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2191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曾国藩作出过不同的评价。然而无论是谁,只要认真读过曾国藩家书,就不得不叹服他那深邃的、极具特色的家教思想和家教实践。这些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来说,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尤其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期,在各种新思想交织碰撞的时代,对我们保持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乃至建设和谐社会来说都十分重要。一、 家训家风传家宝严谨的家训和淳朴的家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曾国藩深谙此理。他将治家之方提炼为“ 八个字” :“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将其不喜欢

2、的东西概括为“三不信 ”:“不信地仙、不信医药(注:指补药、保健药之类)、不信僧巫”,还将自己立身处世治学做事的体会归纳为“八本” 、“三致祥”:“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八字”、 “三不信” 、“八本” 、“三致祥 ”就是曾国藩给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训。他认为“无 论 治世、乱世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他谆谆告诫诸弟子侄谨记家训。曾国藩将家运、家风这些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事物,以便子弟操作。他善于从家务

3、劳动入手整饰家风,即使富贵及顶时,亦告诫子弟切不可丧失乡间以勤俭治家的根本。同治三年,曾国藩夫人、女儿、媳妇来到安庆督署,他“共办纺车七架,每日纺声甚热闹。 ”贵为总 督家属,却要自纺棉纱;堂堂督署后院,终日响着纺车声,可见曾国藩治家之严与曾家家风之淳厚。二、爱之以德不姑息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怎么爱,却是一门大学问。曾国藩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提出对子女“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 ”对子女 “教之以勤 俭,劝之以习劳 守朴”就是爱之以德;如果给子女“丰衣美食,俯仰如意 ”,就是 爱之以姑息。而姑息之爱,使被爱者“惰肢体, 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 ”他说:“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

4、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对子女 爱之过 度,娇惯、迁就、姑息,就成为溺爱, “爱之反而害之”。曾国藩深刻 认识到:“ 仕宦之家,不蓄 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 ”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如果“一无可恃” ,则逼得他 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曾国藩不蓄钱物给子孙,让子孙“一无可恃”, 图强发奋 ,实在是治家教子的一剂良方。对子女不娇惯、不迁就, “爱之以德,不欲 爱之以姑息” ,这才是对后代的真爱深厚永久的爱。三、为人教育重进德做父母的大都望子

5、成龙、望女成凤,期盼儿女长大后做大官、当老总、成明星。曾国藩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靠得住”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 为大官,但愿子孙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他主 张“ 为 人与为学并进。 ”而注重德育,教会子弟做人是曾国藩的一贯思想。为培养子弟的高尚品德,他提出了为人“六则 ”:清、俭 、明、慎、恕、静。他要求 纪泽、纪鸿等进“八德” :“勤、俭、刚、明、忠、恕、谦、浑”,修“ 四课”:“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这对经济状况越好、独生女子多的现代家庭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6、四、 为学指导贵有恒曾国藩祖辈、父辈的家庭是湘中典型的耕读之家。曾国藩推崇耕读为本,以耕养读,以读治家。怎样才能做到读书有成,曾国藩说:“盖士人 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特别看重有恒。曾国藩结合自己的体验,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因此,他反复要求儿子“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这些为学之道对今人亦很有借鉴作用。五、 因材施教倡开放曾国藩指出,为学应“不弃天分” ,做父

7、母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六、 保身为要重养生曾国藩提出 “为人与为学并进”,又要求子弟“养生与为学,二者兼营并进”。曾国藩提醒子弟“吾人第一以保身为要。 ”又“ 以养生六事勖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 ”还要子弟谨记养身要言:“ 不藏怒焉,不宿怨焉”;“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饮食有 节,起居有常”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等。这些足见他在家庭教育上重视子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曾国藩的家教思想体现了他对子弟极大的责任心和殷殷关注、谆谆教诲,也使我们领悟到了他为人做事的厚重严谨和学问见识的博大精深。所以说,细读曾国藩家书,对于我们实施良好的现代家庭教育用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