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交通系统复习第一章:1、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 智能交通系统是人们将现今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及电子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效的综合起来,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以车辆、单路、使用者、环境四者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最佳效果为目的,从而建立起的一种作用范围大、作用发挥全面的实时、精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体系。2、ITS 的特点 信息化; 整体性; 开放性;动态性;复杂性;3、ITS 的组成从物理结构上分析,ITS 由 6 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信息管理中心、路测系统、车载系统、出行者需求管理系统、交通管理控制系统、区域路网管理系统。4、霍尔三维结构三维结构提供了 ITS
2、 评价的步骤、评价的方法及类型。逻辑维把 ITS 评价分为 7 个步骤,通过类型维将 ITS 评价分为 7 种类型,通过方法维给出了可采用的主要方法,这样可以保证评价结果完整性和客观性,从而形成有逻辑维,类型维和方法维所组成的三维框架。5、ITS 评价的基本步骤按照评价的时间阶段,ITS 评价可以分为 4 类: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跟踪评价。6、ITS 项目评价的内容ITS 项目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必要性评价、经济评价、综合效益评价、产业评价、风险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整体评价。7、ITS 的发展趋势(可能有大题)第 2 章:1、基础理论 图论; 系统论; 信息论;控制论。2、ITS 的关
3、键技术主要包括:人机工程学、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IGS 技术、GPS 技术和动态交通分配技术;3、ITS 的信息传输方式主要有 4 类:分别是交通管理中心和路测设施的通信、车与交通管理中心通信、车-路通信以及车-车通信;4、GPS 系统由那些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什么?组成:GPS 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工作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第 3 章:1、交通检测技术对比分析检测器 优点 缺点 检测参数微波检测器(多普勒)1、
4、性能出色,不受气候影响2、安装维护方便3、使用寿命长拥堵或者侧向安装时存在误差流量、平均速度、车道占有率、平均车间距、车流向超声波检测器(每车道双组)1、安装维护方便2、使用寿命长3、在拥堵条件下,具备较高检测精度4、可进行车型判断1、不受气候影响2、当然或物通过是产生误检流量、平均车速、车道占有率、平均车间距、平均车长、车流向、车型分类、排队长度、2、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将所有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管理和监控等功能的系统。3、车联网的定义车联网是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车联网通过在车辆上装载电子标签、摄像头、雷达、GPS 等传感器,对所有
5、车辆信息进行采集。车辆可以通过 GPS 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通过视频摄像头、车载雷达、激光检测器等传感去来感知周围环境。当车辆进入路测设备的监控范围后,路测设备通过传感器来采集车辆的行驶速度等信息。第 4 章:1、交通数据的特征 时效性; 主观性;流动性;再现性;2、静态的道路交通环境数据静态的道路交通环境数据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不变或者变化较小的数据,主要包括:、空间地理信息数据; 、路面状况信息数据;、交通基础设施数据;、交通历史数据3、动态的道路交通环境数据动态交通数据是相对于静态交通数据而言的,是指实时变化的数据,采集此类交通数据时通常以时间为序列的到一系列交通数据系列。童泰交通数
6、据是智能交通系统管理和控制的主要对象,主要包括:、实时交通流数据;、发布信息数据;、用户管理数据;4、交通数据仓库的设计ETL 设计:即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是数据仓库实现过程中将数据由数据源系统向数据仓库加载的主要过程。从功能上看整个 ETL 包括数据抽取、数据转换、数据加载三个部分。5、数据挖掘方法、关联分析;、分类分析;、聚类分析;、演化分析6、GIS-T 技术概述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GIS-T)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勘测设计、交通规划、交通管理等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与延伸,是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网、和通信线路等线性空间要素分析和建模的工具,也是研究地理要素沿线性网络系统运
7、动、变化和发展的有利手段。第 5 章:1、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简介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又称为交通共用信息平台,该系统通过整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完成多异构数据的输入,存储、交换、分发,面向应用服务,从而实现跨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该平台包含并行计算技术,多远信息融合技术,智能决策支持计算和云计算与云服务等技术,用以提高交通管理的综合水平。 2、平台的组成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主要有三大部分: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息管理和交通信息发布。3、平台的基本功能、信息汇聚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信息提供功能;信息展示功能。4、多源信息融合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利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多传感器信息资源,按照特定的计算准
8、则对这些信息加以自动分析和综合,得到被测随想的一致性描述,最终实现信息的优化。5、大数据的特点、Volume(大量,即数据体量巨大) ;、Variety(多样。即数据类型多) ;、Value(价值,即价值密度低) ;、Velocity(高速,即处理速度快)。第 6 章:智能交通指挥系统1、系统关联结构图2、系统结构功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单点信号控制、干道协调控制、区域协调控制以及特殊控制。3、交通诱导系统目前主要的交通诱导信息发布方式主要有可变情报板发布、交通广播电视发布、互联网站发布等多种诱导方式4、出行诱导系统、综合交通信息查询终端;、电子站牌;、交通广播。5、停车诱导系统停车诱导系
9、统是由停车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信息发布等四个部分组成。第 7 章: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1、系统组成、车辆导航辅助系统;、交通信息中心 TIC;、通信设备。2、系统基本功能通信功能;、信息采集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信息服务功能;信息服务功能:、出行前的交通信息;、与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公共交通信息;、实时交通信息;、路线导航信息。3、可变情报板系统的构成、控制器;、显示器;、内置控制软件;、防雷设备;信息远程传输仪器。4、动态车载导航系统能划分成自主式与中心决定式两种系统。5、车联网框架在实施时会遇到四个关键点(关键技术):数据预处理、地图匹配、GPS 主体识别、交通状态判别。6、智能
10、停车系统:基于 RFID 技术的智能停车系统主要由 3 个子系统组成:车道子系统、站级子系统、应用服务子系统组成。第 8 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统1、概述: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IPTS,综合应用 GPS 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建立起公共交通运营系统,以及分布在各公交站场的智能终端系统,实现科学的公共交通车辆运营调配,公交车运营时的可视化监控,以及全面的、及时的公共查询信息服务。2、电子卡的特点(1)耐用性和抗破坏性(2)数据的储存容量大(3)灵活性好(4)机读性好(5)安全性高3、公共交通收费电子卡系统一般包括:电子卡、车载验票机、余额验票机、发卡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11、。4、智能化公交调度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1) 、动态监视在道路上运营的公交车,及时对问题车辆进行抢修。(2) 、实现宗调度中心、分调度中心、车辆移动站、电子车牌等设备之间的通信,区域调度中心能利用中心平台对运营平台进行实时调度优化。(3)实现对电子卡信息、车辆定位信息的跟踪与共享(4)利用电子站牌预报车辆的位置及到达时刻,提高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5、智能调度方法(1)传统调度方法。(2)实时放车调度方法。(3)紧急情况调度方法。第 9 章:智能高速公路系统1、我国高速公路的特征(1)交通限制(2)分隔行驶(3)控制出入(4)分类收费2、匝道控制(1)控制方法:、匝道关闭;、匝
12、道调节(2)调节方法:、定时控制;、感应调节;、全局最优控制调节。3、区间测速(1)布点策略:、优先选择驾驶人违法超速、违章变线及违法占用拯救车道的频发地点及路段;、考虑道路几何构造及交通特征,使得监摄效率最大化,有效的岁区间速度进行管理。、与以建成系统有效连接集成,防止重复投资。4、高速公路时间管理一般包括 7 个子过程:事件检测、时间鉴别、事件信息服务、事件响应、事件现场管理、事件条件下的交通管理、事件清除。5、高速公路交通疏导技术有哪几部分组成?高速公路交通疏导技术包括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两个主要部分。其中,交通控制包括人口匝道控制、主线控制、通道控制以及智能控制等;交通诱导则包括交通广播
13、系统、可变信息板系统、车载导航系统等。第 10 章:ETC 收费系统1、概述:ETC 成为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即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不需要停车,通过车载设备实现车辆识别,在入口处自动写入信息并完成从预先绑定的 IC 卡或银行账户上扣除相应费用的操作,是国际上正在努力开发和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道路、大桥、隧道和车场管理的电子收费系统。2、ETC 的主要构成:三大子系统:自动车辆识别系统、自动车辆分类系统以及违规抓拍系统。3、基于 GPS 与 GIS 的收费系统主要由 4 个子系统组成,包括 GPS 系统、移动通信系统、GIS 系统、收费系统。第十一章:智能物流系统1、特点:(1)智能化;(2)一体化
14、;(3)柔性化;(4)社会化;2、关键技术(1)现代供应链管理技术;(2)可视化技术;(3)实时跟踪技术;(4)望楼花分布式仓管理及库存控制技术;(5)物流运输系统的调度与优化技术;(6)物流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和系统集成技术;(7)云电子商务。3、智能仓储的特点(1)仓库管理智能化;(2)实时库存控制;(3)操作便捷化;(4)智能分析。第十二章:智能车辆系统1、关键技术(1)智能车辆系统的体系结构(2)驾驶人行为检测技术(3)环境感知技术(4)自主驾驶技术(5)其他技术2、导航与定位系统常用的技术包括:视觉导航、磁导航、惯性导航、GPS 导航等。第十三章:智能车路合作系统1、智能车路合作系统的体系架构2、关键技术分为车载智能终端系统、智能路测系统、道路交通信息感知层道路车辆信息的智能感知和采集分析处理层道路车辆信息分析、融合、处理综合服务层交通信息综合服务的融合技术、车-车/车-路通信技术四个领域。3、现有通信技术(了解)(1)ZigBee 技术;(2)蓝牙技术;(3)UWB 技术;(4)RFID 技术;(5)3G 技术;(6)GPRS 技术;(7)DMB 技术;4、交通仿真系统的分类(1)微观仿真模型(2)中观仿真模型(3)宏观仿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