ”,呈三明治状,外层为 甘露聚糖 ,内层为 葡聚糖 ,中间夹着一层蛋白
46、质 , 一般用 蜗牛酶 或酵母裂解酶 来制备其原生质体 ,霉菌采用 几丁质酶 等作用 制备原生质体 。 19. 观察细菌动力最常用的方法是 半固体穿刺培养 。 20. 写出下列属或种的微生物的拉丁名: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 三、判断题(每题 0.5 分,共 10 分) ( ) 1. 聚 -羟丁酸是细菌特有的碳源 和能源储藏物。 ( ) 2. 古生菌具有与细菌类似功能的细胞壁,能用溶菌酶去除细胞壁而获得原生质体。 ( ) 3. 青霉和曲霉的菌丝有隔膜,是多细胞菌丝。 ( ) 4.
47、朊病毒是一种蛋白质侵染颗粒,能引起哺乳动物的亚急性海绵样脑病。 。 ( ) 5. 每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不是 DNA 就是 RNA。 ( ) 6. 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有固氮能力。 ( ) 7.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灭菌方法,主要依 据水蒸汽产生的高压而达到灭菌效果。 ( ) 8. 在发酵生产中,要使某一代谢产物获得最高量,就 应使发 酵过程始终保持在菌体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内。 ( ) 9. 耐氧菌的耐氧机制是细胞内存在 SOD 和过氧化氢酶,能消 除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对菌体的毒害。 ( ) 10.链霉素的抑菌作用机制均是通过与 30S 核糖体结合而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48、 ( ) 11. A:T 变成 G:C 为转换, A:T 变成 T:A 为颠换 。 ( ) 12.大肠杆菌 F+菌株与 F-菌株接合后, F-菌株通常变成了 F+ 菌株,而供体菌的基因通常不被转移。 ( ) 13. 一种 R 质粒只含有针对一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 ( ) 14. 自发负突变是菌种衰退的根本原因。 ( ) 15. 营养缺陷型菌株在 CM 培养基上只形成小菌落。 ( ) 16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具有较广的抗菌谱。 ( ) 17.某细菌在含有一定浓度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后,从这一细菌培养物中分离出高抗青霉素的突变株, 这种突变是通过适应环境而发生的。 ( ) 18.紫外线引起突变的机理是促使遗传物质发生电离作用而造成 DNA 大片段缺失。 ( ) 19.数值分类法是依据微生物的遗传相似性进行分类的。 ( ) 20.血清学反应可以利用已知抗体测定未知抗原,反之亦然。 ( ) 3. 真核生物的细胞膜上都含有甾醇,而原核生物细胞膜上都 不含甾醇 。 ( ) 6. 由于蓝细菌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蓝细菌通常都不具有固氮作用。 ( ) 9. 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 ) 11. 溶源性细菌对其他噬菌体的再感染均具特异性的免疫力。 ( ) 16 .KNO3作为氮源培养微生物被称为生理碱性盐。 ( -) 1.菌毛多见于革兰氏阳性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