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答:1 成釉器,起源于口腔外胚层,形成釉质。2 牙乳头,起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髓和牙本质。3 牙囊,起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钟状期成釉器的有哪四层细胞构成?答:1 外釉上皮层,成釉器的周边是一单层立方状细胞,称外釉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2 内釉上皮层,由单体上皮细胞构成,并整齐排列在成釉期凹面的基底膜上,与牙乳头相邻,以半桥粒将细胞固定在基底板上。3 星网状层,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4 中间层,在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简述釉质,牙本质,牙髓的组织结构?答:釉质:基本结构,釉柱。牙本质:主要由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细胞间
2、质组成。牙髓:细胞,纤维,神经,血管,淋巴管和其他细胞外基质。牙髓的功能如何?答:形成牙本质,营养,感觉,防御及修复。牙周膜由哪几组主纤维?其中数量最多的主纤维是哪组?答:牙槽嵴组,水平组,斜行组(最多) ,根尖组,根间组。牙槽骨分几部分?其生物学特征性如何?答:1 固有牙槽骨,2 密质骨,3 松质骨。 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也是人体骨最活跃的部分,它不但随着牙的生长发育,脱落替换和咀嚼压力而变动,而且也随着牙的移动而不断地改建。牙槽骨具有受压力被吸收,受牵引力会增生的特性。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病损形态怎样?病态分哪几层?答:最早显示为病损区釉质横纹和生长线变得明显,龋病继续发展,病损区呈三角形
3、,基底部向着釉质表面,由里向外一般可分为四层结构: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成洞后牙本质龋的病理变化如何?答:牙本质完全崩解破坏,只残留一些坏死崩解组织和细菌存在简述各型牙髓炎的病理变化特点?答:急性牙髓炎:病理变化早期为急性浆液性牙髓性炎,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化脓性炎。慢性牙髓炎:病理变化特点可分为慢性锁闭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慢性憎水性牙髓炎。为何急性牙髓炎病人剧烈疼痛?请从解剖,组织,病理学角度解释?答:细菌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由于髓腔被坚硬的牙本质包绕,当细菌感染活其他物理,化学刺激引起牙髓炎症反应时,牙本质缺乏弹性限制其膨胀,牙髓腔的炎性渗出物不能得到几时的引流而积聚,所以牙髓
4、炎时,牙髓腔内压力增高,一方面压迫神经产生剧烈疼痛,另一方面感染易于扩散。又因为牙髓没有侧支循环,清除炎症产物的能力低,使炎症反应过程,结局和临床表现均呈现出特性。牙髓一旦发生急性感染,难以痊愈而导致牙髓坏死。简述根尖周炎的病变特点?答:(一)急性尖周炎 1急性浆液性尖周炎 早期根尖部牙周膜内充血、血管扩张、血浆渗出、组织水肿及炎细胞浸润 2急性化脓性尖周炎 表现为根尖周牙周膜破坏溶解,脓液积聚,脓肿周围有显著的炎细胞浸润和骨吸收 (二)慢性尖周炎 1尖周肉牙肿 尖周病变区骨组织破坏,被肉芽组织所替代 2.尖周脓肿或慢性牙槽脓肿 尖周脓肿可穿过牙槽骨及粘膜形成牙龈窦道,或穿通皮肤形成皮肤窦道
5、3尖周囊肿 囊肿增大使颌骨壁变薄、隆起,扪诊有乒乓球样感 4致密性骨炎简述牙周炎的发展过程以及活动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如何?答:1 始发期,龈沟区的沟内上皮与结合上皮周围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炎症反应。2 早期病变,在结合上皮周围除了增多的中性粒细胞以外,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出现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主要为 T 淋巴细胞,还可见少量的浆细胞及巨噬细胞,炎症渗出物继续增多,大量的中性粒细胞移入龈沟内,胶原变性,破坏,结合上皮开始增生。3 病损确立期,结合上皮及沟内上皮仍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上皮下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除了 T 淋巴细胞以外,B 淋巴细胞不断增多。4 进展期,结合上皮继续加深,形成深牙周袋,上
6、皮下结缔组织的基质及胶原纤维变性,溶解,大部丧失。叙述牙槽骨吸收与牙周袋形成在临床病理上的三种情况。答:1 龈袋,又称假性牙周袋,是牙槽骨尚无明显的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并未丧失,仅仅是牙龈组织由于炎症性增生,肿大,导致龈缘覆盖牙冠面形成的龈袋。2 骨上袋,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形成。3 骨袋内,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的下方,牙槽骨在袋的侧方,牙周袋位于牙根面和牙槽骨之间。肌上皮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功能特性及同多形性腺瘤病理学变化的关系。 答案要点:Batsakis 等认为肌上皮细胞在涎腺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尽管肌上皮细胞来源于外胚层上
7、皮,但是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它具有上皮细胞和间叶细胞的双重特性。涎腺多形性腺瘤中浆细胞样细胞、梭形细胞、透明肌上皮细胞、上皮样细胞、黏液样细胞和软骨样细胞等变异肌上皮细胞,同样具有双向分化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既表现为间叶性的成纤维样和黏液软骨样形态,又表现为上皮性的浆细胞样和上皮样形态,既分泌酸性粘多糖,又分泌基膜蛋白,既表达角蛋白,又表达收缩蛋白和波形蛋白等,使多形性腺瘤病理学变化表现为多形性特点。口腔癌的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口腔癌的临床主要表现。答案要点:口腔癌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酗酒,烟酒之间具有很强的协同作用。口腔癌早期经常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
8、出现红色病损、红白相间的病损或者白色病损。多数患者就诊时为局部晚期症状和体征,粘膜增生、溃疡和疼痛。耳部的牵涉性疼痛,口臭、语言、张口和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和疼痛、出血、消瘦、颈部肿大是常见的口腔癌晚期的症状。口腔粘膜白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在病理表现上有何异同? 答案:(1)肉眼观察三者的异同之处;(2)组织学表现上的异同之处,包括角化特点,上皮增殖或萎缩的特点、基底细胞及基底膜的特点、固有层及炎症细胞浸润的特点。釉柱:enamel rod 釉质的基本结构,起自釉质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而达牙表面。釉质牙本质界:enamel-denlinal junction EDJ 代表来自于上皮和
9、外间充质两种不同矿化组织的交界面,其外形呈贝壳状而不是一条直线。釉质牙骨质界:enamelo-cemental junction 细质和牙骨质在牙颈部相接,其相接处有三种不同情况 60%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表面,约 30%是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接,还有 10%左右是二者不接。前期牙本质:predentin 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总是有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存在,修复性牙本质:reparatire dentin 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釉质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 OR line
10、s of Retzius 是釉质同期性的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龈沟:gingival snlcus 游离龈与牙面之间有一环状狭小的空隙。称为龈沟,正常深度为 0.5-3mm,平均深度为 1.8mm。龋病:dental caries 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各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什么是成釉细胞瘤的基本组织学类型?实性/多囊型在此基础上可能有哪些变异?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病理表现与临床治疗有何关系? 答案要点:(1)实性/多囊型、骨外/外周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和单囊型;(2)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型、颗粒细胞型、基底细胞型、角化型;(3)单囊
11、型的 I、II 型肿瘤仅表现囊性或囊腔内生长,其生物学行为类似于发育性牙源性囊肿,故单纯刮治后一般不复第 III 亚型因其纤维囊壁内存在肿瘤浸润,局部侵袭性可能类似于实性型成釉细胞瘤,因此其治疗原则应与后者相同。对术后患者作长期随访。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发生与牙齿发育的关系。 答案要点:牙源性上皮性肿瘤主要来自于牙板及成釉器上皮及其残余;牙源性间充质来源的肿瘤主要来自于牙乳头和牙囊;部分牙源性肿瘤可为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混合来源;部分牙源性肿瘤可伴有牙硬组织形成。口腔囊肿的一般组织学特征。答案要点:病理性囊腔和结缔组织囊壁构成。囊腔内含各种表现的液体、半固体物质;囊壁的囊腔面多有上皮衬里(上皮的种
12、类多为复层鳞状上皮,也可为其它类型上皮) ;结缔组织囊壁多有明显的胶原纤维,其中可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浸润,有的出现腺体组织。叙述含牙囊肿的组织学特征。答案要点:肉眼见囊壁较薄,囊腔内有牙颈部附着于囊壁的牙冠,囊液多呈黄色;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衬较薄的复层鳞状上皮,仅由 25 列扁平细胞或矮立方细胞构成,无角化,无上皮钉突,类似于缩余釉上皮;纤维囊壁内炎症不明显。囊肿继发感染时,上皮增生,上皮钉突明显,囊壁组织内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约 40囊肿的衬里上皮可发生黏液细胞化生,少数情况还可见皮脂腺细胞;某些病例的衬里上皮还可发生区域性角化,一般为正角化;纤维囊壁中有时可见牙源性上皮岛。叙述腺牙源性
13、囊肿的组织学特征。答案要点:衬里上皮部分为复层鳞状上皮,部分为无明显特征的上皮,但在相当区域内,复层上皮的表层细胞呈嗜酸性立方或柱状,常形成不规则的乳头状突起,含不同数量的纤毛细胞和产黏液细胞;在衬里上皮内常可形成隐窝或囊性小腔隙,内含黏液,形成黏液池,内衬这些小腔隙的细胞为类似于表层的嗜酸性立方细胞;衬里上皮可发生局灶性增厚,形成类似于发育性根侧囊肿和成人龈囊肿中所见的上皮斑。 口腔有哪些常见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的组织学依据是什么?答案要点:(1)癌前病变的概念:是较其相应的正常组织更容易发生癌的、发生形态学改变的组织;(2)白斑、红斑;(3)癌前病变的组织学依据是上皮异常增生,包括上皮基底
14、细胞极性消失;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核浆比例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上皮层次紊乱;有丝分裂相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上皮浅表 12 出现有丝分裂;细胞多形性;细胞核浓染;核仁增大;11.细胞粘着力下降;12.在棘细胞层中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等。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答:1 成釉器,起源于口腔外胚层,形成釉质。2 牙乳头,起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髓和牙本质。3 牙囊,起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钟状期成釉器的有哪四层细胞构成?答:1 外釉上皮层,成釉器的周边是一单层立方状细胞,称外釉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2 内釉上皮层,由单体上皮细胞构成,并整齐排列在成
15、釉期凹面的基底膜上,与牙乳头相邻,以半桥粒将细胞固定在基底板上。3 星网状层,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4 中间层,在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简述釉质,牙本质,牙髓的组织结构?答:釉质:基本结构,釉柱。牙本质:主要由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细胞间质组成。牙髓:细胞,纤维,神经,血管,淋巴管和其他细胞外基质。牙髓的功能如何?答:形成牙本质,营养,感觉,防御及修复。牙周膜由哪几组主纤维?其中数量最多的主纤维是哪组?答:牙槽嵴组,水平组,斜行组(最多) ,根尖组,根间组。牙槽骨分几部分?其生物学特征性如何?答:1 固有牙槽骨,2 密质骨,3 松质骨。 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也是人体骨最活跃的部分,
16、它不但随着牙的生长发育,脱落替换和咀嚼压力而变动,而且也随着牙的移动而不断地改建。牙槽骨具有受压力被吸收,受牵引力会增生的特性。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病损形态怎样?病态分哪几层?答:最早显示为病损区釉质横纹和生长线变得明显,龋病继续发展,病损区呈三角形,基底部向着釉质表面,由里向外一般可分为四层结构: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成洞后牙本质龋的病理变化如何?答:牙本质完全崩解破坏,只残留一些坏死崩解组织和细菌存在简述各型牙髓炎的病理变化特点?答:急性牙髓炎:病理变化早期为急性浆液性牙髓性炎,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化脓性炎。慢性牙髓炎:病理变化特点可分为慢性锁闭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慢性憎水性牙髓炎
17、。为何急性牙髓炎病人剧烈疼痛?请从解剖,组织,病理学角度解释?答:细菌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由于髓腔被坚硬的牙本质包绕,当细菌感染活其他物理,化学刺激引起牙髓炎症反应时,牙本质缺乏弹性限制其膨胀,牙髓腔的炎性渗出物不能得到几时的引流而积聚,所以牙髓炎时,牙髓腔内压力增高,一方面压迫神经产生剧烈疼痛,另一方面感染易于扩散。又因为牙髓没有侧支循环,清除炎症产物的能力低,使炎症反应过程,结局和临床表现均呈现出特性。牙髓一旦发生急性感染,难以痊愈而导致牙髓坏死。简述根尖周炎的病变特点?答:(一)急性尖周炎 1急性浆液性尖周炎 早期根尖部牙周膜内充血、血管扩张、血浆渗出、组织水肿及炎细胞浸润 2急性化脓性
18、尖周炎 表现为根尖周牙周膜破坏溶解,脓液积聚,脓肿周围有显著的炎细胞浸润和骨吸收 (二)慢性尖周炎 1尖周肉牙肿 尖周病变区骨组织破坏,被肉芽组织所替代 2.尖周脓肿或慢性牙槽脓肿 尖周脓肿可穿过牙槽骨及粘膜形成牙龈窦道,或穿通皮肤形成皮肤窦道 3尖周囊肿 囊肿增大使颌骨壁变薄、隆起,扪诊有乒乓球样感 4致密性骨炎简述牙周炎的发展过程以及活动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如何?答:1 始发期,龈沟区的沟内上皮与结合上皮周围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炎症反应。2 早期病变,在结合上皮周围除了增多的中性粒细胞以外,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出现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主要为 T 淋巴细胞,还可见少量的浆细胞及巨噬细胞,炎症渗出物继续
19、增多,大量的中性粒细胞移入龈沟内,胶原变性,破坏,结合上皮开始增生。3 病损确立期,结合上皮及沟内上皮仍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上皮下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除了 T 淋巴细胞以外,B 淋巴细胞不断增多。4 进展期,结合上皮继续加深,形成深牙周袋,上皮下结缔组织的基质及胶原纤维变性,溶解,大部丧失。叙述牙槽骨吸收与牙周袋形成在临床病理上的三种情况。答:1 龈袋,又称假性牙周袋,是牙槽骨尚无明显的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并未丧失,仅仅是牙龈组织由于炎症性增生,肿大,导致龈缘覆盖牙冠面形成的龈袋。2 骨上袋,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形成。3 骨袋内,牙周
20、袋位于牙槽嵴顶的下方,牙槽骨在袋的侧方,牙周袋位于牙根面和牙槽骨之间。肌上皮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功能特性及同多形性腺瘤病理学变化的关系。 答案要点:Batsakis 等认为肌上皮细胞在涎腺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尽管肌上皮细胞来源于外胚层上皮,但是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它具有上皮细胞和间叶细胞的双重特性。涎腺多形性腺瘤中浆细胞样细胞、梭形细胞、透明肌上皮细胞、上皮样细胞、黏液样细胞和软骨样细胞等变异肌上皮细胞,同样具有双向分化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既表现为间叶性的成纤维样和黏液软骨样形态,又表现为上皮性的浆细胞样和上皮样形态,既分泌酸性粘多糖,又分泌基膜蛋白,既表
21、达角蛋白,又表达收缩蛋白和波形蛋白等,使多形性腺瘤病理学变化表现为多形性特点。口腔癌的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口腔癌的临床主要表现。答案要点:口腔癌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酗酒,烟酒之间具有很强的协同作用。口腔癌早期经常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出现红色病损、红白相间的病损或者白色病损。多数患者就诊时为局部晚期症状和体征,粘膜增生、溃疡和疼痛。耳部的牵涉性疼痛,口臭、语言、张口和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和疼痛、出血、消瘦、颈部肿大是常见的口腔癌晚期的症状。口腔粘膜白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在病理表现上有何异同? 答案:(1)肉眼观察三者的异同之处;(2)组织学表现上的异同之处,包括角化特点,上
22、皮增殖或萎缩的特点、基底细胞及基底膜的特点、固有层及炎症细胞浸润的特点。釉柱:enamel rod 釉质的基本结构,起自釉质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而达牙表面。釉质牙本质界:enamel-denlinal junction EDJ 代表来自于上皮和外间充质两种不同矿化组织的交界面,其外形呈贝壳状而不是一条直线。釉质牙骨质界:enamelo-cemental junction 细质和牙骨质在牙颈部相接,其相接处有三种不同情况 60%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表面,约 30%是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接,还有 10%左右是二者不接。前期牙本质:predentin 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总是有一层尚未矿化
23、的牙本质存在,修复性牙本质:reparatire dentin 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釉质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 OR lines of Retzius 是釉质同期性的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龈沟:gingival snlcus 游离龈与牙面之间有一环状狭小的空隙。称为龈沟,正常深度为 0.5-3mm,平均深度为 1.8mm。龋病:dental caries 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各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什么是成釉细胞瘤的
24、基本组织学类型?实性/多囊型在此基础上可能有哪些变异?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病理表现与临床治疗有何关系? 答案要点:(1)实性/多囊型、骨外/外周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和单囊型;(2)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型、颗粒细胞型、基底细胞型、角化型;(3)单囊型的 I、II 型肿瘤仅表现囊性或囊腔内生长,其生物学行为类似于发育性牙源性囊肿,故单纯刮治后一般不复第 III 亚型因其纤维囊壁内存在肿瘤浸润,局部侵袭性可能类似于实性型成釉细胞瘤,因此其治疗原则应与后者相同。对术后患者作长期随访。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发生与牙齿发育的关系。 答案要点:牙源性上皮性肿瘤主要来自于牙板及成釉器上皮及其残余;牙源性间充质来源
25、的肿瘤主要来自于牙乳头和牙囊;部分牙源性肿瘤可为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混合来源;部分牙源性肿瘤可伴有牙硬组织形成。口腔囊肿的一般组织学特征。答案要点:病理性囊腔和结缔组织囊壁构成。囊腔内含各种表现的液体、半固体物质;囊壁的囊腔面多有上皮衬里(上皮的种类多为复层鳞状上皮,也可为其它类型上皮) ;结缔组织囊壁多有明显的胶原纤维,其中可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浸润,有的出现腺体组织。叙述含牙囊肿的组织学特征。答案要点:肉眼见囊壁较薄,囊腔内有牙颈部附着于囊壁的牙冠,囊液多呈黄色;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衬较薄的复层鳞状上皮,仅由 25 列扁平细胞或矮立方细胞构成,无角化,无上皮钉突,类似于缩余釉上皮;纤维囊壁内
26、炎症不明显。囊肿继发感染时,上皮增生,上皮钉突明显,囊壁组织内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约 40囊肿的衬里上皮可发生黏液细胞化生,少数情况还可见皮脂腺细胞;某些病例的衬里上皮还可发生区域性角化,一般为正角化;纤维囊壁中有时可见牙源性上皮岛。叙述腺牙源性囊肿的组织学特征。答案要点:衬里上皮部分为复层鳞状上皮,部分为无明显特征的上皮,但在相当区域内,复层上皮的表层细胞呈嗜酸性立方或柱状,常形成不规则的乳头状突起,含不同数量的纤毛细胞和产黏液细胞;在衬里上皮内常可形成隐窝或囊性小腔隙,内含黏液,形成黏液池,内衬这些小腔隙的细胞为类似于表层的嗜酸性立方细胞;衬里上皮可发生局灶性增厚,形成类似于发育性根侧囊肿和成人龈囊肿中所见的上皮斑。 口腔有哪些常见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的组织学依据是什么?答案要点:(1)癌前病变的概念:是较其相应的正常组织更容易发生癌的、发生形态学改变的组织;(2)白斑、红斑;(3)癌前病变的组织学依据是上皮异常增生,包括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核浆比例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上皮层次紊乱;有丝分裂相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上皮浅表 12 出现有丝分裂;细胞多形性;细胞核浓染;核仁增大;11.细胞粘着力下降;12.在棘细胞层中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