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欧洲音乐史期末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18741 上传时间:2019-1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音乐史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欧洲音乐史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欧洲音乐史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欧洲音乐史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欧洲音乐史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八章 前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一、概述(过渡时期) 古典音乐诞生的准备条件:从庄严宏伟的巴洛克风格,变成华丽纤巧的洛可可风格;从单一表情的巴洛克意识,变成变化多端的动情风格,这两种风格都被吸收到古典音乐中;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主体被和声体的主调音乐替代;乐队乐器日益完善,趋于规范化,演奏通奏低音的哈普西科德逐渐消失;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以炫耀技巧为能力的歌剧日益不得人心,引发了一场歌剧改革。二、典雅风格与动情 典雅风格(洛可可风格)Gallant Style:洛可可一词源于 18 世纪装饰艺术华丽精巧,典雅轻盈风格的描述。这种风格的音乐被称为洛可可风格或典雅风格。 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法国:库普兰

2、西班牙:意大利作曲家 D斯卡拉蒂 ,键盘奏鸣曲;作曲上抛弃了通奏低音的复调写法,改写了洛可可风格的哈普西科德奏鸣曲,广泛运用大距离跳进,双手交叉,快速反复同音的独创演奏手法。成就:所作的单旋律 550 余首,大多是轻快活泼的舞曲、精巧的田园曲、随想曲、托卡塔和赋格曲。大多采用二段式发展而成的二段奏鸣曲式。在马勒开创了洛可可风格的器乐乐派继承人为西班牙作曲家安东尼奥索勒神父。德国:CPE 巴赫(组曲、奏鸣曲) 、泰勒曼 动情风格 Empfindsamer stil:指以 CPEA 巴赫的交响曲和键盘奏鸣曲为代表,因不满足于全曲或整个乐章的单一表情,而通过大量的力度变化,力求在音乐中表达真实而自然

3、的情绪转换。三、趣歌剧与喜歌剧的产生和发展 意大利趣歌剧 Opera buffa定义:起源于 18 世纪,是以正歌剧的幕间剧(穿插在整个剧两幕之间的音乐喜剧)为基础,脱离整个剧发展而成的。用清宣叙调代替说白作品:佩尔戈莱西婢作夫人第一部标志意义典型形式:1 首意大利序曲,5 首咏叹调和 2 首二重唱,其间穿插着代替对白的清宣叙调。 法国喜歌剧 Opera comique:定义:是兴起于 18 世纪的一种包含对白和通俗歌曲的笑剧和讽刺剧,后在趣歌剧的影响下发展成“歌唱的喜剧” 。到了 19 世纪,题材有喜剧变成了悲剧和浪漫主义文学题材,但依旧采用喜歌剧题材,即用对白将独唱和合唱歌曲串联起来。作品

4、:卢梭乡村卜者四、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人物:格鲁克(捷克裔德国作曲家)和卡尔扎比吉针对:正歌剧(呆板,演员炫技破坏戏剧连续性)主导思想:采用卢梭“返回自然”和狄德罗“以自然为师”的美学观,力求歌剧艺术创造的淳朴、自然,能够体现戏剧的自然性。改革内容:1.清除了歌唱者即兴炫技的部分,体现戏剧的真实性。2.用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清宣叙调,加强了旋律性,减少与咏叹调间的对比,使音乐更连贯。3.使序曲(预示剧情) 、舞蹈和合唱的运用与剧情密切相关。4.废弃数字低音,代之以具有明确的各声部的近代写法。作品: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阿尔切斯特五、曼海姆乐派Mannheim School 是指 18 世纪中叶,在德国曼海

5、姆候选帝宫廷中云集的一批以约翰施塔米茨为首的作曲家、演奏家。他们创作与演出十分活跃,并有着重大影响。贡献:1.结构上,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三乐章的基础上加入小步舞曲作为第三乐章,并在快板乐章中引进对比主题和主题的展开,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2.演奏风格上,前瞻性地采用渐强渐弱,并且使用出其不意的特强和在高潮后的突然性全体休止。3.创作上,采用主调音乐风格,突出小提琴的旋律,并废除了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使用总谱形式经行创作。4.丰富了乐队编制,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并以出色的 演奏闻名全欧。第九章 维也纳古典乐派 背景18 世纪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欧洲的一个音乐文化

6、中心,也是古典音乐的发祥地。当海顿还在童年时,瓦根赛尔(1715-1777)蒙恩(1717-1750)等维也纳的先辈作曲家已经写了不少初具规模的交响曲和协奏曲。他们和柏林乐派的 C.P.E.巴赫,曼海姆乐派的约翰*施塔米茨,意大利的萨马蒂尼等作曲家,都是近代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三重奏,四重奏等的哺育者,在音乐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这些主调音乐体制的奏鸣交响套曲,只有到了海顿(1732-1809) ,莫扎特(1756-1791)和贝多芬(1770-1827)的手里,才完全臻于成熟。他们接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汲取德奥意法英各国先辈作曲家的创作经验,写出了形式严谨,内容深刻,形式和内容高

7、度统一的各种器乐和声乐作品,成为后世音乐的典范;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创作的成熟时期,所以,以他们为代表的作曲学派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形成这个乐派的时间约在 18 世纪下半叶至 19 世纪 20 年代。 海顿室内乐创作(海顿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界)海顿的器乐作品除交响曲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弦乐四重奏。他一共作了 84 首弦乐四重奏(最后一首未完成) ,慢乐章的前后都是小步舞曲。发展:从 1771 年所作 Op.17 的 6 首四重奏开始,确立了四乐章的形式,但有些四重奏常把小步舞曲放在慢乐章的前面。声部组合方式:在这种四乐章的弦乐四重奏中,四件乐器各有自己的个性,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海顿的同

8、时代人曾经形象的把他的弦乐四重奏比作四个朋友的谈话:“第一个小提琴像一位中年的健谈者,总在寻找话题来维持谈话;第二小提琴是第一个小提琴的朋友,竭力设法强调第一小提琴话中的机智,很少表白自己,参加谈话时,只支持别人的意见,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大提琴是一位庄重而有学问的人,喜欢讲道理,用虽然简单却很中肯的论断支持第一小提琴的意见;中提琴则是一位善良而有些饶舌的妇人,丝毫讲不出重要的意见,却经常插嘴” 。 莫扎特:歌剧创始人,奥地利人。1、歌剧类型:1 歌唱剧,即德国民族喜歌剧,如后宫诱逃 (1782) 剧院经理 (1786) 魔笛(1791)和少年时期的作品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那 (1768 ) ;

9、2 意大利正歌剧,如伊多梅内奥(1781) 荻托的仁慈 (1791)和少年时期的作品彭特山之王米特里达特 (1770 ) ;3 意大利趣歌剧,如费加罗的婚礼 (1786) 唐 *乔凡尼 (又名唐璜 ,1787) 女人心 (1790) ,以及早期作品装疯卖傻 (1769)和假园丁 ( 1775) 。其中费加罗的婚礼 唐* 乔凡尼 女人心和魔笛是莫扎特四大歌剧杰作,全都作于 1786-1791 年间。2、 费加罗的婚礼取材于法国戏剧家博马舍(1732-1799)的同名喜剧,由意大利诗人达 *篷特(1749-1838)改编为歌剧剧本。莫扎特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创造性的发展了意大利趣歌剧的体裁,使它成为有

10、深刻的戏剧性的性格喜剧。他用生气蓬勃的音乐塑造了第三等级典型人物费加罗和苏珊娜的形象,刻画了他们聪明,机智,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的性格和坚强的斗争性。剧中每个人物(除法官库尔济奥和圆丁安托尼以外)都有一至三首卡瓦蒂那,咏叹调或抒情小曲,用以表现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刻画人物性格的音乐除了这些独唱曲以外,还有二重唱,三重唱以至六重唱等重唱曲,例如第二幕的中场从二重唱发展为六重唱,长达 940 小节,其中苏珊娜, ,伯爵夫人和费加罗是一组,马切利娜,巴西利奥,伯爵和巴尔拖洛是另一组,莫扎特不仅表现了两个阵营之间的矛盾,并且刻画了每一个人物的个性。3、达* 篷特根据唐璜的传说编剧的唐

11、 乔凡尼 ,是一部把悲剧和喜剧合为一体的,别开生面的的趣歌剧。莫扎特在创作这部歌剧时,并没有简单的把荒淫无耻的*乔凡尼当作一个面目可憎或荒唐可笑的反面角色,而是把它处理成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个享乐至上,玩世不恭,大胆泼辣,至死不悟的花花公子,所以第一幕中他和采琳娜调情的场面,在莫扎特的笔下是一首优美动听的二重唱,后来特别为肖邦所喜爱,他以此为主题,写成了一首钢琴和乐队的变奏曲。 唐*乔凡尼也是最早使用主导动机的歌剧之一。第二幕第三场当唐*乔凡尼和他的仆人列波雷罗谈得很高兴,唐* 乔凡尼哈哈大笑的时候,石客突然出现在他面前。4、交响曲创作 (最后三部)NO.39(K.V.543) 降

12、 E 大调交响曲 欢快活泼NO.40 (K.V.550) g 小调交响曲 悲剧性 哀婉忧伤 色彩暗淡NO.41(K.V.551) C 大调交响曲朱庇特 光明豪迈 贝多芬1、作品总述:贝多芬是集古代派大成,开浪漫先河、对西方近代音乐有深远影响的伟大作曲家。所作几百件各种体裁的作品中,以 9 部交响曲、32 首钢琴奏鸣曲、17 首弦乐四重奏、5 首钢琴协奏曲、1 首小提琴协奏曲、歌剧菲岱里奥 、 莱奥诺拉第三序曲、 艾格蒙特序曲、 科里奥兰序曲及庄严弥撒最为重要。2、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1803 )的创作中迈出了巨大一步。这部取经用宏、气势磅礴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次飞跃。第一乐章

13、写英雄的性格和英雄在千锤百炼中成长,把传统的奏鸣曲式扩充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是将这个乐章同莫扎特最后一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3、贝多芬的 32 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 ,与被称为“旧约全书 ”的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相对应。早期奏鸣曲以海顿和莫扎特为范本,但 OP.2 的 3 首都把传统的三乐章结构扩充为四乐章。从第二奏鸣曲(OP.2 ,NO.2 ) ,传统的小步舞曲都变为更加富于动力的谐谑曲。中期奏鸣曲也有用四乐章的,但乐章的结合更为自由,如第十二首(OP.26) 、十三首(OP.27,NO.1 )和十四(OP.27 ,NO.2)的第一乐章都不是快板奏鸣曲式,因此,贝多芬称后两首为

14、“类似幻想曲的奏鸣曲” 。不论是早期、中期还是后期奏鸣曲,英雄性格的作品一般都用小调式,如第一首(f 小调) 、第五首(c 小调) 、第八首(c 小调) 、第十四首(升 c 小调) 、第十七首(d 小调) 、第二十三首(f 小调) 、第三十二首(c 小调) ,都是悲壮激昂、热情洋溢的作品。因此第十七首被称为暴风雨奏鸣曲 ,而第二十三首则是热情奏鸣曲 。但贝多芬的小调奏名曲同第十章浪漫主义:是 18 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时期)盛行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特征:追求个性解放,强调个人自我表现,抒发个人情感。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异同:A. 共同点:创作原则相同(创作调性结

15、构完全相同,以大小调为基础的创作体等);功能性和声进行,曲式,音响等相同。B. 不同点:对古典主义的反抗和突破,即反对凭理智创作,浪漫主义感性大于理性;从具体的音乐要素看,继承和发展了古典音乐原则,以求有更大的自由和空间来表达感情, 主要表现在: 更强调个人情感,打破古典主义的局限 曲式结构更扩展,更自由 半音和不和谐音增多,引入远关系调性 认为器乐是表现情感的理想手段 强调音乐与姐妹艺术之间的联系,主张标题音乐 注重音乐的民族性,促进了民族乐派的产生 韦伯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所作自由射手是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 弗朗茨舒伯特1、奥地利作曲家,作有 600 多首歌曲和大量其他作品,有“

16、歌曲之王”之称。2、舒伯特的创作中心是歌曲,他的歌曲常被称为艺术歌曲,其创作特征为:音乐语言十分淳朴接近于民歌,有着诗词结合的特点,常常为了配合歌词某一段的突变而采用变化的分节歌形式,即分节歌的某一段歌词改用不同的曲调,其余各段歌词仍用同一曲调。3、在通谱体的叙事歌曲魔王中,第三人称的叙事性诗句,第一人称的父亲的话,孩子的话和魔王的话,都唱不同性质和不同音区的旋律;孩子三次惊呼“我的爸爸”,旋律一次比一次高,表现孩子痛苦,惊惶的情绪,一步步达到高潮。最后用第三人称的宣叙调唱出了“怀里的孩子已经断气”,点明悲剧性的结局。4、还作有其他作品如室内乐鳟鱼五重奏,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钢琴奏鸣曲

17、流浪者幻想曲等。 埃克托柏辽兹(1)法国作曲家埃克托柏辽兹,出生于医生家庭。1826 年入巴黎音乐院,师从作曲家勒絮尔。在学时潜心作曲。1826 年因为同情希腊独立运动而创作了希腊革命康塔塔 。1830 年 7 月革命时为烈士纪念碑揭幕创作了葬礼与凯旋交响曲 。(2)1830 年,柏辽兹在爱情的痛苦和失望中写了一部自传性的作品 幻想交响曲 ,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 。(3) 这部交响曲有一个代表爱人的热情洋溢的主题,贯穿于全曲之中,柏辽兹称之为“固定观念” ,是从 1828 年为了考罗马奖而作的康塔塔埃尔米尼 (取材于塔索的耶路撒冷的得救 )中借来的。 第五节 罗伯特舒曼(1) 德

18、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出生于书商家庭。他的许多歌曲和声乐套曲,如 歌套 (Op.24 ) 、诗人之恋 (Op.48) 、 荷花 、 两个近卫兵等,都是为海涅的诗谱曲的。钢琴套曲克莱斯勒偶记的主人公克莱斯勒,是霍夫曼的小说雄猫穆尔的生活观中的人物,舒曼对他生活在庸俗社会中感到孤独和苦闷寄予深厚的同情。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据说是有感于让保尔的小说血气方刚的时期而作的。(2) 舒曼为新音乐报所写的文章里,经常提到“大卫同盟”和它的盟员弗罗雷斯坦与奥伊瑟比乌斯。 “大卫同盟”是一个只存在于创始人(舒曼)头脑里的组织。它的产生,一半出于幽默风趣,一半出于诗人的幻想。(3) 大卫同盟的三个主要盟友弗罗雷斯坦、奥

19、伊瑟比乌斯和拉洛,实际上是舒曼常用的三个笔名,代表舒曼性格矛盾而又统一的三方面:弗罗雷斯坦刚毅果敢,豪放不羁。奥伊瑟比乌斯文质彬彬,富于幻想。拉洛则是两者的折衷。(4) 舒曼以理想替代现实,虚构出一个“大卫同盟” ,是受了霍夫曼的小说谢拉皮翁兄弟的影响,而弗罗雷斯坦和奥伊瑟比乌斯两个人物,则脱胎于让 保尔的小说 血气方刚的时期中的富尔特和瓦尔特两兄弟,前者是热情洋溢的音乐家,后者是想入非非的诗人。 李斯特:标题交响曲“交响诗 ”共 13 首, 前奏曲 匈奴之战 理想 山上所闻 瓦格纳:1、opera;music drama 歌剧与戏剧 尼伯龙根的指环包括(齐格弗里德 诸神的黄昏莱茵的黄金 女武

20、神 )2、乐剧理论 1 乐剧是理论,戏剧是目的,音乐是手段,手段必须服从目的,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必须紧密结合成为统一的有机体 2 乐剧作为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 gesamtkunstwerk,为了照顾整体,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个体,约束构成乐剧的各种艺术 3 乐剧最理想的题材是神话,神话饶有趣味,寓意深长,耐人寻味,神话的寓意是用诗歌来表达 4 只有音乐可以传达诗意所触发的强烈感情,歌曲必须是婉转自如,不应该用周期性的节奏来舒服它无终旋律 endless melody,自由自在,不应该从形式上分为宣叙调,咏叹调 5 由乐队完成的复调织体,避免复纵线和完全终止,主导动机 6 半音和声为音乐连续和炽热

21、的情感表现提供基础,把欧洲大小调体系和声推向崩溃的边缘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睡美人 胡桃夹子标题音乐领域曼弗雷德 古斯塔夫马勒1、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家 ,是维也纳浪漫乐派的最后一位大作曲家。 有 10 部交响曲 他的作品既有崇高的艺术境界,又有清新的自然风光和奥地利民间风格。 2、大地之歌是一部交响性的声乐套曲,也就是一部歌曲交响曲,分六乐章,由男高音和女低音独唱者演唱德国诗人贝特格(18761946)所译李白、张籍、孟浩然和王维的诗。作品的中心思想是向混浊黑暗的世界告别 第十三章 1、法国大歌剧(grand opera):产生于 19 世纪 20 年代末期,盛行于 30 和 40 年代。剧情

22、大多采用历史题材,分四幕和五幕,讲究富丽堂皇的布景和场面,剧中不用说白,包含独唱、重唱、合唱和管弦乐,合唱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大歌剧的倡导者是法国歌剧台本作家斯克里布和作曲家迈耶贝尔。代表作品:奥柏波尔蒂奇的哑女 迈耶贝尔恶魔罗勃 。 2、意大利歌剧:前三杰:罗西尼、多尼采蒂和贝利尼。 3、罗西尼:是 19 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代表作品:正歌剧: 坦克雷迪 、 奥瑟罗 、 湖上夫人 、 威廉. 退尔 等 趣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 、 塞维利亚理发师等。 罗西尼渐强:为了积累力量,酝酿高潮,常多次反复同一乐句,每次加强力度,提高音高。 4、威尔第:19 世纪意大利浪漫歌剧在他手中达到了顶峰。其歌剧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以纳布科为代表,反映了意大利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愿望,对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和独立斗争起来鼓舞作用。1848 革命失败后,其歌剧着重心里刻画的性格悲剧,写下著名的三大浪漫主义歌剧利哥莱托 、 游吟诗人和茶花女 。在 80 年代的后期歌剧代表为奥瑟罗和最后的作品法尔斯塔夫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