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检测课程论文摘要: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的分析,通过给影响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测定,来研究环境中质量的变化,并且对环境的状态和演化进行描述,从而科学的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环境监测技术是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关键因素,是使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的前提。近几年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环境监测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通过学习环境检测知识对学校池塘以及自来水进行检测,并对其水资源进行分析。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资源;水污染;指标分析引言水是人类社会及其宝贵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人们生活、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污染成了我们所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水质是否达标是我们平时生活最关心的问题,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
2、国家,各类疾病有 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 2000 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但不幸的是我国不但人均水资源短缺,水污染还非常严重。这里会对我们水资源的检测项目,污染分类等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并且对生活用水进行检测。一、监测背景 根据对学校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自来水做一个简单的测定,分析检测水环境质量状况并判断水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地选择和确定某监测任务中所需监测的项目,准确选择样品预处理方法及分析监测方法。我校有一池塘,为了加强我们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这一池塘进行采样检测,同时对结果加以评述,分析水环境状况。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1.设计课程实践,巩固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 2.掌握常规监测的原理、方法,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学会环境质量标准的检索和应用。3、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监测项目都加以测定,只能是对那些优先监测污染物加以监测。优先监测污染物:标准中要求控制、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危害大、毒性大、影响范围广;出现频率高,有可靠检测方法。1.地表水监测项目(1)水温、pH 值、溶解氧(2)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3)
4、氨氮、总氮(湖、库)、总磷(4)铜、锌、硒、砷、汞、镉、铅、铬(六价)(5)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石油类、表面活性剂(6)粪大肠菌群。2.生活饮用水监测项目(1)肉眼可见物、色、嗅和味、浑浊度。(2)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3)铝、铁、锰、铜、锌、砷、镉、铬(六价)、铅、汞、硒。(4)硫酸盐、氯化物、耗氧量、硝酸盐、氰化物、氟化物。(5)氯仿、四氯化碳、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6)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7)游离余氯。(8)总 放射性、总 放射性。3.废(污)水监测项目(1)第一类: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
5、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银、总 放射性、总 放射性。(2)第一类: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 pH、色度、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性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氮、氟化物、磷酸盐、甲醛、苯胺类、硝基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铜、总锌、总锰。四、实验过程1.水样采集1.1 采样的主要原则(1)水样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2)水样必须不受任何意外的污染。(3)水样采完后应尽快用于实验,不宜长久保存。1.2 采样计划采样前应根据水质检验目的和任务制定采样计划,内容包括:采样目的、检验指标、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法、采样频率、采样数量、采样容
6、器与清洗、采样体积、样品保存方法、样品标签、现场测定项目、采样质量控制、运输工具和条件等。1.3 具体采集地点从宿舍楼 1 至 3 楼,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共采 9 个样,编号 1-1,1-2,1-3;2-1 ,2-2 , 2-3;3-1, 3-2,3-3。表示一楼早上;一楼中午;一楼晚上,以此类推。2.水的总硬度的测定方法(1)用移液管吸取水样 50mL 于 250mL 的锥形瓶中,加入 5mL pH=10.0的氨缓冲溶液及 5 滴 0.5%铬黑 T 指示剂,用 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记录所耗用的 EDTA 标准溶液体积,平行测定。(2)用移液管吸取水样 10
7、0.0mL 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入三乙醇胺溶液3mL,加 5ml NH4Cl 缓冲溶液、铬黑 T 少许,用 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到纯蓝色,即达终点,记下 EDTA 标准溶液的用量 V1,计算水的总硬度。3.钙和镁含量的测定用移液管吸取水样 100.00mL 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三乙醇胺溶液 3mL,再加 6mol/L NaOH 溶液 4mL,钙指示剂少许,用 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到纯蓝色,即达终点,记下 EDTA 标准溶液的用量 V2。按下式计算每升水中钙、镁的质量数。3.1 EDTA 的标定3.2 测定水的总硬度测定项目 1-1 1-2 1-3
8、 2-1 2-2 2-3 3-1 3-2 3-3EDTA 消耗量 /mL 14.13 14.15 14.12 14.10 14.14 14.10 14.11 14.12 14.15水的硬度 12.62 12.63 12.61 12.59 12.62 12.59 12.60 12.61 12.63水的平均硬度 12.61标准偏差 0.015变异系数 0.119%由络合滴定的原理和 EDTA 与钙镁离子的络合滴定的条件稳定常数可知,滴定前,应该用 NH3NH4Cl 缓冲溶液把试液的 pH 控制在 10 左右。 3.3 测定钙的硬度测定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氧化锌的质量/g 0.4512EDTA 标准
9、溶液的试剂消耗量/mL 84.98 85.03EDTA 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1 0.01304 0.01304EDTA 标准溶液浓度的平均值/molL -1 0.01304相对误差 0测定项目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EDTA 消耗量 /mL 10.60 10.61 10.59 10.62 10.59 10.60 10.61 10.62 10.59水的的硬度 9.46 9.47 9.45 9.48 9.45 9.46 9.47 9.48 9.45钙平均硬度 GPG 9.46标准偏差 0.012变异系数 0.12%水的镁硬度 3.150.01
10、用 EDTA 法测定自来水的硬度时,可能有铜、锌等离子干扰结果。铜离子存在使滴定终点不明显;锌离子参加反应,使结果偏高。遇此情况,可用硫化钠溶液将铜离子沉淀。五、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1.断面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 评价时段内,断面水质为“优”或“良好”时,不评价主要污染指标。断面水质超过类标准时,先按照不同指标对应水质类别的优劣,选择水质类别最差的前三项指标作为主要污染指标。当不同指标对应的水质类别相同时计算超标倍数,将超标指标按其超标倍数大小排列,取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指标。当氰化物或铅、铬等重金属超标时,优先作为主要污染指标。确定了主要污染指标的同时,应在指标后标注该指标浓度超过
11、类水质标准的倍数,即超标倍数,如高锰酸盐指数(1.2)。对于水温、pH 值和溶解氧等项目不计算超标倍数。2.河流、流域(水系)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 将水质超过类标准的指标按其断面超标率大小排列,一般取断面超标率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指标。对于断面数少于 5 个的河流、流域(水系),按“(1)断面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确定每个断面的主要污染指标。测中获得的众多数据,应进行科学地计算和处理,并按照要求的形式在监测报告中表达出来。质量保证概括了保证水质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质量保证贯穿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实施进度计划是实施监测方案的具体安排,要切实可行,使各环节工作有序、协调地进行。参
12、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分析。3.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参数 标准值pH 69高锰酸盐指数 4五日生化需氧量 3总砷 0.05挥发酚 0.002石油类 0.5六价铬 0.05氨氮 0.5总氮 0.5总磷 0.025悬浮物 150总氰化物 0.05溶解氧 6总硬度(以 CaO 计) 2506、污染物的常用分析方法1.直接测定法专一性的化学方法或物理化学方法,测定样品中污染物的各种形态,如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离子态元素。2.分离测定法将样品中不同形态的待测组分用物理法(离心、超滤、渗析等)或物理化学法(萃取、层析、离子交换等)先进行分离,然后逐一测定。3.干法用电子探针、X 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波谱仪
13、等对颗粒状样品或生物样品进行非破坏性的形态分析。7、总结环境监测对于社会环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加强对目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根据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环境监测的发展需要建立环境质量考核机制,提高环境监测的执法力;健全环境质量监测制度;加强例行监测,扩大监测领域;整合监测力量,加强区域、行业、企业联动监测;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污染源监测体系;规范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说清污染源状况;加快能力建设,保障运行经费;关心环境监测队伍发展。参考文献1陈斌,陈传忠,赵岑,高锋亮,刘丽,白煜. 关于环境
14、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 J. 中国环境监测,2015,01:1-5.2康晓风,于勇,张迪,王光,翟超英.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现状与展望 J. 中国环境监测,2015,06:5-8.3刘卫先. 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述评J. 中国环境监测,2009,03:5-10.4段凤魁,余刚,黄俊,杨阳. 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1:173-176+198.5沈永玲,吴泓毅. 水硬度的测定方法J. 广州化工,2011,20:20-21+45.6韦寿莲,叶泽龙,林泽卯. 影响水硬度测定的若干因素J. 肇庆学院学报,2009,05:58-62.7陈忠. 浅谈水的硬度测定的几种方法J. 中国科技信息,2007,08:21-22.8葛福玲. 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及研究进展J. 四川环境,2012,01: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