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中国国防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国虽大,好战必亡。国虽安,忘战必危。 当圆明园的华丽与高贵被英国传教士的书信传回英国时;当康乾盛世浮华背后的致命弱点渐露时;当英国使者的通商请求被清帝婉言谢绝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即将经历 100 多年的劫难。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到 1931 年 9 月 18 日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万里土地上,受到了外国列强侵华炮火的洗礼,也是我感到只有国富兵强才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和平安定的发展当鸦片大量的流入我国,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
2、清政府破于压力加之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但是,当时清政府给与战争的财政运算本来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各个级别的大小官吏层层的压榨剥削,致使军费紧张,士兵所用枪支大多是鸟枪,舰炮的炮弹大多不能爆炸,武器装备甚至不如明朝,清政府是以弓箭和腰刀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所以在清政府执政的 200 多年中,武器根本没有任何改进。在当时清政府的官兵浴血奋战,可是由于敌我双方的武器比例悬殊太大,致使鸦
3、片战争在敌方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如果清政府的官吏都尽心尽力的维护国防的建设,不把军费中饱私囊,就不会指使清军的装备不进反退。在鸦片战争中清军的人数远远超过英法联军,但是就武器装备和性能来讲,几乎就是冷热兵器之间的对话,这无疑是导致这场人数悬殊的战争以少胜多的结果的必然因素。所以,我觉得。只有国富兵强
4、才能不受外国列强的欺辱。而在 2 战的反法西斯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抗日求国的基本思想。经过 8 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但是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的苦难是不可磨灭与消除的。1937 年 7 月 7 日夜 11 时,日军驻丰台部队,在宛平城外芦沟桥附近,借口夜间演习中,失踪士兵一名,无理要求派部队进宛平城搜查,为当时驻芦沟桥的中国第 29 军第 37 师第 219 团吉星文部所拒绝。双方正在交涉中,日本侵略军竟向宛平城射击,继而开炮轰击宛平城和芦沟桥。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从此开始。年抗战中的中国的海空军都很弱小,不具备与日军抗衡的实力。但他们同样为抗战
5、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海军将士们拆下舰炮,自沉舰艇,作为炮兵,步兵参战。中国空军与日军激战年,创造了无数辉煌:抗日天神高志航指挥我们的战斗机在.空战中击落日机架,自己无一伤亡,使中国空军一战成名;飞行员阎海文在飞机中弹跳伞后落入日军包围,敌人要他投降,他拔出佩枪杀了几个鬼子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牺牲前高呼:“中国无投降之空军!”;飞行员沈崇诲在飞机被敌人舰炮击中后毅然驾机撞向敌舰,与敌同归于尽,让鬼子领教了中国的神风特攻中国空军的多架飞机在开战不久就打光了,后来国家集中有限的财力坚持打掉多少就买多少。后在美国援华航空队的帮助下,坚持到了年,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芷江会战,中美联合空军完全掌
6、握了制空权,鬼子也尝到了被飞机狂轰滥炸的滋味,此次战役是抗战史上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答案补充 由此可见,如果当时中国拥有自己的强大空军海军,日军的侵华时间是可以缩短的,只有国富军强才能使我国的土地上再不燃起战争之火.76 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
7、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 100 位之后。面对现实,倍感发展之急迫,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现当代国防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里分阶段加以阐述。 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68 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 年 7 月 7 日,枪炮声震惊了卢沟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 8 年的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 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
8、觊觎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 70 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 14 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1894 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10 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满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 “进入大陆 ”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1927 年 6 月 27 日至 7 月 7 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 东方会议”,抛出了对华侵略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
9、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趾高气扬的日本,已掩饰不住要彻底奴役中国的野心。 上世纪 30 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 1931 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挑起侵华序幕,随后将枪口瞄向内蒙古、华北,步步进逼;1932 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 ;1933 年,侵占热河省。 回顾近代中日关系史,国防大学徐焰教授认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具体战斗在某一地点发生可能有其偶然性,但同日本进行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大战却是必然的! 中日两国之间为什么会开战?这背后的根源在哪里?一个岛国为什么能一步步地侵吞国土面积数十倍于它的大国?历史学家的评论一针见血:日本发动侵
10、华战争,是其军国主义扩张野心不断膨胀的结果。 战争是两国实力的对抗 战争是精神的较量,更是物质的对抗。 “七七事变” 之后,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然而,虚弱的国力,有国无防的现实,没有做好开战准备的民心士气,让西方的观察家们在惊讶于中国人顽强战斗意志的同时,也预言中国人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厮杀中前景黯淡。 让我们来看一看开战之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 60 亿美元,中国为 16 亿美元。日本年产钢580 万吨,年产弹药可达 50 万吨,旧中国没有重工业基础,年产钢不过 4 万吨,年产弹药几千吨,武器主要靠进口。 就军队装备而言,日本海军吨位为 1
11、90 万吨,是中国 0 倍30 倍。日本作战飞机有 2700架,而中国仅有 305 架。拥有近百万之众的中国陆军只是数量上的优势。日本 1 个师的武力装备,在战争之初相当于中国 1 个师武力装备的 3 倍;而在战争的中后期,已经相当于中国的 8 倍9 倍。 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让欧美列强也不敢轻视,而中国只有一个虚弱的中央政府和数十个各自为政的地方政府,经济结构、组织形态和技术水平都还停留在“前现代” 的状态。谁都知道,一个软弱乏力的国度与一支如狼似虎的现代化军队开战意味着什么。 在淞沪战场长达 3 个月的鏖战中,中国方面共投入 70 多万兵力,伤亡 20 余万人。史料记载,当时的正面战场整营
12、整连阵亡不是罕见之事,每日经由兵站送往后方的伤员常在万人以上。从西部内地行军赶到东南、华北前线的川军官兵们没有见过坦克车,一些战士所拥有的武器还是大刀、长矛。他们上战场就像是羊入虎口,甚至还没见到敌人就战死疆场。据统计,仅仅是中央军校 1929 年至 1933 年毕业的 25000 名年轻军官中,就有 10000 名牺牲在全面战争爆发的前 4 个月,阵亡的比例高达 40。 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对付帝国主义却不能不讲
13、实力。只有在国家总体实力包括军事实力方面能追赶上世界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日本的侵略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可谓创巨痛深。侵略战争使中国的现代化至少延误了 50 年时间。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积累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财富丧失殆尽。 一项不完全统计表明,从“九 一八事变”到 1945 年 8 月,按 1937 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 5000 多亿美元,掠夺钢铁3350 万吨,煤 5.86 亿吨,粮食 5.4 亿吨,木材 1 亿立方米。要知道, 1000 亿美元,相当于国民党政府 277 年的财政收入、26 年的工业总产
14、值,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索要赔款总数额的数十倍。 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发展需要安定。这,就是那段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最为深刻的启示。商周久远,难以引用.自秦一统以后,北上三十万精锐. 匈奴破胆,不敢犯境. 中国安定,不在有边关之患.凡此数年后,陈胜吴广登高一呼.硝烟四起, 内乱不休.后虽再经一统, 然山河残破.匈奴依其强势,使吾华夏蒙羞.可怜我王昭君,奈何含泪以别?幸有文景之治,国富民强.终于汉武之时,再显我族雄风.惜其穷武,几使复辙. 千百年来我中华常为世界冠首,众莫能比之. 但国无外患衍生近忧.君臣见于昌盛,却不知衰败.忘乎所以, 自我陶醉.不明身肩之任,
15、 是以民冤四起,乱犹生矣.由此招引至他人来竟相逐鹿 ,古往今来莫非如此.同室操戈,引发外患.这是中国的常见现象.或者有人因此而言国人好内斗.其实不然.我中国起源于富饶之地,土地广博,人口众多,思想卓越, 科技领先,故常能为世界之最. 四周之邻皆不足其畏,不当其强.无如其富.故常人求于我, 而我无欲其.所以多为国防 ,不作外侵.感叹吾九五至尊,亦是凡胎肉体.食色是其本性,享乐为其爱好. 家族世袭,少小于深宫之中. 华衣而美食,不知人间疾苦,尚以人民无趣.故而对己之欲望没有节制.当忠言成为逆耳,直谏变为犯上.奸臣挡道,圣贤藏匿.痛兮,我中华儿女. 劳燕何以分飞,手足可能重续 .白发依门几时休,苛捐
16、杂税何时了.望而不能救,见而不能止.腹中藏万语, 唯有泪相随.史至近代,世界变革.科技已为富国强兵之主.而我闭关锁国,以天朝自居.人口依然众多, 土地依然广博,国家依然富裕,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在身为鱼肉之后,如梦初醒.虽欲变法图强,只是清朝气数已尽.终由孙中山先生开创中国新纪元 .山路崎岖不平 ,革命弯沿曲折.近二十年战乱不休,引得狼子垂涎.十四年血泪,而委员长依然迷途未返.不明政治,终由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意识相佐,导至双极争霸.尊苏抗美, 意为世界人民服务.自古唇亡则齿寒, 抗美援朝五战定乾坤.帝国伏首,世人方识新中国.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十年闹剧, 幸有后续谱新章.纵观古今,
17、御外在于强己.近代之鉴,科教方是兴国之本. 当前之势,恍如春秋五霸之时. 今非夕比,已是人民当家做主.国之兴衰在君不在臣.贤能与否全赖人民监督.莫言身微而权轻,无惧举措得报复.凡理之所至,则我十亿儿郎竟相续.1只有经济的强盛,才有强大的国防2只有政治的昌明,才有巩固的国防3只有民族的团结统一,才有坚强的国防4军队是国防的象征和支柱5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6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
18、,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朝,无不强调富国强兵。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政治腐败和国防孱弱所至。无数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
19、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是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 、 “防民甚于防火” 。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