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2).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19523 上传时间:2019-12-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1二一年五月2目 录前 言 4一、发展基础与背景 4(一)优势条件 4(二)机遇和挑战 5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6(二)战略定位 6(三)发展目标 7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8(一)优化总体布局 8(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0四、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10(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 10(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14(三)推进城乡一体化 14五、产业发展与布局 15(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15(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16(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19(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20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21(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21(二)提高技术

2、创新能力 223(三)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23七、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24(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 24(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 26(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28(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29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31(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1(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2九、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35(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5(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6(三)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37(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8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39(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9(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 40(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41(四)开展重大改革试验

3、 42(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 43十一、对外开放与合作 43(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3(二)加强国内外区域合作 45十二、规划组织实施 464前 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长三角地区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发,必须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长三角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

4、的指导意见 ,制定本规划。本规划的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 21.07万平方公里。规划以上海市和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 16 个城市为核心区,统筹两省一市发展,辐射泛长三角地区。规划期为 20092015 年,展望到 2020 年。本规划是指导长三角地区未来一个时期发展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依据。一、发展基础与背景(一)优势条件。区位条件优越。亚太地区重要门户,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拥有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对长江流5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自然禀赋优良

5、。经济基础雄厚。农业基础良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区域内城镇密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具有很强的发展活力。如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科教文化发达。区域内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大量历史文化名城,人力资源优势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的坚实基础。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二)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发展,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但区域内各城市发展定位和分工不合理, ;交通、能源、通信等重大

6、基础设施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配套与衔接, ;产业层次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外贸依存度偏高,贸易结构还需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还不到位,这些都给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一)战略定位。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围绕上海中心建设,打造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国际商务服务体系、国际物流网络体系,在我国参与6全球合作与对外交流中发挥主体作用。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特大

7、城市与大城市为主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发展目标。到 2015 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82000 元(核心区 100000 元) ,服务业比重达到 48%(核心区 50%) ,城镇化水平达到 67%(核心区 70%左右) ,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5%(核心区 3%) 。到 2020 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重要领域科技创新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区域内部发展更加协调,形成分工合理、各

8、具特色的空间格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10000 元(核心区 130000 元) ,服务业比重达到 53%(核心区 55%) ,城镇化水平达到 72%(核心区 75%左右) 。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一)优化总体布局。建设以上海为发展核心,沪宁和沪杭甬沿线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沿湾发展带,沿海发展带,宁湖杭沿线发展带,沿湖发展带,沿东陇海线发展带,沿运河发展带,沿温丽金衢线发展带。7(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核心区

9、发展。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为两翼,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之间的融合,加快形成世界级城市群。促进苏北、浙西南地区发展。充分利用苏北地区的土地、劳动力和能源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浙西南地区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和山区资源条件、加快连云港、盐城、温州等发展潜力较大地区的发展、依托上海设在盐城的三个农场、强化核心区与苏北、浙西南地区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促进苏北、浙西南地区发展四、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1、提升上海核心地位,加强嘉定新城、松江新城、临港新城建设。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如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2、增强其他重

10、要城市实力。如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连云港,徐州,盐城,淮安,宿迁,温州,金华,衢州,丽水;3、鼓励发展中小城镇。(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引导人口合理分布,调控城镇人口规模。(三)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城乡规划水平,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8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上海重点发展成为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现代服务业中心。苏北和浙西南地区主要城市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二)做强

11、做优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或产业园为依托,打造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数字音视频等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加强区内外产业配套协作,以上海为龙头,沿沪宁、沪杭甬线及沿江、沿湾和沿海集聚发展。钢铁产业。依托上海、江苏的大型钢铁企业,积极发展精品钢材,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沿海具备条件的地方建设新型钢铁基地。石化产业。加快现有化工园区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升级。(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充分利用区域医药生产门类齐全的优势。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和生产投入,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民用航空航天产业。充分依托上海优势,利用已有的支线飞

12、机和大型客机的研制基础和国际合作经验,积极推动民用飞机制造业、航空运输业和航空服务业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健全农业经营和流通服务体系。纺织服装业。以提升档次、打造品牌为重点,积极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促进传统纺织业向周边地区转移。9旅游产业。加强旅游合作,联手推动形成 “一核五城七带“的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以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率先在全国建成创新型区域。七、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大力发展沪宁和沪杭通道

13、,沿长江通道,沿海通道,宁湖杭通道,杭甬通道,东陇海通道,浙西南通道。(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如上海、南京、徐州、连云港、杭州、宁波。港口枢纽与配套港口群建设。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南京以下长江下游港口、江苏沿海港口群、浙南沿海港口群航空枢纽与配套机场群建设。上海航空枢纽港、南京和杭州国际机场、苏南和宁波国际机场。(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煤炭、油气、电力、新能源。 。(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五)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区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重点工程和信息港建设。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

14、平,加10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保护耕地。到 2015 年,核心区保有耕地面积不少于 333万公顷,常住人口口粮确保自给;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生态用地;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继续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生态建设。九、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学校的投入力度,推进城乡、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

15、育。继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建立完善的区域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挥现有高等院校集中、高等教育发达的优势,显著提升高等院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深化教育改革。鼓励开展各项教育改革试点,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子。加强教育合作,建立区域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1(三)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市场化的就业促进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进一步

16、发挥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示范作用,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市场化方向加快行业协会、商会改革,推动建立区域性行业协会;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强化行政规划和行政指导,推行现代行政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2015 年,上海、江苏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提高,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体制改革,加快形成适应竞争的激励约束机制。(三)加快

17、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市场一体化,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四)开展重大改革试验。深化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结和推广相对成熟、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12(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加强区域内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清理、审查备案工作的协作,形成区域相对统一的法制环境。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统一的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动态跟踪制度,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严厉查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市场秩序

18、维护等方面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十一、对外开放与合作(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推进大通关建设。(二)加强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强泛长三角合作、加强以长江流域为重点的区域合作、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十二、规划组织实施两省一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联系互动,推动规划实施。要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按本规划要求落

19、实各项任务和措施,努力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深入调查研究,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本规划的具体政策措施,及时指导13地方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评估和监督检查,做好与国家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及时将实施情况向国务院报告。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做好规划及相关信息的公开工作。实现长三角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事关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以实施规划为契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强合作,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在高起点上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14151617181920212223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