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人口的婚姻家庭结构,体系结构:,1、人口的婚姻结构,2、人口的家庭结构,第一节 人口的婚姻结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大自然的道理; 男愿有室、女愿有家,这是理所当然的。 1、婚姻统计指标及相关概念 2、婚姻形态的发展变化 3、婚姻对人口的影响 4、中国的人口与婚姻,一、婚姻统计指标及相关概念,(一)婚姻与婚姻制度 1、婚姻:婚姻是男女两性依一定的法律、伦理和风俗的规定建立起来的夫妇关系2、婚姻制度是社会规定的有关夫妇关系建立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在现代社会,婚姻制度通常表现为法律形式,如婚姻法婚姻的本质:通过建立男女两性特定的社会关系实现人类的再生产禁止结婚条件:禁止近亲结婚,禁止有某种
2、遗传病者结婚,禁止一方或双方有配偶者结婚 婚姻条件主观条件:当事人的意愿结婚必备条件客观条件:婚龄要求和婚姻登记要求,(二)婚姻统计指标-婚姻的测量,1、结婚率结婚率是指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每1000名15岁及以上人口中结婚事件的发生数,即全年结婚对数。 2、平均初婚年龄是指初次结婚者的平均年龄。人口学强调女性初婚年龄。 3、离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每1000名15岁及以上人口中离婚事件的发生数。 4、离婚比离婚比是指一年内结婚对数与离婚对数之比。 5、不婚率指已达到育龄期末仍未结婚的人数占相应年龄组总人数的百分比。,(三)婚姻年龄人口的构成,婚姻年龄人口一般是指15周岁以及以上的
3、男女人口。婚龄人口的类型:1、未婚人口: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到了法定结婚年龄但不到50岁 ;50岁及以上。 2、在婚人口:初婚、再婚、多次结婚、复婚3、离婚人口:已经离婚、还没有结婚的人口 4、丧偶人口:夫妇双方中有一方去世了、幸存者并未再婚的人口 5、早婚人口:不到法定结婚年龄就结婚的人口 6、晚婚人口 :超过法定结婚年龄三五年后结婚,二、婚姻形态的发展变化,人类婚姻的形态 -五个阶段1、婚姻的原始型态杂婚 特点:两性关系没有任何限制。 2、家族制的婚姻型态血缘婚。也称族内婚 特点:血缘群婚和知母不知父3、过渡性的婚姻型态伙婚 特点:不同氏族的人群间的群体通婚。 4、对偶婚是指一个男子和一个女
4、子在一段时间内构成相对稳定的夫妻关系。5、一夫一妻-专偶婚特点:男子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婚姻不可离异。,血缘婚是由久远而漫长的杂婚制迈向伙婚制的一个过渡。 原始社会中同一原始群体内同辈男女间的集团婚。血缘婚限于在同行辈(如兄弟姐妹)间互为夫妻 。,血缘婚,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的夫妻圈子。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和曾孙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普那路亚家庭,原始社会群婚家庭形式之一。它从血缘家庭发展而来。“普那路亚”系夏威夷语punalua的音译,
5、意即“亲密的朋友”或“亲密的伙伴” ,若干同胞的、旁系的或血统较远的一群姐妹,与其他集团的一群男子互相集体通婚,丈夫们互称“普那路亚” 。,特定的一群姐妹与另一群体中的一群兄弟结成“伙婚 ”,伙婚制,表亲婚,对偶婚,是指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一段时间内构成相对稳定的夫妻关系。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但并不排斥与其他异性保持两性关系。,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创造出在体质上和智力上都更强健的人种。”,专偶婚,专偶婚亦即一夫一妻制婚姻 。 是财产私有制发展下的必然产物,中国古代(西周时期以来)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1、一夫一妻制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基本
6、要求。 2、 “同姓不婚” 是缔结婚姻的前提。 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原则。,三、婚姻对人口的影响,1、早婚会导致早育、多生 2、高结婚率促进人口增长 3、离婚率上升抑制人口增长 4、非法婚姻不利于人口发展 5、合法的、稳定的婚姻关系有利于人口 发展,第一节 人口与婚姻,四、中国的人口与婚姻,(一)中国主要的婚姻形式 (二)中国婚姻关系的基本特征 (三)目前中国婚姻关系的新特点,(一)中国主要的婚姻形式,1、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婚姻形式(1)聘娶婚 -中国最正宗的婚姻形式 (2)掠夺婚(3)买卖婚 (4)交换婚 (5)指腹婚 (6)表亲婚 (7)童养婚 (8)入赘婚 (9)
7、典妻婚 (10)冲喜婚,1、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婚姻形式,(1)聘娶婚(周代以后,聘娶婚确立)聘娶婚是中国最正宗的婚姻形式 聘娶婚:通过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以财物为聘礼,将新娘娶入夫家的婚配形式 聘娶婚的实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 。 2、掠夺婚,俗称“抢婚”、“抢亲”等。掠夺婚:男子通过抢劫方式夺取女子为妻的一种野蛮的、强制性的婚姻类型。,3、买卖婚买卖婚:指纯钱物交易而定的购买式婚姻 4、交换婚 俗称“换亲”交换婚:一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须以其女子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 5、指腹婚俗称“胎婚”,即两家主妇同时怀孕,双方指腹相约,如果是异性,待其成年后则结为夫妻 6、表亲婚 即表兄
8、妹、表姐弟之间结成配偶的婚姻形式。分姨表亲和姑表亲(姑舅亲)两种,7、童养婚即男家从小领养他人未成年的幼女做儿媳妇,待成年后,再与其子完婚 8、入赘婚即女子不出嫁,招男子入女家为婿的婚姻形式目的:一是家中没有男性继承人,招婿可以传宗接代 ;二是家中缺乏强壮的劳动力 9、典妻婚俗称“借妻生子”,是丈夫将妻子租典给他人作妻妾的临时性的婚姻形式 10、冲喜婚即已订婚的男子病笃,以婚喜吉祥之气冲散“晦气”,爱情型,2、中国现代婚姻形式,功利型,较好的外表,人格魅力,政治功利型,经济功利型,生活依托型,传宗接代型,3、中国现代婚姻新形式(1)周末婚姻 即“5+2”的婚姻模式(2)试婚 (3)同性婚 (4
9、)协议婚 (5)网络婚,3、中国现代婚姻新形式,(1)周末婚姻 又称为“5+2”的婚姻模式,(2)试婚尝试婚姻。是一种“准婚姻”状态,不承担婚姻所具备的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3、中国现代婚姻新形式,3、同性婚 同性之间的婚姻关系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德国、法国、芬兰、冰岛、巴西、捷克、斯洛伐克。,3、中国现代婚姻新形式,4、协议婚 夫妻在婚前不但就财产进行了公证,还对一系列婚后会产生的问题定下了协议。,3、中国现代婚姻新形式,5、网络婚通过网络相识、相知、相爱,有的由于空间距离的原因在婚后仍只能利用网络来作为他们最主要的沟通方式 。,3、
10、中国现代婚姻新形式,目前互联网婚姻介绍的网站大约有2500多个,(二)中国婚姻关系的基本特征,1、初婚年龄低尽管到2000年,中国男性初婚年龄已经提高到25岁多,女性提高到23岁多。但是与西欧国家相比,仍是很低的。 2、结婚率高中国人口结婚率高,很少有终身不婚的。在西欧历史上,女性有10%左右终身不婚。 3、普遍结婚、普遍生育在中国,凡是有生育能力的,绝大多数是要生育的。在西欧,不仅终身不婚者多,而且已婚者中也有一部分有生育能力的,终身不生育。 4、离婚率低,婚姻关系稳定据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的资料分析,中国处于第55位。,(三)目前中国婚姻关系的新特点,1、离婚率上升 2、违法婚姻在个别地方较
11、为严重 3、通婚圈两极分化 4、涉外婚姻增多据广西日报2000年9月份的一则报道,广西的8个边境线有8000多名越南妇女与中方边境居民非法通婚,生育子女1万多人,这些孩子既无国籍也无户口。,第二节 人口的家庭结构,1、家庭统计指标与相关概念 2、家庭的发展变化 3、家庭对人口的影响 4、中国的人口与家庭,一、家庭统计指标与相关概念,(一)家庭与家庭制度 1、家庭的涵义 家庭-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有共同生活活动的基本群体. 家庭构成的条件-一是要有正式的婚姻关系;二是要有血缘关系;三是或有收养关系 2、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功能、赡养功能、休息
12、和娱乐功能。另外还有宗教功能等. 3、家庭制度-关于家庭的性质、关系、功能、权力和义务的一整套规范体系,是整个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家庭类型,1、按代际层次(1)核心家庭 -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一是夫妇核心家庭,指只有夫妻二人组成的家庭。 二是一般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和其子女组成的家庭。 三是缺损核心家庭,或称单亲家庭,指夫妇一方和子女组成的家庭。 四是扩大核心家庭,指夫妇及子女之外加上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或称户主与配偶、子女及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2)主干家庭 又称直系家庭,即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3)联合家庭又称大家庭或复式家庭,指至
13、少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同代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2、按角色完整情况:(1)健全家庭(2)残缺家庭即破损家庭一是没有父母只有两个以上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二是兄弟姐妹之外再加上其他有血缘、无血缘关系成员组成的家庭。,3、按人口和代际:(1)小家庭 家庭成员为父母与子女。包括核心家庭、夫妻家庭及单身家庭.(2)大家庭 主要包含三代成员,是传统家庭的组成型态如主干家庭、联合家庭.,(三)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 :通常指由夫妇双方的结合组成家庭开始,到夫妇双方死亡从而家庭解体而告终的整个家庭发展过程。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阶段: 开始(形成)、生育(扩展)、中间(稳定)、收缩、空巢、解体6个阶段。
14、 具体如下表-,家庭生命周期与人口变化,二、家庭的发展变化,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对人类家庭的历史演变,作了详细的阐述。 他指出:人类在原始状态时,部落内部盛行群婚制,后来逐步发展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一夫一妻家庭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当今家庭的变化-非常规家庭:1、空巢家庭2、丁克家庭3、单身家庭4、单亲家庭5、同性恋家庭,1、空巢家庭:即是老年“空巢”家庭。一般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一是纯空巢家庭,分单身空巢和配偶空巢家庭; 二是类空巢家庭,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
15、巢家庭。,一是年老的空巢家庭二是年轻的空巢家庭空巢期提前且延长。,2、丁克家庭丁克,是英文Double income and no kids的缩写DINK的译音,意即双收入、无子女的家庭结构。传统家庭得以维系的两点:一是孩子,二是经济,认为家庭不是一个经济共同体, 丁克族的家庭,认为情爱和性以及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婚姻的基础。,现在的婚姻,女人的角色不再是“相夫教子”,男人的角色也不再是“养家糊口”,他们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追求目标。,3、单身家庭 单身家庭, 指只有一个人单独生活的家庭。 形成原因:一是核心家庭中因配偶一方离婚、死亡所造成的;二是留在家庭中的配偶没有生养过子女或生养过子女
16、但子女不在身边。,4、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 指由一个父亲或母亲及其未成年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单亲家庭的分类: (1)死亡单亲家庭 (2)离婚单亲家庭 (3)未婚单亲家庭 (4)分居单亲家庭,5、同性恋家庭 判定标准 (1)有一种无法抑制想要与同性有亲密行为的想法。(2)情感和欲望的对象只限于同性,对异性不感兴趣。(3)渴望与同性的互动,包括文字、书信、谈话,并为之神魂颠倒。 (4)经常会感到孤独,较强的忧郁,部分人尚有罪恶,羞耻感。 (5)是持续性而非情境性或偶发性的行为。(6)年龄已满20或25岁。,三、家庭变动对人口的影响,(一)家庭生育观念、生育行为变动对生育率的影响1、生育意愿。生育意
17、愿强烈就会导致多生育,反之相反。2、生育性别偏好。如果希望生育男孩,生育率就难降下来。如果希望生育女孩,生育率就会下降。 (二)家庭生活水平变动对孩子数量和素质的影响家庭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素质,而孩子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抑制父母对孩子数量的追求。 (三)家庭婚姻关系变动对孩子数量和素质的影响家庭婚姻关系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素质,有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和发育,但家庭关系稳定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父母多生育。 (四)家庭规模缩小造成家庭养老负担重。随着孩子数量的减少,父母寿命的延长,家庭的养老负担就不然加重。,四、中国的人口与家庭,(一)中国婚姻家庭新形式1、模范(没饭)家庭2、周末家庭 3、分居
18、家庭,(二)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特点,1、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2、家庭的核心化。 3、家庭关系的变化 4、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家庭越来越多,同时,经济状况仍是制约家庭建立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5、离婚率稳步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 6、家庭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导致“四二一”家庭,对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形成有力冲击。 7、独身人数在不断增加,独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得到社会的承认,1、家庭规模不断缩小,计划生育限制了家庭的扩大,人口的增长 1990年家庭规模,第一次降到3.97人,突破了解放以来一直处于4人以上的局面 农村县和镇的家庭规模:4口人的比重最大,分别为26.7和25.7 城市的家庭规模为3口人的
19、比重最大 农村的家庭规模较大,城市的家庭规模较小,2、家庭的核心化,(1)核心家庭比例逐渐上升,并处于领先地位 (2)直系主于家庭(如三代户)稳中有降 (3)联合家庭迅速减少 (4)夫妻家庭比例有所上升 (5)单身家庭降中有升,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轨迹: 家庭规模逐渐减小,在形式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家庭,如主干家庭、联合家庭比例逐渐降低;另一方面是小家庭,如核心家庭、夫妻家庭及单身家庭比率有所上升,其中,核心家庭越来越占主要地位。,3.家庭关系的变化,家庭关系主要包括横向的家庭关系和纵向的代际关系。(1)横向的夫妻关系:横向的夫妻关系开始代替纵向的亲子关系成为我国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唱妇
20、随”转向平等的夫妻共同体 (2)家庭代际关系: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的特点是家庭代际层次减少,代际关系简化。,近年来代际层次变化的表现: -二代户已成为大多数,二代户加一代户的比例已超过80,家庭代际关系简化 -家庭两代人之间的依赖性减弱、文化差异扩大。文化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价值观念、世界观、人生观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两代人的“代沟”,(三)我国现阶段发挥家庭功能的 主要问题与对策,1.计划生育问题 2.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 3.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4.老年人问题:主要是赡养问题 5.消费问题:投资与消费可持续消费,第三节 专题:婚姻挤压问题,一、对婚姻挤压的几点认识 二、我国婚
21、姻挤压状况分析 三、婚姻挤压的影响 四、讨论与对策,一、对婚姻挤压的几点认识,1、婚姻挤压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婚姻挤压(Marriage Squeeze)-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表现为男性相对不足或女性相对不足现象。 婚姻挤压-既表现为终身不婚还表现为男性或女性被迫推迟结婚造成的夫妻婚龄差过大。,2、婚姻挤压的形成原因,第一、性别比严重失调是最明显的因素. 第二、出生率波动引起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3、婚龄调节机制,当婚姻市场上出现挤压时,婚姻市场的男女婚龄调节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即婚姻挤压对传统的择偶年龄偏好发生影响-男性婚姻拥挤使得夫妇年龄差趋于扩大-女性婚姻拥
22、挤则使得夫妇年龄差趋于缩小。因此一般轻微的婚姻挤压问题都能够通过打破传统的择偶标准比较容易地消解掉.,4、“婚姻梯度“选择规律,婚姻梯度 (marriage gradient)是反映人们的择偶偏好的一个术语. 婚姻梯度- -男性是倾向于是“下向婚” (许多男人倾向于娶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 略低于自己的女人) -女性是倾向于 “上向婚”的。这种婚姻模式带来的现象叫做“婚姻梯度” 。婚姻挤压的出现会加剧或减缓婚姻梯度的作用力, 男性婚姻挤压会加剧婚姻梯度的作用,而女性婚姻挤压则反之。,二、我国婚姻挤压状况分析,1、我国婚姻市场上男性未婚人口明显多于女性.2、任一年龄组都是未婚男性多于女性,这意
23、味着婚龄差的扩大只会造成婚姻挤压的传递与累计,而不会减缓婚姻挤压.3、城乡状况略有差异, 乡村的情况比城镇严重. 总起来讲,我们现在已经普遍出现了婚姻挤压问题.我国婚姻挤压的类型是男性婚姻挤压.,三、婚姻挤压的影响,1、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2、会造成老年人口问题的复杂化 3、不利于婚姻稳定一是源于异质性婚姻的不稳定.所谓异质性婚姻主要是指男女双方差异很大的情况, 它不仅包括在年龄上的差距, 而且也包括个人条件的很大不同。二是源于早婚的不稳定三是源于“快婚”的不稳定,4、 彩礼带来的社会问题 一是经济上的弱势群体被剥夺了结婚的权利。二是因婚致贫贫困和养老都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可能由于婚
24、姻挤压问题而加剧. 5、 对社会秩序的不良影响 一是会增加性犯罪的可能性. 二是会导致色情行业的发展.,四、讨论与对策,第一、力争保持出生人口数量的平稳发展. 第二、 持之以恒地努力降低出生性别比 第三、 发展现代婚姻媒介. 另外,一是做好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工作。二是要多宣传男女平等,消除重男轻女的思想。三是依法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思考题:,一、判断 1、婚姻的本质是通过建立男女两性特定的社会关系实现人类的再生产。 2、家庭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6个阶段。 3、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5、。 4、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家庭 不可能将全部功能外移给社会 5、婚姻挤压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6、男性婚姻挤压会加剧婚姻梯度的作用,而女性婚姻挤压则反之。二、解释以下人口概念或统计指标,并指出其特点和作用. 婚姻统计指标:结婚率、平均初婚年龄、离婚率、离婚比、不婚率,三、问答题,1、婚姻条件是什么? 2、试述婚姻对人口的影响。 3、什么是家庭生命周期 4、现代家庭类型有哪些? 5、试述家庭变动对人口的影响。 6、试述中国婚姻结构的特点。 7、什么是家庭结构?分析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 8、什么是丁克家庭?论丁克家庭是否能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 9、试对婚姻挤压做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