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波音飞机全球化生产,波音公司的787飞机项目可谓是21世纪前10年数字化技术应用的经典项目之一,它实现了135个地点、180个供应商的协同工作。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作为波音787飞机项目中全球数字化设计、制造、测试、销售、市场,以及交付的协作平台,对波音787飞机实现全球化虚拟生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波音787的全球化生产网络,波音787飞机是波音公司在全世界外包生产程度最高的机型,从其研制、定型、转化到融资几乎都通过全球网络实现。在787飞机设计和制造上,波音与其全球伙伴达成了史无前例的协同,是波音史上完工最快、造价最低的一次。 据统计,在波音787飞机的400多万个零部件中,波音公
2、司本身只负责生产大约10%尾翼和最后组装,其余的生产是由全球40多家合作伙伴完成的。波音787飞机的设计由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意大利共同完成。波音787飞机的研发和制造涉及到美国、日木、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典、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级供应商。,作为全球最主要的民用飞机制造商,波音的飞机并不全是在美国生产的,绝大部分波音飞机是全球协作的结果。787飞机共有9个国家、12个公司参与。其中仅一个机身就有5家公司参与,上世纪八十年代,飞机制造商两大巨头波音与空客为市场份额而打响贸易战。彼时波音为了稳住日本,则将767机型的15%零部件生产交给了日本。同样,对于中国这块极具潜
3、力的市场,波音采取了转包生产的策略。波音前任中国总裁马爱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980年中期的时候,我们开始更加着重考虑中国作为制造合作伙伴的身份。”然而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承接波音零部件的能力。中国第一个国外民机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合同也是在1979年与麦道公司签订的DC-9起落架舱门的来料加工合同。中国在1980年12月与波音签订第一个转包生产合同,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以下称“西飞”)为波音转包生产波音747机加件零件。为使西飞获得转包生产资质,波音对西飞多次进行技术改造指导,终在1981年12月确认西飞零部件制造的资质。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成为波音零部件制造商。,当今世界是一个存在多方面联系的世界,全球化的进程是任何一个国家、个人都无法阻挡的,我们应该学会去适应全球化,利用全球化优势发展我们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