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摘 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而教学激励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由于厌学导致学业失败的学生越来越多,然而教师面对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这个问题,采用常识性的办法常常捉襟见肘,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所以有必要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想方设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使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创设安全的学习氛围,打破恶性思维循环,满足学生选择和控制学习的需要、适当组织竞赛,激发他们外在的学习动机。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动机 特点 激发 培养学生是教学活动
2、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各种有效的教学对策实施的前提。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辨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由此看来,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1 对小学生来讲,动机的作用很重要,因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中机械记忆的比重较大,智力活动的水平还不高,小学生靠死记硬背勤奋刻苦,即使在智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是学习动机在其中的作用。具体的讲,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动机强
3、烈,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就大,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意志就强;其次,学习动机对小学生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它可以增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鉴于学习动机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工作者来讲,在注重对学生智力开发与培养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在全面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培养起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智力好的学生会“快马加鞭”,智力弱的学生也能“ 苯鸟先飞”,以弥补智力的不足,整个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一)外部学习动机很强长远的社会意义的学习还没有形成。研究表明:学生年龄对学习动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其思维形式还以具体
4、的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所想的大多是眼前的或具体的事物,其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学习动机与社会相联系的程度还不大,虽然在问他们为什么学习时他们会说:我好好学习的目的是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也知道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作贡献,但是,这些只是机械的回答,讨老师和父母的欢心罢了,他们所说的学习目的及远大理想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还不可能转化为推动小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动力,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老师和家长的不断教育及世界观的逐步形成,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才越来越和学习活动挂起钩来。2近景的外部学习动机起主导作用。外部动机是“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产生的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在小
5、学生复杂的学习动机中起主导作用,也是由此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他们常常是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去学习。小学生外部的学习动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1、出于新奇每当我们问刚刚入学的小学生为什么要上学时,他们多数认为:“有了新书包,有了新课本,或是有了好玩的文具等”。学校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一位儿童,他们憧憬学校里的新鲜环境,羡慕学校里文体设施,向往学校里新奇的活动内容,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同时还是最好的游戏场所,在学校里可以得到无限的乐趣。所以,学校里的班级体以及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都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习动机。2、追求高分绝大多数
6、的小学生的虚荣心和好奇心都很强,同学之间有种强烈的攀比心理,喜欢出风头,并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学习成绩对于每个学生来讲是最现实的比较标准,他们把分数看得非常的神圣,他们会因自己高出别人一分而沾沾自喜,因自己低别人一分而悲观失望。小学生为了得到高分,争得“三好生”或得到别人的表扬,将去努力地学习,以达到自尊心、虚荣心的满足。3、成人的要求有的小学生学习完全是出于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做作业是机械地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是免受老师和家长的斥责。比如,有的小学生做作业草草了事,完成作业就自由玩去了,这纯属于完成任务而做作业,学习的动力完全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总之,小学
7、生复杂的学习动机中是有主次之分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还没有形成,内部学习动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外在的学习动机则在复杂的学习动机中居主导地位。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心理特点和年龄阶段的制约,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动机面前也决不是被动的,应该把培养学习动机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的一环,做到有的放失。一方面从培养学生外在动机入手引起学习动力,另一方面逐步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并兼顾长远动机的培养,使各方面动机都发挥效力,达到最大合力,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二)内在的学习动机很弱内在的(又称内部的)动机是指“内在的心理因素(如需要、求知欲、兴趣爱好等)转化而来的动机”。内部动机不需要外界的
8、诱因惩罚来使学生指向学习目标。如有的学生喜爱语文,他便在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刻苦钻研。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很大的关系。知识面越广,兴趣自然就广泛;知识深度增加,兴趣、求知欲的强度也会增强。小学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极为有限,受其影响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处于发展阶段,求知的欲望受到现有知识程度的影响还流于肤浅,学习活动本身还不能给小学生带来更大的精神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被随时遇到的学习困难所打消,知难而退;或者被随时出现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导致学习兴趣的迁移。正是因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带有不分化性和不稳定性,从而使内部的学习动机也带有不稳定性和随机性,此时内
9、部学习动机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小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教师家庭和社会的逐步影响才能逐步发展起来。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培养教学研究须立足于学生的学来研究教,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为旨已成为教学论研究者的共识。教学论研究从研究“教”向研究“ 学”的转向,对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注,使教学激励被纳入教学论研究的视野。教学激励研究,无论对教育发展还是对师生个体发展,都有价值。首先,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激励的方法与艺术,可以促使教师改变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缺陷,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学激励本质在于激励学生的自主
10、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因此教学激励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如第斯多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依此,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一)、从影响动机的外部因素着手激发学习动机1、打破竞争的神话既然所有儿童都有先天的学习动机,为什么很多学生厌学呢?Covington 教授提出的自我价值理论认为,厌学、弃学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学生缺乏动机,而是因为他们的动机被错误的原因激发得太强。他认为自我接受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自我接受的前提是肯定自我的价值,在充满竞争的学校环境中,学生常常把自我价值与能力超越别人等同,学生只有感到有能力
11、战胜他人时,才认为自己有价值;当意识到自己很难超越别人时,他们强烈的动机就不再指向学习任务的完成,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对自我价值的保护上。3 在竞争的环境中,努力成了“双刃剑”。一方面老师奖励努力刻苦,一方面努力后的失败意味着无能,因此许多人会放弃努力,或者即使尝试也不会全力以赴,以便随时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在胜者为王的竞争环境里,只有确定自己能超越他人时,学生才具有学习的动力。在竞争环境中,学生是否成功,取决于是否比别人做得更好。学生把自己的价值与能力超过别人联系一起,那么无论他做得多好,也不能保证他一定会有成功的感觉,因为别人可能做得更好。由于学生对别人可能做得更好心存恐惧,这使学习变
12、成了令人害怕的事情,当恐惧成为刺激,成就动机会不断提高,但其成就取向不是指向学习的成就而是取决于避免失败的事情。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表现本身,不再重视学到了什么,也不关心学习对生活的意义。它让学生远离真正的成就,引发学习者嫉妒性的比较,所以这种竞争学习带有伤害性,最终导致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热爱。我们通常认为通过竞争可以激励学生,会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奖励越多,学生越努力。然而在竞争的环境里,不管怎样安排奖励,学生的努力都面临着威胁。奖励的结果是只激励了那些最不需要激励的学生,即已经成功的学生,那些最需要鼓励的学生却是受竞争打击和威胁最严重的群体。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鼓励竞争的动机激励系
13、统,采用全新的激励措施。2、利用公平激励学生教学要有意识地将竞争的氛围改为公平竞赛的氛围。公平意味着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可以做得更好的机会,确保所有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得更好些,都可获得提高,都可体验一下为自己而做的满足感。这意味着荣誉不由胜利决定,而是取决于坚持、努力程度和个人提高;还意味着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奖励。确保获奖机会均等是为了使学生具有安全感,为此,教师首先要消除奖励太少带来的威胁,把原来数目有限的奖励变为充分的奖励。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向老师设定的绝对标准而不是相对标准来判断学生的成就。这样,成败就取决于个人的表现是否满足了教师所设定的标准,而
14、不是看个人相对于别人来说做得如何。绝对的标准使人觉得公平,在公平竞赛的氛围中学生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会慢慢转向每个人可以做到的方面努力、坚持,而不用考虑别人学得怎么样。43、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从本世纪 20 年代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激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作为老师,要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老师要尊重学
15、生的选择,置学生于主体地位,创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思想还体现在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发表意见。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就能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好的萌发学习动机。4、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上,老师要顾及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平等地享受老师的服务。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激励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强调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5、集体决定,赏罚分明,是促进学习动机的助推器学生举手决策,目的是尊重学生意愿,使“要我学”转化成“ 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某意见多数学
16、生赞成后,就必须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并与学生商量,制定合适的措施,师生互相监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也让学生体验到举手表决的神圣,防止学生放任自流、不负责的品质的形成。56、利用学习任务激励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的方法不只存在于教师安排的课堂奖励方式之中,学习任务本身也能够激励学生的成长。首先学习任务难度要适当,学生能够成功完成。其次让任务具有新奇性,满足人的好奇心是一种很好的内部激励。7、奖励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自我掌握的内驱力作为激励。奖励掌握意味着奖励进步,教师要给学生改进的机会弥补不足和纠正错误。有了改进的机会,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做得更好,
17、这样学生只要努力坚持就能取得成功。鼓励学生定期检查自己的进步也是一个极力掌握的好办法,教师还要给学生机会去检查自己的进步。6(二)从内部因素着手激发学习动机1、帮助学生正确归因,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根据归因理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和方法不当,不紧不会对学生的坚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有些失败还能促使学生设立更合理的目标,尝试使用新的策略,发展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因此,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切不可说“你怎么这么苯”、“ 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都会错”之类的话,这会暗示学生:你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学生一旦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就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改变归因倾向,将失败归因于努力
18、不足、方法不当,而不是能力不足。2、满足学生选择和控制学习的需要学生都有选择和控制自己学习活动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自己可以选择任务变量的机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培养学生的能力增长观很多学生认为,能力的数量和质量是固定的,与教学无关,他们无法控制。这种学生通常会将失败解释为能力不足,而他们对能力不足又无能为力,因此就会陷入绝望,破罐破摔,使先天的学习动机受到遮蔽。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弹性的能力观,这种观点认为,能力是一套通过经验和教学能够加以改进和发展饿技能扩展系统,即能力是可以随着学习和经验增长的。认同能力增长观的学生,会对未来的成功保持乐观的态度,会在学习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性。
19、(三)、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1、要加强目的教育,培养长远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教育是一项经常而重要的工作,在于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同社会和理想联系起来,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习动机。对小学生的目的教育,必须采用适合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生动方式,用学生亲身接触到的典型和可信服的的材料,从而打动他的心,感受学习的重要,以培养学习动机。比如:通过带小学生到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参观访问,使之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还可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组织一些活泼生动的主题半班会。如: “展望 2010 年”、“漫游未来世界” 等。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课堂
20、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展开学习,根据创设的情境,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应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其求知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从而强化其求知兴趣,进而转化为探求更多更新知识的动机。3、加强学习材料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以增强内部动机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能够引用生活中的故事,这样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动机。除此之外,还可通过介绍重大事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
21、机。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产生“我要学”的动机。4、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增强内部学习动机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和学生学习动机。重视多媒体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既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动机,又能使他们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75、努力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联系点,促进意义学习从培养能力入手,促进迁移想有效方向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格局,从而使学生的迁移在依靠自身的力量,借助教师指导下,顺利的进行。86、坚持反馈与评价相结合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及时了
22、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同时给予恰当的评价,以深化已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7、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强化学习动机表扬和批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生的努力程度或学习效果给以恰如其分的表扬或批评,将收到异忽寻常的效果。对小学生的表扬和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多表扬,少批评。表扬时要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防止学生骄傲自满的心理,批评时也要肯定其进步的一面,防止其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 2)评价要客观公正,如果评价掺杂主观因素,而不是客观的根据小学生的情况,不仅不能激发学习动机,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对成绩不好而又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通过表扬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用表扬其一刚面的特长
23、来带动他学习其他学科的积极性。(3)运用表扬和批评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8、利用动机的迁移利用儿童喜爱游戏、听故事等动机,开展一些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掌握知识的必要性和乐趣。9、在竞争中激发学习动机适当开展竞赛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小学生都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综上所述,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也只有全面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有成效。所以说,在人们提倡“为发展智力而教” 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