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昆虫生态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63092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生态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昆虫生态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昆虫生态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昆虫生态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昆虫生态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名词1. 有效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为一常数。有效积温,是作物在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即作物在某一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与生物学零度之差的总和。2. 食物链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的过程。 3.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 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4. 生态对策是指任何生物对某一特定的生态压力下,都可能采用有利于种生存和 发展的对策。 5. 能量金字塔根据组成食物链的各

2、个营养级的层次和能量传递的“十分之一定律”,把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绘制成一个塔,塔基 为生产者,往上 为较少的初 级消费者(植食动物),再往上为更少的次级消费者(一级食肉动物),再往上 为更少的三 级消费者(二级食肉动物),塔 顶是数量最少的顶级消费者。 6. 捕食生物交互作用的 1 种,通常指捕食者以 猎物为食的现象 7. r-对策者高生育能力,快速发育,早熟,成年个体小及寿命短且单次生殖多而小的后代,一旦环境条件转好就会以其高增长率迅速恢复种群,使物种得以生存8. K-对 策者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环境,一旦受损很难恢复甚至可能灭绝.由于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 K 水平上,竞

3、争较激烈,成年个体大 ,发育慢,迟生殖,产崽少但多次生殖,寿命长,存活率高. 9. 功能反应指每个捕食者的捕食率随猎物密度变化的一种反应。即捕食者对猎物的捕食效应。 10.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11. 种群空间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状态或布局12.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 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 动态平衡状态。13.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 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 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14. 休眠昆虫为了安全度过不良环境条件(

4、主要是低温或高温)而处于不食不动,停止生长发育的一种状态。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后,昆虫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15. 滞育指昆虫受环境条件的诱导所产生的静止状态的一种类型。 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的遗传性, 一般发生在某个固定的虫态。16. 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 层中在数量、体 积 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17. 传统生物防治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 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 类生物。18. 群落演替是指群落的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一个优势群落代替另一个优势群落的演变现象19.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是生物体生命活 动的内在节律性

5、,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20. 种间竞争是不同种群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 产生的一种直接或 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在种间竞争中常常是一方取得优势而另一方受抑制甚至被消灭。21. 过冷却现象指昆虫的组织液可以承受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温而不结冰的现象 22. 信息流生态系统中产生着大量、复杂 的信息, 经过信道不断运送和交流 汇成了信息流。23. 生活史可定义为物种的生长、分化、生殖、休眠和迁移等各种过程的整体格局。24. 过冷却点 温度降低时,昆虫体温随着降低,当降至 0以下的一定温度 时,昆虫体温突然上升 , 上升至接近 0而后又 继续下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同为止。开始突然上升的

6、温点称为过冷却点25. 多态现象多态现象是指种群内出现二种以上不同体型的个体,有不同的 结构和生理上的分工,完成不同生理机能使群体成为一个完整整体的现象。26. 行为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和动物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和进化意义。27. 繁殖行为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繁殖行 为包括识别、占有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的复杂行为。 28. 种间竞争是不同种群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 产生的一种直接或 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在种间竞争中常常是一方取得优势而另一方受抑制甚至被消灭。29. 表观竞争两个猎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看

7、上去似乎它们确实是在竞争,然而它们或许利用完全不同的资源。30. 化学生态学研究活着的生物间或生物世界与矿物世界之间化学联系的科学。31. 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综合治理是有害生物的一种管理系统,它按照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能协调的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使有害生物的种群保持在 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二、简答题1. 多态现象的定义,举出 2-3 个实际的例子?生物的形态原来似乎可看成是同一的,但却绝对没有完全一 样的个体,所以 这个术语是在相对地有显著差异的场合,特 别是关于多数个体的定量比 较,表示 为不连续变

8、异的场合使用之。因为不同的状态有两个,即有正常的,也有与此可区别的少数异常的,所以,特别是要与二形性有所区别,对于雌雄的性 别直接联系的 形态和 性 质等, 则通常不使用这个术语。在社会性昆虫中有分职型的多态现象,昆虫的 变态阶段也有人 认为是发育中的多态现象。例如拟暗果蝇的第三条染色体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倒位,其自然群体中的倒位 类型可达 20 多种(染色体多 态现象);基因多 态现象的常见例子就是人类群体中的血型。异色瓢虫中的色斑、欧洲蜗牛外壳的颜 色以及红虎蛾中的 medionigra 基因等都是著名的例子2. 昆虫生态学的定 义以及个体生态学、昆虫种群生态学、昆虫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

9、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昆虫生态学 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个体生态学 是以昆虫个体 为研究对象,研究某种昆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可塑性,以及环境条件对其形态、生长发育、繁殖、存活、休眠 习性和行为的影响。昆虫种群生态学 研究昆虫种群的生态学,即从某种意义对一个种的地区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种群生态学是在个体、种群、群落中,以种群 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分支。研究在一定 环境和时间、空间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变动及其变动的原因。昆虫群落生态学 是以群落为对象,研究在一定区域和时间、空间内,昆虫所处群落的结构、功能、演替及其原因等。生态系统生态学 是以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昆虫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0、。3. 昆虫休眠和滞育的主要区别?休眠(Dormancy) :昆虫当时遇到不良环境,立即停止活动,不再进行生长发育的现象。滞育(Diapause) :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的遗传性, 一般发生在某个固定的虫态。区别: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时,昆虫能否复 苏。联系:都是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如:东亚飞蝗的卵过冬属于休眠(温度升高,可解除)柿舞毒蛾 6 月产卵并以卵过冬属于滞育。 4. 昆虫滞育的生理特点?分为准备阶段、滞育阶段和复 苏阶段。 1.准备阶段:主要是脂肪、糖原等贮存量逐 渐增加。随着 肠内残渣的排除,体内含水量逐渐减少,结合水的比例逐渐提高。这是引起新 陈代谢作用迟缓的重要原因。

11、2.滞育阶段:体内脂肪、糖原等大量积 累,水分 显著减少,酶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新陈代谢作用降到最低,呼吸强度减弱,因而抗逆力增强。如马铃薯甲虫滞育个体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都比非滞育个体减少 355 倍。碳水化合物,尤以糖原的增加是冬眠昆虫嫌氧代谢的基 质和维持生命的能量来源。如 许多鳞翅目的滞育卵和蛹,其细 胞质的糖原、 单糖、甘油等含量都有增加。滞育虫期其体内含水量也显著减少,如棉 红铃虫滞育幼虫含水量 为 543一 573,非滞育幼虫含水量为 655一 724。 3.复苏阶段:一般积累的养分大多被消耗利用,如冬眠的昆虫必须经过 低温刺激后,脂肪始能参与代谢作用而被消耗,结合水逐渐转

12、 化为游离水。如在相对湿度为 100时马铃薯甲虫滞育个体结合水和游离水分别为 165和811,复苏后则分别为 0.65和 887,呼吸强度也逐渐增加。所以,昆虫在秋末尚未进入滞育或春季已解除滞育复苏后,遇上寒流,虽然其温度较冬季为高,但造成的死亡率却很大。 5. 昆虫 r 与 K 两种生态对策各自特点及其综合治理策略?(一)K 对策者K对策者类型的 r 值较小,而相应 K 值较大,种群数量比较稳定。属于此种类型的昆虫,一般个体较大,世代周期较长 ,一年 发生代数较少,寿命较长,繁殖力较小,死亡率较低,食性较为专一,活动能力较弱,常以荫蔽性生活方式躲避天敌 。其种群水平一般变幅不大,当种群数量一

13、旦下降至平衡水平以下时,在短期内不易迅速恢复。其中典型的昆虫种类如金龟类、天牛类、麦叶蜂、十七年蝉、舌 蝇等。 (二)r对 策者 r对策者类型的 r 值较大,K 值相应较小,种群数量 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变幅较大,易于突然上升和突然下降。一般种群数量下降后,在短期内易于迅速恢复。属于此种类型的昆虫,一般个体较小,世代周期短,一年发生代数较多,寿命较短,繁殖力较大,死亡率 较高,食性较广,特别是活动能力较强。其活动能力强(如扩散、迁 飞)不仅有利于摆脱种群密度过大而造成食源不足,去寻找新的食源,而且有利于躲避天敌。其中较典型的如蚜虫类、螨类、沙漠蝗、棉铃虫、小地老虎、家蝇等。(三)根据上述 K-

14、对策型和 r-对策型的特点,可供制定 农林害虫防治策略 时参考。一般 r-对策害虫常为暴发性害虫,虽有天敌侵袭,但在其大发生之前的控制作用常比较小。故对此类害虫使用农药方便灵活,但 单纯的化学防治,特 别 是容易产生抗药性。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并重的综合防治。但在大 发生的情况下,化学防治可迅速压低其种群数量。对 K-对策型害虫, 虽然其繁殖力低,种群密度一般 较低,该类害虫遗传防治是最适宜的。密度大时,也采用荫蔽性、局部性施药,坚持连年防治,以持续压低种群密度,最适当的方法是耕作栽培防治和抗病品种的应用。6. 昆虫滞育的主要生物学意义?昆虫滞育是指昆虫受环境条件的诱导所产生的静止状态的一种类型

15、。它常发生于一定的发育阶段,比较稳定,不仅表现为形态发生的停顿和生理活动 的降低,而且一经开始必须渡过一定阶段或经某种生理变化后才能结束。滞育在昆虫生活史中具有重要意义。滞育使昆虫有能力在不利的季 节存活下来,并能使昆虫的繁殖阶段和世代发生与有利的季节条件同步化,有效利用资源。在自然条件下,滞育还能使昆虫分散在不同季节内繁殖,使其适 应多变的生活环境,增强昆虫种的生存能力。对人类生产生活来说,其意义 在于1. 预测预报2. 繁殖有益昆虫和天敌3. 分析农业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变动 7. 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种群空间分布型的意义?空间分布型(spatial pattern):由于种

16、群栖息地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就造成种群在一定空间内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研究种群空间分布的意义1、种群的重要属性2、昆虫种群抽样的理论基础3、揭示分布型形成机制4、密度与时空分布的关系5、揭示重要因子对分布型的影响6、研究分布动态7、确定有无个体群及大小8. 研究昆虫种群动态和种群结构动态的意义?种群动态变化研究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并且种群生态学的许多重要理论都是通过研究昆虫而获得的。 在实际的农林业生产过程中害虫种群动态的监测与预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害虫种群动态的正确模拟与预测是保证农林业稳产、高产的重要环节 。昆虫种群动态研究经历了田间种群动态研究、

17、 实验种群动态 研究和种群系统研究的发展阶段。在田间种群和实验种群动态 研究阶段 ,研究重点是描述昆虫种群的动态变化。由于电子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其他学科 (数学、系 统论、控制论等等 )思想的渗透 ,在种群系统研究阶段 ,不仅能够预测昆虫种群动态的变化 ,而且能够控制昆虫的种群动态变化。9. 简单叙述天敌昆虫与害虫之间的关系?1. 天敌依害而生存:相对平衡;2. 天敌是害虫进化的选择因素;害虫:保护色、警戒色、拟态、化学防卫、假死、多型现象等;10. 制订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1)分析害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要对害虫及天敌种类进行调查,并根据以往的资料,分析各种害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即明

18、确主治兼治 对象。需要注意的是,某种害虫 对一些作物或作物品种是主要害虫,而对另外一些作物或品种可能是潜在或偶 发性害虫。如玉米螟在水稻上和玉米上则不同;粘虫在水稻和玉米上不同。在同一地区,对某种害虫来说 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即在某一时期可能是主要害虫,如稻飞虱、稻绿蝽、稻苞虫等不同地区,同种害虫在同种作物上的 为害情况也不尽相同。(2)发展可靠的监测技术 害虫综合治理的实质就是监测与控制,由于气候、作物生长、自然、天敌和其它因素随时都在变化,害虫种群也随之 变化,所以必须对生态系统中的害虫种群和与之相关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测,才能 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3)制订压低主要害虫平衡密度的方案 害虫综

19、合治理是一种要求努力控制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子,协调各种控制措施,以降低主要害虫平衡密度的技术措施.11. 农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1、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差 天然生态系统演进 时 间长,生物种 类繁多,各种生物在相互竞争中,形成了复杂 的生态群落。在 这种复杂的生 态系统中,生 物之 间既 有竞争关系,也有互助关系。生态系统能够 自我平衡。因此,生 态系统较为稳定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主动构建的,目的是生 产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粮食。农田生态系统物种相对单一。所以,农田生态系统不 完 善 ,伴生生物很难生长。而且伴生生物规模非常小。生物间相生相克作用无法发挥 ,生

20、 态系统难以平衡 ,生 态系 统稳定性差。2、农田生态系统对人类依赖性 强 天然生态系统是自发形成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都维持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形成动态 平 衡。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有意识地建立的人的主观意识起决定性作用,这种生态系统 中。物种的抗逆性差。对人类的依赖性强离开人类, 农田生态系统就可能毁灭 。3、农田生态系统主要产品移出系 统,物 质无法循环。天然生态系统在物质上是闭环的,通过这种循环。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无机环境得到更新并变得越来越适合生物生存的需要。 农 田生态系统在能量、信息和物 质上都是开环的。其主要 产品移出系 统,供人类食用。所 以在物 质上无法循环。4、农田生态系统

21、生产力高于天然生 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受人工控制人类在耕作过程中不断从系统外部补充氮 、磷、 钾等元素 ,土壤肥力不断改进 、增强 ,而且人类还可以改变光和热对农作物的影响 所 以 农 田生态系统生产 力远远高于天然生态系统 。5、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简单 ,食物 链顶端在系统外部 天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实 际 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非常复杂。而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相对简单 ,主要产品 粮食被人类移出系统。6、农田生态系统群落演替时间 短,甚至断裂 农田生态系统群落演替时间非常短,一般半年就是一个周期。这种情况下生 态系统要素变化快,系 统不 够稳定。如果采取轮作的耕种方式群落演替就会发生断裂

22、12. 农田生态系统的害虫发生特点与治理策略?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已经揭示,害虫 为害单作作物比为害混作作物或自然植被更 严重。 现代作物系统所处环境条件与其祖先所处环境条件迥然不同,而且随着植物群落的 变化, 农业化过程也导致了相应动物区系 )昆虫、螨类、蜘蛛、线虫等* 进入了一个新的简单化环境。这种简单化环境中的群落包括了与作物和新环境相适应的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动物。而 这些动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同,某些物种由于不能在新环境中存活以致消遁无踪,而有的则由于十分适合单作制度其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并 变为优势种。此外,由于生物具有的动态变化特点,也使某些物种对这种新环 境从不适应变为适应。随着新

23、的作物的出现和适应机制的产生,一些动物物种的地理分布、行 为特征及抵御外界环境的能力随之改 变,使早先不 为害这些作物的物种变为有害物种。治理策略:1、增加植物多样性。作物合理布局,种植诱集作物或间套作过渡性作物,使之成为区域性防治害虫工作的一部分;保护农田边界植物, 调控作物 天敌关系, 创造天敌生存与繁衍的生态条件;选用适合于当地生物资源、土壤、能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的高产抗性配套品种。2、增加昆虫多样性。减少作物前期用药,保护植食性和腐食性昆虫,作为天敌的食物源,使天敌得以繁殖到一定数量,发挥 自然天敌对害虫的调控作用;使用 选择性农药和各种生物制剂,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作用;针对 利用害虫

24、种群的自我调节 机制,抓住薄弱 环节,因势利导地采用非化学手段或少用药,抑制害虫种群的大 发生;使用性信息素等行 为调节剂、昆虫忌避剂、拒食剂和生长发育调节剂 等, 调控害虫种群的密度;适 时合理地利用高效、低毒的特异性农药,并改进施药器械或施药 方法,着重于提高防治效果。13. 昆虫行为生态学的研究范畴和常见的研究方法?昆虫行为生态学是昆虫行为学和昆虫生态学两个学科的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生态学中的昆虫行为机制、昆虫行为的生 态学意义和进化意义 ,即研究昆虫的行为功能、存活值、适合度和进化过程。当前昆虫行为生态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突破 ,产生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 ,如 进化稳

25、定对策 ( ESS 理论 ) ,比较研究法 ,动物行为存活值和适合度的定量测定法 ,动物行 为分析的经济观和行为分析的基因观 ,行为、生态、遗传、 进化的综合分析方法等等14. 生态位相似性高的两种昆虫一定产生竞争吗?为什么?竞争排斥原理:具有相似环境要求的两个物种, 为了争取有限的食物、空间等环境资源,大多不能长期共存,除非改变竞争的手段或是两个物种 发生生 态分离(ecological separation);否则两者之间的生存竞争迟早会导致竞争能力差的灭亡而被取代。要点:(1)态位不同的物种能同 时存在于一个生态系内;(2)具有相似生态位的物种之间产生竞争;(3)具有完全相同生态位的物种

26、不能共存于一个生态系内。 15. 可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有效天敌所应具备的优质特征?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害虫天敌是生物治虫的有效措施,成本低、效果好、 生物防治技术节省农药、保护环境。以虫治虫技术;利用自然界有益昆虫和人工释放的昆虫来控制害虫的危害;有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 线虫、原生 动物、微 孢子虫;捕食性天敌,瓢虫、草蛉、猎春、蜘蛛等,最成功的是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 术广泛 应用。赤眼蜂具有 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和对害虫控制作用显著等特点,并被广泛用于多种农铃 害虫的生物防治中。捕食性天敌昆虫在生物防治中的优势:1.具有安全性2.食量大、繁殖能力 强3.防效持久4.良好的经济性三、

27、论述题题 (每题 15 分,共 30 分)1. 如何才能发挥抗虫品种在害虫治理的最大作用?植物抗性作为综合治理多种因素的一种,可以阻止害虫种群达到经济阈值水平,甚至低水平的抗性也具有重要价值. 品种不仅要具备较好的适应性,而且还应对一种或多种病虫具有某种程度的抗性.品种的选择最好从一个经济( 不一定是产量 )的观点出发,考虑其对关键病虫害的抗、感性,以及与 I p M 方案或生产体系中的其它成分, 如肥水计划、栽培、种植期和收 获期是否有正负互作.植物抗性最明显的几个特性:1、专一性。植物抗性通常针对一种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复合体 ,很少对益虫有直接伤害作用2、易积效应。由于有害生物种群在连续世

28、代中对品种抗性效 应的累加,故不一定需要高抗品 种.3、持久性。尽管偶尔可能发生生物型增长,但绝大多数抗性品种能在较长时间保持较高 水 平的 抗 性.同时还有与环境协调一致;易于采用的特点在作物系统中,测定抗虫、抗病性 (物理或化学的),对其它所有有害生物的效 应是极为关键的。通过增减某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水平可引起植株形态或物理因素的改变。从而可导致其对潜在危害的生物体敏感性。一般来说,结合抗性品系使用化学防治残存的害虫种群更容易,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有计划地更换作物品种,以改变害虫行为,这样使害虫对被捕食或被寄生更为敏感(或更具抗性) 。结合良好的栽培管理,使用抗性品种是一种有效的害虫治理措施

29、。在一 块地里混种不同的作物品种,也称多种栽培或间作,通常比那些单种种植或成片种植能使害虫数量减少。抗感品种混种 ,使害虫对抗性寄主植物的抗性发展机会最少,也使作物受害虫损失最小.2. 为什么说害虫综合治理遵守的是容忍哲学?害虫综合治理中容忍哲学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 :害虫防治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种整合作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容忍哲学 ,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根植于系 统论、 债息论、控制论的一种全新的科学策略。容忍无损 大局,容忍有利于自然控制因予 发挥作用,容忍有利于保护环境,容忍并不完全排斥消灭。1、容忍无损大局:IP M 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制定一个合理的经济阈限( 即访治 指 标 ),把害虫

30、 种群数量控制在 这一阈限以下,使其为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允许的经济水平之下。因此,在这个前提下,残留少量害虫是无损大局的。但我 们所谈的容忍决不是任意 纵容。容忍是有限度的。凡超过经济阈值以上的虫口密度都是不可容忍的 ,都必 须及时采 IPM 措施予以控制。2、容忍有利于自然控制因子 发挥作用 : 容忍哲学策略是建立在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调节系统的生态学基础上的,它通过自然调节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来维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而不希望人的活动对自然调节, 系统的功能产生破坏性的影响。3、容忍有利于保护环境: 容忍哲学允许少量害虫存在,提倡更多地用非化学方法,抛弃了 原有的按防治历施药的

31、陈旧做法,因而大大减少杀虫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施用次数。3. 如何正确制订 IPM?方案设计原则 :一、分析各种害虫在生态系中的动态地位 IPM 的目标是针对如果不进行控制,它们的种群数量就会经常上升并超 过经济允许水平的害虫种 类,以此 为标准进行分类,确定关键性害虫。二、研究关键害虫与作物、天敌以及其他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害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防治适期。三、研究关键害虫种群数量与作物损失的关系,确定关键害虫种类的经济阈值。 四、加强动态监控措施 IPM 的实质就是对害虫进行监控,只有通 过动态监控,才能了解关键性种类 的种群数量水平、 发展趋势和影响因子,决定有无防治的必要。五、研究各种防

32、治措施的作用,协调运用合适的防治措施,组件压低关键性害虫平衡位置的方案。其原则是:1、首先是作物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高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生物潜能的作用,创造一个不利于害虫 发生发展,而有利于天 敌发挥 作用的生态系统。2、加强生物因子的控制作用。引进或建立新的自然天 敌种群(寄生性、捕食性、病原性天 敌)3、在危急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对生态系统破坏性最小的防治措施。4. 生物多样性与外来生物入侵的辩证关系?外来种的入侵是生物多样性的大敌 (1)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2)破坏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可能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和影响人类健康例证:历史的教训,英国

33、24 只兔子到澳大利亚,100 年之后成灾。 大米草原产欧洲,根系发 达,耐 盐耐涝,保滩护堤,而且可做饲料和绿肥。1963 年引进,有积极作用,但 30 多年后疯狂蔓延,失去控制,破坏近海环境,导致大片红树林消亡,诱发赤潮,养殖业受损,堵塞航道-沿海公害。我国 仅几种外来的入侵种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 574 亿元人民币!5. 外来入侵害虫与本地农业害虫在防治方面有什么异同, 为什么?外来入侵害虫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 涉及到几乎所有 农药种类。 计农药总量中 40%的除草剂、30%的杀虫剂和 20%的杀菌剂是用于防治外来入侵生物。但是长期应用大量化学农药不仅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还导致了外来

34、生物抗药性的形成及演化。生物及生态防治 用生物手段控制外来入侵种 , 已有许多成功案例, 利用的天敌生物包括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如我国最早于 1909 年先后自美国引进两批澳洲瓢虫到台湾, 成功控制了柑橘吹绵蚧的为害, 随后逐渐推广到滇、黔、浙、鄂、湘、豫等省( 区)。检疫管理和入侵种资源化 加强植物检疫控制外来种随进口货物(特别是农产品携带) 进入对控制外来生物入侵十分重要。建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评 价体系, 特别是外来植物引种驯化的风险性评价制度十分必要。各国需要 进一步加强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机制的研究 , 并建立全球的研究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 为科学地制订更广泛的潜在外来有害生物名录及其

35、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改进耕作制度;耕翻耙地;合理施肥,施用农家肥或饼肥要充分腐熟,然后再施入土壤中,可减轻地下害虫的发生与为害。 ;调整播期;合理密植,可使单株营养面积适当,通风透光良好,生长发育健壮,大大提高作物对害虫的耐害性;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的枯枝落叶,落果、遗株集中处理,可消灭大量潜伏的多种害虫,降低田间虫源基数。 2 化学防治 化学杀虫剂防治害虫,往往使用少量就能达到显著的杀虫效果。化学杀虫剂杀虫速度快,能在数分钟甚至几秒钟内迅速 击倒害虫,及时消灭害虫。但广泛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易 污染大气、水域、土壤和农产品,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 长期广泛

36、使用化学农药,易造成一些害虫 对农药产生抗药性。6. 谈谈你对昆虫生态学发展方向的理解?昆虫生态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已由昆虫与环境的关系描述向多学科渗透发展,特别是昆虫生理学、昆虫行为学、昆虫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与昆虫生态学相互结合,使研究的范围向微观和宏观两极展开形成了从量子水平分子水平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等许多层次。未来昆虫生态学将在深入了解植物害虫天敌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昆虫与植物的协同进化、昆虫行为机制及进化过程,并着重研究昆虫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探讨种群调节机理和种群生态遗传。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昆虫信息生态学也逐步成为昆虫生态学的研究

37、热点之一。特别是应用“3S ”技术( 遥感监测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综合分析地理、 气象和害虫种群动态信息的基础上,揭示害虫成灾规律,从而组建准确的中长期预报系统。可以预见,随着昆虫基因学、纳米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如 DNA 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随机引物扩增多态(RAPD)、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RFLP)等广泛应用于昆虫学的各分支学科,昆虫分子生态学研究将会迎来全新的革命 。 从 第 21 届国际昆虫学大会(2000 年 8 月 2026 日在巴西召开)设立的 183 个讨论会和 7位著名学者所作的学术报告,特别是 ManfriedKer

38、n 在大会闭幕式上所作的“下世纪昆虫学面临的挑战”报告中阐述了 21 世纪国际昆虫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当 前 宏 观 领 域 的 热 点 问 题 ,如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与 害 虫 、 有 益 昆 虫 的 关 系 ,害 虫 综合防治,生物多样性与昆虫的关系,纳米技术与昆虫,基因昆虫学,信息科学和技术在昆虫学中的应用等,可以看出昆虫生态学的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日益密切。相信我国昆虫生态学工作者必将在日新月异的世界昆虫生态学领域作出更具创新性,更具系统性的工作。7. 如何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去理解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存在种间竞争明显,还存在种间 寄生,捕食等关系1

39、.竞争、占据本地 物种 生态位 ,使本地种失去 生存空间。 2.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当地物种,影响本地物种生存。3.分泌释放 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 长。某些外来生物如豚草可释放酚酸类、聚乙炔、倍半萜内脂及甾醇等化感物质,对 禾本科、 菊科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明 显的抑制、排斥作用。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 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它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 环境。水葫芦在河道、湖泊、 池塘中的覆盖率往往可达 100 %,由于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致使 水生动物死亡。5. 破坏 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明朝末期引入的美洲产 仙人掌属 4 个种分别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 干

40、热河谷地段形成优势群落。在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已很难见到。6. 影响 遗传多样性。随着生境片段化,残存的次生植被常被入侵种分割、包围和渗透,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破碎化,造成一些植被的近亲繁殖和 遗传 漂变。8. 化学生态学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昆虫化学生态学是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角度 ,重点研究害虫 植物 天敌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阐明昆虫与植物的 协同进化。昆虫 化 学 生 态 学 侧 重 于 昆 虫 信 息 素和植物次生性化学物质 对 重 要 农 林 害 虫 的 作 用 机 理 等 方面。在过去的 30年里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昆虫信息素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 棉红铃虫、

41、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二点螟、小菜蛾、白杨透翅蛾、 枣粘虫、松毛虫等主要农林蔬菜害虫的信息素鉴定和合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并在害虫的测报和防治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昆虫可以利用植物次生性化学物质找到和鉴别寄主植物 ,作为昆虫取食的吸引剂。 昆虫还可以把次生性化学物质作为自己的化学信息物质 ,从而调节种群的行为、增长和繁殖。未来的昆虫化学生态学 ,在深入了解植物害虫 天敌之间化学信息通迅基础上 ,必将对昆虫和植物的协同进化研究作出重大的贡献。国际上重要的化学生态学实验室如瑞典农业大学化学生态学实验室 ,主要进行昆虫性激素的鉴定、合成和干扰交配 实验; 康奈尔化学生态学研究所 则探索生物间化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伦. T.卡代昆虫化学生态学和行为学实验 室主要研究昆虫性信息素的进化和交配干扰、昆虫对化学信号的定向以及 计算机模拟; 美国农业 部昆虫化学生态学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则集中于益虫吸引剂、害虫拒避 剂和害虫信息化学物 质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