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主渠道。教师恰当有效的提问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平时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在遵循课堂提问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关键词】:数学课堂 有效性 原则 策略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课堂提问” ,顾名思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紧扣
2、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设计出的一系列的问题。精彩的、有效的提问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有这种感觉: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上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一、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1、问题设计的难易度把握不准问题过浅,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有时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 、“好”或“不好”就行,大大抑制
3、了学生的思维。问题过难,远离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得学生无处下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当然不能一下子说出教师所期望的正确答案。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问题设计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对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3、问题设计枯燥,缺乏引力某青年教师在共同探索、归纳出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后,进一步给出了以下练习:“说出下列各算式的结果:37
4、,(3)(7),(3)7,7(3)”在学生得出结果后,进入下一环节。师:确定了符号以后,再来确定什么?生 1:结果。师(加重语气):确定了符号以后,再来确定什么?生 1(声音变弱):结果。师:结果中除了符号还有什么?生 2:符号弄掉以后的数。师:符号弄掉以后是什么?生 2:绝对值。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对学生缺乏引力,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我们知道,一个有理数有两部分组成,符号和绝对值。如果教学中能让学生先明白这一点,那么这里的提问不用这么冗长,学生也不会茫然不解。如可先问:“以上结果的符号分别是什么?”再问“绝对值分别是多少?”“与原来两个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最后得出有理数的乘
5、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可谓水到渠成,不慌不忙。4、提问后没能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课堂提问的发问间隔时间还是一个很有讲究的学问。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思考时间不充足也会使大部分学生无法有效回答,一部分学生会由此失去信心,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影响其长远发展。2、数学课堂提问必须遵循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
6、务。2、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由好奇而达到求知的目的。教学中,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前提条件交待给学生,然后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考,刨根问底,直到得出结论。这样就把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连到一起,经过教师适当的启发诱导,师生共同向一个方向思考,一起去探索、去模拟、去证明、去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兴趣性原则。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较多、
7、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尽量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兴奋起来。4、适度性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两度” 。 (1) 、频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 、难易程度,提问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易程度要科学适中。5、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的设计,要遵循、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环环紧扣等一系列规律,体现教学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体现出指示结构的紧密型、科学性、
8、条理性。3、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1、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因此,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设地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取数学知识。如在学习“正多边形”这节时,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大家想一想:平时我们看到用瓷砖铺地时,人们常选用什么形状的瓷砖铺地。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有的学生选取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有的学生认为正五边形、正八边形也
9、行。这样就可以轻松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2、精心设计问点,优化课堂提问(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感情色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教师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2)抓住知识点的坡度提问。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设计提问要讲究坡度。教师巧妙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了铺垫,减缓了思维的难度。(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
10、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4)抓住知识的聚合点提问。聚合点是知识网络上的交点或纲。围绕聚合点提问,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理清线索,系统掌握知识。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找到他们的联系,更深刻的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律。3、掌握提问的控制技巧,提高提问效果(1) 、善于用提问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心灵门户的开启与关闭,应当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
11、标志之一,也应当是决定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因为,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了他们心灵的门户,就能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走上活泼、主动发展的道路。因此,用巧妙的提问来吸引学习注意力,是我们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2) 、善于用提问拓展学生的思路。课堂教学中如何用精巧的提问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这是我们教学取得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习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提问来促进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3) 、善于用提问强化学生的认知凡成功的教学工作者
12、,都十分注重向学生讲授新知识、新概念的方法和技巧,以强化学生的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知识得到不断巩固、得到长久保持的有效方法,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措施。但我们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巩固旧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新知,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加以重组、改造,真正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强化。因此,我们的提问就是要善于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获得、强化新的知识、新的能力。如在教学中可用归类提问、对比提问、演译提问、归纳提问等形式,揭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4、提问要面向全班,因人而异,正确评价“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3、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要及时做出恰当、中肯的评价。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要树立学生的信心,做出正确的评价。教师积极、正确的评价不但可以对学生起到鼓励和督促作用,而且使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肯定和强化。善教者必善问。提问是一种艺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起到增进教学效果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课堂提问,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参考文献】:欧阳芬 做专业的教师 课堂教学的 55 个细节陈京山 数学教学中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发表于上海中学数学 ,2001 年第四期。张柏友 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发表于中国数学教育2008 年第 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