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报告(2006年-2010年).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76675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报告(2006年-201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报告(2006年-2010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报告(2006年-2010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报告(2006年-2010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报告(2006年-2010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 江 省 水 土 保 持 生 态 修 复 规 划 报 告(2006 年 -2010 年 )(报 批 稿 )浙 江 省 水 利 河 口 研 究 院浙 江 广 川 工 程 咨 询 有 限 公 司二 六 年 八 月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报告(2006 年-2010 年)(报批稿)核 定:徐庆华审 查:叶碎高校 核:张锦娟项目负责人:崔 丹项目组成员:聂国辉裘 涛赵聚国前 言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对国家的生态安全构成威胁。水土保持是关系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浙江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浙江省第四次应用卫星遥感普

2、查成果显示,2004年全省共有水土流失面积1.36万km 2,占国土总面积的13%,其中林地、草地水土流失面积1.12万km2,林地、草地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中度水土流失面积占林地、草地水土流失面积的97.0%,而轻度、中度水土流失的林地和草地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对象。从水土流失以轻度、中度为主以及浙江省的水热等自然条件分析,在浙江省内大面积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实践也证明,在人工重点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将人工的力量和大自然的力量有机结合,是促进大面积植被快速恢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一条适合浙江省省情、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

3、防治途径。浙江省正处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生态省的重要时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对于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城乡供水水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2000年起,国家启动了一大批与生态修复有关的生态建设项目。水利部于2001年提出了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战略思路,并全面启动实施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探索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方法和途径,水利部现已编制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各流域机

4、构和地方各级政府也把生态修复纳入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流域机构也相应编制完成了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是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中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内容的具体化,是开展全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本规划的现状水平年为2005年,近期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水平年为2020年。规划通过对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全省各地区的实际,划分了浙北平原区、浙西北山地丘陵区、浙中丘陵盆地区、浙西南山地区、浙东沿海岛屿区等五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区,提出了全省包括十大供水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和一千平方公里重点水土保持生

5、态修复工程(500m以上中高海拔地区)等近期重点工程及远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目标,根据不同类型区的特点,制定了针对性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2006年2010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工作任务总量为3128km2,其中重点工程1624km 2,其他区域生态修复工程1504km 2,估算近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投资共计约6.38亿元,并制定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2006年7月,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编制完成本规划(送审稿) 。2006年8月8日,浙江省水利厅在杭州主持召开了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报告评审会,形成了评审意见。我院根据该评审意见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本规划(报批稿)。在规划编制过

6、程中,得到了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大学大地科技开发公司和各市、县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目 录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现状 11.1 自然条件 .11.2 社会经济 .21.3 水土流失现状 .21.4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31.5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工作基础 .41.6 存在的主要问题 .72 规划总则 92.1 规划依据 .92.2 指导思想 .102.3 基本原则 .102.4 规划时段 .112.5 规划目标 .11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 133.1 浙北平原区 .133.2 浙西北丘陵山地区 .153.3 浙中丘陵盆地区 .173.4 浙西南山地

7、区 .203.5 浙东沿海岛屿区 .224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途径与措施 264.1 重点修复途径 .264.2 政策管理措施 .264.3 辅助工程措施 .285 生态修复的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315.1 近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主要任务 .315.2 近期拟实施的重点工程 .355.3 远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 .566 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586.1 投资估算 .586.2 效益分析 .597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617.1 组织领导与管理措施 .617.2 技术支持措施 .627.3 投入保障措施 .638 主要结论和建议 648.1 结论 .648.2 建议 .65附录浙江省水土

8、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报告(2006-2010 年)评审会专家组评审意见附图附图 1 浙江省水土流失现状图附图 2 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图附图 3 浙江省近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总体布置图附图 4 浙江省远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总体布置图1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现状1.1 自然条件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处东经 1180112310,北纬 27023131之间,陆域总面积 10.18 万 km2。浙江省土地按地貌类型划分,山地和丘陵占 70.4%,平原和盆地占 23.2%,河流和湖泊占 6.4%,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 ”之说。全省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山地丘陵、浙南山地、浙中丘陵盆地

9、、浙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五个地形区。浙江地处东亚大陆边缘,自元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不同沉积类型发育也比较齐全,其中元古界地层比较集中出露于浙西北和浙东南的相邻处,古生界主要分布于浙西北,中生界主要分布于浙东南,新生界主要分布于平原和沿海地区。全省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红壤、黄壤、粗骨土、石灰岩土、紫色土、水稻土、潮土、滨海盐土、山地草甸土等类型。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全省年平均气温在 1518之间,年降水量在 1100mm2000mm 之间。浙江省河流众多,自北至南有苕溪、运河、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

10、云江、鳌江等八大水系。此外,尚有众多独流入海小河流,另有部分浙、闽、赣边界河流,流域面积在 10km2 以上的干、支河流(不包括平原河道)有2441 条。湖泊主要分布在浙北杭嘉湖平原和浙东萧绍宁平原,目前全省面积在 1km2 以上的湖泊 32 个,总水面面积 78.36km2。浙江省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全国植被分区上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和南部亚地带。全省有林地面积 557 万 hm2,占林业用地的 86.6%,林木蓄积量 13847 万 m3,森林覆盖率达 59.4%。主要植被为常绿针阔叶次生林、松灌残次林、灌木小竹丛、草灌丛及人工林。21.2 社会经济2004 年全

11、省总人口共有 4577.2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353.16 万人,劳动力人口 2252.34 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为 826.63 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36.70%,其他劳动力主要从事工业、建筑业及其它非农行业。根据 2005 年浙江统计年鉴,2004 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332.27 亿元,其中农业产值 592.59 亿元,林业产值 78.36 亿元,牧业产值 277.89 亿元,渔业产值 361.99 亿元。2004 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4546 元,实际比上年增长10.4%,居全国第 3 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096 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29

12、36 元高出 3160 元,实际增长 7.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0636 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4659 元,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因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城乡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1.3 水土流失现状按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浙江省属于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部分山丘区存在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沿海岛屿和杭州湾两岸存在着极少量的风力侵蚀。水力侵蚀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坡面面蚀,丘陵地区亦有浅沟侵蚀及小切沟侵蚀。据全省第四次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处理进行的水土流失普查成果显示,2004 年全省共有水土流失面积

13、 13654.13km2,占国土总面积的 12.95%,其中轻度流失面积 7798.76km2,中度流失面积 4670.27km2,强度流失面积743.37km2,极强度流失面积 306.50km2,剧烈流失面积 135.23km2。浙江省水土流失现状图见附图 1。从水土流失所发生的土地利用类型来看:全省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1418.14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10.4%;园地水土流失面积 539.33km2,3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4.0%;林地水土流失面积 10800.34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79.1%;草地水土流失面积 371.38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2.7%。浙江省不同

14、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情况见表 2-1。表 2-1 浙江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统计表 单位:km2用地类型 轻度 中度 强度 极强度 剧烈 小计 比例 (%)坡耕地 264.27 362.69 503.30 197.40 90.48 1418.14 10.4园地 410.67 114.14 10.12 3.42 0.98 539.33 4.0林地 6546.12 3928.23 197.55 90.50 37.94 10800.34 79.1草地 266.86 93.62 6.77 3.08 1.05 371.38 2.7工矿地 17.95 12.39 2.21 0.62 0.19 33.3

15、6 0.2其它 292.89 159.20 23.42 11.48 4.59 491.58 3.6合计 7798.76 4670.27 743.37 306.50 135.23 13654.13 100.01.4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陆地面积较小,人口密度大,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大,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受到损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在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控制人对自然的过度干扰,充分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16、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降低土地生产力,减少土地资源,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剧干旱、洪涝灾害发生,危及人民财产安全,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尊重自然规律,在林地、草地等具备4植被生长条件的地方,加强封育治理,强化管护等措施,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贯彻落实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要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新时期治水思路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要注重资源配置和有效

17、监管,加大封育保护力度,遵循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1.5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工作基础(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现实基础 具有适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自然条件浙江省光热充足,降水充沛。全省年日照时数在 1100h2200h 之间,太阳年总辐射量达到 4000MJ/m24800MJ/m2,较我国同纬度的内陆省份为多。全省年平均气温在 1518之间,极端最低温度为 -17.4-2.2,极端最高温度为 33.042.9。常年10的持续日数在 230 天260 天。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 1762mm,其中西部、南部山区年均降水量在

18、 1800mm 以上,中部丘陵盆地年均降水量在 1700mm 左右,北部平原年均降水量在1300mm 以上,沿海岛屿年均降水量在 1100mm 左右。浙江省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优势十分明显,适宜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具有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林草植被条件据浙江省第四次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处理进行的水土流失普查成果显示,2004 年全省共有水土流失面积 13654.13km2,从水土流失所发生的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林地和草地水土流失面积 1.12 万 km2,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1.8%,并且林草地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中度水土流失面积占林草地水土流失面积的 97.0%。而轻度、中度水土流失的林地和草

19、地是水土保持生态修5复工程的主要对象。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林草自然生长速度加快,植被覆盖度大幅度提高,土壤蓄水保土、涵养水源能力得到改善,可以有效地控制或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具有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社会和经济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也明确了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随着浙江生态省建设的全面

20、开展,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浙江省水土流失面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下降了将近一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生态自身修复能力实现的,各级政府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认识得到了普遍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依靠生态自我修复的思路已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而农村生产方式和种植结构的重大变化,减轻了土地的压力,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了更多的土地资源。无论是从现实的政策环境,还是从社会认识环境等方面来说,浙江省已具有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良好社会基础。同时,地处沿海地区的浙江省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一

21、定的社会财富,2004 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到了 11243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3942 元,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了财力上的保障,也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具有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技术和实践基础近年来,水利部和浙江省组织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新路子,各级政府和单位也开展了大量的水6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工作,为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奠定了技术和实践基础。(2) 试点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效果水利部于 2001 年组织开展

22、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新路子。东阳市横锦水库上游作为全国第一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2002 年以来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与途径、组织实施形式、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主要做法如下: 以管促修 加强宣传,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加大监督管理,确保封禁治理落到实处。基本工作思路是水利牵头,部门协作,全民参与。 以改促修 改变原来农村能源结构单一的状况。 以调促修 通过结构调整,使封禁治理、退耕还林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有机结合。共发展果园 654hm2,年产果 348 万 kg。 以建促修 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来源。20

23、02 年以来共建设基本农田 12hm2,兴修拦沙坝 5 座,开展坡面水系整治658hm2,改造水平梯田 521hm2,利用荒滩、坡耕地建设梯田 533hm2。另外,在疏林地和荒草地采取人工造林和封育措施改善林相结构,共营造水保林220hm2。 以移促修 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减轻土地承载力。项目区实施生态移民 587 户,2181 人。通过移民,共退耕还林 222hm2。据调查,自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以来,东阳市横锦水库上游项目区林草覆盖率提高了 1.34 个百分点,土壤侵蚀模数由 992t/km2.a 下降到357t/km2.a,年地表径流减少 13%,河流含沙量由 0.404kg/m3 下

24、降到0.231kg/m3。植物群落良性发展,植物种类增加了近两层,水库的水质始终保持在 1 类。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促进了大面积植被恢复,减轻了水土流失强7度,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并且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认识得到了普遍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依靠生态自我修复的思路已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1.6 存在的主要问题(1) 缺乏统一规划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项涉及水利、林业、农业、畜牧、科技、财政、扶贫、执法等多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规划,加强协调,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目前,浙江省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仅在个别地区一定范围内开展,缺乏全

25、省层面上的统筹规划安排,一方面是人力、物力和资金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是无法有效地协调、安排和调配全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同时,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安排,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无法突出重点,更无法兼顾全局,在具体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上也无法做到针对性,实施效果不尽理想。(2) 组织协调力度不够,优惠政策滞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由水利、林业、农业、畜牧、能源、土地、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目前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方面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各自为战,在项目组织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不能互相配合,使生态修复工作在项目协调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全省范围

26、内缺乏有连续性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政策或优惠政策落后,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修订补充或制定新的政策。如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政策,生态移民政策,以及其它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积极性的优惠政策。(3) 投入机制不健全,缺乏资金来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虽然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项费省效宏的有效办法,但8仍需要一定的封育治理费用、管护费用、科研费用、人工辅助治理费用,以及为实现封育治理而必需的配套扶持资金等来做保障。而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用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资金极为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需要,制约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开展。目前市、县两级财政大都没有固定的水土保持专项

27、资金投资渠道,由于水土流失大都分布在山区,当地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地方财力和群众的投入能力极其有限,治理技术科技含量低,速度缓慢,治理成果巩固率低,直接影响到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和效益的发挥。我省省级财政虽设立了水土保持专项资金,但数量较小,与水土流失防治任务极不匹配。部分地方和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不到位,或者没有按规定管理使用。(4)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队伍不健全全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队伍不健全,有些地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的编制、经费、人员尚未落实,加上全省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起步较晚,没有专人负责水土保持工作,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不高,缺少设备配置,严重制约和

28、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正常开展。(5)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滞后目前浙江省内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科学研究工作还跟不上实际需要,并且缺乏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推广体系,制约着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科学发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涉及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件大事,而实施中的一些政策和配套措施还没有彻底解决。如:采取限时封禁和相应的育林技术措施的资金、相关地块的权属问题未明确;相关技术服务滞后,开展的治理措施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金融信贷、科技推广市场开发等服务跟不上等等,这些都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92 规划总则2.1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

29、民共和国主席令199149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22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74 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788 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88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517 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 120 号) ;(8)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9)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五”计划及 2010 年规划 ;(10) 关于加强封育保护,充分发挥生态

30、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通知(水保2001529 号);(11)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236 号);(12) 关于印发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浙水保20055 号);(1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1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15)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16)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10(17) 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浙政发200323 号) ;(18) 浙江省水土保持

31、总体规划( 浙发改规划2006281 号) ;(19) 浙江省第四次应用遥感技术普查水土流失成果报告(2005 年) 。2.2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贯彻省委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 、 “绿色浙江”的发展战略,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省建设和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充分发挥自我修复能力,利用浙江省适宜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封育治理、管护、生态移民、制度建设等多种途径,密切结合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供水水库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

3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从而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2.3 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把水土流失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强化监督执法,有效地保护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将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遏制减少到最低程度。对发生水土流失潜在危险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和重要供水水库上游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内的开发建设活动,逐步推行采取必要限制措施。(2) 以人为本,生态为重: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为重的理念,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从提高群众生产条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3、的实际需要出发,既要注重发展又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既要注重提高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又要考虑子孙后代,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珍惜使用有限的资源,不断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11(3) 尊重自然,和谐共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从遵循自然规律出发,并充分考虑当地人民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根据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大自然的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实现水土流失治理,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尽可能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和良性循环。(4)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使措施具有针对性,通过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优化、改善各地区的生

34、态环境,能促进解决较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进程。(5) 生态修复为主,人工治理为辅: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措施为辅,小治理、大封禁,小开发、大保护。通过实施人工辅助措施,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土地利用结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条件。(6) 政府协调,公众参与:广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宣传教育,政府组织协调,加大投入,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资金投入筹措机制,鼓励与支持社会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活动。2.4 规划时段本规划的现状水平年为 2005 年,近期水平年为 2010 年,远期水平年为2020 年。规划的近期时段为 2

35、006 年2010 年,规划的远期时段为 2011 年2020年。2.5 规划目标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今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在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中,确定了近期(2006 年2010 年)及远期(20011 年2020 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工作任务。122006 年2010 年,以山地丘陵区为重点,以轻度和中度水土流失的疏林地为主要对象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加强封禁管护力度,结合生态移民,重点做好供水水源水库上游及中高海拔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 3128km2,植被覆盖度达到 75%以上,大部分地区水

36、土流失强度减轻,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从 2011 年2020 年,新增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 2500km2,使新增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域均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 85%以上,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水土流失强度进一步减轻,部分水土流失区域达到无明显侵蚀,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3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在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中,将全省划分为五个类型区,即浙北平原区、浙西北山地丘陵区、浙中丘陵盆地区、浙西南山地区、浙东沿海岛屿区。根据全省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土流失现状、生态环境等特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区的划分与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也划

37、分为五个类型区。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图见附图 2。3.1 浙北平原区3.1.1 分区范围本区范围包括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宁波市、绍兴市所属的 30 个县(市、区)的 335 个乡 (镇、街道),总土地面积 15923km2。表 3-1 浙北平原区范围表市 县(市、区) 乡、镇、街道上城区 全部 6 个街道下城区 全部 7 个街道、镇江干区 全部 10 个街道、镇拱墅区 全部 10 个街道、镇滨江区 全部 3 个街道西湖区 全部 14 个街道萧山区城厢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衙前镇、瓜沥镇、宁围镇、新街镇、坎山镇、临浦镇、党山镇、益农镇、靖江镇、南阳镇、义蓬镇、党湾镇、新湾

38、镇、浦阳镇、进化镇、河庄镇、闻堰镇、所前镇、义桥镇杭州市余杭区 星桥街道、临平街道、南苑街道、东湖街道、乔司镇、塘栖镇、崇贤镇、余杭镇、仓前镇、良渚镇、瓶窑镇、仁和镇、运河镇南湖区 全部 12 个街道、镇秀洲区 全部 8 个街道、镇海宁市 全部 12 个街道、镇平湖市 全部 10 个乡、镇桐乡市 全部 13 个街道、乡、镇嘉善县 全部 11 个镇嘉兴市海盐县 全部 8 个镇南浔区 全部 9 个镇湖州市 吴兴区 月河街道、朝阳街道、爱山街道、飞英街道、龙泉街道、凤凰街道、道场乡、织里镇、东林镇、八里店镇、杨家埠镇、环渚乡、白雀乡14续表 3-1 浙北平原区范围表市 县(市、区) 乡、镇、街道徳清

39、县 武康镇、乾元镇、新市镇、洛舍镇、士林镇、干山镇、下舍镇、雷甸镇、钟管镇、勾里镇、高桥镇、徐家庄镇、三合乡湖州市长兴县 雉城镇、洪桥镇、小浦镇、虹星桥镇、李家巷镇、吕山乡、吴山乡、林城镇、夹浦镇海曙区 全部 8 个街道江东区 全部 7 个街道江北区 全部 8 个街道、镇鄞州区钟公庙街道、下应街道、石碶街道、梅墟街道、邱隘镇、五乡镇、云龙镇、横溪镇、姜山镇、古林镇、横街镇、鄞江镇、高桥镇、洞桥镇、东钱湖镇、集士港镇、东吴镇镇海区 全部 6 个街道、镇慈溪市 全部 20 个街道、镇奉化市 锦屏街道、岳林街道、江口街道、西坞街道、萧王庙街道、尚田镇宁波市余姚市东北街道、西北街道、东南街道、西南街道

40、、朗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河姆渡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越城区 全部 13 个街道、镇上虞市曹娥街道、东关街道、百官街道、道墟镇、崧厦镇、沥海镇、小越镇、谢塘镇、盖北镇、丰惠镇、永和镇、梁湖镇、驿亭镇、长塘镇绍兴市绍兴县柯桥街道、柯岩街道、华舍街道、湖塘街道、齐贤镇、钱清镇、孙端镇、福全镇、马鞍镇、安昌镇、兰亭镇、漓渚镇、陶堰镇、夏履镇、杨汛桥镇、平水镇、富盛镇3.1.2 自然环境本区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 10m 以下,少量孤丘和丘陵海拔在 200m左右。区内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有“江南水乡”之称。河流水系分属钱塘江、太湖和甬江三大水系。本区属亚热

41、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较好,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15.916.2,无霜期约为 237 天250 天,10 的年积温为 510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 1100mm1500mm 之间。本区内土壤主要有红壤、水稻土、潮土、滨海盐土等,红壤土分布于低15丘地带,河网平原以水稻土为主,滨海平原以潮土、滨海盐土为主。本区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浙皖山丘青冈、苦槠林植被区。森林植被基本上属次生状态,主要植被类型有松、杉、樟、木荷、枫、栎、檫、桐、杜鹃等,人工植被主要是农作物和经济林。3.1.3 水土流失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该区地势平坦,水土保持状况相对较好,在零星分布的低丘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水

42、土流失总面积 520.2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3.27%,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3.81%。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 369.55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 125.19km2,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 25.52km2。轻度水土流失的林地面积 276.73km2,中度水土流失的林地面积 100.68km2,轻度水土流失的草地面积 2.88km2,中度水土流失的林地面积 1.12km2。本区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且多发生在城市周边和交通干线两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长期以来开发建设活动较为频繁,采石场、取土场、废弃土石堆场、泥浆堆场以及开挖边坡等裸露面等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另外,河岸坍塌造成河道

43、淤积也是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之一。3.1.4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点本区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且多发生在城市周边和交通干线两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主要采取对疏林地进行封育治理和管护的措施,并加强宣传。3.2 浙西北丘陵山地区3.2.1 分区范围本区范围包括杭州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所属 16 个县(市、区 )的 210 个乡(镇、街道),总土地面积 20638km2。3.2.2 自然环境天目山、千里岗山、龙门山以及浙、皖边境的白际山展布全区,中山环16绕,山高坡陡,河谷深邃。主要水系有钱塘江水系的富春江、新安江、分水江和太湖水系的东、西苕溪。本区年平均气温 13.817.7,10年积温

44、 43005600,年降水量1350mm1900mm,无霜期 200 天260 天,年日照时数 1700h1950h。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岩性土、山地草甸土。红壤、岩性土分布在海拔 600m 以下,黄壤分布在海拔 600m800m 以上的中低山,中低山夷平面上为山地草甸土。本区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浙皖山丘青冈、苦槠林植被区。现状森林植被以马尾松林、杉木林、竹林及各种经济林为主。表 3-2 浙西北山地丘陵区市 县(市、区 ) 乡、镇、街道萧山区 河上镇、楼塔镇、戴村镇余杭区 百丈镇、鸬鸟镇、黄湖镇、中泰乡、闲林镇、径山镇富阳市 全部 25 个街道、乡、镇建德市 全部 26 个街道、乡、

45、镇临安市 全部 26 个街道、乡、镇桐庐县 全部 23 个乡、镇杭州市淳安县 全部 30 个乡、镇吴兴区 妙西镇、埭溪镇徳清县 莫干山镇、筏头乡、南路乡长兴县 槐坎乡、白岘乡、煤山镇、二界岭乡、泗安镇、水口乡、和平镇湖州市安吉县 全部 15 个乡、镇绍兴市 诸暨市 马剑镇、五泄镇金华市 浦江县 檀溪镇、杭坪镇、虞宅乡、大畈乡、中余乡衢江区 上方镇、太真乡、庙前乡、灰坪乡、双桥乡常山县 芳村镇、东鲁乡、新桥乡、芙蓉乡、金源乡、新昌乡衢州市开化县 全部 26 个乡、镇3.2.3 水土流失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区水土流失总面积 2688.99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13.03%,占全省水17土流失总面积

46、的 19.69%。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 1012.92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 1442.71km2,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 233.36km2。轻度水土流失的林地面积 822.98km2,中度水土流失的林地面积 1289.31km2,轻度水土流失的草地面积 44.78km2,中度水土流失的林地面积 35.68km2。本区是钱塘江、苕溪源头区,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分布其中,目前部分乡镇存在 25以上的陡坡耕地,需要采取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措施;住在高山上( 海拔在 500m 以上的地区)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主要反映在行路难、小孩读书难、看病难、农民生活困难、基础设施落后。大多数农民有移

47、民迁村,生态移民的迫切要求。3.2.4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点本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点是: 对 25以上的坡耕地采取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措施,并在退耕地上采取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农业耕作措施。 大力开展封育治理,并加大管护力度,同时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宣传工作。 制定相应的政策管理措施,结合生态移民,做好 500m 以上中高海拔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3.3 浙中丘陵盆地区3.3.1 分区范围本区范围包括宁波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台州市所属 24 个县(市、区 )的 293 个乡镇、街道,总土地面积 20496km2。表 3-3 浙中丘陵盆地区市 县(市、区) 乡、镇、街道鄞州区 章水镇

48、、龙观乡余姚市 梁弄镇、大隐镇、大岚镇、四明山镇、鹿亭乡、陆埠镇宁波市奉化市 溪口镇、大堰镇18宁海县 前童镇、桑洲镇、黄坛镇、深甽镇、岔路镇、双峰乡诸暨市暨阳街道、浣东街道、陶朱街道、店口镇、阮市镇、江藻镇、枫桥镇、赵家镇、安华镇、街亭镇、璜山镇、浬浦镇、陈蔡镇、岭北镇、陈宅镇、王家井镇、山下湖镇、大唐镇、次坞镇、草塔镇、牌头镇、同山镇、直埠镇、应店街镇、斯宅乡、东和乡绍兴市上虞市 上浦镇、汤浦镇、章镇镇、下管镇、岭南乡、陈溪乡、丁宅乡续表 3-3市 县(市、区) 乡、镇、街道嵊州市 全部 21 个街道、乡、镇绍兴县 王坛镇、稽东镇绍兴市新昌县 全部 16 个乡、镇婺城区城东街道、城中街道、

49、城西街道、城北街道、江南街道、西关街道、秋滨街道、新狮街道、三江街道、罗店镇、蒋堂镇、汤溪镇、罗埠镇、雅畈镇、琅琊镇、洋埠镇、安地镇、白龙桥镇、苏孟乡、竹马乡、乾西乡、长山乡金东区 全部 11 个街道、乡、镇兰溪市 全部 25 个街道、乡、镇义乌市 全部 13 个街道、镇东阳市 吴宁街道、南市街道、白云街道、江北街道、城东街道、六石街道、歌山镇、巍山镇、虎鹿镇、横店镇、南马镇、画水镇永康市 全部 9 个街道、镇浦江县 浦南街道、仙华街道、浦阳街道、黄宅镇、岩头镇、郑宅镇、白马镇、郑家坞镇、前吴乡、花桥乡金华市武义县 白洋街道、壶山街道、熟溪街道、王宅镇、履坦镇、茭道镇、桐琴镇、泉溪镇、俞源乡、白姆乡、大田乡柯城区 全部 18 个街道、乡、镇衢江区 樟潭镇、杜泽镇、大洲镇、廿里镇、峡川镇、后溪镇、莲花镇、全旺镇、高家镇、安仁镇、云溪乡、横路乡、周家乡、下张乡、浮石乡江山市凤林镇、须江镇、上余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