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女娲补天教学案例教学设想:女娲补天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天突然塌了一大块,天空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上山洪爆发,大火熊熊,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历经千辛万苦,炼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险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是从中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是我
2、们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趣进行学习和思考。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用启发、探究等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围绕三个问题:1、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怎样补天?3、女娲补天的结果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我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改变以往重文本、轻情感,重灌输,轻体验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教学实录: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2一、复习。1、师:昨
3、天,我们学了女娲补天的生字和词语,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你们学习的情况师: (拿出你们的听写本 )师念生词:轰隆隆 倒塌 露出 燃烧 熊熊大火 挣扎 熄灭 喷出 缺少 纯青石 冶炼 盆子。师:(出示写有以上词语的小黑板)你们对照小黑板上的词语检查你们的听写情况,把错的词语圈出来改正过来,在旁边写两遍。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师: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你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吗?生:讲的是一天夜里,远远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块,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找五彩石,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二、用心品读,细致感悟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女娲补天 ,齐读课题,上节课
4、,同学们对课题提出了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怎么补天?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解决这三个问题(一)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师:课文的那些段落写了女娲为什么补天呢?生:第一自然段讲了女娲为什么补天。师:那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第 1 自然段,读完之后,用个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并说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可以用笔划一划有关的词语、句子。学生自读感悟生 1:我读出了可怕,从“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里的“大窟窿”感受到的。3师:(板书:可怕)谁也读出了可怕,从哪儿读出来的?生 2:我从“轰隆隆的巨大响声”感受到声音非常大,很可怕。生 3
5、:我从“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知道这个窟窿很大,很黑,很可怕。师:那你能读读吗,让我们来感受这份可怕。指名读。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可怕?生 4:我从“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感受到可怕。师:你能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来说说吗?生 4:这里用了两个“许多人”,说明在山顶上围困的人很多,在水里挣扎的人也很多。师:同学们,你们看这 2 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围困”“挣扎”变红)生 5:这两个词语都是同偏旁的字组成的。师:你能结合偏旁来想象当时人们的情景吗?生 6:“围困”都是大口匡,当时的人们都被火围着,逃不
6、出去。生 7:可能两个人抱在一起呼喊。生 8:有的人身上被烧着了,可也没地方可以逃。师:多么可怕呀,再说说水里的人们。生 9:水里的人用手拼命地挣扎。生 10:一边挣扎一边直喊救命。师:你能通过朗读来让大家感受这场灾难的可怕吗?指名读齐读师:再仔细读,还从哪儿感受到灾难的可怕?4生:女娲被巨大的响声震醒了,声音很大。师:仅仅是声音大吗?再读读下句。生:威力也很大,把地都震裂了。生:我从“一道道深沟”知道有很多很深的沟。师:那你能想象当时的可怕情景吗?生:人们四处乱逃,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深沟。生:人们养的动物也掉进了沟里。师:那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生:人们的生活很惨。师:(板书:惨)(音效:轰隆隆
7、播放受难的悲惨图片)师:火海里,大水中,女娲又听到了什么?生:女娲听到了孩子们的哭泣声。生:听到人们在喊“救命”。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们的生活吗?生:水深火热。师:(板书:水深火热)这些人都是女娲造出来的,她看到她的子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她会想些什么?生:女娲想“我一定要救人类”。生:女娲想“我一定要把天补上”师:那女娲是怎样做的呢?读读第 2 自然段,你又知道了什么?生:女娲求雨神熄灭天火,又造船救出水中的人们。生:我知道女娲做这两件事是很艰难的师:你从哪儿知道的?生:我从“求雨神”知道的,她一定是跪着苦苦哀求生:我还知道女娲想的很周全,先熄火再救人。指名读课文5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
8、女娲?生:我读出了一个考虑事情很周全的女娲。生: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女娲师:谁来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三)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师:是啊,心地善良的女娲一心要救人类,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又是怎样把天补上的呢,默读读文三、四段。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生自读感悟。生 1:我读懂了女娲找五彩石很艰难。师:你从那些句子或词语读出来的呢?生 1:我从“零零星星”这儿看出这种五彩石很少,不容易找。生 2:我从“她原以为山上的五彩石很多,不用费多大力气” 可以看出她原来找五彩石费了很大力气。生 3:我从“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看出女娲找五彩石花了很长
9、时间。师:这句话除了写女娲找五彩石时间长,你还能体会出什么?生 4:女娲很劳累。师:还有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女娲找五彩石很艰难。生 5:我从“终于”体会出女娲找到五彩石很不容易,很艰难。生 6:我从“她找啊找啊” 可以看出女娲找五彩石找了很多地方,很长时间,历尽了千难万险。师:你们想象一下,女娲可能倒过那些地方找五彩石呢?生 7:她去过泰山。 。生 8:她去过黄山,华山生 9:她去过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6生 10:她到过长江,黄河。师:是啊,女娲爬山涉水,翻山越岭,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现在,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怎样的女娲呢?生:勇敢的女娲,生:不怕困难的女娲。生:做事坚持不懈的女娲
10、。生:为了她的子民,不怕牺牲的女娲。师:你能把这位勇敢,不怕困难的女娲历尽千难万险寻找五彩石的过程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师:女娲不辞千辛万苦找齐了五彩石,她又是怎样补天的呢?默读第四段,用勾画出表示女娲怎样补天的动作的词语。生读文勾画。生:女娲补天的动作的词语(找,挖,放,冶炼,炼,化,装,端,泼)师板书以上词语师:从这一系列的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了女娲补天的艰辛。师:还从那个词语也可以看出女娲补天的艰辛?生:我从“五天五夜”看出炼石过程时间长和女娲补天的劳累艰辛。师:你能根据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女娲补天的经过吗?学生自由练说指名说。师:女娲为了拯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
11、着生命危险,不辞千辛万苦寻找五彩石补天,学到这儿,你想对我们的生命之神女娲说点什么?7生:女娲,你真了不起。生:女娲,你真勇敢。生:女娲,你真善良。生:女娲,你真是一位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了不起的女神。师:面对这样一位善良,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女神,我们的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同学们,把你的这些感情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吧,大家一起读三四自然段(三) 、齐读第五自然段,想象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师:想象一下,女娲把天补好以后是怎样的景象?生:天边飘起五彩的云霞,天空美丽极了。生:大地上又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师:是啊,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
12、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大家齐读第五段。三、师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 女娲补天是我国古代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不是生活中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女娲是一个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英雄。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很多,老师向你们推荐一本书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大家可以读一读。以后 我们可以开一个故事交流会,把你看过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四、作业。1、抄写喜欢的语句。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听。8教学反思女娲补天一
13、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复述故事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趣进行学习和思考。如何充分达到这种境界,在阅读中,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内在美,为学生创设民主、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解疑过程中,
14、抓住重点词句品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第一个问题是女娲为什么补天?我主要抓住描写天破之后的可怕景象的语句和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勇敢和善良。第二个问题是女娲怎样补天的?当然要体现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主要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如“她忙了几天几夜” , “找啊找” , “终于” ,以及女娲补天动作的词语等,体会词语中所包含的意思,所蕴藏的情感。从而体会女娲补天的艰辛和劳累。第三个问题在学生回答时,我着重引导他们想象天补好以后的美丽景象。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想法,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9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