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广州市规划局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0年6月,汇报内容,1 绿道的概念及构成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等。 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食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摘自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一、相关概念与领导要求,2 绿道的特点 绿道从乡村深入城市中心区,具有生态联系功能,可改善城市
2、热岛效应和居住环境,是城市的“风道”,符合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 绿道是城乡联系的纽带,可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户外空间,增加城乡居民彼此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城乡统筹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绿道除了设置游径、休息站、零售和简易餐饮服务等必要设施外,还可以在绿道周边结合旅游发展建设酒店、度假村、运动俱乐部等设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 摘自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一、相关概念与领导要求,3 区域绿道的分类 生态型绿道 主要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小溪、海岸及山脊线建立,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 郊野型绿道 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
3、敞绿地、水体、海岸和田野,通过登山道、栈道、慢行休闲道等形式而建立,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都市型绿道 主要集中在城镇建成区内,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等以及城镇道路两侧的绿地而建立,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少于20m。 引自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生态型绿道,一、相关概念与领导要求,郊野型绿道,都市型绿道,4 区域绿道的具体建设内容 发展节点 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 慢行道 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专用道)、水道等非机动车道; 标识系统 包括标识牌、引导牌、信息牌等标识设施; 基础设施 包括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
4、、照明、通讯等配套设施。 服务系统 包括换乘、租售、露营、咨询、救护、保安等服务设施。 引自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一、相关概念与领导要求,用3年左右的时间,率先在珠三角地区建成六条总长约1690公里的区域绿道,构成珠三角绿道网的主体框架,实现“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举措,各地要科学规划、统筹规划,全面推开绿道网建设工作。珠三角要把绿道建设摆在和轨道同样重要的位置。,一、相关概念与领导要求,5 领导要求,确定6条区域绿道,与广州相关的有
5、4条,广州范围内主线长度340公里。,二、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对我市的指引,2号绿道:东岸山海休闲绿道,3号绿道:珠三角文化休闲绿道,4号绿道:广珠生态休闲绿道,1号绿道:西岸山海休闲绿道,1号绿道:西岸山海休闲绿道起于肇庆,经广州沙面-白鹅潭、海珠万亩果园、大学城、化龙湿地公园、莲花山景区、亚运村-海鸥岛、大虎岛,至中山珠海,2号绿道:东岸山海休闲绿道起于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经从化温泉、帽峰山、天麓湖郊野公园,至东莞深圳惠州。,以珠江水系为脉络,以北部山林为主,3号绿道:珠三角文化休闲绿道起于江门,经广州大夫山-滴水岩、余荫山房、莲花山景区,至东莞惠州。,4号绿道:广珠生态休闲绿
6、道起于广州芙蓉嶂水源林保护区,至佛山中山珠海。,以自然、城市景观为主,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主,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 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1-2020)修编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规划建设布局 广州市城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区步行系统规划,三、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方案1 规划依据与参考,地域性原则:串联本地最有特色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郊野郊野公园、旅游点、古村落、文物古迹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 社会性原则:形成以健康生活为前提的
7、、以宜居城乡为目标的绿色载体,提倡公共参与,开放给公众共同使用。 生态性原则: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风向以及生态承载力特征。 经济性原则:结合现状可供选择绿道路径,强化绿道建设的可操作性。 历史性原则: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安全性原则:以慢行交通为主,减少与机动车的冲突。,三、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方案2 规划原则,区域绿道:深化落实纲要的省1至4号区域绿道,使选线更加合理。 城市绿道:结合广州实际,与区域绿道衔接,起到补充与完善的作用。,三、广州市绿道网 建设规划方案3 绿道分类,东莞,佛山,中山,东莞,佛山,中山,三、广州市绿道网 建
8、设规划方案 4 区域绿道,广州市绿道网规划图,省2号绿道,省3号绿道,省1号绿道,省4号绿道,总长度526km 滨海绿道(省1号绿道):佛山沙面珠江前后航道大学城莲花山亚运村黄山鲁南沙湿地中山,长度163km 流溪河绿道(省2号绿道):流溪河沿线,长度127km 天麓湖绿道(省2号绿道):流溪河帽峰山天鹿湖东江东莞, 长度53km 增江绿道(省2号绿道支线):流溪河白水寨增派公路增江河东江东莞,长度113km 莲花山绿道(省3号绿道):佛山滴水岩、大夫山长隆余荫山房莲花山东莞, 长度38km 芙蓉嶂绿道(省4号绿道):芙蓉嶂水库天马河巴江河佛山南海,长度32km,三、广州市绿道网 建设规划方案
9、 5 城市绿道,共20条,长度395km。 增城市城市绿道 海鸥岛城市绿道 白坭河城市绿道 广从路城市绿道 长洲岛城市绿道 龙头山城市绿道 大沙河城市绿道 环大坦沙城市绿道 浣花路城市绿道 萝岗区城市绿道 车陂涌城市绿道 东濠涌城市绿道 新城市中轴线城市绿道 珠江前航道北城市绿道 珠江前航道南城市绿道 珠江前航道西城市绿道 花地河城市绿道 海珠涌城市绿道 沙河涌城市绿道 猎德涌城市绿道,东莞,佛山,中山,广州市各区、市绿道规划一览表,四、各区、市绿道网规划,越秀区,荔湾区,珠江前航道西城市绿道(花地河珠江大桥段)近期难以贯通,建议远期实施,环大坦沙城市绿道近期难以完全贯通,建议远期实施,天河区
10、,海珠区,白云区,绿道(钟落潭以北段)堤岸未建设,实施较为困难。,黄埔区,萝岗区,花都区,番禺区,3号区域绿道(沙湾佛山顺德段)实施较为困难,南沙区,1号区域绿道(市南路番禺段)实施较为困难,增城市,绿道基本位于山体丛林中,线位需具体确定。,绿道位于铁路与高速公路之间,线位需具体确定。,从化市,绿道基本位于山体丛林中,线位需具体确定。,五、2010年全市绿道网建设实施方案,2010年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图,广州区域绿道分别与中山市、佛山市和东莞市衔接,衔接点共有6个,其中与中山衔接点1个,与东莞衔接点2个,与佛山衔接点3个。,六、区域绿道网城 际交界面衔接说明,衔接单位:广州南沙区横沥镇中山市
11、民众镇。 衔接位置:番中公路(洪崎沥大桥) 衔接方案:利用洪崎沥大桥两侧非机动车道进行建设,其中人行道宽约2.5米,自行车道宽约3米,非机动车道与车行道之间设安全护栏。,与中山交界面,衔接单位:广州增城市新塘镇东莞市麻涌镇。 衔接位置:近期为广深高速桥;远期为城际轨道连接 衔接方案:该衔接点近期通过公交接驳,远期通过轻轨连接。近期连接方案为:荔新路新塘规划交通枢纽中心 荔新路 101国道 广深高速 东莞麻涌镇东环路规划绿道驿站。,与东莞交界面,衔接单位:广州番禺区石楼镇东莞市麻涌镇。 衔接位置:莲花山大桥 衔接方案:该衔接点为远期衔接,需结合莲花山大桥建设进行,可选取公交连接或自行车道连接两种
12、方式,在大桥设计中具体确定。,与东莞交界面,衔接单位: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 衔接位置:鲁岗涌西岸堤路 衔接方案:利用现有鲁岗涌堤岸路,建设自行车道,自行车道宽约3米。,与佛山交界面,衔接单位:广州荔湾区海龙街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 衔接位置:龙溪大道(五丫口大桥) 衔接方案:利用五丫口大桥两侧非机动车道进行建设,其中人行道宽约2.5米,自行车道宽约3米,非机动车道与车行道之间设安全护栏。,与佛山交界面,衔接单位:广州番禺区沙湾街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 衔接位置:市良路(三善大桥) 衔接方案:利用三善大桥两侧非机动车道进行建设,其中人行道宽约2.5米,自行车道宽约3米,非机动车道与车行道之间设安全护栏。,与佛山交界面,汇报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