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alm 资产负债管理课件.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58821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4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lm 资产负债管理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alm 资产负债管理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alm 资产负债管理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alm 资产负债管理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alm 资产负债管理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产负债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比较安全、高效的资金经营管理模式。它将资产和负债综合起来,协调各种不同资产和负债在总量、结构、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等方面的搭配,以此形成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我国银行以商业化、国际化为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必须借鉴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经验,运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方法,不断提高业务经营管理水平。1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1.1、资产负债管理概述1.1.1、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资产负债管理也叫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最初的含义是协调资产负债的各个项目,以取得最大的利润。美国的约翰A休斯莱姆在 银行资金管理一书中认为:“资产负债管理的实质是在

2、短期金融计划和决策中协调好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内在联系,以实现最大的盈利。 ”完整的含义是,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预测、组织、调节和监督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以实现资产负债总量上平衡、结构上合理,从而达到最大盈利的目的。1.1.2、ALM 历史资产管理:在 20 世纪 40、50 年代,商业银行的负债中有大量的支票存款和储蓄存款,这两种存款都是低成本的。因此,此时商业银行的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负债,从而商业银行的管理重点自然是资产的管理,即如何使商业银行资产产生最大的收益。负债管理:在 60 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放开,直接融资的比例加大,商业

3、银行的资金变得不那么丰富了,原因是公司的财务管理者,已经考虑资金的占用成本,因此支票存款的数量下降了,而此时的经济由于税收减免,和由于越战引起需求的增加而繁荣,因此企业对贷款的需求是很旺盛的。为了满足旺盛的贷款需求,银行管理者转向了负债管理。这样,在 60 和 70 年代,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方面。负债管理可以简单表现为商业银行用发行 CD 存单、购买联邦资金、发行商业票据的方法来筹集所需要的资金。由于当时的银行是根据筹集的资金的成本,然后再加上一定的利差将资金贷放出去,因此利差管理在当时是很盛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到了 70 年代中期,由于通货膨胀,浮动利率以及经济的不景气,使

4、得商业银行的管理的重点转向了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这种方法也就成了资产负债管理。因此资产负债管理本质是对过去 30 年商业银行管理的各种方法的总结和综合运用。在 80 年代,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有所增加,但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尽管资产负债管理是一种适应期限较短的管理方法,但这种管理方法,已经从简单的使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相搭配的方法,发展成为包括各种期限在内的管理策略,也包括了各种复杂的概念和方法。如持续期配对、浮动利率定价、利率期货、利率期权以及利率调换等。尽管有多种复杂方法的出现,但资产负债管理仍然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因为没有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简单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5、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状况,去开发自己的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因此每一家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也许都不一样。1.1.3、基本原理1.1.3.1、规模对称原理规模对称原理,即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在总量上要对称平衡。由于资产和负债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资产规模过大,会造成头寸不足,虽然可以暂时增加盈利,但却失去了流动性和安全性。相反,资产规模过小,就会造成资金闲置,虽然流动性强,比较安全,但却降低了盈利性。因此,资产负债管理要求两者规模对称,既要保持较高的资金运用率,又要防止过度运用资金。 (“三性”基础上的规模对称)1.1.3.2、偿还期对称原理(速度对称原理)它是

6、指银行资金的分配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流动速度来决定,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如活期存款偿还期短,流转速度快,要求与之对应的是流动性高、偿还期短的资产,如现金资产等;而定期存款偿还期长,流转速度慢,与其对应的应为偿还期长的贷款或投资。偿还期对称原理实际上是要求保持资产和负债的合理的期限结构,其目的是保证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但是期限对称也不是要求负债期限和资产期限要一一对称。1.1.3.3、结构对称原理它是指银行资金的分配不仅要考虑静态期限结构,而且要考虑负债的动态期限结构、成本结构等,以保证资产负债结构的对称平衡。资产和负债各项目的期限、利率、用途等方面都客观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表现

7、为一定的对称关系,按照这种对称关系,不同的负债应用于不同的资产。例如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有资本和负债,负债中又有存款和其它负债,他们在性质上是不同的,银行对其的支配权和控制度也不一样,因此将其用于资产的占用形态和内容也不一样。资产方的固定资产是银行经营不可缺少的条件,但不能用存款负债来购置固定资产。再如利率高的负债一般应与利率高的资产项目的对称,这就是效益结构对称平衡的内容;负债的同业拆入只能用于头寸的平衡,而不能用于其它的资产项目,这就是资产和负债项目在性质上和用途上对称的内容。1.1.3.4、目标互补原理商业银行的“三性”目标是难以同时达到最优的,因此, “三性”的均衡是一种相互补

8、充的平衡,是一种可以相互替代的均衡。只要银行能够实现某一段时期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了“三性”均衡的目标。所以,商业银行要在考虑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和银行具体经营情况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流动性、安全性的措施,或者是提高盈利性的措施来实现“三性”的要求。1.1.3.5、分散资产原理分散资产原理在负债结构已定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将资金分散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币种和不同种类的资产来分散风险,同时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这一原理是运用了经济活动的相关性,实现风险损失的互相抵消或风险损失与风险收入的互补,具体体现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对贷款集中度的控制等方面。1.2、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商业银行的

9、战略管理,是要让商业银行在未来 2-5 年内有一个可行而又积极的奋斗目标,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要让商业银行在未来 12 个月内,在不同的利率环境下有可供选择的方法.因此,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第一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步骤第一步 综合管理资产管理 负债管理资本管理第二步 具体管理准备头寸管理 准备头寸的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 综合的负债管理投资管理 长期债务管理贷款管理 资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第三步 资产负债表生成损益表利润=收入-利息成本-管理成本-税金实现目标的策略1.利差管理 2.费用的控制 3.流动性管理 4.资本管理 5.税的管理 6.表外业务的管理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0、资产负债管理包括综合管理、具体管理和策略目标三个内容。综合管理由个别管理的相互配合而实现的,而最终是要完成商业银行既定的目标.1.2.1、总量平衡的目标总量平衡的目标就是要求银行资产总量和负债总量实现动态平衡或实质平衡,防止超负荷运转。从帐面上看,任何一家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始终是平衡的,但表面上的平衡常常掩盖实际上的不平衡,如采用占用联行汇差、欠缴法定存款准备金、限制客户提取存款等手段扩大资金来源,增加贷款发放,造成资产负债总量的实际失衡。因此资产负债管理所要求的总量平衡是指资产的运用和负债的来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实现动态上的平衡或实质上的平衡。1.2.2、结构合理的目标就是要求银行资产

11、和负债之间在期限和时序上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其实质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或动态的调节过程,而不是银行资产与负债在偿还期和数量上的机械而缺乏弹性的对称配置。因为,结构合理目标要求保持资产和负债恰当的比例关系,形成资金配置的优化组合,这种组合又随着融资环境、经济周期和产业政策的变化而适时调节。总量平衡与结构合理的目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互为条件。资产负债总量平衡是资产负债结构合理配置的基础和前提,结构合理配置又可以促进总量平衡的实现。因为如果在结构上资产负债流动性不足,安全性差,配置不合理,必然影响总量的平衡。1.3、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以全部的资产负债为管理对象,使其在流动性、

12、安全性和效益性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实现资产负债总量平衡、结构合理,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其管理内容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即资产负债总量管理、资产负债结构管理、资产负债效益管理和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下一章专门介绍) 。1.4、资产负债总量管理这是指商业银行对资产总量和负债总量及其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它包括资产总量平衡管理、负债总量平衡管理和两者之间的总量平衡管理。1.4.1、负债的总量管理银行的负债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各项负债余额的总和,是其资金供应实力的反映。它包括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入、结算资金、发行金融债券和资本金等。负债总量的管理就是要调控负债总量的平衡,包括:负债结

13、构的平衡、负债可用程度的平衡、负债成本效益的平衡。1.4.2、资产总量的管理银行的资产总量是指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各项资产余额的总和,是银行资金占用规模和营运的综合反映。银行资产总量平衡的管理是指商业银行的各类资产(如贷款、拆出资金、证券投资及其它资产)应该均衡、合理地分布,并与负债相适应。其管理重点是保持各类资产项目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如长期资产与短期资产之间、贷款资产与其它资产之间、拆出资金的比例、备付金比例等。资产总量平衡管理必须根据负债总量平衡来进行,单纯进行资产总量的平衡,虽然可以保持资产的总量和结构的合理性,但容易脱离资产负债平衡的原则和对应关系,而片面追求资产效益的最大化。1.4.3

14、、资产总量与负债总量的平衡管理这是整个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其实质就是根据可用负债总量安排资产规模,坚持负债量制约资产量,绝不可超负荷地运用资金,而无视资金来源的最大潜力和可能。同时在结构安排上,坚持长期负债与长期资产相对应,短期负债与短期资产相对应,专项负债与专项资产相对应的原则,以实现资产负债总量的动态平衡。1.5、资产负债结构管理资产负债结构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对流动性不同的资产之间、负债之间以及资产负债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1.5.1、负债结构管理负债结构是指商业银行负债来源的构成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而负债结构的管理,就是指银行对各项负债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

15、所需负债的流动性管理,即对流动性不同的负债进行管理,它要求在负债种类、期限、数量和价格等方面的搭配,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1.5.2、资产结构管理资产结构是指商业银行资产运用的构成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而资产结构管理是银行对各种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能迅速变现的流动性管理,即相对于负债结构而言,要保持合理的资产内部结构,要求通过优化资产投向结构、期限结构、种类和价格结构,增强资产的流动性。1.5.3、资产负债对应结构管理即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不同流动性的对应管理,它包括负债对资产的使用配置和期限结构的对应平衡。如三年以上定期存款主要用于长期资产。资产负债对应结构管理一般是通过编制资产负

16、债期限结构对应平衡表来预测资产负债流动性现状,从而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结构调整对策和措施,优化资产负债的结构。1.6、资产负债效益管理。资产负债效益管理就是在保证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而又节约地筹措资金和供应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周转速度,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盈利。从资金管理的角度看,资产负债效益管理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营业成本的耗费和资金的收回与分配;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资产负债效益管理主要包括银行收入管理、银行成本管理、银行利润管理等内容。1.6.1、银行收入管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收入由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金融机构往来收入组成。银行收入管理就是要对各项收

17、入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准确归类、及时核算入帐,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1.6.2、银行成本管理银行成本管理就是要求对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分析、考核、检查和监督。银行成本预测就是对未来银行业务经营成本的变动趋势和计划期的银行成本费用水平进行预先的推断和分析,主要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银行成本计划可以根据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要求来确定,本着既要保证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又要节约费用开支,降低成本的要求进行编制,从而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规模、结构和利率的变动等主要因素对银行成本的影响,找出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1.6.3、银行利润管理银行利润是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

18、总收入扣除各种成本、税金后的剩余,才是银行的纯利润即净收益。加强银行利润管理最根本是要扩大银行的盈利性资产的规模,提高资金利用率和盈利资产的收益率,同时降低成本、减少资产风险损失、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2 资产负债管理的一般方法伴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出现了多种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方法.各种管理方法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一定的适应性,当然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下面就介绍一些主要的方法.2.1、资金汇集法资金汇集法又称资金总库法或资金水池法。这种方法的指导思想是把银行各种负债集合成为一个资金总库,然后按照流动性需要分配到各种资产中去。如图 2.1-1 所示:这种方法的起源可

19、以追溯到商业银行的创建初期,大量运用于 20 世纪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基本内容是:不考虑银行各种资金来源的性质,不论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借入资金或是银行资本金,均把它们汇集起来,按照银行的需要进行分配。分配时,依照先确定资产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状况,再按银行对资金的需求的轻重缓急进行分配的基本程序进行,而没有固定各项资产分配的比例。银行资金来源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短期非存款借入款资金总库银行资金使用的先后顺序第一准备金第二准备金贷款 长期证券投资固定资产资本金图 2.1-1 资金汇集法资金汇集法为商业银行进行资金的分配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规则,如应该建立商业银行的第一与第二准备金,以使银行的流动性

20、得到保证;应该按照资金来源的规模安排银行的资金运用规模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成本低。但是它没有为商业银行提供评价资金流动性的标准,没有考虑到银行资产负债各个项目之间应有的相互联系,易使银行由于过于看中流动性而忽视盈利性。2.2、资金分配法资金分配法也称资金转换法.它是针对资金集中法的缺陷提出来的.出现在20 世纪 40 年代,主要是根据资产管理思想,提出商业银行应如何安排资金组合的运作策略.基本内容是:商业银行在把现有的各项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 ,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也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那些具有较低周转率或相对稳定的资金来

21、源应分配到相对长期、收益较高的资产上;而周转率较高的不稳定性存款则主要应分配到短期的、流动性较高的资产项目上。如活期存款有较高的周转率和准备金比率,其偿还期可以视为零,从对称原则出发,应主要分配到作为一级准备的现金资产和作为二级准备的短期证券资产上,少部分用于贷款。定期存款稳定性较高,则主要运用于贷款和中长期证券投资的盈利性资产。资本金特别是股本一般不要求法定准备金,且不存在到期偿付的要求这部分资金主要用来购置建筑物和设施。如图 2.2-1 所示:活期存款中心储蓄存款中心定期存款中心资 本 金第一准备金第二准备金贷 款长期证券投资固 定 资 产图 2.2-1 资金分配法示意图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22、它承认银行不同的资金来源有着不同的流动性要求,并且根据资金来源的性质来确定其在银行资金运用中的分配数量,有利于商业银行减少投放于流动性资产的数量,有利于银行增加盈利,并使银行能够兼顾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双重要求。不足之处:第一,以资金来源的流转速度作为安排资产结构的依据,忽视了银行资金来源的实际变动情况,可能会由于高估银行的流动性要求而减少银行的盈利。第二、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是相互独立的。而事实上,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均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并且在通常情况下,银行的资金运用比资金来源的增长速度更快,两者难以作严格的对应关系。 (信用扩张倍数,派生存款)第三、与资金汇集法一样,

23、只重视存款支付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而忽视了银行为满足贷款的增长需求也应该保持相应的流动性。2.3、差额管理法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越来越倾向于从强调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内在联系着手,抓住某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从事业务经营,力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高盈利的目标。差额管理法认为,资产与负债内在联系的关键因素是利率和期限,通过缩小或扩大利率匹配和期限匹配所形成的差额的幅度,来合理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和规模。因此,差额管理法有两种类型:2.3.1、按利率匹配形成的差额管理法该方法按照利率变化的特点,把所持有的资产和负债分为三大类(见图2.3-1):第一,相匹配利率的资产与负债:是指那部分具有相同的预期期限和有一定的利率差幅度,且在数量上相等的特定的资产和负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