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地方鸡种遗传多样性,定义,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是指遗传信息的总和,蕴藏在地球上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个体的基因中。一般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群体内不同个体中的遗传变异的总和,畜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畜禽及其品种的进化历史、分类地位和相互关系,为畜禽资源的保存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我国家禽资源,中国是世界上家禽驯化最早,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是世界各国养禽十分关注的巨大基因库。中国的地方鸡种品种多、分布广,遗传多样性相当丰富,据中国家禽品种志记载, 仅在我国就有27个地方鸡种, 其中肉用型8种、蛋用型2种、兼用型13种、药用型1种、斗鸡1种及其它鸡
2、型2种,遗传多样性应包含几个不同层次的内容,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的染色体或基因突变,分子水平上的DNA或核苷酸变异,检测方法,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水平的性状,而后是细胞水平,生理生化水平,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在DNA水平上研究遗传多样性。近20年来,我国的遗传和家禽工作者分别在上述几个水平上对我国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形态学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从形态学或表型性状上来检测遗传变异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表型和基因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表型性状上的差异来反映基因型上的差异就成为形态学方法检测遗传变异的常用手段。通常利用的表型性状主要有两类:一是符合孟德尔
3、遗传的单基因性状(主要有生长速度、产蛋量和蛋的品质等数量性状),如:我国家禽品种志中收入的27个地方品种都有体形外貌的描述,这些性状主要为:外貌:体形,羽色,羽形,冠形,体重体尺;生产性能:生长速度,屠宰率,产蛋量,蛋的品质(蛋壳颜色,蛋形指数,蛋黄组成等),受精率,孵化率,就巢性等。,鸡的一些主要表型性状,青 胫,五爪黑胫,丝毛黄胫,粉壳蛋,绿壳蛋,黄 羽,浅芦花羽,黄麻羽,矮小型,金银色羽、高产,快慢羽,三叶冠,白壳蛋,褐壳蛋,乌肤,一些成果,丝毛乌骨鸡具有明显的遗传特点,外形表现为“十全”,乌骨鸡的肤色的遗传方式是由常染色体基因和性染色体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肤色表现为伴性遗传,丝毛是常染
4、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对平羽表现为隐陛(杨昌明,1991);仙居鸡产蛋陛能好,北京油鸡肉质好;旧院鸡的青色蛋壳对白壳蛋为显性,而且受一对常染色体控制;四川米易鸡、云南茶花鸡的矮脚性状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等,染色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基因的携带者,染色体的变异必然会导致遗传变异的发生,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 家禽染色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形态、缢痕、随体等核型特征上,还体现在染色体带型的不同,由于鸡的染色体普遍较小,对鸡染色体的研究主要在前10对较大的染色体上,加上染色体组型或带型分析比较繁琐,鸡染色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没有象其它家畜
5、开展得广泛。,蛋白质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蛋白质水平上检测遗传多样性成本低,操作简便,一度是最为普遍的方法,主要包括检测血型、蛋白质、酶的基因座位的多态性。,血型基因座位的多态性,鸡的血型是从红血球分类开始的,Briles(1950)用从鸡同种免疫得到的抗血清,将红血球分为12种抗原分别命名为A和B系统,其后Briles等人又进一步发现了C,D,E,H,I,J,K,P,R等9个系统,再加上英国Gihnour发现的L和N两个系统,弄清了14个血清型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蛋白质和同功酶座位的多态性,蛋白质和同功酶座位多态性分析在我国地方鸡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进
6、行了大量的工作,检测的座位主要集中在Tf、Es一1、Es一2、Amy一1、Akp一1、Akp一2等。10多年来的工作基本上覆盖了全国主要地方鸡种。,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产生于DNA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包括基因组编码区或非编码区,保守或高变区,核DNA或细胞质DNA(如线粒体DNA)的差异。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更能揭示品种间差异的本质。 现在的分析一般限于对局部基因的序列分析,而通过DNA水平的分子标记来揭示DNA序列的差异最为可行,最近1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DNA标记,已使得DNA水平上研究遗传多样性取得很大的进展,这些技术主要有限制性酶切
7、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DNA指纹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微卫星DNA标记技术等。,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线粒体DNA(mtDNA)具有独特的遗传特征遵守严格的母性遗传方式,一个个体的mtDNA类型就可代表其母系的连锁群。 国外已有用mtDNA的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探讨一些欧洲和日本家鸡品种mtDNA的变异 我国学者对地方鸡种的mtDNA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也进行了研究。,王文等(1993)用11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云南的地方鸡品种(茶花鸡、尼西鸡、大理漾濞鸡)和原鸡的mtDNA RFLP,以此来评估家鸡和原鸡的遗传多样性,探讨品种起源和品种间的遗传分化关系,在3个家鸡
8、和原鸡中提出了三种不同的RFLP单倍型 洪夏等(1997)用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福建的河田鸡进行了mtDNA的物理图谱分析,在不同个体发现了SadA和SacIB格局,基于上面的分析,推测中国地方鸡种可能由云南的红色原鸡驯化而来的,而商业品种中可能与中国家鸡具有不同的起源关系。,基因组DNA的多态性,1974年,Gradjicher等提出的RFLP,开创了研究DNA多态性的先例。 1985年Jeffrey等人发明了DNA指纹技术 继RFLP之后,Willims等于1990年首次运用随机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以寻找多态DNA片段作为分子标记获得成功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所用引物较短(通常为10碱基),引物来源丰富而广泛,无需知道引物和模板DNA的序列,相同引物可以用于不同动物的基因组DNA多态性检测,材料面广,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等,RAPD方法对鸡的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有很多报道,微卫星DNA标记,微卫星DNA是指简单重复的DNA片段,它们一般每个重复单位16个碱基,重复数为1020次做左右,在真核生物中存在着广泛的微卫星DNA,在畜禽中目前已开发出许多的微卫星DNA标记,微卫星DNA多态性是用于生物多样性分析的一种有效的遗传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