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01938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一番境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故而,一切发展性的学习必须从“质疑“开始,在“ 析疑“ 中发展,以“释疑告终 “。心理学认为:形成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调动学生认知活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探索新知识的积极心向,激活学生的思维,这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发现因素,创设一个促使学生比较容易发现的问题,提出问题的情景,有意识地设置矛盾,激起学生的认识矛盾冲突,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老师所提问的新知识背景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传统的课堂模式造成了学生对老师即迷

2、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即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是跳不出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老师的训斥,所以,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的。不敢向老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 此 我 认 为 我 们 应 该 积 极 创 设情 境 , 让 学 生 质 疑 , 使 质 疑 成 为 学 生 的 自 身 需 要 。民 主 和 谐 的 教 学 氛 围 是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性 发 挥 的 前 提 , 它 能 消 除 学 生 的 紧 张心 理 , 使 学 生 处 于 一 种 宽 松 的 心 理 环 境 中 。 学 生 心 情 舒 畅 , 就 能 迅 速 地 进

3、入 学 习 的 最 佳 状 态 , 乐 于 思 维 , 敢 于 质 疑 。 因 此 , 我 们 教 师 要 与 学 生 角 色平 等 , 变 “一 言 堂 ”为 师 生 互 动 。 在 课 堂 上 我 们 教 师 要 以 饱 满 的 热 情 、 真 诚的 微 笑 面 对 每 一 位 学 生 , 特 别 是 对 学 困 生 更 应 该 倾 注 以 爱 心 和 耐 心 , 使 其深 刻 地 感 受 到 教 师 的 厚 爱 和 关 注 , 真 正 体 会 到 自 己 是 学 习 的 主 人 。 从 而 缩短 与 学 生 之 间 的 心 理 距 离 、 角 色 距 离 , 建 立 朋 友 式 的 新

4、型 师 生 关 系 。 其 次, 要 允 许 学 生 质 疑 “出 错 ”。 这 是 学 生 敢 于 质 疑 的 前 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只能是“死读书,读死书。 ”而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教师应当摒弃一些落后的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5、,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多使用赞扬激励性的语言,不但对质疑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肯定,还要宽容地对待那些质疑能力差的学生。要允许学生出错,鼓励争辩。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质疑问难的信心,乐于思维,乐于发现。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会一无所得。永远不提问或者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个好学生。只有通过提问、思考和探索,只有创新学习,才会学得好。因此,为了使学生的提问具有目的性, 科学性,针对性,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适当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弄清常见的疑点有哪些。在教学中都有复习、引入、新授、巩固、拓展等步骤。复习引入时可质疑

6、的问题多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新授内容时可质疑的问题往往是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巩固拓展时可质疑的问题常常落在法则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等。新授之前质疑能制造悬念,激发兴趣。针对重点难点设疑能顺水推舟 ,引人入胜。无疑之处置疑能出其不意,制胜千里。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景的设置,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时,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质疑

7、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释疑才是最终的目的。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起组织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一是自读课文,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我探究,自我感悟,当时就解决。二是集合疑问,合作探究。由于各个学生个性、经历、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问题。为了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有必要把学生所提的问题分类。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三是教师点拨,自主解疑。对于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尝试解答问题。在解疑中要做到以读促思、以

8、思促议、以议促解,引导学生反复思考、品味。教师只在学生对一些难点“山穷水尽” 时,引导他们“另辟蹊径”,让他们有一个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四是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外阅读的知识去解决。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与课文外延相关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到课外查阅资料后,同学之间交流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质疑 ,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只有激疑才能促思。激疑的艺术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课堂提问与讨论 ,而提问与讨论问题是否具有思维价值、思维深度,往往标志着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思维训练成效的高低。只有在课堂上,巧妙设疑,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情景,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

9、采用师问生答的模式。其实我们可以大胆地尝试采用学生间的互问互答或者生问师答的模式。这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相对僵化的教学形式,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提供了十分自由、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质疑,始终做课堂学习的小主人。现行教材中,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提炼成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学生接受事物往往是由浅至深、循序渐进 ,不同的学生要求有不同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提问,又必须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把课堂提问权交给学生,尽量地让每一个学生尝试提问的成功喜悦 ,否则这一权利极有可能变成少数活跃分子的专利。学生的疑问能激发他们的求之欲望,教师应及时

10、对学生产生的疑问作出正确的评价,给他们一个欣赏、赞许的目光 ,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欣喜和有成就感。所以,学生能提出问题 ,这本身就值得肯定,更何况热情的鼓励、及时的肯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所必须的,教师应当把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另外 ,教师可设立“群言堂”广泛收集学生的问题,开展“谁的问题多”、“最佳提问人 ”、“最佳解答人”等评比活动,在学生中形成学、帮、比、超的良好学风,使学生的被动质疑转为自动质疑 ,并掌握一定的提问方法与技巧,那他们对学习会更有兴趣 ,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灵巧而有价值的质疑,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引爆器。交给学生释疑的方法,让

11、学生自己去探索,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浅浅的心灵里盛满了太多的新奇和疑问,正是这些充满神奇幻想的疑问,引诱着胆大无畏、喜欢刨根问底的学生们在科学的海洋扬帆远航。而此时的老师便是一名舵手,在学生们急需援助的时候 ,能够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学识引领着学生们走出暗礁的迷宫。“学贵知疑“,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有了疑问才会深入探究,才能形成探究的目标,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教师积极培养学生敢质疑、乐质疑、会质疑、善质疑,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让新课标的理念落到实处,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