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沙市中学 2018 届高三高考冲刺第一次考试理综化学试题1.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玻璃、水晶和陶瓷都是传统硅酸盐材料 B. 可溶性铝盐和铁盐可用作净水剂C. SO2 和 NO2 都能形成酸雨而破坏环境 D. CO2 和 CH4 都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答案】A【解析】A. 水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氧化物不是硅酸盐,故 A 错误;B. 铝离子和铁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悬浮物而净水,故 B 正确;C. 酸雨与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排放有关,故 C 正确; D. CO2、CH 4 都是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故 D 正确;答
2、案选 A.点睛:玻璃、水泥和陶瓷都是传统硅酸盐材料,而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材料。2. 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 2H 和 18O 所组成的水 11 g,所含的中子数为 4NAB. 1 mol N2 与 4 mol H2 反应生成的 NH3 分子数为 2NAC. 标准状况下,7.1 g 氯气与足量石灰乳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2NAD. NO2 和 H2O 反应每生成 2 mol HNO3 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2NA【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由 2H 和 18O 所组成的水为 2H218O,根据 n=m/M 可知 11g 水的物质的量n=
3、 =0.5mol,而 1mol2H218O 含 12mol 中子,故 0.5mol 水中含 6mol 中子,故 A 错误;B由于合成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 1 mol N2 与 4 mol H2 反应生成的 NH3 分子数小于 2NA,故 B 错误;二氧化碳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是双键,故 1mol CO2 中含有的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 4mol,数目为 4NA,故 B 错误;C氯气和石灰水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气自身氧化还原,氯元素化合价 0 价变化为-1 价和+1 价,标准状况下,7.1 g 氯气物质的量为 0.1mol,与足量石灰乳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1NA,故 C 错误; DN
4、O 2 和 H2O 反应生成 HNO3 的反应是歧化反应:3NO 2+H2O=2HNO3+NO,此反应生成 2molHNO3,转移2mol 电子,个数为 2NA,故 D 正确。故选 D。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化学计量的综合计算3.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及药品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 甲用于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lCSiB. 乙用于分离 I2 和 NH4ClC. 丙装置能组成 Zn、Cu 原电池D. 丁用于测定某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CB加热时碘升华,氯化铵分解,则图中装置不能分离混合物,故 B 错误;C该装置可以构成 Zn、Cu 原电池,故 C 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酸式滴定管盛装
5、,故 D 错误4. 咖啡酸具有较广泛的抑菌作用,结构简式如下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含有四种官能团B.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碳碳双键C. 1 mol 咖啡酸与足量钠、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相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 12D. 1 mol 咖啡酸可与 4 mol Br2 发生反应【答案】D【解析】分子中含有羟基、羧基、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故 A 错误;羟基、碳碳双键都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碳碳双键,故 B 错误;碳酸钠与酚羟基、羧基都能反应,碳酸氢钠与羧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 C 错误;羟基的邻位、对位与溴取代,碳碳双键与溴加成,1 mol 咖
6、啡酸可与4 mol Br2发生反应,故 D 正确。5. 已知高能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式为 2LiFeS=FeLi 2S,LiPF6SO(CH3)2 为电解质,用该电池为电源电解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 Ni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极 Y 应为 LiB. 电解过程中,b 中 NaC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不断减小C. X 极反应式为 FeS2Li 2e =FeLi 2SD. 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 a、b 两室合并,则电解反应总方程式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A. 镍离子在阴极放电,因此镀镍铁棒是阴极,则电极 Y 负极,即为 Li,A 正确;B. 碳棒是阳极,氢氧根
7、放电,钠离子通过阳离子膜进入 b 室,c 中的氯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 b 室,所以电解过程中,b 中 NaC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不断增大,B 错误;C. X 极是正极,反应式为 FeS+2Li+2e-=Fe+Li2S,C 正确;D. 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 a、b 两室合并,阳极是氯离子放电,因此电解反应总方程式发生改变,D正确,答案选 B。6. 短周期元素 A、B、C、D、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B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C 、D 为金属元素,且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 K 层电子数;若往 E 单质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
8、,可观察到先变红后褪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 E 强B. 某物质焰色反应呈黄色,该物质一定是含 C 的盐C. 向 D 单质与沸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D. B 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 A 的氢化物【答案】CA高氯酸的酸性比硝酸的强, A 错误;B某物质焰色反应呈黄色,该物质含有 Na 元素,可能是含钠盐,也可能为 NaOH 等,B 错误;C Mg 单质与沸水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镁,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C 正确;DA 的氢化物是甲烷、B 的氢化物是氨气,氨气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沸点高于甲烷的, 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
9、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侧重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B 选项为易错点,注意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注意在对物质性质进行解释时,是用化学键知识解释,还是用范德华力或氢键的知识解释,要根据物质的具体结构决定。7. 某温度下,向 10 mL 0.1 mol/L CuCl2 溶液中滴加 0.1 mol/L 的 Na2S 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u 2+)与 Na2S 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lg2=0.3, Ksp(ZnS)=31025 mol2/L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b、c 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 b 点B. Na2S 溶液中:c(S 2
10、)+c(HS )+c(H2S)=2c(Na+)C. 该温度下 Ksp(CuS)=41036 mol2/L2D. 向 100 mL Zn2+、Cu2+浓度均为 105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104 molL1 的 Na2S 溶液,Zn 2+先沉淀【答案】C【解析】CuCl 2、Na2S 水解促进水电离, b 点是 CuCl2 与 Na2S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溶质是氯化钠,对水的电离没有作用,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为 b 点,故 A 错误 ;根据物料守恒 Na2S 溶液中:2c(S 2-)+2c(HS-)+2c(H2S)= c(Na+),故 B 错误;b 点是 CuCl2 与 Na2S
11、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c(Cu2+)= c(S2-),根据 b 点数据,c(Cu2+)= mol/L,该温度下 Ksp(CuS)=410-36 mol2/L2,故 C 正确;K sp(ZnS)=310-25 mol2/L2 大于Ksp(CuS),所以向 100 mL Zn2+、Cu2+浓度均为 10-5 molL-1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10-4 molL-1 的 Na2S 溶液,Cu2+先沉淀,故 D 错误。8. 四氯化钛(TiCl 4)是生产金属钛及其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室温下,四氯化钛为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以 TiO2 和 CCl4 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取液态 TiCl4,装置如
12、图所示。有关信息如下:反应原理:TiO 2(s)+CCl4(g) T iCl4(g)+CO2(g)。反应条件:无水无氧且加热。有关物质性质如下表:物质 熔点/ 沸点/ 其它CCl4 23 76 与 TiCl4 互溶TiCl4 25 136 遇潮湿空气产生白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 F 橡皮管的作用是_,装置 F 中有氮气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顺序为 FB_ 。_(3)欲分离 C 中的液态混合物,所采用操作的名称是 _。(4)实验开始前首先点燃_处酒精灯(填“D 或 F”) ,目的是 _。(5)E 装置_(填“ 能或不能” )换成 B 装置,理由是_。【答案】
13、 (1). 平衡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 (2). NaNO2+NH4Cl N2+NaCl+2H2O (3). A、D、C、E (4). 蒸馏 (5). F (6).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保证反应在无水无氧环境下进行 (7). 不能 (8). B 装置可以吸收水,但不能阻止空气中的氧气,不能保证反应在无氧环境下进行【解析】 (1)装置 F 中连有一段橡皮管 ,可以平衡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之间的气压,便于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流下;在圆底烧瓶中 NaNO2 和 NH4Cl 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 N2、NaCl 和 H2O,方程式为:NaNO 2+NH4Cl N2+NaCl+2H2O 答案为: 平
14、衡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 、NaNO2+NH4Cl N2+NaCl+2H2O(2)装置 F 中产生氮气,通过氮气将装置中空气排出,防止 TiCl4 被氧化,B 为干燥管,干燥氮气,防止生成的 TiCl4 遇潮湿的气体产生白雾;A 装置加热使四氯化碳挥发,D 中装置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 TiO2(s)+CCl4(g) T iCl4(g)+CO2(g),CCl4、TiCl4 熔点较低,C 装置使这两种物质转化为液态, E 装置连接空气,应该盛放浓硫酸,干燥空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顺序为FBADCE。答案为:A、 D、C、E(3)C 中的液态混合物为 TiCl4 与未反应的 CCl
15、4,二者互溶,采取蒸馏方法进行分离,答案为:蒸馏;(4) D 中的反应要保证在无水、无氧环境下进行,要先通一会儿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再点燃酒精灯,因此实验开始前首先点燃 F 处酒精灯。答案为:F、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保证反应在无水无氧环境下进行(5)因为 TiCl4 遇潮湿空气产生白雾,发生水解反应,且反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 E 装置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氧气进入;B 装置可以吸收水,但不能不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不能保证反应在无氧环境下进,故 E 装置不能换成 B 装置;答案为:不能 、B 装置可以吸收水,但不能阻止空气中的氧气,不能保证反应在无氧环境下进行9. 硫酸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
16、领域和工农业生产。工业上由氧化锌矿(主要成分为 ZnO,另含ZnSiO3、FeCO3、CuO 等)生产 ZnSO47H2O 的一种流程如图: (1)步骤的操作是_。 (2)步骤加入稀硫酸进行酸浸时,需不断通入高温水蒸气的目的是_。(3)步骤中,在 pH 约为 5.1 的滤液中加入高锰酸钾,生成 Fe(OH)3 和 MnO(OH)2 两种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4)步骤中,加入锌粉的作用是_。 (5)已知硫酸锌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41.8 54.1 70.4 74.8 67.2 60.5从硫酸锌溶液中获得硫酸锌晶体的实
17、验操作为_、冷却结晶、过滤。烘干操作需在减压低温条件下进行,原因是_。 (6)取 28.70 g ZnSO47H2O 加热至不同温度,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分析数据,680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 aZnO bZn3O(SO4)2 cZnSO4 dZnSO4H2O【答案】 (1). 过滤 (2). 升高温度、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以加快反应速率 (3). 3Fe2+MnO4-+8H2O=3Fe(OH)3+MnO(OH)2+5H+ (4). 除去 Cu2+ (5). 60条件下蒸发浓缩 (6). 降低烘干的温度,防止 ZnSO47H2O 分解 (7). b【解析】氧化锌矿(主要成分为 ZnO,
18、另含 ZnSiO3、FeCO3、CuO 等)加稀硫酸溶解,过滤,滤液中含有硫酸锌、硫酸铜、硫酸亚铁,再加高锰酸钾溶液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 MnO(OH)2 和氢氧化铁沉淀,过滤,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加锌粉置换铜离子 ,过滤,滤渣为 Cu 可能含有 Zn,滤液为硫酸锌和硫酸钾,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 ZnSO47H2O晶体,根据分析可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固体和液体通常用过滤的方法,ZnSiO 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硅酸不溶于水,因此所用的操作为过滤。答案为:过滤(2) 氧化锌矿在加入稀硫酸溶解的同时不断通入高温水蒸气,可以升高温度、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从而加快反应速率。答案为:升高温
19、度、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以加快反应速率(3)在 pH 约为 5.1 的滤液中加入高锰酸钾,高锰酸钾与 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Fe(OH)3 和 MnO(OH)2两种沉淀,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Fe2+MnO4-+8H2O=3Fe(OH)3+MnO(OH)2+5H+。答案为:3Fe 2+MnO4-+8H2O=3Fe(OH)3+MnO(OH)2+5H+(4)步骤中,向滤液中加入锌粉,可以与 Cu2+反应置换出铜,从而除去 Cu2+。答案为:除去 Cu2+(5)从溶液中获得晶体通常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等操作,因为 ZnSO47H2O 易分解,所以烘干操作需在减压低温条
20、件下进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60 条件下蒸发浓缩,降低烘干的温度,防止 ZnSO47H2O 分解。答案为 :60条件下蒸发浓缩、 降低烘干的温度,防止 ZnSO47H2O 分解 (6)28.70gZnSO47H2O 的物质的量为 0.1mol,由 Zn 元素守恒可以知道,生成 ZnSO4H2O 或 ZnSO4 或 ZnO 或Zn3O(SO4)2 时, 物质的量均为 0.1mol,若得 ZnSO4H2O 的质量为 17.90g(100);若得 ZnSO4 的质量为16.10g(250);若得 ZnO 的质量为 8.10g(930);据此通过排除法确定 680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Zn3O(SO
21、4)2;答案为 :b10. 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1)工业上用 CO2 和 H2 反应合成二甲醚。已知:CO2(g) 3H2(g) CH3OH(g)H 2O(g) H1181.6 kJmol 1 ;2CH3OH(g) CH3OCH3(g)H 2O(g) H224.5 kJmol 1 。写出 CO2(g)和 H2(g)转化为 CH3OCH3(g)和 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2)在某压强下,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 2 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T 1 温度下,将 6 mol CO2 和 12 mol H2 充入 2 L 的密闭容器中,
22、5 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 05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CH3OCH3)_;K A、KB、KC 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_。(3)若 2CO(g) 4H2(g) CH3OCH3(g)H 2O(g) H204.7 kJmol 1 在恒温恒压下进行,以下叙述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序号) 。ACO 和 H2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12 BCO 的消耗速率等于 CH3OCH3 的生成速率的 2 倍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4)如图 P 是可自由平行滑动的活塞,关闭 K,在相同温度时,向 A 容器中充入
23、1 mol CH3OH(g)和 2 mol H2O(g),向 B 容器中充入 1.2 mol CH3OH(g)和 2.4 mol H2O(g),两容器分别发生反应 CH3OH(g)H 2O(g)CO2(g) 3H2(g)。已知起始时容器 A 和 B 的体积均为 a L,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 B 的体积为 1.5a L,容器 B 中 CH3OH 转化率为_;维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打开 K 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到平衡,容器 B 的体积为_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不考虑温度的影响)。(5)CO2 溶于水形成 H2CO3。已知常温下 H2CO3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K14.410 7 、K24.710
24、11 ,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K1.7510 5 。常温下,用氨水吸收 CO2 可得到 NH4HCO3 溶液,NH 4HCO3 溶液显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请计算反应 NHHCOH 2O NH3H2OH 2CO3 的平衡常数K_。(6)工业上采用电化学还原 CO2 是一种使 CO2 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如图是利用此法制备 ZnC2O4 的示意图(电解液不参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Zn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ZnC2O4 在交换膜右侧生成C电解的总反应式为 2CO2 Zn ZnC2O4D通入 11.2 L CO2,转移 0.5 mol 电子【答案】 (1). 2CO2(g
25、)6H 2(g) CH3OCH3(g)3H 2O(g) H387.7 kJmol 1 (2). 0.18 molL 1min1 (3). KAK CKB (4). CDE (5). 75% (6). 1.75a (7). 碱性 (8). 1.3103 (9). C【解析】(1)设CO 2(g)+3H2(g) CH3OH(g)+H2O(g) H1=-181.6 kJmol-1,2CH3OH(g)CH3OCH3(g)+H2O(g) H2=-24.5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2+ 可得到 CO2(g)和 H2(g)反应转化为CH3OCH3(g)和 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2(g)+6
26、H2(g) CH3OCH3(g)+3H2O(g) H=-387.7 kJmol-1。答案为:2CO 2(g)6H 2(g) CH3OCH3(g)3H 2O(g) H387.7 kJmol 1 (2)T1 温度下,将 6molCO2 和 12 mol H2 充入 2 L 的密闭容器中,由图象可知,5 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二氧化碳转化率为 60%,则生成 CH3OCH3 为 6mol60%1/2=1.8 mol,所以平均反应速率 v(CH3OCH3)=c/t=(1.8mol/2L)/5min=0.18molL-1min-1;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所以 KA=KC,根据图象知,在投料比相同
27、时,T 1 温度下二氧化碳转化率大于 T2 温度下的,则 KA=KCKB。答案为:0.18 molL 1 min1 、KAK CKB(3)选项 A,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与反应物的初始量及转化率有关,A 错误;选项 B,一氧化碳的消耗速率与甲醚的生成速率都属于正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错误;选项 C,随着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少,由于压强不变,则气体的体积减小,容器中混合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正确;选项 D,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少,则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逐渐增大,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
28、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正确;选项 E,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气体的体积减小,则密度增大,当容器中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E 正确。答案为:CDE(4)B 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 1.5 倍,增加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3.6mol0.5=1.8mol,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 2mol 时,反应消耗甲醇 1mol,故该反应消耗的甲醇的物质的量为 0.9mol,CH3OH的转化率= 100%=75%。打开 K 时,A、B 组成一个等温等压体系,设打开 K 重新达到平衡后总的体积为 xL,根据等效平衡原理得 x(3+3.6)=1.5a3.6,求得
29、x=2.75a,所以 B 的体积为 2.75aL-aL=1.75aL。答案为:75% 、1.75a(5)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已知 NH3H2O 的电离平衡常数 K=1.7510-5,H2CO3 的电离平衡常数 K1=4.410-7,K2=4.710-11,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 NH4+的水解程度,故 NH4HCO3 溶液显碱性;反应NH4+HCO 3-H 2O NH3H2OH 2CO3 的平衡常数 K= = =10-14/(1.7510-54.410-7)=1.310-3。答案为:碱性、1.310 3(6)A.该装置是电解池,还原反应发生在阴极,则 Pb 极是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Zn
30、与电源的正极相连,A 错误;B.题图中用的是阳离子交换膜,故生成的 Zn2+可以移动到左侧,故在左侧生成 ZnC2O4,B 错误;C.阳极 Zn 失去电子生成 Zn2+,阴极 CO2 得电子变为 C2O42-,所以电解的总反应式为 2CO2Zn ZnC2O4,C正确;D.未指明气体是在标准状况下, 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包括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 由 P、S、Cl、Ni 等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 Cl 原子核外电子占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个, P、
31、S、Cl 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_。(2)SCl2 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_,该分子构型为_。(3)PH4Cl 的电子式为_, Ni 与 CO 能形成配合物 Ni(CO)4,该分子中 键与 键个数比为_。(4)已知 MgO 与 NiO 的晶体结构(如图 1)相同,其中 Mg2+和 Ni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 66pm 和 69pm。则熔点:MgO_NiO(填“”、 “”或“=” ) ,理由是_。(5)若 NiO 晶胞中离子坐标参数 A 为(0,0, 0),B 为(1,1,0) ,则 C 离子坐标参数为_。(6)一定温度下,NiO 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 “单分子层 ”,可以认为 O2-作密置单层排列,Ni 2+填充其中(如图 2) ,已知 O2-的半径为 a m,每平方米面积上分散的该晶体的质量为_g。 (用 a、NA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