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土壤肥料学重点必须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64949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3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肥料学重点必须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土壤肥料学重点必须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土壤肥料学重点必须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土壤肥料学重点必须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土壤肥料学重点必须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土壤肥料学重点必须复习资料第一章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 1土壤由_、_ 、_ 、_ 和_ 5 种物质组成。(矿物质 有机物质 生物 水分 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 和_ ,或_ 和_ 。(自然肥力 人工肥力 有效肥力 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 、_ 、_ 和_

2、 。(水 肥 气 热) 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

3、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内(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土壤颗粒可分为_、_、_和_

4、4 个不同等级。(石砾 砂粒 粉粒 粘粒) 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_毫米。(0.01) 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_ 和_ 两大类。(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_ 、_ 和_ 三大类。(层状硅酸盐类 简单的盐类 含水氧化物类) 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分为_、_和_3 大类。(砂土 壤土 粘土) 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_、_和_。(新鲜的有机物质 半腐解的有机物质 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_和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矿物质化 腐殖质化) 土壤中腐殖物质包括_、_和_3 个组成成分。(胡敏酸 胡敏素 富里酸) 一般有机质含量高于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

5、20%) 砂粒质量分数大于_的土壤为砂土,粗粉粒质量分数大于_的土壤为壤土,黏粒质量分数大于_的土壤为黏土。(50 30 30) 单项选择题: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 0.01mm 时(B)。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蛭石是(A)。A 次生矿物 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A 强 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A 50%以上 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B)。B 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D)。D 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B)。B 腐殖酸 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B CO2 和 H2O 等 一般来说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A 比黏土

6、矿物强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D)。D 吸附能力强 问答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有哪些类? 答: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2)含水的铁、铝和硅等氧化物类,(3)层状硅酸盐类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大多数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基本结构单元是铝氧片和硅氧片。 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答:土壤质地的改良途径: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有机质组成及状态。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些什么影响

7、? 答: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 有些什么途径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大量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垃圾肥,将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等。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环境 pH 的变化而变化。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一般用 pH 来表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吸附

8、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 pH=7 的条件下测定。法定单位为:mmolkg-1。 土壤钠离子饱和度:交换性 Na+与全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土壤缓冲容量:土壤溶液改变一个 pH 单位所需要的酸量或碱量,一般用酸碱滴定方法来测定。 土壤反应的指示植物:对土壤酸碱性反应很敏感的作物,称为土壤酸碱指示植物。 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交换性盐基离子与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土壤有机无机胶体复合度:土壤中的有机质与矿物质颗粒结合成为有机无机复合颗粒的程度,一般用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含碳量占土壤总碳量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形式)来表示。 填空题 土壤胶体是指颗粒在_的土壤颗粒。(0

9、.10.001m) 土壤胶体分为_、_和_。(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土壤永久电荷主要来源于_和_。(同晶替代、矿物晶格断键) 土壤酸的来源是_。(活性酸、潜在酸) 土壤酸有_和_两种。(碳酸盐、重碳酸盐) 一般来说,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小于_时,土壤保肥能力差;大于_时,表明土壤保肥能力强。(10 cmol/kg 20cmol / kg) 当交换性钠离子占土壤交换性阳离子_时,土壤物理性状会出现恶化。(15%) 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变化规律是_。(南酸北碱) 使土壤呈酸性的主要成分是_和_。(H+ Al3+) 单项选择题: 土壤胶体是(B)。B 很小的土壤颗粒 向土壤加入一定浓度的钙

10、盐,土壤颗粒会(B)。B 团聚在一起 土壤吸附阴离子的结果是(A)。A 土壤胶体颗粒之间溶液中的阴离子浓度增大 被土壤颗粒吸附的离子(B)。B 部分能够被其它同性离子交换下来 如果向土壤加入钾盐,土壤溶液中浓度增加的是(D )。D 钙离子 蛭石含有比较多的负电荷,主要是由于(A)。A 同晶代换作用 土壤中的活性酸一般(C )。C 几乎相等 向土壤加入很少量的稀碱水溶液,大多数土壤的 pH 值会(C )。C 没有明显变化 问答题: 土壤胶体有哪些类型? 答:土壤胶体从形态上可分为无机胶体(也称矿质胶体)、有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有机胶体即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无机胶体主要由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和无定

11、形氧化物组成,有机无机胶体是由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粒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等作用形成的各种复合体。 土壤胶体为什么具有吸附能力? 答:土壤胶体不仅表面积很大,而且带有大量电荷,因而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 土壤吸附如何分类? 答:按吸附的机理和作用力的性质可将土壤的吸附性能分为机械吸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物理化学吸附和生物吸附 5 种类型,按照吸附的离子种类可分为阳离子吸附和阴离子吸附。 简要说明土壤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 答:交换反应是可逆的,交换反应是等当量进行的,交换反应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 土壤的离子吸附作用是指土壤胶体颗粒通过把溶液中的离子吸附在胶体微粒的表面上的作用,具体来说是在

12、扩散层,分为阳离子吸附和阴离子吸附。 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是指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将胶体上吸附的离子代换下来的作用,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作用,主要是阳离子交换作用。 说明土壤离子吸收和交换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答: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吸附性强的土壤保肥性能、供肥性能均强,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强。 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的组成决定了土壤的酸碱反应。土壤酸碱性与土壤的盐基饱和程度有关,一般盐基不饱和的土壤,土壤胶体上有较多的致酸离子 Al3+和 H+,使土壤呈酸性反性;而盐基饱和的土壤一般呈中性或碱性。土壤胶体上吸附了大量的交换性阳离子,从而使土壤

13、对酸和碱具有缓冲能力。 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土壤胶体凝聚和分散的特性受土壤胶体上吸附交换性阳离子组成的影响很大,而土壤胶体的凝聚与分散直接关系到土壤的结构性。 说明土壤酸碱反应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答:Fe、Mn、Zn、Cu、Mo 在酸性条件下有效性较高,其它养分元素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有效性较高。土壤酸碱度与微生物的活性及种群分布密切相关,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有很大影响。 农业上一般通过向土壤施用石灰来调节土壤酸度,施用有机肥料、硫磺、硫化铁、生理酸性肥料、石膏等措施来调节土壤碱度。 网上教学活动计划 土壤与肥料的网上教学活动计划分为 6 次,把每章的学习要点和练习题提供给大

14、家, 练习题按照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问答题来出,全部附有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期末有实时网上答疑。随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以及课程的日常答疑回答同学的问题。 第五章 名词解释 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萎蔫的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或永久萎蔫点。 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值称为田间持水量。 土壤呼吸:土壤通气性主要反映土壤向大气排出 CO2 和大气中的 O2 进入土壤,因此用土壤呼吸表示土壤通气性的强弱。 墒:土壤有效水分的经验判断。 土壤导热率: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

15、 1 时,每秒流入单位面积土壤断面( 1cm 2)的热量,单位是 J/(cms ) 土壤导温率:在常温和常压状态下,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 1 时,单位时间流入单位面积土壤断面( 1cm 2)的热量使单位体积( 1cm 3)土壤温度所发生的变化,单位是 cm2/s。 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单位容积的土壤,温度每变化一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单位是 J/(g)或J/(cm3)。 土壤有效水:指作物根系能够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其含量为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萎蔫系数的差值,最大量是田间持水量与土壤萎蔫系数的差值。 旱作农业:是指在有限降水条件下,不采用灌溉而种植作物的农业,也称集雨农业、水保型农业和雨养农业。

16、 作物需水量:大面积农田上生长的无病虫害的作物,当土壤水肥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作物达到高产潜力值的条件下,作物叶面蒸腾、棵间土壤蒸发、组成作物体和消耗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所需要的水量总和。 填空题 填空题: 土壤水分类型有_、_、_和_。(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重力水)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有_、_、_和_。(重量法 容积法 贮量法 相对含水量) 土壤水分运动包括_和_两种。(液态水运动 气态水运动) 根据土壤水分含量与其吸力作图,所得到的曲线称为_。(水分特征曲线) 停止供水后土壤水分的蒸发一般分为_、_和_3 个阶段。(大气控制阶段 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 扩散控制阶段) 我国水资源

17、短缺可分为_、_、_和_4 种类型。(资源性 水质不良性 设施性 工程性) 一般土壤含水量越高,空气含量就_。(越低) 空气的热容量比矿质土壤颗粒的热容量要_。(小) 吸湿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_或_。(最大吸湿量 吸湿系数) 重力水的含量取决于土壤_孔隙的数量。(通气) 土壤毛管水分为_和_,前者的最大值称为_,后者达到最大值时称为_。(毛管悬着水 毛管上升水 田间持水量 毛管持水量) 作物对水的需求存在_和_两个关键时期。(临界期 日最大耗水期) 年平均降雨量_的地区为干旱地区, _为半干旱地区。(95% 90%95% 80%90% 80%) 水稻对有益元素_和微量元素_有特殊需要

18、,应注意施用。(硅 锌) 玉米对微量元素_有良好的反应,施用效果较好。(锌) 棉花对微量元素_和_比较敏感。(锌 硼) 单项选择题: 养分归还原理建立的基础是( B )。B 土壤养分贮量有限性 当其它环境条件适合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土壤中(B)的制约。 B 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 一般来说,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主要是速效养分,主要来自于( A )。 A 溶解在土壤水中 如果前茬作物是油菜,后茬作物种小麦,应该( D )。 D 减少磷肥的施用 在确定某地块的肥料用量时,必须知道土壤养分的供给量和作物的吸收量以及( C )。 C 肥料利用率 水稻吸收氮素最多的时期是( D )。 D 分蘖期和孕穗开花

19、期 根据氮磷钾的配合比例,如果某一地块氮肥(N)用量为 10kg ,合适的磷肥(P2O5)用量为( B )。B 5kg 冬小麦吸收磷素最多的时期为( D )。 D 开花期 根据氮磷钾的配合比例,如果某一地块氮肥(N)用量为 10kg ,合适的钾肥(K2O)用量为( B )。B 7kg 问答题 什么是养分归还原理? 答:土壤中的养分贮量是有限的,随着作物每次收获,必然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为了恢复、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必须向土壤归还作物所带走的养分,亦即向土壤施肥。 什么是最少养分原理? 答:作物生长需要吸收多种养分,但决定产量的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此时继续增加其它养分的供给,不

20、仅不能提高产量,而且可能起相反的作用。 什么是报酬递减规律? 答:在合理的施肥量范围内,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但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即实际报酬)却逐渐减少。此时只有更换新的品种,或采取其它新的技术,才能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报酬。 什么是因子综合作用原理? 答:作物产量是养分、水分、品种、管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其中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但同时必须重视各因素之间积极和消极的相互作用。 有哪些方法确定施肥量? 答:施肥量的确定方法包括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田间试验配方法、计算机推荐施肥方法、营养诊断方法等。其中目标产量配方法包

21、括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田间试验配方法包括肥料效应函数法和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营养诊断方法包括土壤诊断法和植株诊断法。 第 10 章 名词解释: 生物固氮:指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氨,包括共生固氮、联合固氮和自生固氮。 氨化作用:有机态氮如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酶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再分解为氨,是有机氮的矿化作用,由于最终产物是氨,又称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在亚硝酸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铵转化为硝酸的作用。 反硝化作用: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硝酸根还原为 N2 和 N2O 等氮氧气体的作用。 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

22、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 生理碱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碱的肥料。 填空题: 豆科作物体内含氮_,而禾本科作物体内含氮_。(较多 较少) 在作物体内氮素以_和_形态存在,前者主要包括_和_,后者主要包括_、_、_、_和_等。(有机 无机 铵态氮 硝态氮 蛋白质 氨基酸 核酸 叶绿素 维生素类物质) 根系吸收的铵首先与_结合形成_,再形成其它氨基酸。(-酮戊二酸 谷氨酸) 作物体内有_和_两种酰胺,其作用表现在_和_两个方面。(谷氨酰氨 天门冬酰胺 消除氨过多对作物的危害 作为氮素的贮藏形式) 作物吸收的硝酸根一部分以_

23、存在于液泡中或向其他器官运送,大部分形成_。(硝酸根 氨基酸) 作物缺氮时,_首先出现缺乏症状。(老器官) 土壤氮素的来源主要有_、_、_和_。(雨水 灌溉 微生物固氮 施肥) 微生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有_、_和_3 种形式。(共生 自生 联合) 我国土壤氮素含量在地理上表现出_的变化趋势。(从东向西 从南向北逐渐减少) 土壤氮素分为_和_,前者主要包括_、_、_、_、_和_,主要是_和_,后者主要包括_、_和_。(无机形态 有机形态 铵态氮 硝态氮 氨 氮气 亚硝酸盐 氮氧化物 铵态氮 硝态氮 腐殖质 蛋白质 氨基酸) 硝化作用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由_将_转化为_,第二步由_将_转化为_。

24、(亚硝酸细菌 氨 亚硝酸根 硝酸细菌 亚硝酸 硝酸根) 土壤氮素无效化或损失途径有_、_、_、_和_。(粘粒对铵的固定 有机质的固定 硝酸根的淋失 氨的挥发 反硝化脱氮) 根据氮的形态,氮肥一般分为_、_、_、_和_。(铵态氮肥 硝态氮肥 酰胺态氮肥 硝铵态氮肥 氰氨态氮肥) 施用氨水必须掌握_和_两个原则。(一不离土 二不离水) 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必须有_存在。(脲酶) 缓效态氮肥目前有_和_两大类。(合成有机长效氮肥 包膜氮肥) 单项选择题: 大多数作物吸收的氮素存在于作物体内是以( C )形式。 C 蛋白质 作物吸收的氮素如果超过其代谢消耗,则以( C )形式存于体内。 C 两种酰胺 光

25、照的强弱直接影响( B )。 B 硝酸盐的吸收和同化 如果施用的有机肥 C:N 约为 50:1,土壤中的速效氮的含量( B )。B 会降低 一般土壤中亚硝酸盐含量很低,但有时出现亚硝酸盐的累积,主要是由于( B )。 B 亚硝酸转化的速度太慢 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的土壤,pH 值会( B )。B 降低 在石灰性土壤上铵态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是( D )。 D 氨的挥发 连续 10 年施用硝酸钙的土壤,其 pH 值会( B )。B 升高 问答题: 氮素有哪些营养功能? 答:氮素是作物体内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维生素等一些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元素,对氨基酸、蛋白质、核酸代谢非常重要,直接影响

26、作物的光合作用和遗传变异,对作物产量的形成和品质有非常大的影响。 作物是如何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 答:作物能吸收利用的氮素形态有氨基酸、尿素、氨、铵、硝酸根及亚硝酸根,但主要是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酸性环境不利于作物铵离子的吸收,但碱性环境不利于作物对硝态氮的吸收。 作物根系吸收 NH4+的机理与 K+ 相似,都是通过载体传递透过细胞质膜的,所以常常表现出二者之间竞争吸收。 进入细胞内的的 NH4+很快与有机酸反应形成氨基酸,然后再向地上部运输,很少以 NH4+的方式直接运输到地上部。如果氮素供应充足,作物体内氨浓度会很高,过多的氨对作物有毒害作用。但由于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可以消除氨过多的危害。

27、 作物吸收 NO3是一个主动吸收过程,Ca2+的存在有利于作物对 NO3的吸收。吸收的 NO3一部分可进入根细胞的液泡中贮存起来,而大部分既可以在根部被同化为氨基酸,也可以 NO3的形式直接通过木质部运往地上部。作物吸收的硝态氮不能直接被同化为氨基酸等有机氮化合物,必须先还原为氨,还原过程包括两个步骤。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其活性受铵离子抑制,但钼是其活化剂,所以缺钼时,作物体内出现硝酸盐累积。亚硝酸还原酶不需要钼,但需要铁和铜。硝酸根被还原为铵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非常大。 土壤中氮素的来源及形态有哪些? 答:土壤中的氮素有 4 个来源:即雨水、灌溉水、微生物固氮和施肥。

28、生物固氮是指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N2)还原为氨,包括共生固氮、联合固氮和自生固氮。一般耕地表层土壤含氮量为 0.05%0.3%。土壤中的氮素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无机态氮包括铵、氨、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气和氮氧化物等,亚硝酸盐、氮气和氮氧化物的含量一般很少。水田铵态氮较多,而旱地主要是硝态氮。大部分铵态氮和硝态氮是速效氮。有机态氮主要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极少量有机态氮如氨基酸等小分子的有机态氮能被作物直接吸收,一部分只有通过矿化作用转化为无机氮才能被作物吸收,为缓效氮,还有一部分有机态氮由于分解非常缓慢,为无效氮。 土壤中氮素是如何转化的? 答:(1)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 有机

29、态氮的矿化作用是制有机态氮如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酶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再分解为氨,最终的产物是氨,也称氨化作用。当有机物质 C/N 比例低于 25 时,会有氨释放出来;如果有机物质的 C/N 比例高于 30,有机物质中所有的氮素都将用于组建微生物的躯体,不仅没有任何氮素释放出来,而且还从土壤中吸收无机氮,这就是土壤氮素的微生物固定,或称生物固定。 (2)硝化作用 所谓硝化作用是指在在亚硝酸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铵转化为硝酸的作用。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由亚硝酸细菌把铵态氮氧化为亚硝酸,第二步由硝化细菌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硝化作用必须在通气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土壤温度、土壤酸碱性对

30、硝化作用影响较大。 (3)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是指 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硝酸根还有为 N2 和 N2O 等氮氧气体的作用。反硝化作用不仅导致土壤氮素损失,而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的影响。农田反硝化作用所损失氮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很多环境条件,如土壤空气的 O2 含量即土壤的水分条件、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土壤 pH 值、土壤温度等。 (4)土壤氮素的无效化 土壤氮素无效化有几个途径:粘粒对铵的固定、形成有机质、氨的挥发、硝酸盐的淋失、反硝化脱氮等等。第 11 章 名词解释: 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所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

31、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枸溶性磷肥:一般把能溶于 2%的柠檬酸、中性柠檬酸或微碱性柠檬酸溶液的磷肥,称为弱酸溶性磷肥,也称枸溶性磷肥。 填空题: 磷在作物体内以_和_形态存在,前者主要包括_、_和_,后者主要包括_、_和_。(有机 无机 核酸 磷脂 植素 钙磷酸盐 镁磷酸盐 钾磷酸盐) 花生体内的含磷量_小麦水稻等作物。(高于) 作物能够吸收土壤中的_和_的磷,但主要是_的磷,包括_、_和_,其中_是作物最容易吸收利用的形态。(有机形态 无机形态 无机形态 正磷酸盐 偏磷酸盐 焦磷酸盐 正磷酸盐) 土壤溶液中的磷主要通过_到达根系的自由空间。(质流) 菌根对作物吸收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增加根

32、系吸收面积) 缺磷时,作物叶片和茎出现_,这是因为形成了_。(紫色 花青素) 我国南方土壤中的无机磷酸盐主要是_、_和_,北方土壤中的无机磷酸盐主要是_和_。(闭蓄态磷酸盐 铁磷酸盐 铝磷酸盐 钙镁磷酸盐 铝磷酸盐) 土壤磷的转化包括_和_两个相反的过程,其中包括_、_、_和_4 个类型。(固定 释放 固定 化学固定 吸附固定 闭蓄固定 生物固定) 根据其溶解特性,磷肥一般分为_、_和_。(水溶性磷肥 弱酸溶性磷肥 强酸溶性磷肥) 单项选择题: 磷素供给不足,特别是作物生长后期,籽粒不饱满,直接原因是( C )。 A 光合作用弱 B 根系吸收其它养分少 C 光合产物不能向籽粒运输 D 蛋白质合

33、成受阻 大多数作物比较容易吸收( A )。 A H2PO4 B HPO42 C PO33 D H4PO4 一般情况下,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磷素主要是通过( D )。 A 质流 B 扩散作用 C 接触交换 D 扩散和接触交换 大多数作物缺磷的症状不太明显,主要是由于( A )。 A 磷在作物体内移动性比较大,再利用率高 B 根系吸收磷比较困难 C 土壤中磷的浓度比较低 D 吸收氮素过多 我国南方大部分土壤中的磷酸盐主要是( C )。 A 钙镁磷酸盐 B 有机磷酸盐 C 铁铝磷酸盐 D 有机和无机磷酸盐 我国南方旱地改为水田时,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主要是由于( D )。 A 磷酸盐的溶解 B 有机物质

34、的分解 C 铁铝磷酸盐转化为钙镁磷酸盐 D 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 难溶性磷肥的肥效主要取决于( B )。 A 作物吸收磷的能力 B 土壤酸碱反应 C 肥料颗粒的大小 D 耕作栽培措施 问答题 说明磷有哪些营养功能。 答:磷的营养功能包括:磷是核酸、磷脂、植素、ATP 等高能物质的组成成分;参与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氮素、脂肪等代谢活动;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增强作物体内对酸碱的缓冲性能。 作物是如何对磷的吸收和同化的?影响作物吸收磷的能力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作物可通过根系和叶片吸收多种无机磷和有机磷化合物,但主要吸收无机磷。作物能够吸收利用的有机磷化合物包括己糖磷酸脂、蔗糖磷酸脂、甘油

35、磷酸脂、卵磷脂、植素等,无机磷化合物包括正磷酸(H3PO4)、偏磷酸(HPO3)和焦磷酸(H4P2O7)。正磷酸在自然界中最普遍,也是作物最容易吸收利用的磷素形态,正磷酸有 3 种价态,即 H2PO4、HPO42和 PO43。作物吸收磷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过程。根毛区是作物吸收磷的主要部位。磷是作物体内移动性最大的营养元素,可被反复再利用。磷的转运率可达吸收量的 70%8O%。磷肥可作基肥、种肥或早期追肥。 作物吸收磷的能力取决于根系、土壤、温度、水分等因素等。 磷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如何?有效性如何? 答:土壤中的磷来自于成土矿物、有机物质和所施用的肥料。土壤中全磷量是指土壤中的所有形态 磷的总

36、量,主要是矿物态磷,与土壤供磷能力没有密切的关系。土壤有效磷是指能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磷素。根据磷素化合物的形态,土壤中的磷可分为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根据其溶解性,无机态磷酸盐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和难溶性 3 种,如钙镁磷酸盐、铁铝磷酸盐和各种闭蓄态磷酸盐。 土壤中的磷是如何转化与释放的? 答:土壤中磷的转化包括磷的固定和磷的释放两个方向相反的过程。所谓磷的固定是指水溶性磷酸盐转变为难溶性磷酸盐,也就是有效态磷转化为无效态磷,其结果导致磷的有效性降低;而磷的释放是指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水溶性磷酸盐,也就是无效态磷转化为有效态磷,其结果将增加土壤中有效磷的数量。磷的固定包括:化学固定;吸附

37、固定;闭蓄固定;生物固定。 磷的释放是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土壤 pH 值的变化、氧化还原条件、有机物质的分解等因素有关。 第 12 章 名词解释: 有效钾: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中的钾和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作物吸收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缓效钾: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以吸收利用,包括黏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矿物态钾:主要指存在于土壤原生矿物中的钾,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才能释放出来。 填空题: 植株的所有器官,以_含钾量最高。(茎秆)

38、 _是钾在木质部运输中的陪伴离子。(硝酸根) 水稻植株下部叶片边缘或叶尖出现赤褐色斑点,表明水稻植株缺乏_营养元素。(钾) 一般用_来表示土壤和植株的含钾量,而用_来表示化肥的含钾量,二者的换算关系为_或_。(钾 氧化钾 K2O 0.83=K K1.20=K2O) 氯化钾适宜施用在_作物上,不宜施用在_和_作物上,硫酸钾最好施用在_作物上。(棉花和麻类等 西瓜 土豆等 花生等喜硫) 问答题 说明土壤中钾的有效性。 答:有效性钾是指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作物吸收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缓效性钾是指作物不能直接

39、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包括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矿物态钾主要指存在于土壤原生矿物中的的钾,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才能释放出来。 说明钾肥的性质及合理施用。 答:常见的钾肥主要有硫酸钾、氯化钾、窖灰钾肥和草木灰。硫酸钾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含 K2O 约50%52%,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是速效肥料,为生理酸性肥料,可作种肥、追肥和底肥,根外追肥,适宜于在各种作物上施用。氯化钾呈白色、淡黄色或紫红色,含 K2O50%60%,易溶于水,水溶液为中性,是速效性肥料,是生理酸性肥料,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作种肥,

40、特别适宜于在麻类、棉花等纤维作物上施用。窖灰钾肥含 K 有时高达 39.6%,另外还含有钙、镁、硅、硫、铁及其它多种微量元素,窖灰钾肥中 90%以上的钾易溶于水,水溶液 pH911,颗粒小,易飞扬,是热性肥料,可作基肥或追肥,但不能作种肥,适宜用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时应避免与种子、根系直接接触。草木灰含钾量差别很大,一般高于5%,90%以上的钾溶于水,水溶液为碱性,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根外追肥。 如何合理施用钾肥? 答:高效施用钾肥必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土壤供钾能力;作物种类;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施用方法。 第十三章 名词解释: 微肥:即微量元素肥料,是指含有硼、锰、锌、铜、钼或铁等微量元素,

41、并作为肥料来使用的物质。 填空题: 较老的茎叶含钙_,而幼嫩的组织、果实和籽粒含钙_。(较多,较少) 钙在细胞壁中以_形态存在。(果胶酸钙) 钙可消除土壤溶液中_、_、_和_等离子过多对作物的危害。(氢、铝、钠、铵) 土壤交换性钙质量分数_时,作物一般不会出现缺钙的现象。(大于 10mol/kg) 缺钙时大白菜出现_,西红柿出现_,苹果出现_。(干烧心或心腐病,脐腐病,苦胆病) 作物体内含硫的氨基酸主要有_、_和_。(半胱氨酸、胱氨酸、蛋氨酸) 作物缺硫的症状一般首先出现在_,但受_供给的影响,如果这种营养元素供给充足,作物缺硫的症状首先出现在_,而当这种元素供给不足时,作物缺硫的症状首先出现

42、在_。(植株的顶端和幼芽上,氮素,植株的顶端和幼芽上,植株下部的叶片上)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主要取决于_、_和_等因素。(成土母质、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 双子叶作物的含硼量_单子叶植物,生殖器官_营养器官。(高于,高于) 土壤中热水溶性硼的含量大于_时,作物一般不会缺硼。(0.5 mg/kg) 棉花的蕾而不花是典型的_症状。(缺硼) 我国北方的石灰性土壤常常出现锰的不足,而南方土壤则会出现_。(锰过多,对作物产生危害) 土壤中的锰有多种价态,但只有_对作物有效。(二价锰) 烟草的花叶是缺_的典型症状。(锰) 玉米的白苗病和果树的小叶病是缺_的典型症状。(锌) 禾本科作物对缺铜_,而豆科作物

43、对缺铜_。(比较敏感,不敏感) 豆科作物含钼_,而禾本科作物含钼_。(比较高,比较低) 作物含钼量很高时也不会出现毒害作用,但对_有危害。(动物) 土壤中的铁有_和_两种价态,但作物只能吸收_。(二价、三价,二价的铁) 单项选择题: 作物所吸收的钙主要存在于( B )。 A 叶片中 B 细胞壁中 C 籽粒中 D 根系中 大白菜的干烧心是由于缺乏( D )。 A 钾 B 镁 C 锌 D 钙 我国南方土壤常常施用石灰,其用量计算一般根据( D )。 A 土壤 pH 值 B 氢离子浓度 C 铝离子浓度 D 交换型酸度 硫是一些氨基酸的组成元素,对作物品质影响大的是( C )。 A 禾本科作物 B 豆

44、科作物 C 十字花科作物 D 蔷薇科植物 棉花缺硼时“蕾而不花“,其原因是硼影响( B )。 A 糖向花器的运输 B 花器的受精 C 细胞壁的形成 D 糖的合成 许多作物缺锌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是因为锌影响( A )。 A 生长素的合成 B 一些酶的合成 C 核酸的合成 D 蛋白质的合成 对作物体内氧化还原有重要影响的微量元素包括( A )。 A 铁、铜、锰 B 锰、铜、硼 C 铁、锌、钼 D 铁、锰、锌 玉米产生白化苗是因为缺乏( B )。 A 铁 B 锌 C 锰 D 铜 问答题: 说明钙的营养功能。 答:细胞壁的结构成分,对细胞膜起稳定作用,是某些酶的活化剂,能调节介质的生理平衡,可传递

45、信息,能消除某些离子的毒害作用, 作物缺钙有哪些症状? 答:首先在根尖、侧芽和顶芽等部位表现出来,表现为植株矮小,节间较短,组织软弱,幼叶卷曲畸形,叶缘变黄并逐渐坏死,根尖的分生组织腐烂、死亡。 镁有哪些营养功能? 答:叶绿素的构成元素;很多酶的活化剂;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作物缺镁有哪些症状? 答:首先出现在下部老叶上,叶脉间失绿,叶片基部出现暗绿色斑点,叶片由淡绿色转变为黄色或白色,并出现褐色或紫红色斑点或条纹。 说明硫的营养功能。 氨基酸的组成成分;许多酶的成分;参与作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是许多物质的组成成分。 说明作物缺硫的症状。 与缺氮相似,但一般首先出现在植株的顶端及幼芽上,表现为植株矮小,整株黄化,叶脉或茎等变红。 介绍硼的营养功能、作物缺硼的症状以及硼肥的种类。 硼的营养功能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