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法治中国与治理体系现代化.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29836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治中国与治理体系现代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法治中国与治理体系现代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法治中国与治理体系现代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法治中国与治理体系现代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法治中国与治理体系现代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治中国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下)陈冬生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二、中国式问题与中国特色治理体系第二个大问题,中国式问题与中国特色治理体系,怎样理解中国式问题与中国特色治理体系呢?要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制度建设是什么?制度建设、法治中国是在什么新常态下提出的?第二国家治理体系中西异同比较,就是中国与西方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第三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中国难题和现实选择,第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分析模型,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更从理论上来理解这个问题。(一)“制度建设”是什么“新常态”下提出的我们知道制度建设是在什么新常态下提出来呢?从大视角讲,就是党的两大转变,世界三大潮流,社会四大

2、转型,从中视角来讲,就是后危机时代,后温饱时代,后革命时代、新媒体时代。从小视角来讲就是三期叠加,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改革攻坚期,当然三期叠加还有具体的反映,我们等一下再讲。法治是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石,不同时代、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治理方式。礼治、德治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产物,有效的维护了传统社会的秩序和发展,它的优点就是温馨美好的人文关怀、人伦情怀,而这些具有穿越历史的审美价值和辅助作用。就到现在,他还有辅助作用。现代国家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需要法治,需要法治化的治理平台,在外化的法治基础上,才能在不同层次上发挥德字的内化作用,使传统中国文化那种外王内圣的精神走

3、出现代化。法治中国是制度建设的新阶段。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人家把我们中国这个改革路径,改革模式归大类归到东亚模式,也就是政府主导,而我们十八大提出了让市场决定,市场上资源的配置、经济资源的配置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那么怎么来认识这两个问题?是政府主导与市场决定的关系,也就是要这个关系要通过法治化来解决,因为这是我们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一步一步来的。最初就是说,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然后就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了十三大,还是讲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当时提出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是一种新的运行机制

4、。到十四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这个模式。十四届三中全会就专门做了一个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同时我们的目标,我们的道路由两位一体变成了五位一体,就五大建设。那么到现在,遇到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之后,我们进入后危机时代,我们现在进入了一种新常态,从转型到定型到成型,就是我们既然我们已经是世界老二了,我们就马上就要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进入一个现代化的程度,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又遇到了经济的波动,现在改革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复杂多样,体制改革又

5、不能悬挂在半途之中,或转型思维之中。那么我们现在中国经济目前处于三期叠加,一个就是增速的换挡期,二就是结构调整的震动期,三就是前期过于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也就是那个四万亿,砸下去之后,现在导致了我们的产能过剩,所以我们现在有点被动,像美国的经济,听说马上就要停止量化宽松了,全面停止,说明美国的经济探底开始复苏了,而我们还在下行通道之中,那就因为我们前期过于刺激,强刺激,带来的一些负作用,我们还处于一种消化期。中国遇到了五大中国式的难题,一个是利益铁藩篱、制度天花板,社会流动堰塞湖,VIP 特权“金钟罩” ,意识形态雾霾,结果就是心眼多了,信仰少了。所以我们制度建设还要与政治文化相配套,这样才能使

6、我们的制度建设更加完善。五大中国式的难题,打比喻制度天花板,我们以前说哪国制度好,就觉得它绝对的好,说哪个制度坏,不好就说它绝对的不好,实际上制度也有一个生命周期,要搞制度建设首先对制度本身要有一个认识,制度的生命周期也就是讲他当初制定一个制度,是针对某个问题来制定的,要解决某个问题,当初制定制度的时候,最初是有效的,是对症下药的,但是它的效力是逐步发挥出来的,发挥到一定的程度,他就进入了制度天花板,也就是讲他的制度正效应已经到头了,结果他就会往负效应发挥,然后就起反面作用,甚至起坏作用,这个制度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就该改革了,所以任何一个制度,都有一个生命周期。现在我们有些制度,遇到了天花板

7、,打比喻,我们九十年代前后,就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那个时候李鹏当总理的时候,有一种李鹏体制,特别是在地方基层,财政包干,分灶吃饭。讲实在话,那个时候为了调动大家改革的积极性,在改革的初期,这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一下子各个地方的改革就自己就搞起来了,发挥了群众和基层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改.-.革搞得热火朝天。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这种体制的效应的发挥,就走向了负面作用,因为财政包干导致向各个地方、各个基层,一个乡就是一个财政单位、独立核算单位,一个县是一个独立核算单位,但有一个家一样的,那么这个时候,他的利益就分化了,然后形成了一种诸侯割据那么一种现象。所以当初中央要搞宏观调控,中央没有财力

8、。当时朱镕基当副总理,大家都记得,他曾经对这个问题是有看法的。后来他到广东去要税,有一次,要税的时候,原来一些省市富的流油,当时转移支付在中央的,他不能及时转移,而中央到快过年了,到年关了,财政上很紧,连发工资都成问题,所以朱镕基那一次我记得到广东去要税,要税的时候,当时广东不那么配合,他就发了火,他就说,朱镕基就说,我不把这个要回去,我就不走,所以后来广东把他要该划给中央的,转移支付给了中央,因为我们转移支付,以前是由下往上转移,现在是由上往下转移,跟现在不一样。后来朱镕基回到北京,到中央党校报报告的时候专门讲了这个问题,如果中央财力没有,不能得到保障,那么宏观调控就是一句空话,那么国将不国

9、。所以后面就觉得这个财政包干体制,他的正面效应已经开始没有了,也就是说这个制度进入了天花板,必须改革。当时 1994 年就把这个财税体制改成两税制,两税制,那么就把这个比较容易来钱的归国税,然后比较难来钱的,大部分就划给了地税,后来国税这一条,那么他的收入,它的财力,一下子增长很快,所以后面中央有钱,地方相对来讲缺钱,那么中央搞宏观调控,这个也一个最大的好处,中央有了财力,搞宏观调控,给予了支撑,所以后面搞改革很多就是中央往下转移支付,包括宏观调控,有了财力,包括减免农业税等等,取消农业税,向农民转移支付,都是由中央拨款,但是我们就有了主动权,国家调控就有了主动权。但是地方有个问题在,财权与事

10、权不对称,收入与支出不对称,那么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而地方又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就需要那么大的财力,所以地方就搞经营城市,经营城市实质上就是卖土地,卖土地就需要地价,地价越高,财政收入越高,而地价越高,那就必须招商引资,把房价抬上去,房价不够,地价就高不起来,所以一段时间,各地都把房地产当作自主产业,那么房价地方就一直希望房地产不断的涨价,价越高,地方卖地的财政收入就越高,那么有了财力,地方有了财力,财权与事权才能对称,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解决地方的就业问题,建设问题,为老百姓办好事的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但是当房价涨到让老百姓难以忍受的时候,社会的舆论,社会的矛盾就

11、增加了。那么中央,站在中央的角度又觉得,这不大像社会主义,西方发达国家,几年的工资可以买一套房.-.子,我们的房价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子,那么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所以中央就强调要压房价,国五条、国八条,一个文件又一个文件,就希望把房价压下去,但实际上,效果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你下面为什么会把房价抬高?那就是我们的制度不科学,不周延、有缺陷,有漏洞,不是道德问题,说不定你是一个中央领导到地方去当领导,你同样还得走这条路线,还得把地价提高,不然你的钱从哪里来?你不可能再从老百姓身上收,以前三乱,乱谈判、乱收费等等,讲实在化,现在下面是做不到了,所以地方也不会干这种事的,地方

12、领导也知道,只有通过市场经济,通过市场运作,招商引资,然后把房价抬高,然后把地价抬高,所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都是为了工作,都是为了我们这个事业,但是站的角度不一样,站的层次不一样,那么他采取的对策就会不一样。所以说明我们这个两税制又进入了制度天花板,那么现在我们这一次改革又要进行新的改革调整,当然不是说两税制就一定说不要了,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两税制哪一些划归地税,哪一些划归国税,哪一些要统一,或者是今后还有更新的办法,更合理的办法,更科学的办法,因为经济体制改革里面,最关键的、最核心的、最实质的就是财税金融体制,这里五大中国世界难题,我这里就举一个制度的天花板,就是制度要与时俱进,要因地制宜,

13、要与时俱进,同时他要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别是他有一科学性。单独靠制度多不解决问题,制度要素要通过科学化的结构才能形成制度体系,这个体系化就是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制度建设或治理体系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什么?现在民主法治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大建设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法律体系呈现阶段性的特征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也不相适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在一些部门,在一些行业仍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山头主义、行业本位主义所导致的执行难,执法难问题时有发生。还有一个法治教育缺乏法治文化的基础支撑,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问题在哪里?现在的制度关键是一个权的

14、问题,一个是政治权利、行政权利,还有一个是经济权利和老百姓的权利,民权。有三个问题,实际上也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越位和错位的问题,导致了大量的乱作为,乱作为实际上就是腐败之源,腐败从哪里来?就从乱作为来,还有一个就是制度缺位或失位,缺位或失位,就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不作为,不作为实际上是一种消极腐败现象。(二)国家治理体系中西异同比较第二国家治理体系中国与西方的异同比较,关键是要弄清改什么和怎么改。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是一个大国,绝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理想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我们要坚持改

15、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就是总书记讲的。关键是弄清改什么,怎么改,按我自己研究或我们学习的体会,我就觉得首先人民的立场不能改,一定要坚持人民的立场,还有党的领导,党指挥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这些是不能动摇的。除了这些,其他都可以改。就是讲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扩大改革开放。1、西方治理理念那么治理体系的中西比较怎么比?治理体系这个概念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治理体系首先是治理理念、治理观念,治理思想。西方怎么样产生一种治理思想呢?以前叫做统治,然后叫做管理,怎么又变成了治理呢?因为西方是一种三

16、元结构的社会,这个三元结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那个社会已经分化、专业化或社会管理形成了三大块,一个是政府这一块,一个是市场这一块,还有政府与市场之间这一块,叫做社会,那么市场社会政府这三大块形成了三元结构。而西方最初是崇拜自由市场经济,但是自由市场经济结果以很多年的演绎,最初是效率很高,但是他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性很严重,特别是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大危机,连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都搞得跟社会一团糟,一方面牛奶往海里倒,另一方面,工人失业,没钱买楼了,严重的经济过剩危机,这个过剩又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结构性的过剩,所以西方吸收了社会主义里面的一些因素,当时苏联搞社会主义,搞大集体,搞

17、国有,搞计划,当西方大危机的时候,苏联当时是很稳定的,发展是很快的,所以西方就出现了宏观经济理论,就是凯恩斯理论,搞宏观调控,然后美国就出现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要解决什么?就是要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失灵的问题。但是解决市场失灵,宏观调控凯恩斯理论,罗斯福新政,也就是宏观经济理论指导的政策,他们一个特点就是赤字财政,借款来维持经济的高速运转,借债越多,那么越到后面,就越难处理,到了上个时期的 70 年代,就出现了滞胀,负债经营,政府借债,债台高筑,然后出现了滞胀,滞胀的特点是什么?一方面经济停滞了,经济遇到了危机,发展不起来了,运转不起来了,另一方面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这就是滞胀,这实

18、际上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难处理的一个问题,所以这就说明政府调控又失灵了。.-.所以后来西方在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双重失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就是西方的治理理念,治理理念西方就搞了一个新行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公共管理的社会化,政策改革发展的民主化,这些使西方的滞胀走出了滞胀,后面西方在新的一种体制下,又开始运转起来,发展起来,发展的非常快。特别到了美国的后面的克林顿时代,有相当一段时间,发展很快。2、中国治理理念所以西方的治理理念给了我们启示,而我们中国现在引进了西方的治理理念,但是我们中国的国情又不像西方,为什么不像西方呢?我们中国原来是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

19、济体制党和政府和市场是一体化的,几乎就没有市场,没有真正的市场,一体化的,那么改革就是从政府里面放权让利,开始把市场经济的体制引进来,就开始分出了市场,那么我们就是政府是主导的,市场还在发展中,那么民间社会严格讲,还没有很大的独立性,现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开始有了民间社会这一块。那么我们就出现一个什么现象,西方是市场失灵加政府失灵,就引发了治理,社会治理理念这么一个新的治理观念,而我们中国没有这个三元结构,就是讲民间社会这一块,治理是社会治理,我们中国就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社会失灵,三重失灵。严格来讲,我们中国哪一块现在都不是完整的独立的,都边界不很清楚,所以你完全交给他,独立运作,那就

20、会出问题,效果不佳,打比如说市场,你不管让它自行运作,肯定是一团糟,所以政府必须管理,要政府管理呢,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在那,有一部分政府管不到,市场也管不到,打比喻,民间社会,像一些慈善机构,像李连杰这种壹基金这种非政府又非市场的组织,但是又不形成一大块,它跟政府和市场不能分庭抗礼,它不是独立的,完全能够三九鼎立的那么一种三元结构,所以我们遇到的是三重失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社会失灵,所以中国治理理念与西方的治理理念,相同的地方就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需要治理,需要治理,而社会我们本身又还没有发展到完全能治理的程度。那么三重失灵,我们中国就有一个新的特点,跟西方不一样,需要执政党的领导,所以我这

21、个图大家可以看,政府是比较大的,市场开始大了,民间社会还在地底下,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还是民间社会,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都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执政党的领导,这就是我们中国治理理念的一个不同于西方的方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是中国特色的治理理念,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治理理念。.-.(三)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难点和现实选择第三,第三个要点,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难点和现实选择。理论上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但是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是由政府来主导的,所以在我们中国,不存在没有政府的治理。纯粹的社会治理,在现阶段我们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的社会自身

22、发育并不健全,还在地底下,刚刚出来,一点点,政府主导型现代化,要防范市场与权力搅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权贵资本主义的利益集团,这是我们要防范的。西方就那种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的典范或者企业型的政府,这是一种市场帝国主义梦想,西方在行政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把行政机构当作一个市场来管理,实际上在我们中国是行不通的,他是一种市场帝国主义的一种想象,因为把经济市场化的方式打包用于我们行政管理,政治领域的管理或社会领域的管理,就有可能造成新的边界不清,加剧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所以中国的治理需要执政党的权威来制定、来支撑。总书记讲,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的总进程,提高我们党科学执政、民

23、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的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执行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这里面是三个关健词,也就是我们的治理主体,也就是党、国家、社会。这个国家主要是指政府。所以制度建设的制度治理结构是什么呢?三个词。法治政党、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就是总书记讲的党、政府和社会。实际上就要解决公权力与与私权力的问题,硬权力与软权力的问题,也就是权威的问题。制度包括宪法、法律、条令、规章、制度、乡规民约这些都是。凡是规范性的条条框框都是制度,这是管理上讲的。中国特色社会

24、主义五大法治体系,一个是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二是高效运转的法治实施体系,三是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四是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五是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所以党在我们这里是来源于法治的范围之内,这跟西方又不一样,但是有两句关健词。有一,两个关键话,必须记住,党纪严于国法,国法高于党纪。(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制度分析模型第四个要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分析模型,大家看看这个图。这个图就是,现代化就是今后结构科学化。今后的结构就包括政党、在我们中国来就跟西方不一样的是我们是分成三大块。一个是社会,社会包括民众、包括民主、包括市场。一个是政党、一个是国家和政府。这三大块形成了三元结构。那么这就是我们跟西

25、方不一样的地方,西方就没有把.-.政党当作一个主要的主体放在中间,而我们中国这个治理结构,从理论分析上必须把政党当做一个结构。那么这三个,这个三元结构,从理论上来分析,从制度分析,它制度的杠杆不一样。为什么呢?权利,经济权利、民权、私权这个权利,就是利益的利,利益的利,这个权它适用的法律和制度是私法,是私人的法这个私法。是公家和公私那个私,私法,私法、权利,经济权利。经济权利的特点是什么?经济权利的主体是平等的,而且是非强制性的,非强制性的,是可以交易的,是等价交换的。所以社会交往过程中,包括民众、包括市场,权利的主体是平等的。打比方你到市场上去买一个,买一个东西你可以跟他讨价还价。他说这个要

26、1000 块钱,我说最多给你 500 块钱,他说要加一点,那你可以讨来讨去的。你不能说我拿着我的工作证了,我是市委书记。我来买你这个表,我就不能按这个价。到市场上你就不能拿你这个身份来,因为市场是不讲等级的。马克思曾经讲,商品与货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就是市场,市场使用的是权利,这个权利是私权,这个私权是平等主体所拥有的权利,是非强制性的。那么权力呢?力量的力,那么就是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刚好与这个经济权利和私权不一样。它适用的是公法,公法,那么公法就有强制性、有等级性,它的主体是不平等的。在国家、政府这个领导框架内,机构设置,权力的大小跟能力没有直接关系,跟你个人的能力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跟职位

27、相关。这个机构负的责任大,这个职位负的责任大,那么你的权力设置、权力就大。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你就搞不清,市场权利、经济权利与政府权力、力量的力的差别。那么这个它是等级制的。所谓民主,在这个序列里面,它是分层次的,同一个层次,同一个级别,少数服从多数,不同的层次下级服从上级,最后全党、基层要服从,各级都要服从中央,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一点必须明确。那么权威是什么呢?政党、执政党真正的终极杠杆就是权威,权威是什么?你使用的杠杆、手段、工具那就是权威。权威既不像经济权利、市场权利可以买卖,权威是不能买卖的,也不像政治权力是跟职位来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权威它是一种心理文化现象。它是由心理认同来确定的

28、。如果全国老百姓心理认同你,那你就最有权威,少部分人认同你,你就有少量的权威,一个人都不认同你,那就没有权威。所以我们执政党,为什么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权威是什么?权威就是人心,得人心你就有权威,不得人心就没有权威。不论你的职位多高,如果说你为人处事不地道,你当面是一套、背后是一套,在位是一套,你利用职位又为自己谋利,老百姓不认识,不认同你,那么你有职位不一定有权威。正常情况下当然有职位,职位越高,你权力越大,你工作做得越好,为人处事越地道,当然你的权威自然而然.-.就是最高的,就越高。当时有些情况下不一定是固定的,不一定是固定的。有时候有些,有的人职位不是最高的,但是权威有可能是最高的。就像我

29、们单位也好、在一个群体中也好,就会有这么一种灵魂人物,他虽然职位不一定是最高的,但是他说话就管用。因为他有道德力量,他做事靠谱,人家心理认同他,觉得他说事,大家就爱听他的,这个就靠他平时的为人处事,靠他不但要遵纪守法,还要学会为人处事,这就是权威。所以权威起什么作用?凝聚人心的作用。同时他为什么能够凝聚人心?就是他有一种价值观导向的作用。他说的是对的,大家认同他,认同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取向和选择。我们知道我们的邓小平,老革命家,他在历史上从官职里面他从来没有当过最高领导人那个职位。但是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中,他就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的灵魂人物,他就是权威,就是权威。这个权威他不是跟职位直接挂钩的,哪怕

30、是他后来退了他说话还管用,就因为大家从心理上认同他,觉得他是对的。因为革命几十年,建设几十年,改革几十年,奠定了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因为他做的是对的。所以执政党的权威是无形的,既不能买卖也不能按等级来,按职位来定。那么权威起什么作用?执政党的权威,我们执政党主要要靠权威,得人心,凝聚人心,那么权威怎么来维护的?我们的权威的功能是怎么发挥的?那么就是协同功能。我们知道越位也好、错位也好、缺位也好,主要是边界不清。那么执政党的权威的协调功能就表现在边界的协调和划定、方向的引领。所以我们这一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立法先行,为什么立法先行?因为现在我们改革开放几十年很多经验已经成熟了,已经可以总结

31、了,我们已经发展到这一阶段了,就大规模的制度建设首先你要制定一个价值观导向,所以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按照路线方针政策来制定法律规章制度,对这样来的。所以我们执政党维护执政党的权威和党的权威的发挥,他是有一个路径的,就是决策,决策。在立法上就是立法,要抓这个,就是通过路线、方针政策来领导党和国家。不是直接去执行权力,而是通过路线方针政策来引导、领导国家和社会。所以我们就知道了,这个理论分析模型里面就有三权,市场权利、政治权力、还有我们的政党权威。市场权利、经济权利,还有就是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第三个就是政党权威。实际上就是要划定边界、各就各位,动态协同。特别是在我们大

32、规模的制度建设还在转型过程中,还在制定过程中,那么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执政党要发挥权威的协调功能、领导作用。市场权利的边界是什么?一句话法无禁止皆可为,市场权利、经济权利、老百姓的权利、私法所管的权利,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律没有禁止的通通可做,老百姓,这是老百姓的.-.自由。所以我们中国,如果是按照这个理论推广下去,制定的制度,今后社会运作,中国的老百姓是最自由的。资源的配置,特别是经济资源的配置,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提供私人产品,而且不是靠强制的,靠市场机制,靠等价交换,靠市场运作。那么政府权力的边界是什么?政府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的边界是什么?那就是法无规定不可为,法无规定不可为。就是制度没有

33、规定的,没有明确要你做的事你不能做。所以要跟你,列一个权力清单,就像你大厨炒菜一样的,主人把那个菜单告诉你了,你才去按这个菜单去炒菜。你不能说我喜欢我喜欢炒哪个菜,我就把那个菜,我自己就把它炒起来了,自己去买自己去找,那不行。主人家请你来当大厨师。那么你就按主人提出来的菜单,你去做菜,你去把菜做好,把成本降低,那就你就完成你的使命了。所以要列出权力清单,依法办事。那么在政府、党员干部必须按权力清单来办事。从理论上讲它的边界、责任构成了政府权力的边界。而他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不能混淆。私人产品是等价交换的,公共产品那就是按照责任来的。我们政党的功能是什么呢?也要有一个边界,那就是

34、要划定权利与权力的边界,划定市场权利与政府权力的边界,这个边界由谁来划?清单由谁来拿?由谁来决策?党代表人民来做这个决定。提供游戏规则和价值导向。这就是我们执政党权威要干的事,你的权威要通过这个来发挥。而不是说你拿到你这个权威你自己去直接执行权力,去采取强制措施,去搞什么?去抓项目?去处分什么?去处分(触及)经济活动?是执政党不直接介入具体的经济事务和政治事务。而是通过路线方针政策,指导立法然后监督立法,然后来实行划定权利与权力的,市场权利与行政权力的边界,提供游戏规则和价值观导向。解决这个三权协同、解决越位的问题,缺位的问题、和错位的问题。怎样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是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

35、人。深化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的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败的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也就是要以政治权力制约政治权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以经济权利制约,以市场权利和经济权利制约权力,第三以道德权威和政党权威来制约权力。我们的法治就要做到,把制度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党员干部,也就是权力的掌握者政府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不想腐,也就是说政治权力、市场权利和政党权威三权良性互动,这样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三、以法治思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个大问题以现代法治思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怎样理解以现代.-.法治思维来推进国

36、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呢?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第一要走出五大认识误区,五大认识误区。第二要以法治为主导、以礼治和德治为补充,第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政治文化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最后得出结构改革的结论。(一)要走出五大认识误区我们看这个图就知道,要走出五大认识误区,一就是要在治理背景上,认识不能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要走出这个误区。第二在治理内容上不能将国家治理能力等同于党员领导干部个人的能力。第三在治理依据上,不能将国家治理体系的能力建设等同于不要依法执政。第四在治理范围上,不能将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等同于什么都要管。五在治理方式上不能将加强国家

37、治理能力建设等同于加强对社会的刚性管理。讲的一句话,不是管得越多越好,越狠越好。要会管,要善管,要良治,要擅治。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该放的要放,该管的要管就管的管。管的恰如其分。我们总理,我们总书记和总理讲的,优化配置,优化资源配置应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万能型政府,又要防止泛市场主义。在,只是在经济配置资源上,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效率优先。不是什么都推给市场,政府你管,该管,该管你自己该管的。而经济、市场、资源这是由市场来配置的,主要由市场来决定。我们以前有些搞拆迁。发生了很多案件,搞得老百姓去上访,就是管了你不该管的,不该你管,就是讲的管的方式有问题,没有依法去管。打比如拆迁,有

38、些地方四家领导一起去抓,党委直接到拆迁现场去强制执行。这讲的这块。以前行,改革开放初期行,现在不行,现在走向法治的轨道,就要各就各位,你不能越位。(二)要以法治为主导、以礼治和德治为补充第二个要点要以法治为主导、以礼治和德治为补充。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讲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什么意思呢?孔子就是这么说的,道之以德就是用道德来教育人民群众,又齐之以礼,礼是什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规矩,就是程序,规矩和程序。要人民的思想行动都合乎于规矩和程序。老百姓就会有耻且格,既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又知道正确的做法是循规蹈矩。那就可以知错,知过必改,口服心服。孔子认为刑

39、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的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的多,就反应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的,不同于法治的特点,孔子的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的思想, (重视)道德在他那个时代是应该的,但是他有一个问题,他.-.忽略了,忽视了刑法、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基础性作用。所以中国为什么人治成了习惯?人治最初就是德治,在德治的基础上就形成了人治,德治过分而法治没有跟德治相配合,或者叫德,法治没有成为基础平等,那么人,德治就变成了人治。那么我们现在就是要以法治为主导,以礼治和德治为补充,这个礼治实际上越早的时候,最初没有法的时候就是礼,礼就是一种程序,一种规矩。把人分成等级,按你的规矩,你包

40、括以前坐车,你能坐几个轮子的车?坐几匹马的车?都分得清清楚楚,按我们现在的程序。按什么程序呢?德治以前是以德治为主,以法治为辅,法治只是当作一种德治的手段。那么我们现在,现代化就是以法治为主导,为基本平台。而礼治和德治只是作为补充。特别是德治,你必须跟法治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同需求、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调节手法。打比喻深层层次我们就要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发展层次我们就要发挥第一次分配的作用,我们要三个分批层次,三次分配来说明我们的制度结构大家就更有感性问题,发展层次也就是把它放在市场发展这一块来讲。发展层次,市场经济讲的是效率,它是第一次分配。第一次分配用的是市场权利,也就是私权利。所以我们

41、适用的法律和制度叫做民商法,民商法是私法,私法是非强制性的。私法是非强制性的。你打比喻你两个人做生意,发生了纠纷,你自己本身就不能带用强制的办法来解决,只能是发生纠纷不可解决的时候,你联合到法庭,由法庭来裁决。那个时候就公权力介入了私权力。使法律,法官作为中间人,作为公证人来处理两个私人之间的问题,你自己不能用强制的办法。打比喻你欠了我的钱,你可以讨债,讨不到了,你不能说,讨不到了我得抓人,我得砍你的手。那不行,你砍不到了,你抓不到了,你讨不到钱你怎么办呢?你是私权力没有强制性,那你就可以到法院去告状,一告状它就,它就法院到法官断,判决。判决之后你不执行,经过一段时间,你给我去执行庭去执行。因

42、为执行强制执行只有国家公权力介入才 强制执行,你个人不能强制执行。你说我自己带几个兄弟,喊几个打手,到他家里把他家抄了,那是非法的,你本身就违法。所以发展层次第一次分配,它用的是私权利,市场权利,强调经济效率。一些人在市场经济,经济这个第一次竞争中,第一次分配中,有些人发财了,有些人破产了,怎么办?破产的人也不用你跳楼,因为有国家保障。那么第二个,第二次分配那么就是生存层次,第二次分配就解决生存层次的问题,第二次分配就强调人权,我们国家为每一个人,哪怕你是残废没有劳动能力,都要保证你能够活下去,这就是基本人权,生存权,生存权你就不能按市场效率来了,你贡献大你就多吃一点,那不是。那就按你的基本生

43、存,对低需求,然后由政府来调节。因为政府收税,收它干什么?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第二次分配,.-.强调的不是市场效率,而是政治公平、强调的是人权。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不讲的话,有些人,现在搞市场决定了,什么都交给市场,就有些人提出,什么事情都不找市长、找市场。配置资源搞市场经济,在发展层次上那你去找市场。生存层次上,你活都活不下去了,你不能去找市场,那就靠政府保证。所以我们今后要逐步逐步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体制。让破产的人都用不着跳楼,可以有基本生存,让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也有生存权,国家可以把他养起来,给最低的生活救济。这就是生存层次。而在第一次分配中,就是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有些人没有破产,不但没有破产

44、,而且发了大财,甚至成了暴富阶层。钱用不完,有些人挣的钱一代用不完,甚至十几代都用不完。怎么办呢?你不能说强制把他的目前钱全没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下不保底,上不峰顶,你挣多少钱,只要你合法,都是你的,都是你的。都是你的怎么办?你用不完怎么办?那么就有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就是靠道德、靠文化、靠无形的权威、靠人的自觉、那么第三次分配它是解决享受层次的问题。享受层次大家知道,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那本书里面写的,人有三种需求、物质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美国有一个学者马斯洛,把它概括为,把它演绎为五个需求层次,而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人幸福的最高境界,什么叫做自我实现呢?

45、那就是你的享受进入了一种精神追求不是物质追求,不是说你吃的越多,你就越幸福。那个时候就是你对社会做的贡献越大,你就会越幸福。因为你的幸福,你的价值是通过对社会的贡献、对他人的贡献而得来的。所以有些富人我们就要通过道德教育、通过文化教育、通过第三次分配,那就是社会分配。社会的第三次分配。所以公民社会也好、民间社会也好、包括一些慈善机构也好、包括西方的教会也好、都属于这个范畴,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就跟第二次分配和第一次分配不一样,第一次分配是靠市场,靠个人能力,靠司法来解决问题。而第二次分配靠公权利,靠政府来调解。第三次分配政府不能直接调节,不能直接强制。你说让他把这个钱分给穷人去,那不行,因为

46、他是靠道德调节。打比喻慈善机构,你的钱今后交给慈善机构,或者是交给教会的非政府组织,或者是为社会办公益事业等等,办慈善事业。而这个分配完全处于你自觉自愿,就看你的思想境界、追求境界、幸福的感觉、幸福的追求价值的追求你是处于什么境界?你到了自我实现的境界,那你就是通过做贡献来实现你的幸福感。所以我们不同的层次就有不同的调节。从传统的治理结构到现代的治理结构,我们通过三次分配来说明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法治中国,制度建设最后要形成一种现代治理结构,就是从转型到转型到定型的核心内涵就是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靠市场权利来决定,第二次分配靠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来调节,.-.带有强制性。你不能多,不能少,最低

47、保障,国家要保障基本人权。而第三次分配靠什么?靠道德权威来引导,有了钱,你不,你如果不明白的人,以为钱越多,你的价值越多,那不一定。你纯粹是物质追求,你的幸福感,你的价值是低档次的。那个是你的追求,那么就是精神性的,自我实现就是通过对社会的贡献,对他人的贡献然后来实现你的价值。再就是靠道德权威,所以这个就需要一种文化一种道德教育和社会风俗习惯,形成一种社会权威。所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五大建设为抓手。首先市场要发挥决定性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有大的发展,要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公正审判权,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财税改革要强调花钱的责任,财权、事权要对称,最终是要构建科学的权力运行体制。(三)要以社会

48、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制度建设的政治文化基础第三和要点,最后一个要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制度建设,法治中国的政治文化基础。第三个要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制度建设和法治中国的政治文化基础。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八大把它概括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社会层面强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都要通过观念性的文化,转变为制度性的文化,最后形成物质性的,制度性的,(精神性)的文化。三种文化是互相转化的。制度需要制度文化,而制度文化而首先是要有观念性的文化做支撑。徒法不足以自行,需要文化和价值观教育。而我们在价值观

49、教育上有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笼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有一点给我们一点疑惑。表现为理论上不彻底,实践上不够接地气这么一些弊端。现在有一些两张皮的现象,两张皮的现象表现在哪里呢?一个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张皮,讲堂与论坛两张皮,对内讲核心价值体系与对外讲国家核心利益两张皮。第四就是讲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张皮,第五就是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讲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张皮。也就是说法治中国的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还没有协调好,我们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核心价值观是制度建设和法治中国的灵魂,是相对于价值主体区别性的存在性特征。就像人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体形态,却不能改变我们自己的DNA 那种遗传基因。如果你把你的遗传基因改了,你这个人就不是你了,你变异了。如果你的核心价值观改变了,你也就不是原来的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历史文化的依赖性。马克思肯定日常意识,经典作家,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普列汉诺夫也认为思想.-.体系只有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意识和社会心理,才能发挥时间功能。同样的道理制度建设和法,制度建设、法治中国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法治思维和制度观念的现代化和大众化。也就是要走向日常生活。人民信不信法?关键在于法可不可信?法可不可信,关键又在于法可不可行?而法可不可行,关键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