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GBT 模块的过流保护 发布时间 : 2009-01-12 09:12:40 IGBT 模块的过流保护电路可分为 2 类:一类是低倍数的( 1.2 1.5 倍)的过载保护;一类是高倍数(可达 8 10 倍)的短路保护。对于过载保护不必快 速响应,可采用集中式保护,即检测输入端或直流环节的总电流,当此电流超过设定值后比较器翻转,封锁所有 IGBT 模块驱动器的输入脉冲,使输出电流降为 零。这种过载电流保护,一旦动作后,要通过复位才能恢复正常工作。 IGBT 模块能承受很短时间的短路电流,能承受短路电流的时间与该 IGBT 模块的导通饱和压降有关,随着饱和导通压降的增加而延长。如饱和压降小于 2
2、V的 IGBT 模块允许承受的短路时间小于 5 s,而饱和压降 3V 的 IGBT 模块允许承受的短路时间可达 15 s, 4 5V 时可达 30 s 以上。存在以上关系是 由于随着饱和导通压降的降低, IGBT 模块的阻抗也降低,短路电流同时增大,短路时的功耗随着电流的平方加大,造成承受短路的时间迅速减小。 通常采 取的保护措施有软关断和降栅压 2 种。软关断指在过流和短路时,直接关断 IGBT 模块。但是,软关断抗骚扰能力差,一旦检测到过流信号就关断,很容易 发生误动作。为增加保护电路的抗骚扰能力,可在故障信号与启动保护电路之间加一延时,不过故障电流会在这个延时内急剧上升,大大增加了功率损
3、耗,同时还会 导致器件的 di/dt 增大。所以往往是保护电路启动了,器件仍然坏了。 降栅压旨在检测到器件过流时,马上降低栅压,但器件仍维持导通。降栅压后设有固定延时,故障电流在这一延时期内被限制在一较小值,则降低了故障时器件的功 耗,延长了器 件抗短路的时间,而且能够降低器件关断时的 di/dt,对器件保护十分有利。若延时后故障信号依然存在,则关断器件,若故障信号消失,驱动电 路可自动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因而大大增强了抗骚扰能力。上述降栅压的方法只考虑了栅压与短路电流大小的关系,而在实际过程中,降栅压的速度也是一个重要 因素,它直接决定了故障电流下降的 di/dt。慢降栅压技术就是通过限制降
4、栅压的速度来控制故障电流的下降速率,从而抑制器件的 dv/dt和 uce 的峰 值。图 5 给出了实现慢降栅压的具体电路。 正常工作时,因故障检测二极管 VD1 的导通,将 a 点的电压钳位在稳压二极管 VZ1 的击穿电压以下,晶体管 VT1 始终保持截止状态。 V1 通过驱动电阻 Rg正 常开通和关断。电容 C2 为硬开关应用场合提供一很小的延时,使得 V1 开通时uce 有一定的时间从高电压降到通态压降,而不使保护电路动作。 当电路发生过流和短路故障时, V1 上的 uce 上升, a 点电压随之上升,到一定值时, VZ1 击穿, VT1 开通, b 点电压下降,电容 C1 通过电阻 R1充电,电 容电压从零开始上升,当电容电压上升到约 1.4V 时,晶体管 VT2 开通,栅极电压uge 随电容电压的上升而下降,通过调 节 C1 的数值,可控制电容的充电速 度,进而控制 uge 的下降速度;当电容电压上升到稳压二极管 VZ2 的击穿电压时, VZ2击穿, uge 被钳位在一固定的数值上,慢降栅压过程结束,同时驱动 电路通过光耦输出过流信号。如果在延时过程中,故障信号消失了,则 a 点电压降低, VT1恢复截止, C1 通过 R2 放电, d 点电压升高, VT2 也恢复截 止, uge 上升,电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