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综述酸雨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酸性强、持续时间长的酸雨不仅会使鲜花凋谢,树叶脱落,农作物枯萎,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到腐蚀,人体健康受到威胁,而且还会导致江、河、湖泊逐渐酸化,浮游生物死亡。酸雨还会 导致土壤中营养物质不断溶出,造成 Al 及其他金属对生物的危害。在生产林区,酸雨降落,使土壤的酸性增强,养分下降,森林的生长缓慢,树木的树叶枯黄,甚至死亡。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酸雨的最终接受处,因而酸雨对土壤影响的大小直接 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早为人们所重视。1978年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市首
2、次召开的酸雨对农作物和土壤影响的国际会议之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酸性物质的输入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从而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危害。1、酸雨对土壤盐基离子的淋洗 阳离子的淋洗与土壤的组成和性质有很大的关系。矿物和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因其阳离子交换量高,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亦高,但是其淋洗的进程相对较缓慢。而对于阳离子交换量低、缓冲能力弱的土壤,不仅其交换点低,交换点上的碱性阳离子也很容易进入到土壤溶液中,并被淋洗掉。 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元素的迁移具有阶段性,土壤酸化的阶段性决定着元素迁移的阶段性。盐基离子的淋失量随模拟酸雨 P
3、H 值的降低而增加。尤其当PH3.5 时,增加最明显。在 PH 为 3.0 的酸雨淋溶下,红壤、赤砂土盐基淋出量占交换性盐基总量的 61.4%。土壤交换性 K+、Na+, Ca2+, Mg2+的总量有随PH 降低而降低的趋势。 土壤阳离子的淋溶强度主要取决于与酸雨有关的阴离子迁移率,淋失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阴离子主要是 SO42-)被土壤吸附强度的影响,而 SO42-吸附量与土壤 Fe、Al 氧化物含量呈正相关。在增加阳离子活动性方面,硫酸盐的作用要比硝酸盐大得多。这是因为大部分土壤都 N 素含量不足,所以硝酸盐能很快被植物吸收。仅在降雨量很大的情况下,N03-来不及被植物和土壤吸收时才对阳离子
4、的活动性有明显的作用。而土壤中的 SO42-则极易随酸雨所增加,因而其对阳离子的淋洗作用就很大。如在灰化土上,酸雨输入的硫酸可使土壤阳离子淋洗速率达到自然淋洗速率的 3 倍。2、酸雨对土壤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不同上壤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在这些元素中有些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如 B、 Cu、 Fe、 Mo、Mn。而另一些则可能是环境毒害元素,如 Cd、 A1 等。正常情况下这些元素仅有极少部分进入生物循环,而在酸雨的影响下,特别是有硫酸雨的影响下,会有越来越多的金属元素包括有毒元素被淋溶出土壤。 Al 是地壳中除 Si 和 O 以外最丰富的元素。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溶液中,Al 几乎是不
5、溶解的,Al 也极易与腐殖质物质作用而沉淀。土壤中的腐殖质往往不可能使所有溶解的 A1 完全沉淀,这些过剩的 Al 会渗入湖泊和下水道,如果此时它流过的土壤、水道或湖泊的 PH 值5, Al 就会在那里水解,并引起更强的酸化,其结果使更多的 Al 和其他重金属迁移。 土壤溶液中的 Al 绝大部分来源于土壤固相 Al 的活化,土壤中固相 Al(有机结合态 Al 以及铝硅酸盐等)在强酸性酸雨活化过程中,不同结合形态的固相Al 的活化机制影响着土壤对酸的缓冲效率及土壤溶液的 Al 浓度。酸雨 PH 值越低,则土壤 Al 离子释放量越大、土壤中羟基态 Al 和腐殖质 Al 含量越低、 交换态 Al 含
6、量越高,从而导致土壤中的 A1 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性也越大。土壤活性 Al 的溶出与土壤酸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土壤 PH 越低,淋出液中 Al 的浓度越高。当土壤 PH 为 3.4-4.7 时,A1 的溶出量约是土壤 PH 为 6.1-6.4 时溶出量的 10 倍以上。这是因为土壤中固相的铝盐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大,生成的可溶性铝络合物也较多的缘故。 大量的研究表明,土壤中 Al 的淋出和土壤中的 SO42-含量密切相关。因为在土壤溶液中,Al3+和 SO42-在适当条件下可形成 Al-SO4 化合物,它们可作为缓冲 作用范围内 Al 迁移的中间产物;在模拟酸雨淋溶过程中,土壤 B
7、层上部的土柱(35 cm)存在羟铝矾 (Al(OH) SO4)。土壤溶液中 Al 的浓度在弱酸情况下受明矾石KA13(SO4) 2(OH) 6)、羟铝矾的影响。而在强酸度条件下,则受斜铝矾(Al(SO4)(OH) .5H 20)的影响。模拟酸雨对土壤中的 Fe2+的淋出影响很小,即使 PH 3.0 的模拟酸雨对土壤中 Fe2+的淋出也无影响。Fe2+的淋出与否似乎与土壤本身的含 Fe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含量关系不密切,而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经模拟酸雨处理后的土壤,Mn、 Cu、 Zn 等重金属微量元素的离子浓度则大幅度提升。 微量元素的淋出率大小除了和土壤母质有关外,还与土壤的 PH 值
8、以及土壤中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关,特别是 Fe、Al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常制约着土壤中其他重金属的迁移。而水溶性有机质-重金属络合体则会促进重金属的溶解迁移行为。PH 4.0 以上的酸雨对土壤中 Cd、Zn、Cu、 Pb 的淋出不明显,而当酸雨PH 为 2.0 时,则 Cd、Zn、Cu、Pb 的淋出量显著增加。且 Cd,、Zn 的相对淋出率比 Cu,、Pb 大得多。稀土元素的淋出量随着酸雨 PH (2.0-5.6)的降低而增加,而且稀土元素形态也有所变化。当 PH 为 4.0 时,松结有机态含量最高,而紧结有机态稀土含量最低。酸雨中的 SO42-、N03-或 Ca2+,、NH4+浓度增加,则重金
9、属活性会被明显激活,从而加速交换态 Cd、Zn 的溶出,促进土壤中交换态 Cr百分率的增加,但对交换态 Cu 和 Pb 影响不明显。Cu 的解吸主要受酸雨 PH 值的影响36。红壤中 Cr、Co、 Ni、Cu、Cd、Pb 的累积释放量随淋溶量的变化符合二次模型,释放量大小依次是:PbCoNiCuCrCd。3、酸雨对土壤氮、硫营养的影响 在农业土壤中,PH 4.0 的酸雨对土壤 PH 值起不了多大作用,但土壤中N、S 的转化则会使土壤 H+量大大增加。有人认为以铵盐形式每年每公顷施 100 kg N 肥,其酸化效果可能远大于酸雨。 土壤对 SO42-的吸附与酸沉降中 SO42-浓度及土壤水溶性
10、SO42-含量有关,但高浓 度的盐基离子输入会降低 SO42-的吸附量。土壤对 N03-的吸附主要发生在表土中,且比 SO42-的吸附量低。酸性淋溶土红壤、黄红壤)的 SO42-吸附量均显著高于中性水成土(水稻土、潮土)。而且 SO42-主要被土壤吸附于带正电荷的氧化物胶体表面,其吸附量与土壤游离 Fe, Al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大气中 S 的沉降,绝大多数为干沉降,对那些缺 S 的农业土壤来说是有益而无害的,因为大气沉降带给土壤的 S 能满足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就 N 来说,短期内 N03-的沉降也不会在土壤酸化方面带来实质的影响。相反,对大多数土壤类型来说是有益的。如对大多数森林来说,
11、它有助于森林的生长。但长期的 S 沉降和 N03-沉降则会使其积累超过植物之需,并引起酸化。模拟酸雨淋溶既可使土壤中 N 的矿化受到激活作用,也可使土壤中 N 的矿化受到抑制作用,对矿化作用的影响与土壤特性有关。4、酸雨与土壤磷营养 P 是土壤和环境中重要的营养元素。P 在土壤中有效性的衰减(被土壤固定)被认为是土壤养分退化的一个重要过程。被土壤团粒和胶粒吸附的 P 与土壤溶液中的 P 处于吸附平衡状态,并制约着土壤溶液 P 的浓度,从而决定着土壤 P 的可给度。由于酸雨改变土壤 PH 值,而土壤中 P 的有效性与 PH 值关系密切,因此,酸雨会对土壤中 P 的有效性产生较大的影响。5、酸雨与
12、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主要是指土壤中 H+和 A13+数量的增加。其具体过程大致是,酸雨中的 H+与土壤胶体表面上吸附的盐基性离子进行交换反应而被吸附在土粒表面,被交换下来的盐基性离子随渗漏水淋失;土粒表面的 H+又自发地与矿物晶格表面的 Al 反应,迅速转化成交换性 A1。这就是土壤酸化的实质。在土壤中支配着土壤酸碱性强弱的是土壤中盐基离子与 H+、A13+的相对比例。也就是说,凡是影响盐基离子和 H+、A13+比例的都会影响土壤酸碱性。土壤酸化是生态系统中元素的开放循环引起的,区分自然因素与人为(如酸沉降)因素引起的土壤酸化,涉及到降雨的化学成分、土壤中的化学过程、土壤中的水分运移的特点、土体
13、内生物化学过程以及矿物的风化等因素。这些因素是引起土壤酸化的驱动力。关于酸雨的影响,欧洲与北美的研究重点集中在 N 和 S 的地球生物化学过程上,有机物中 N 和 S 的积累是土壤酸化的潜在来源。N 的转化过程对控制 H+循环极其重要,通常认为土壤酸化主要是由 C、N 循环不平衡引起的。N 的转化与 N03-的淋失是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在 N 转化过程中产生的 H+加速土壤酸化和阳离子的淋失。 酸雨的淋洗对土壤酸化的影响与原土壤的 PH 密切相关:土壤 PH 愈高,土壤酸化受酸雨的影响愈小;酸雨的 PH 愈低,对土壤酸化的影响愈大。有机酸在土壤酸化中起重要作用。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有机酸与 F
14、e、Al 氧化物形成的Fe、Al 有机络合物在土体内发生迁移,Al 迁移的另一种机制是以离子的形态或无机态 Al-硅酸盐络合物迁移。Fe、Al 的淋出导致淋溶层的酸化和淀积层的碱化作用。从整个土壤剖面来看,只有当金属-有机络合物进入地下水后才可能引起土壤的净酸化作用。 酸雨能否引起土壤酸化还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或土壤缓冲容量有关。而土壤黏土矿物的类型及含量、腐殖质的组成及含量又决定着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当土壤有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时,酸雨的输入对其影响则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红壤含有大量的氧化铁、铝,并且带有大量的正电荷,对SO42-和 N03-有相当强的吸附能力,特别是可以通过配位交
15、换的方式强烈吸附SO42-,使之难于从土壤中淋失。氧化铁、铝通过配位交换吸附 SO42-后,可以释放出一些经基离子。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中和酸雨中的 H+,从而减缓酸化作用。6、酸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受酸雨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将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土壤的生态平衡。一些室内模拟和野外调查资料均表明,土壤酸化将造成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而一些真菌则会增加。只有当酸雨 PH 值下降到 2.0 时才能抑制呼吸作用和酶活性,PH 3.0 和 PH 4.0 的酸雨对微生物具有激活作用,但各种酶的变化不同。例如PH 3.0 的酸雨处理后,脲酶活
16、性不受影响,磷酸酯酶活性降低。PH 3.0 和 PH 4.0 的酸雨对微生物的激活作用是由于 N 素的增加引起的,而森林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则受到可利用性 N 和可利用性 C 的限制。7、酸雨与土壤缓冲性能 廖柏寒等认为,土壤中存在着两个缓冲体系,即初级缓冲体系和次级缓冲体系。在 PH4.0 的酸沉降作用下或 PH 4.0 的酸沉降作用开始时,土壤的初级缓冲体系(可交换性阳离子,羟基铝等)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当 PH 4.0 的酸沉降进一步作用时,土壤的初级缓冲体系很快被消耗掉,次级缓冲体系(铝硅酸盐等土壤矿物)开始起主要作用,通过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消耗 H+释放出阳离子,实现对酸沉降的缓冲。在酸
17、沉降作用下,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土壤表现出不同的缓冲能力,这种缓冲能力的差异可以通过土壤淋出液的 PH 值来比较和讨论。 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机制是通过释放出等当量的阳离子消耗外来 H+来完成的。缓冲能力强的土壤在酸性水作用下阳离子释放总量较大,缓冲能力弱的土壤阳离子释放总量则较小。缓冲能力较强的土壤以阳离子交换缓冲作用占主导地位,缓冲能力较弱的土壤虽然阳离子交换缓冲作用占有主要地位,但 A13 十在土壤缓冲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在某些土壤中,A13 十是缓冲作用中最重要、贡献最大的离子。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由阳离子交换、氢氧化铝水解以及原生矿物 风化缓冲作用 3 部分组成,三者的相对重要性不仅决
18、定于土壤酸度、盐基饱和度和矿物组成,而且与酸雨的 PH 值密切相关。 并不是所有的土壤都是容易酸化的,土壤的缓冲能力取决于土壤的无机物含量、组分、结构、PH 值、碱饱和度、含盐量以及土壤的渗透力等。由沉积岩形成的土壤缓冲能力很强,尤其是含碳酸盐高的土壤,而由水晶矿花岗岩、石英等形成的土壤,其缓冲能力很弱。酸性较强的黄红壤、红壤的缓冲能力较弱,而近中性的水稻土的缓冲能力则相对较强。因此,强酸性土壤受酸雨酸化的影响程度大于微酸性和近中性土壤。土壤对不同浓度酸雨的缓冲能力随酸性的增加而降低,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强。土壤对酸雨的缓冲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一般在第 2 周表现出明显的缓冲作用。土壤受酸雨的影
19、响不仅表现出时间上的变化而且呈现出空间的变化。8、酸雨与土壤结构 酸雨可造成土壤结构的损害。在土壤溶液 PH 值过低的情况下,由于的Ca2+, Mg2+含量减少和 H+的增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调节水、气、肥、热等能力下降。许中坚等通过模拟酸雨对浙江杭州红壤的淋溶实验结果表明,酸雨降低了红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表现为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随酸雨 PH 值的降低,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少。酸雨导致团聚休破坏率增高,稳定性降低。酸雨对红壤胶结物质的影响,表现为土壤有机质淋失增加,氧化铁活性提高。红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结构性变差,会加速士壤侵蚀,表现出酸雨对红壤的可蚀性。酸雨对土壤微结构也有一定影响。酸度愈
20、大、降水时间愈长,微结构影响愈明显。主要表现为土壤微龟裂密度增大、数量增多,从而破坏了微团聚体的结合,使水分运行加快,渗漏和毛管蒸发作用增强,土壤耐旱性减弱,降低了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的生长。9、酸雨与土壤矿物风化 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是以酸性水解反应为主要过程的,反应环境的 H+浓度是风化动力学的一个重要控制因子。元素释放既取决于水解反应的难易程度,也取决于矿物组成中元素的相对比例。 廖柏寒等认为,土壤矿物在酸沉降作用下的风化过程有如下特征: 酸性水酸度增加,土壤矿物风化量增加; 土壤深度增加,土壤矿物风化量也增加; 对酸沉降缓冲能力大的土壤,矿物风化量也大。参考徐亚莉的研究,其研究也表明,酸雨对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明显。主要表现为酸雨酸度和雨量的增加,矿物骨骼颗粒组成和形态变化,可使风化矿物减少,石英破裂、剥落、溶蚀,长石浑浊化、水云母化,矿物周围出现风化黏粒等。酸雨影响越深,矿物颗粒粒径越细,黏粒出现越多。酸雨促进铁质浸染物,铁质凝团、凝块等土壤形成物的出现。综上所述,关于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虽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由于土壤的复杂性和实验条件不同,某些问题尚无定论。以后还会继续深刻的探究其更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