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华大家庭第九课.ppt

上传人:依依 文档编号:1062542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大家庭第九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中华大家庭第九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中华大家庭第九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中华大家庭第九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中华大家庭第九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课毛南族 仡佬族 锡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毛南族介绍,明伦龙潭瀑布,环江概况,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东南麓,东邻融水、罗城县,南接宜州、河池市,西隔打狗河与南丹县相望,北与贵州荔波、从江两县毗连。距首府南宁331公里,距桂林340公里,距金城江48公里,距刘三姐故乡宜州67公里,交通方便。 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县,全县人口40多万,有毛南、壮、瑶、苗、仫佬等少数民族31.3万人,毛南族占总人口的16.2%。,物产资源,环江物产资源丰富,目前全县已探明的矿种有煤、铁、滑石等二十余种,尤以铅锌藏量及煤的质量最为突出,主要工业产品有铅精矿、锌精矿、锌焙

2、砂、双灰粉等,环江得天独厚的自然重要条件孕育着许多珍贵的农副土特产品,著名的环江香猪、菜牛、九万大山冬笋、香菇、木耳、香糯、香粳、康宁窖酒等,倍受顾客青睐,白丝厂、白糖、凉席等产品远销区内外。,名优特产,环江香粳是我县五香物产之一,产于我县东北部五个乡镇,其米质优质,营养丰富,味道特香,有“一家煮饭十家香”之称。图为刚收获的环江香粳。,环江香鸭产于环江县境内东北部三个乡镇,其个体小,体重1.21.5公斤,土法土养,肉质别有风味,是本地特有品种。,环江菜牛产于环江毛南山乡,历史悠久,其肌肉和脂肪之间呈大理石状,有“三隔肉”之称,自古驰名中外。,环江香牛产于我县五香基地,以一岁以下小牛宰不剥皮,用

3、土法烧制的畜产品,其皮脆肉嫩香甜,美味可口。,环江香猪产于环江县境内东北部特定地理区域,具有独特的特点:两月龄断乳猪即可制作烤、腊乳猪或白切食用,皮薄骨细,肉质细嫩,不滑不腻,味道芳香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宜北香牛肉干,宜北香猪肉干,菜牛肉干,清水竹笋,清水野生蕨菜,毛南族分龙节 龙是毛南族的民族图腾,因此,龙的形象、龙的影响在毛南族人民生活中无处不存在。龙的最大节日是分龙节,又叫五月庙节,它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祭祀龙的传统大节。 每到分龙节,毛南山乡千山百弄,村村寨寨,每家每户都喜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折回竹桠柳枝插在中堂神龛上,把五色米饭捏成小粒团,粘在枝叶之间,预祝五谷丰登,硕果累累。,返回

4、,毛南族猴鼓舞,返回,毛南族木面舞 毛南族木面舞原是一种傩舞,它是在民间祭祀乐舞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祭祀、娱神、娱人为目的,充分体现了傩舞的神韵。其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向神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和消灾除难,保佑人畜安康,如婆王、三界、三元、社王等神的程式性舞和穿针舞;二是表现渔猎生产、农耕生产和人们在生产劳动男女相爱的欢乐情绪,如瑶王系列舞和三娘与杜帝的自由舞,都是一种摹拟性很强的形象舞和情绪舞。,返回,仡佬族,民族简介,仡佬族散居贵州、云南、广西及越南等地,被后来民族如汉族等称为“仡佬”,“老户”,“土人”,“土蛮”等。居住地降水丰富,气候温暖,适合开展农业等多种经营活动。 仡佬族以农业为

5、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语音特点上接近苗语,但同源词接近壮侗语,这种情况很可能是 因为仡佬族与苗族长达1000多年的交 流历史造成的。仡佬语过去被认为属 汉藏语系,国外也有人认为属于澳泰 语系,而且从仡佬语独立的数词系统 来看,应是澳泰语系里最古老的支系 之一。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过去 无定论,但目前国内国际普遍认为属 于壮侗语族,构成一独立的语支仡央 语支。壮侗语族的归属,国内一般认为属于汉藏语系,国外也有认为其是独立语系或澳泰语系的。目前也只有少数老人(6000人左右)通仡佬语。,黔中仡佬族多位石屋,以石块砌壁,原木作楼枕,编

6、竹为楼,存放杂物,方形薄石板作瓦,人居楼下。清代以来,由于受汉文化影响,仡佬族的住房一般改为平房。正房往往是三间并列,中为堂屋,左右二间各隔为前、后两进,前进用作灶房、火塘,后进为卧室。房屋墙壁多用土板筑成,屋顶盖以茅草。,古代仡佬族地区树茂林密,野兽虫蛇 出没,人们多“依树积 木以居其上”,以防潮湿及祸害,这种特殊的居住方式称为“干栏”。后虽将房屋建造于地面,但多系楼房,人居楼上,楼下圈养牲口,这种房屋仍沿以“干栏”为名。黔北一带至今还有不少“干栏”式建筑,多 以木板为壁,上盖以瓦、江口县仡佬族的楼房则以木作架,用草盖顶,用杉皮为壁。,一 仡佬族的建筑,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长)。用

7、布一幅图于腰际,无摺皱,有如桶状,谓之“桶裙”。男子皆穿短衣,女子或短衣或长衣,或短衣外套以前短后长之袍。质料有葛、麻、羊毛、丝、棉布等。男女多以长帕包头,有的妇女或用花布一块盖顶。,三、仡佬族服饰,四、仡佬族节日,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祭山节、端午节、吃新节、中秋节、重阳节、牛王节、捉虫节等,其中最隆重的莫过于过春节。,(农历十月初一) 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每到这一天,当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杀鸡备酒,点香燃烛,放响鞭炮,在牛厩门前敬牛王菩萨,祈愿它保佑耕牛身躯健壮、无病无灾。同时,还要给牛披红挂彩,打糍粑挂在牛角上,表示替牛祝寿。,牛王节,(农历三月初

8、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仡佬族的春节,届时要准备鸡、酒、肉、饭等敬奉山神或土地,认为敬了这些神就会保佑平安。供品用过以后,就在山上或寨门前聚食。当地仡佬族人民叫做过年。,仡佬节,(除夕夜) 即用精米敬献祖先。在乡间,每当除夕的晚上,家家都要做好米饭和菜肴举行祭祀。同吃一餐饭后,整个寨子都会在堂屋正中祭祀祖先,同时还要进行叩头、唱歌、敬献等仪式。,供粑,仡佬族一年之中要过两个年节,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仡佬年,仡佬年在农历三月初三过。春节的时间和习俗大致与汉族相同,但有“喂树”的特殊内容。“喂树”又被称为“祭树”或“拜树”,起源于仡佬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大树)崇拜。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仡佬族,在农历

9、正月十四日中午,各家备好米酒、猪肉、鲜鱼、糯米饭等供品,带着红纸鞭炮,以亲友关系相约上山拜树。有些地区在农历八月十五也捧着牛心和新米饭祭拜寨旁的神树“菩萨树”,祈祝丰年。 而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吃虫节”。这一天,家家饭桌上都摆着几盘别的风味的菜-油炸蝗虫、腌酸蚂蚱、甜炒蝶蛹、烧炒蚜米泥鳅等。,年节喂树与吃虫节,吃虫节,五 仡佬族的欢庆、祭祀艺术,傩戏,仡佬族的傩戏,傩,是我国先秦时期黄河流域汉族先民用以驱逐鬼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逐渐增加了有戏剧情节的内容,用以娱人,称之为“傩戏”,明王朝“调得征南”和“调得填南”的过程中,内地众多的汉族军民进入贵州境地,与仡佬族等各少数民族错居杂处

10、,汉族文化向仡佬族社会渗透。原傩文化逐渐在仡佬族社会扎根,成为仡佬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黔新、黔东等地区受汉文化影响较早、较广、较深,仡佬族传说的原始宗教信仰受到较大冲击和削弱。黔中地区仡佬人受汉文化影响面窄,程度浅,民族传统的原始宗教尚大量保留,因而盛行的是以娱人为主的傩戏变种地戏。,就仡佬族而言,各地的仡佬族傩戏各有不同。仡佬族傩戏历史源远流长,是一支开放于黔北的奇葩,务川仡佬族傩戏就是仡佬族傩戏的重要代表。,务川傩戏也叫脸壳戏、冲傩或者杠神。生招满日或添人进口,请人冲傩,向鬼神祈祷,向活人庆贺;家有灾,人有难,请人杠神,求神驱鬼,消灾灭祸。冲傩杠神还包括各种许愿、还愿。,傩戏头带脸壳,脸

11、壳只是一个固定的形象,或凶狠或慈祥,一成不变。演出时动作简单、古老而粗犷。唱腔的旋律起伏不大,是唱又似念。,傩戏的道具分为四类:神坛、案子、脸壳和小道具。脸壳是用木料雕塑,涂上颜色,有迎宾土地、汉朝将军、和尚、先锋等十多个,傩戏分为两部分:一是开坛,属于祭祀部分;二是开洞,属于戏剧部分,常用乐器,钹,走进锡伯族民俗风情园,锡伯族民俗风情园位于伊犁河谷中的察布查尔县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在这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旅游特色。这里展示锡伯族西迁、发展历史和锡伯民俗的综合性风情园。园区包括锡伯族民俗风情展览馆仿古建筑、民俗娱乐区、锡伯民族英雄图伯特塑像和西迁纪念碑、庙会一条街等

12、。,高大宏伟的图伯特塑像向游客展示了一个锡伯族民族英雄的形象,他带领锡伯官兵开挖了察布查尔大渠,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锡伯和各族人民。,西迁路线图,锡伯族文字,西迁的锡伯族与当地的兄弟民族一道,为保卫祖国边西北边陲、维护祖国统一稳定,为开发建设边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24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了完整的语言和文字(在东北已失传),并且将锡伯族民间传统音乐、舞蹈、戏曲、乐器、服装服饰、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延续传承.,服饰,在历史上主要从事游牧生产的锡伯族为便于骑马射箭,男子多穿左右开衩的滚边长袍,束粗腰带,戴圆顶帽,穿长筒靴。辛亥革命后锡伯族服饰变化受汉、维吾尔等族影响较大。年轻妇女喜欢穿

13、色彩鲜艳的连衣裙、裙子、衬衫和翻领、高领短大衣、靴子等。男青年喜穿西服、运动服、笳克衫、皮鞋等,只有八九十岁的男女老人偶尔穿长袍马褂、礼帽、坤秋帽、绣花鞋。,传统的锡伯服饰,锡伯族的妇女 衣服上的饰物均为绣上的,妇女们绣花无处不在 因为锡伯族非常喜欢蝴蝶,所以在她们艳丽的民族服饰上最常见的是美丽的蝴蝶图案,头饰,盘扣,荷包,绣花鞋,射箭,当年伊犁锡伯营各牛录(旗)的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官,都是箭法超群者,家家有人当兵,户户都有弓箭。当一名神箭手,是锡伯男子的荣耀。 在射箭厅,你不仅可以了解到锡伯族骁勇善战的民族特征和其西迁可歌可泣的故事,知晓察布查尔被世人称为“射箭之乡”的缘由,欣赏射箭好手精

14、彩绝伦的表演,还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弯弓射大雕”的草原豪情。,锡伯族的射箭能手,饮食文化,新疆的锡伯族食小麦,其中发面饼是新疆锡伯族几乎一日三餐之必备食品,称“发拉哈额分”。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锡伯族独特的辣罐、血肠、炖鱼及锡伯大饼等特色小吃,特色锡伯佳肴 全羊宴,尼姆哈炖鱼子,饮食 面面俱到,贝伦舞,萨满舞,舞蹈,即将失传的,萨满舞,与贝伦舞齐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萨满舞,属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宗教观念的原始舞蹈。跳萨满舞时,巫师服装饰以兽骨、兽牙,所执抓鼓既是法器又是伴奏乐器,有的头戴鹿角帽、熊头帽或饰以鹰翎。动作也大抵模拟野兽或雄鹰。,萨满文化博物馆,天王殿 四大天王之二,大雄宝殿,

15、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的金身塑像,靖远寺内的佛陀,阿昌族民族概况,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人口数量约为3.4万,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阿昌族擅长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阿露窝罗节和火把节是阿昌族隆重的传统节日。葫芦丝是阿昌族一种很有特色的乐器,阿昌族,火把节,阿昌族火把节和阿露窝罗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六月二十五。为祈求五谷丰收,驱虫沣灾,要杀猪、宰牛祭祀,届时要熟制火烧生猪肉拌米线给大家分食。入夜后点火把在村寨周围游动。在阿昌族中流传最广的神话主人公并不是盘古,而是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每年农历二月初四是阿昌族的“窝罗节”,据说这一天是天公地母战胜火旱之神拯救大地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天公和地母都

16、会骑着日月巡视天地,为了纪念天公地母的壮举,这一天被定为阿昌族的传统节日“窝罗节”。,普米族,人口居住地域,普米族2000年人口为33600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地区的宁蒗县、,分布在云县、风庆、迪庆以及四川省的木里、,丽江的宁蒗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在盐源等县。,1、分布,2、居住环境,普米族的村落多分布于半山缓坡地带,以血缘的亲疏关系各自聚族而居。村寨之间距离很近,可以炊烟相望,鸡犬相闻。各家又自成院落,互为邻里。 房屋多为木结构。正房一般长6.5米、宽3米许,四角立有大柱,中央立一方柱,称“擎天柱” ,被认为是神灵所在的地方。屋脊架“人”字形横梁,用木板或

17、瓦盖顶。四周墙壁均用圆木垒砌而成。这种房子俗称“木楞房子”或“木垒子”。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或堆放杂物。居室的布局有一定格式:门朝东,靠门右方为火塘,用土石砌成,围 以木板 ,称上火塘。普米族的房门外都悬挂着牛羊的骨头,据说这是家庭财富的象征,同时也 具有驱邪镇鬼的作用.。,普米族名称演变,普米族是中国古代民族氐羌的后裔,汉文史书称之为“西番”、“巴苴”等。其自称为“普英米”、“培米”等,是同一名称的变体,意为“白人”。新中国成立后的1960年,正式定名为“普米族”。,语言与文化艺术,1、语言,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尽管普米族居住地分散,但各地方言差别不

18、大,一般都能互相通话,这表明普米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句聚族而居、繁盛发展的时期。尽管拥有自己的语言,普米族人在与周围民族和睦相处的交往过程中也掌握了多种民族的语言. 普米族没有流传至今的文字,仅发现有一种处于文字前身状态的刻划符号,在宁蒗和木里的普米族曾经使用过简单的图画文字,字数虽少,但已经堪称萌芽状态的原始文字。,普米语,2、艺术,普米族的传统舞蹈“打锅庄”属于生活舞,一般是傍晚时分在院子或者场坝上举行。跳舞时,在场地中央燃起一堆篝火,因与屋内的锅庄相似,故被称为打锅庄。锅庄舞舞蹈动作大多反映了耕作、狩猎、纺织、洗麻等方面的生产劳动形象。普米族舞蹈大都带有集体舞的性质,无论男女老少都可加

19、入到舞蹈的行列当中。同时普米族舞蹈的动作简单易学,又经常到公共场地进行,因此很容易普及,几乎每一个普米人都会跳锅庄,普米族人聚居地区也因此成为歌舞之乡。,(1)舞蹈,普米族舞蹈图片,普米族民歌,分为时政歌、风俗歌、生活歌等。出嫁歌、接亲调、宴席歌、开门调、梳妆调等风俗歌,反映了普米族的婚姻习俗。送羊经歌和指路经歌等丧歌,反映了普米族对死者的哀悼和对祖先的怀念。祭山神、祭龙神、祭锅庄、退口舌等仪式歌表现了普米族的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此外,还有一些民歌歌颂了普米族人民勤劳勇敢的品质,表达了他们对旧社会剥削阶级的不满和反抗。普米族音乐有各种曲调。例如“推磨歌”,“煮茶歌”,“撒麦歌”,是妇女们喜爱唱

20、的歌,“在皇帝家里”、 “外侄给舅舅拜年”等,则是老年男子经常唱的歌子。,(2)音乐,生活习俗,1、饮食,普米族生产的粮食主要有玉米、青稞、大麦、燕麦和荞麦,主要食物就是这些粮食的制成品,糌粑面是普米族传统食品,原料有大麦、燕麦、荞麦、玉米等。普米族食用肉类食物的数量较大,主要是猪、牛、羊、鸡肉,以猪肉为主。普米人大多集中在冬天杀猪,一方面便于贮藏,另一方面也是为大过年做准备。猪膘肉是普米人加工整猪的一种特殊方法,即将猪杀死后去毛、头、内脏和四肢,加盐进行腌制,再将腐部缝合成即成猪膘 ,猪膘一般可以放置数年不变质,食用时要一圈圈地切下来,一般每个普米家庭每年都要制作一至两个猪膘,猪膘的多少也能

21、反映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2、服饰,根据普米族古老的习俗,普米族儿童在十三岁以前不分性别,全穿一件右襟麻布长衫,女孩发饰前留一辫,上拴红绿料珠,男孩则在头部的前边和左右各留一辩,不佩珠。十三岁成丁礼以后才改穿衣裤、衣裙式短装,转为成年人装束;宁蒗地区的普米族妇女多穿束腰、多褶的长裙,在裙子的中间,通常都横绣一道红色彩线。她们说这是祖先迁移的路线,人死了以后需沿这条路线去寻找自己的归宿,否则就回不了老家。男女无论衣式如何,均外着羊皮坎肩或披肩。,( 1 )女子服饰,普米族妇女的上衣为黑色、兰色、白色的开襟短衣,袖口有花边,领口用花线绣上吉祥的图案。下身着百褶筒裙,裙脚边加一圈红线,裙裆口加一圈白

22、色厚布,裙脚宽大,缝成褶皱形状,一般需布匹二丈多。腰间系一根彩带,彩带多用山麻或羊毛捻线织成。,( 2 )男子服饰 男子上衣为对襟金边短衣,以黑白两色为佳,扣双钮在肘下。下穿麻布宽裆开桶裤,不用裤带,下加九尺长,五寸宽的麻布为梆腿至脚,上加五寸宽的白麻布在裆口起收缩作用,腰间缠一根九尺长的腰带,衣裤一并栓紧,上下不分开,以便于活动。,普米族女子服饰,普米族男子服饰,节日,普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孩子们穿着盛装,到野外采来各种鲜花,插在屋里屋外。然后全家老少围坐在火塘边吃种类食品。,2、端阳节,3、雪门槛游山节,“雪门槛”是雪盘山脉第三大高山。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四乡普米族群众就会身挎四弦琴,携带黄酒和蛋肉,来雪门槛山顶草地过节。,1、大过年,6、转山节,是农历七月十五进行的祭山神活动。普米男女老少以村寨为单位,成群结队,到指定的山头参加各种传统活动。,5、小过年,又称普米过年,在每年的腊月初六这天,据说这天是普米祖先的诞辰日,所以活动多是进行些祭祖先、驱病魔等的宗教活动。,4、尝新节,每到农历四月初五,普米家便打开用新麦酿就的酒坛,咂出苏理玛,过尝新节。除自家畅饮外,还分别送给亲友尝新。,普米族的“三不扫”:1、晚上不扫地2、家人出远门当天不扫地3、春节头三天不扫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