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听回声,作文讲评,原题再现,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故园的怀想: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荷花,那童年的风筝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儿唤女的声音请把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以“静听回声”为题,写一篇作文。,解题:,这个题目是从故乡的某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情境出发,以“静听回声”为题作文。写作这个题目,重要的是选材,场景、情境不一定要大,但一定是比较典型的,它是进入乡情乡思的切入点。依靠它,可以进入到对故乡的叙述中,而且,这个具体的事物或场景最好是与写作者有些关联的,是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记忆的,这样写出来才有感染力,才能引发人情感上的共鸣。 我们写这
2、篇作文,应该把所回忆的事情放在故乡这一大背景之下,写有关于故乡的一些美好回忆,表达对故乡的特有情感。否则,就属于审题不清,跑题了。,关于声音的理解把握:,声音是我们接触最频繁的事物,声音包围着我们的生活。因此,可供选择入文的声音非常多。如自然界的声音:风声、雨声、水流声;亲人的呼唤声、笑声、哭声、甚至是斥责声;事物的叫声:如鸡、鸭、鹅的叫声、知了的叫声、蟋蟀、青蛙的鸣叫声、还有小鸟的鸣啼声。乐器的声音:如琴声等,优点:具体可感,容易写作,切入口小,更易成文。 缺点:大众化,难见新意,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声音的升格,出了上述具体可感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写回响在耳旁的名人诗句等,大家言论,名言
3、警局。,关于故园的理解,故园即故乡,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将他具体化,因此,我们可以写一些故园中具体的人或者事或者事物,借此来变现对于故乡的思恋、喜爱、或者眷念之情。如故园中的树、田野、爷爷奶奶的饭菜等等。 故园也可以虚指,如家庭的温暖、精神家园等等。,写作思路,常规思路:以常见之音写故园情思创新思路:以名人警句写精神家园,存在问题:,审题不清 多数学生对于材料的解读不够仔细、到位,以致在行文过程中,要么只写声音,要么只写故园,都是偏于一面,很少有人能够通过声音去写故园,表达对故园的情思。 完全脱离话题材料,另起炉灶 如通过写桂花树来表现回忆,记叙儿时的童年生活,或者是去写爷爷奶奶去表现儿时
4、快乐的生活,既无声音,更无故园。 穿鞋带帽 只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之处,写一下声音,让这个声音与正文中所叙之事更无一点关系,生拉硬拽,只是为了体现声音而写。,四解决方案,如何点题呢? 考场作文,善点题和从不点题的,会有很大的得分差距。学会点题,首先要审题,主要是对题目、文体、字数的规定要看清,并严格按要求去做;思考文章的立意、取材乃至布局安排,审题的时候要注意限定性词语和关键词,只有在审好题的前提下才能写出或立意严谨或情感真挚的文章,高考作文应尽量写得醒目、明朗。而点题是使作文醒目、明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明点、暗点,从性质上分,点题有明点和暗点两种。 所谓“明点”,即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
5、标题的含义。譬如2007广东题传递。有考生写薪尽火传一文,开始那几句:“人的骨肉最终必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是薪尽火传的意思。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这里直接点明“薪尽火传”四字的深刻含义。 所谓“暗点”,则指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譬如2007福建题季节有考生在作文中审视中日的历史与现实,提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殷殷期待,彰显脱俗大气。文中说:“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日本也深受战争之害,只有面对历史,相互尊重,两国就会走上花繁香溢的春天,让亚洲人民沐浴和煦春风。”揭示出文题的含义,说明了作者扣紧“季节”的意旨。,篇首、
6、篇中、篇末和通篇点题,篇首点题 亦即开门见山点题法。如2007广东题传递,有考生写爱在家中传一文,就是在文首点明了 “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爱,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发现,原来爱在我家中默默地传递着。”开宗明义,点明 “家”、“爱”、“传递”引出下文,为整篇文章定下基调。 篇中点题 也是一种作文常用的点题方法。就是在文章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如广东一考生在传递中发展一文中写奥运精神时这样写:“奥运精神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和平、环保、竞技、理想等方面的现代科学
7、体系。在一站一站的传递中,从一个岛国的国民运动会发展成了一个普天同庆,全世界同乐,甚至连战争也要为之停止的盛大节日”点出了材料(奥运)与文题(传递、发展)之间的联系。,篇末点题 此法也比较常见。就是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点题之笔,不但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如爱在家中传,以“醒来发现梦中很美好,真的希望那样一份爱能在每一个小家中传,更在一个祖国的大家中传。”作结,鲜明地揭示了作文的题意。 通篇点题 如2007全国卷 面对挫折,有一考生开篇便点题 “面对挫折,应无所畏惧,愈挫愈勇。”中间、结尾又多次点题,直抒胸臆。再举鲁迅、司马
8、迁的例子时,这样议论:“若不是司马迁面对挫折愈挫愈勇,怎会有惊世的 史记?若不是鲁迅面对挫折愈挫愈勇,又怎么会有呐喊彷徨?”结尾又写道:不要害怕,面对挫折,愈挫愈勇,走向成功。通篇反复点题,深化主题,而且几次点题,前后呼应,使全文结构紧凑,浑然天成。,较好的点题句举例: 开头点题: 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时隔多年,竟仍在耳畔经久不息地回荡 在那棵被砍掉一节的老槐树下,心里很平静,记忆的花瓣随着时光流逝到从前,静听欢声笑语、被授予泪水 3. 静听回声,敞开心扉,静静地回想儿时,每当忆起米粥,一股暖暖的感觉充塞了我的心扉。,中间点题句: 1静静地走在路上总能听到隐约断续的虫鸣、听到晚风吹过树梢时
9、叶片间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听到小虫子蹦入草丛间的微响。总是能体味到那份空旷和静谧,还有一丝微凉。 2. 我在树下玩耍时发出的“肆无忌惮”的笑声,嘴巴险些咧到脑后根去了,脸上的肉向上堆挪着,声由腑中发出,引来一阵阵回声。 3.一步一步,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突然间声音消失了。一直专注聆听的我有些慌,深怕那来人不是外公。没过一会儿声音又开始响起,同时仔细一听,还有粗重的呼吸声传来。),结尾点题: 1. 静听回声,穿过重重的吆喝声,我想起了我亲切的故园 2. 故乡的一切的一切已存在了我的心里,像这样,闭上眼,静静地聆听,便能听到来自从前那段时光的,美妙的回声。 3. 喧闹的尘世此时正离我而去,我有重新闭上了眼,张开双手,拥抱那挺拔健硕的榕树,感受它历经沧桑的粗犷皮肤,感受它枝叶的抚慰,也静静地听着树叶从远方带来的那一丝丝、一缕缕的回声。 4. 这份淡淡的回忆与思念我将珍藏于心,倘若未来有幸触景生情,再静听它,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5. 静听往事击起的回声,一股暖流如清泉般注入心中。 6. 静静地听着根系的声音,我似乎听到了什么是岁月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