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与环境分析实验技术课程总结一一 课程目的:农业与环境分析实验课学习了植物中全 NPK 的测定,植物中维生素 C 的测定,土壤速效 NPK 的测 定,以及大型仪器测定土壤中的 Ca,Mg,Fe,Mn,Cu,Zn。目的在于通 过实验,掌握了各种测量方法,以及原理,了解各种元素在植物和土壤中含量的大致范围。二课程内容及实验数据分析:1. 碱解氮扩散法测定土壤中速效氮;原理:在扩散皿外室加入土壤,用碱水解土壤,产生 NH3,NH3 扩散后被内室的酸吸收,再用酸滴定内室的 NH3 从而得出碱解氮的含量。实验结果:41.916mg/kg。注意要点:1.胶液的碱性很强,在涂胶液 时要特别小心, 谨 防污
2、染到内室。2.滴定时要用玻璃棒小心搅动吸收液,不得摇 晃。分析:本次实验碱解氮含量高,可能 为大棚中有机土壤。碱解氮的含量高低,取决于有机 质含量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以及放入氮肥化肥的影响。有机质含量丰富,熟化程度高则碱解氮含量高。2. NaHCO3 浸提钼锑抗显色法测定土壤中速效磷;原理:土壤中的磷可用 NaHCO3 浸提出来,加入 钼锑抗显色,再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实验结果:74.79mg/kg注意要点:1.加入显色剂后会产生气泡,需充分 摇动,排出气体后再定容,否则气体会影响比色的结果。2.显色的温度也会 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分析:土壤中速效磷10,等级为 高。可能 为大棚中的土壤。3.
3、 NH4OAc-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速效钾以及植物中全钾;原理:铵根离子将土壤胶体上的钾交换下来,可直接用于火焰光度计测定其含量。实验结果:237.1mg/kg注意要点:加入醋酸铵溶液于土壤中不可放置过久,否 则会有一部分 钾转入溶液中,使速效钾含量过高。分析:土壤速效钾含量116 等级为高。 实验用的土壤可能 为大棚中的土壤。4. 单元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土壤中 Ca,Mg ;原理:Mehlich3 浸提剂可以一次性浸提中性和酸性土壤中的 P,K,Ca,Mg,Na,Fe,Mn,Cu,Zn,其滤液可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直接上级使用,稀释液可用于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实验结果:
4、有效 Ca=1211.38mg/kg;有效 Mg=180.1mg/kg;注意要点: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用于单元素的测定, 实验应 先测 Ca,再测 Mg。2.元素含量高时选用火焰法,含量低时选 用石墨炉法。分析:本次实验中两次重复的吸光值有出入,可能的 仪器原因有化学干 扰, 进量不一致,火焰漂移等,可进行漂移矫正,选择适当的干扰抑制剂等来减小 误差。5. 多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测定土壤中 Fe,Mn,Cu,Zn;原理:Mehlich3 浸提剂可以一次性浸提中性和酸性土壤中的 P,K,Ca,Mg,Na,Fe,Mn,Cu,Zn,其滤液可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直接上级使用
5、,稀释液可用于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实验结果:有效 Zn=7.24mg/kg;有效 Cu=7.7mg/kg;有效 Fe=200.6mg/kg;有效Mn=35.0mg/kg;ICP 的使用注意要点:1.雾化器中心的毛细管口径非常小,要求样品要溶解彻底,不得含有沉淀或漂浮物,否则容易堵塞 雾化器。 2.采样锥在每次测样 后应浸入到净水中一段时间,不得长时间让采样锥吸入空气。分析:本次实验重复的误差较小,数 值可信度高。土壤可能取自有机质含量高的地方。6. 植物中全 N,P,K 的测定-先用 H2SO4-H2O2 消煮法提取消煮液,再分别用凯式定氮法测定 N,钒钼黄显色法测定 P,火焰光度法测定 k
6、的含量;原理:植物中氮,磷大多数以有机态存在, 钾以离子态存在。样品经浓 H2SO4 和氧化剂H2O2 消煮,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有机氮和磷 转化成铵盐和磷酸盐, 钾也全部释出。消煮液经定容后,可用于氮,磷,钾等元素的定量。实验结果:全 N%=14.08%;全 P%=0.6%;全 K=1.58%;注意要点:消煮时应煮干净 H2O2,不然会影响 P 的测定。所测得全 N 的含量较高,可能取样为健壮茎叶,也可能 实验误差引起结果偏高,比如消煮液有杂志进入等。7. 2%草酸浸提-2,6- 二氯靛酚滴定法 测定植物中维生素 C;原理:用酸性浸提剂浸提样品中的维生素 C 防治其被空气氧化,浸出液中的抗坏血
7、酸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实验结果:50.15mg/100g注意要点:1.抗坏血酸的纯度应高于 99.5%,发黄则不能使用,也不能使用储存时间过长的溶液。分析:橘子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C,橘皮中的 维生素 C 含量高达 100-420mg/100g,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橘肉,维 C 含量低。误差来源:1 捣碎及转移溶液时,草酸不易完成溶解所造成的误差;2.滴定终点判断误差以及橘子中色素的干扰。3.样 品中可能含有其他还原物质。三实验收获以及感想这门实验课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需要化学,物理等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各种测定的原理,以及实验仪器的认识 与使用, 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许多测定理论和方
8、法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加深理解并真正掌握。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仪器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具有了仪器选择应用的能力,学习了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再次强化了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有接触到之前没有使用过的仪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仪(ICP),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火焰光度计,定氮 仪等。经过这次课程学习使我总结出一些经验:1. 在实验前,要预习所学内容, 对实验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要做什么,要用到什么仪器试剂,要用什么方法,以及清楚每一实验步骤, 这是对实验的一个准备过程,也避免了做实验过程中的盲目,不知所措。确保了实验有序,安全的进行。2.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严
9、格要求自己,铭记细节决定成败,从洗瓶,称量,移液,定容,到仪器的使用,读数等,都要细心,不可省略实验步骤,尤其是清洗瓶子,仪器,烘干,还有贴标签,标记等。 测量实验,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导致实验的失败,或者误差,特别是在测量的含量特 别低的时候。3. 做空白试验 与重复。空白 试验是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样方法操作每一步骤,最后所得的 结果,其作用是排除 实验 的环境(空气,温度等), 实验所用的药品(指示剂等),实验 操作(误差,滴定 终点判断等)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重复指相同的操作步骤,做两次以上的 样品待测,重复的目的在于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减小误差;避免偶然现象,使
10、结果更加真 实可靠。4,在每次实验要注意实验安全,实验室有些试剂如强酸强 碱都是有腐蚀性的,应规范操作。节约使用试剂,药品等,不浪费。自己完成实验,不可依靠别人,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珍惜实验机会,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及时书写实验报告。报告的书写,要有格式,数据整理要规范(可用 excel 做表等),实验分析与同学讨论,使结论有条理,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5. 实验课上在做 标准曲线时多为团队合作,但在移液,定容时应由一人完成,测量时由一人完成,尽可能的减少实验的人 为误差,参与人数越多 误差越大,三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1,没有清洗干净瓶子,没有进行三角瓶或其他器皿的烘干。2. 移液或滴
11、定 时,没有润洗移液管或滴定管,管内空气没有排干净,读数错误,或有液体飞溅出去等。 (应注意每次移液或滴定 应先加满液,再加入所需剂量的液体,不应从一般开始加液。 )3. 仪器测量误差,分光光度计 ,火焰光度 计等机器的灵敏度不 够,或者内液没有冲洗干净。应注意在测量标曲的时候浓度从低到高。 )4. 试剂误差,试剂浓度不准确,试剂被污染等,误差的来源除了实验过程中产生, 样品本身也有可能出 现问题,因此 为了避免误差出现,一定要做空白和重复。四 心得每一次实验都是一次未知的学习,在 课程教学中要在前排 认真听老师指导,尤其是大型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要亲 手尝试,不要找人代替操作,只有自己 亲身学习,才能掌握要领,在实验分析的时候,要多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大家一起找问题。珍惜实验的机会,不怕出错,勇于改正,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最后感谢两位老师的细心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