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 申报汇报,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汇报内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的背景 重点专科申报的工作准备 消化科重点专科的申报之路 重点专科申报的体会,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申报的背景,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卫医政发201026号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见,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规范专科医疗服务,我部决定在全
2、国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现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可按照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的原则和办法,开展辖区内的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促进专科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各医院要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申报工作,保证申报资料真实完整准确。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高新强李大川 电子邮箱:略 附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方案 二一年二月二十日,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内
3、容 (一)试点专科 本次试点的专科为消化内科、骨科、妇科、产科和儿科为试点专科。通过评估,每个 专科确定一定数量的国家I级临床重点专科和若干国家II级临床重点专科。 (二)试点办法 按照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开展试点工作。 (三)评估标准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评估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科标准。通用标准即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评估试点评分标准(通用部分);评分标准的专科部分将于评估前另行发布。 (四)评估程序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程序包括医院申报、省级初评、卫生部评估三个阶段。卫生部评估包括资料审核、集中答辩、现场检查、议定名单、名单公示和公布等程序。,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
4、一附属医院,6,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实施步骤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0年2-3月)。 1.印发试点工作方案 2.成立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委员会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4月-12月) (三)试点总结阶段(2011年1月-2月) 综合分析和总结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完善评估条 件、评估管理办法和评分标准。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 估管理相关工作。,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总则 第二条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卫生部根据医疗卫生发展需求,代表我国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医疗能力强
5、、医疗质量高、管理规范等特点的医疗专科;在临床医疗服务体系中居于技术核心地位,也是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的基地。 第三条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按照专科优势和水平分为国家I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II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I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全国范围内突出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代表全国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国家II级临床重点专科突出临床技术特色,在重点方向上有所突破。 第五条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依据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设定,主要包括二级临床科目、部分一级临床科目及少数与临床医学相关的科目。,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评分标准,评分标准通
6、用部分:实用各学科专科评分标准(学会审阅后另行发布) 卫生部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评价导向是评估专科临床看病治病和处理疑难病症的能力 也强调各专科在临床方向的科研能力,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评价因素:技术和质量是重点,评分标准里所占分值最重的几项 本专科能够独立开展的常规临床技术项目 各亚专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医疗技术的特色和先进性 疑难和危重症诊治能力 单病种质量 疑难病例讨论质量,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申报工作的准备,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医院: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医院领导高度重视 国家医
7、改的举措、趋势 医疗市场竞争的需要 医院实力的体现 全院科主任统一思想 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机遇 学科带头人的责任与挑战,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医院: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成立医院重点专科申报领导小组 分管医疗院长担任组长 医务科长担任副组长 职能科室担任成员 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信息科、科教科器械科、财务科,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职能科室:统一部署,全面协调,医务科牵头:统一部署、指挥协调 遴选目标科室 重点组织、引导、扶持 全面协调 提供数据 收集信息,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科主任负责:思路
8、、框架 精心组织,团队作战 分工合作,责任到人 人员分工 表格和文字:指定专人负责 个人业绩: 全员参加 科室材料: 分项、专人负责 共用材料:提出要求,医院职能科室积极配合,申报科室:统一组织、分工合作,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一附院消化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申报之路,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一附院消化科几代人的梦想: 建设国家一流的消化团队 有梦想,才会有激情和追求 “梦之队”:为实现进入国家队前赴后继 半个世纪一步一个脚印、时刻准备着 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千载难逢的机遇,抓住机遇、实现梦想,2010-4-28,张焜和 南
9、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7,树立目标、准确定位,一附院消化科人的目标与定位 目标:进入国家队 定位:国家II队,进入前十五位 材料入围:争取答辩 现场答辩:展示团队的实力与风采,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科室工作的总结 数据统计、汇总、填表 技术归类、挖掘亮点 按要求调整现有结构:如亚专科的设置 学科未来的谋划 制定学科发展规划 设计临床发展的项目,精心设计、谋划未来,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精心准备、翘首以待,材料准备近一年 文字材料反复修改,版本无数 表格、数据反复计算,力求准确 临床项目反复论证,方案备选 答辩幻灯几经修改,力求
10、精炼 随时准备参加答辩,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赴京答辩、迎接挑战,12月9日10日,候选医院赴京答辩 卫生部评估程序包括 资料审核:评估专家先对候选医院给出评分 现场答辩:依据评分顺序确定进入答辩的医院 消化专业80家医院申报 30家医院进入答辩 30位答辩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竞争激烈、淘汰残酷,上海仁济(88.65)、北京协和(88.31)、广州南方(87.33)北京友谊(87.20)、上海瑞金(86.44)、广州中山(85.92)四川华西(84.57)、北大三院(84.34)、山东齐鲁(84.1
11、0)华中协和(83.70)、上海中山(82.76)、上海同济(82.34)南大一附院(81.59)、南京鼓楼(80.72)、天津总院(80.58)江苏省医院(80.42)、浙医一院(80.34)、上海华山(80.34)湘雅二院(79.36)、 吉大一院(79.14),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顺利晋级,进入国家队,现场答辩 江西消化团队的实力与风采 老区人民的执着与朴实 实现目标:入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资金到位:财政部拨500万要求配套500万,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消化科 重点专科的申报体会,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
12、第一附属医院,24,团队作战,厚积薄发,举全省之力 省厅各级领导大力支持 举全院之力 医院党政领导,各职能科室 举学科之力 前辈打下的扎实基础 团队几代人的拼搏 学科建设的积淀,消化科PK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半个世纪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1953:内科消化病组 1958:消化内科 1974:消化内镜室 1978:院消化实验室 1992:校消化系疾病研究所 2003:省消化系疾病诊疗中心 2005:省消化疾病重点实验室 2005:中华医学会内镜培训基地,2006:内科(消化专业)博士点 2007:博士后流动站 2007:卫生部消化内镜培训
13、基地 2008: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 2008:省消化内镜诊疗中心 2009: 省级消化疾病研究所 2010: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6,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全面发展为战略思想 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措施 以诊疗进步为核心任务 以科学研究为有力武器 以人才培养为重要手段 以对外交流为突破渠道 以科室文化为思想保证,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学科建设的几点体会:“七好”,选好学科带头人:高瞻远瞩,强烈的事业心 培养好技术队伍:团结协作、奋发向上 掌握好医疗技能:开展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14、开展好科学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并举 制定好发展规划:目标明确,全科参与讨论 培育好科室文化:团结、拼搏、奋进 争取好各方资源:努力争取:国际、国内、省内,人才与创新是学科发展的永恒动力,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8,迈克尔乔丹的名言 “一名伟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让周围的队友变得更好”,群众的成功是成就自我 领导的成功是成就一支团队,一名优秀的领导最突出的能力就是带出一支伟大的团队,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学科带头人:责任所在,美国总统杜鲁门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责任到此,请勿推辞!” 作为学科带头人,既然你选择了这个岗位,挑起了
15、这个重担,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工作赋予的荣誉、责任、使命 而不是仅仅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就算是委屈和责骂,那也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技术队伍建设措施:五个结合,外面引进与自己培养相结合 国内进修与国外研修相结合 通才培养与专才培养相结合 临床技能培养与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 学术带头人培养与学术骨干培养相结合,个人能力专长化,团队实力优势化,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1,让每一个成员都拥有特长,都表现特长,挥洒个性,个性飞扬区别对待 设置不同的岗位 选拔不同的人才 给予不同的待遇、培养和肯定 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
16、就是团队精神的基础,世界因不同而丰富多彩人类因差异而个性纷呈,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2,对待人才,要有爱才之心要有举才之略要有用才之能要有容才之量要有护才之胆,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3,临床诊疗技术:突出特色和创新,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 肝硬化及并发症的综合治疗 胆石症的内镜治疗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 幽门螺杆菌的系列诊断与规范治疗 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内镜随访与诊治,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4,设置亚专科:技术上精益求精,胃肠与肝病(I病区) 胃肠组:消化性溃疡、IBD、肿瘤 肝病组:肝硬化、肝癌
17、 胰胆疾病( II病区) 胰腺组:急性胰腺炎 胆道组:胆石症、肿瘤 特色门诊:胰腺、肝硬化、GERD门诊 消化内镜中心,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5,科学研究发展方针:坚持创新,基于临床:科研工作化,工作科研化 辅以基础:从临床凝练问题,从基础深入研究 分工合作:临床与基础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方向明确:研究方向稳定,研究工作系统,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6,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国内领先 重症急性胰腺的临床研究: 国内领先 消化系疾病的内镜诊治研究:国内领先 消化系肿瘤的分子诊断治疗:国内先进 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8、: 国内先进 炎症性肠病的基础研究: 国内先进,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7,学科管理措施:科室文化建设,加强科室文化建设,弘扬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团结和谐的科室文化和团队精神 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管理机制 研究生培养 绩效管理、激励机制,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8,以一当十? 以十当一 !,以一当十并不难 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力 难的是“以十当一”- 十个人一条心 最大限度发挥十个人的潜力十个人的潜能朝一个方向使劲,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伟大的团队!,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9,“狼性文化”,现代企业的
19、竞争就是团队间的竞争,就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竞争。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保证 2004年以来,随着姜戎狼图腾一书的畅销,“狼性文化”大行其道,备受企业推崇 狼性文化:体现了“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0,“猛虎也怕群狼”,独狼并不是最强大的,但狼群的力量则是空前强大 一旦攻击目标确定,头狼发号施令 群狼各就各位,嗥叫之声此起彼伏,互为呼应,有序而不乱 待头狼昂首一呼,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击虚,助攻者嗥叫助阵 这种高效的团队协作性,使它们在攻击目标时往往无往而不胜,2010-4-28,张焜和 南昌
20、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1,打造“虎狼之师 ”,当年联想提出的口号赫然是“打造虎狼之师” 既要像兽中之王老虎那样有“以一当十”的王者风范、英雄气概、雄厚实力 又要有像群狼那样分工合作,精诚团结的“以十当一”的精神,每个人知道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和作用,把个人目标与团队共同目标合二为一 而这,正是联想能够做大做强的原因之一,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2,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一、医疗规模不断扩大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三、人才队伍不断成长 四、科研成果不断增多 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六、对外交流不断活跃 七、学科地位不断提高 八、科室文化不断提升,2010-4-28,张焜和 南
21、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一、医疗规模不断扩大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三、人才队伍不断成长 四、科研成果不断增多 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六、对外交流不断活跃 七、学科地位不断提高 八、科室文化不断培育,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4,医教研齐头并进:现代学科格局,江西省消化疾病诊疗中心 江西省消化内镜诊疗中心 江西省消化疾病研究所 江西省消化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省消化疾病诊疗中心:江西特色,专科门诊:10间诊室,年门诊量14万 专科病区:2层楼,开放床位104张 3层楼,150张病床 平均住院天
22、数:逐年下降,2010年 7.6天,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6,省消化疾病研究所:国内规模较大,面 积:750平方米,专职研究与技术人员 :9名 服务临床:专科病理、Hp系列检测、胃肠动力等专科检查 全省消化系病研究基地 消化专业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培养基地,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门诊量:2010年超过14.5万,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8,出院病人:2010年超过4600,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9,病种覆盖:住院前十五位病种,2009年,2010年1-10月,2010-4
23、-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0,省消化内镜中心:国内一流,总面积:1160平方米 10间内镜检查室,1间ERCP室、Philips数字胃肠机 规范的清洗消毒(清洗室80平方米) 多功能示教室,会议远程转播系统 电子内镜系列、超声内镜、小肠镜、胶囊内镜,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1,2010年内镜诊疗总例次:突破5万,无痛:13500,全国前位,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2,早癌发现率明显升高:298例,27.35%,手术证实:2009年89例;2010年101例;增加13.4%,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
24、3,2010年ERCP:突破1600例次,全国前三位,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4,201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5,2010年超声内镜:超过1700,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6,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一、医疗规模不断扩大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三、人才队伍不断成长 四、科研成果不断增多 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六、对外交流不断活跃 七、学科地位不断提高 八、科室文化不断培育,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7,特色技术:国内开展早,疗效好,ERCP技术 1978年开
25、始,近5年完成5000例,总并发症1% 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系列治疗技术 1980年开展,治疗2630例次病人,总有效率达90 血管介入技术 1998年开展治疗肝癌、布-加氏综合症、消化道出血等 内镜下消化道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70年代逐步开展,并在省内推广应用 粘膜下病变及早癌的内镜诊治技术(ESD),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SAP内科综合治疗:病死率3%,2010年,291例SAP,死亡率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腹腔持续引流、灌洗 早期肠内营养(通便及下肠内营养管) 内镜下微创治疗 CT 、B超穿刺引流,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
26、9,消化道大出血治疗:成功99%,急诊内镜止血 局部注射 血管套扎 止血夹 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 不明原因出血的诊断 血管栓塞治疗,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幽门螺杆菌:规范与系列诊治,幽门螺杆菌的系列化诊断 快速尿素酶试验 呼气试验 病理形态学诊断 细菌培养及药敏 规范药物根除治疗 全国及全省多中心的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1,胃癌及癌前病变:早诊早治早防,胃癌前病变的动态随访 内镜与病理 胃粘膜肠化亚型诊断 粘液组化染色 幽门螺杆菌检测与根除 规范用药 呼气试验复查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治 胃粘膜染色 内镜下
27、胃粘膜切除术(EMR/ESD),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2,胃肠动力检测:功能性疾病金标准,食管测压 肛门直肠测压 24小时食管pH监测 24小时联合食管阻抗-pH监测,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3,内镜微创治疗技术(1),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或套扎 食管恶性狭窄的局部化疗和支架放置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 结肠癌梗阻:内镜下支架植入 内镜下消化道止血术 内镜下胃造瘘(PEG),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4,内镜微创治疗技术(2),内镜下乳头切开胆总管取石 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化脓性胆管炎 胆管良、恶性狭窄的
28、支架置放引流 胰管狭窄的支架置放引流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5,内镜微创治疗技术(3),胰腺良、恶性疾病的超声内镜诊治 消化道早癌黏膜下肿瘤的内镜切除(EMR/ESD),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6,血管介入技术,消化道出血的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肿瘤的介入治疗(肝癌等) 布-加综合征的放射介入治疗 肝硬化干细胞治疗,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7,医疗质量:疑难危重症中心,全省消化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心:疑难及外市患者50%以上 坚持每周二下午专业组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内镜读片 卫
29、生部全国临床路径试点科室 全国优质护理示范试点科室 建立临床亚专科:技术上精益求精 建立绿色通道:凸显技术优势 胆源性SAP、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异物 内镜中心清洗消毒在全国唱响品牌,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一、医疗规模不断扩大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三、人才队伍不断成长 四、科研成果不断增多 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六、对外交流不断活跃 七、学科地位不断提高 八、科室文化不断培育,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9,一支优秀的技术团队,拥有一支“研究生化”的技术队伍 在编医生均有硕士以上学位 博士14人(
30、53.8%) 拥有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高级技术队伍 副高以上15人 拥有校、厅、省科技创新团队 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南昌大学科技创新团队,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0,一批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 人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 人 “井冈”学者 1 人 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3 人 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 3 人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4 人 江西省青年科学家 3 人 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4人 省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 2 人 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 人 省卫生厅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31、5 人,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1,一批兢兢业业的老一辈专家,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2,卓越的团队,优势互补,一个团结奋斗的领导集体 科主任:朱萱、陈幼祥 护士长:李宝莲、蔡军峰、马九红 研究所长:张锟和、谢勇、罗时文 一批身怀绝技的临床骨干 一批守得住清贫的科研骨干 一批特别能战斗的青年医师 一批特别能吃苦的护士天使,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3,一批临床骨干:身怀绝技,朱 萱: 肝病及食管疾病方向,中华消化病学会委员,全国肝病协作组成员,省肝病分会副主委,省消化及消化内镜学会常委 陈幼祥:胰胆及消化内镜方向
32、,中华消化内镜ERCP、NOTES学组成员,省消化及消化内镜学会常委 李国华:胃肠及胆道疾病方向,中华消化学会青年委员、中华全科医师学会青年委员,省胃癌学会委员 郭贵海:血管介入及大肠方向,中华消化学会介入协作组成员,江西省老年学会常委 刘志坚:肝病及超声内镜方向,中华消化内镜分会食管学组成员,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4,一批科研骨干:守得住清贫,张焜和:消化疾病分子诊断方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谢 勇:幽门螺杆菌方向,赣鄱“555”人才 罗时文:胃肠肿瘤方向,井冈学者,赣鄱“555”人才 白爱平:炎症性肠病方向,省青年科学家,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
33、一附属医院,75,一批青年医师:崭露头角,国际会议上发言与获奖 亚太APDW(日本、马来西亚) 祝荫、舒徐、朱振华、杨帧 中日韩HP会议(韩国、日本) 舒徐、罗玲玉 全国GERD演讲比赛冠军 汪安江,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6,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一、医疗规模不断扩大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三、人才队伍不断成长 四、科研成果不断增多 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六、对外交流不断活跃 七、学科地位不断提高 八、科室文化不断培育,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7,“十一五”主持17项国家级科研题,2006: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1 项 2007:国家86
34、3计划 1 项 200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 1 项 2010:国家973计划前期课题 1 项 2010: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 1 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2 项 2010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 项,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8,牵头申报“新药创制” 重大专项,成功申报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消化新药评估技术平台建设”项目,获得国家财政部预算建设经费1650万元,迄今为止我省首次获该类资助,且经费最多的项目。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抗幽门螺杆菌新药胃泰的研制与开发”立项,资助经费100万元。,2010-4-2
35、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9,“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级课题的个人,2006年 2项国家自然基金(吕农华、谢勇) 2007年 国家863计划(张焜和) 1项国家自然基金(李国华) 2008年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吕农华) 1项国家自然基金(白爱平) 2009年 2项国家自然基金(谢勇、李国华),2010年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吕农华) 国家973前期(罗时文) 6项国家自然基金 罗时文(神经) 张焜和、祝荫(肿瘤组) 白爱平(面上项目、消化) 吕农华、徐龙(消化),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十一五”期间消化科课题经费情况,注:不包括重大专项1650万,201
36、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1,十一五期间全院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科室,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2,“十一五”期间获得的科技奖励,2006: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研究,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吕农华、陈幼祥等) 2006:免疫联合中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朱萱、李弼民等) 2007:恶性浆膜腔积液的分子诊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张焜和等) 2008:以壳聚糖为佐剂的幽门螺杆菌疫苗的免疫保护和免疫治疗作用的研究,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谢勇、吕农华等) 2010: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治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朱萱、李弼民等) 2010:幽门螺杆
37、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三等奖(吕农华、谢勇、王崇文等),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3,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一、医疗规模不断扩大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三、人才队伍不断成长 四、科研成果不断增多 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六、对外交流不断活跃 七、学科地位不断提高 八、科室文化不断培育,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4,消化专科教学,本科生教学:消化内科学获省优质课程 研究生教学:博导6人,硕导14人;研究生报考人数最热门的学科;获全国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研究生获各级奖励80余项 进修医生培养:1984年卫生部消化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承办进修班,普
38、内科进修医生。 消化专科规范化医师培训 新技术推广:每年承办多项国家级医学继续育项目,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5,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一、医疗规模不断扩大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三、人才队伍不断成长 四、科研成果不断增多 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六、对外交流不断活跃 七、学科地位不断提高 八、科室文化不断培育,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6,积极参加学术交流,连续四年的全国消化大会 南昌大学一附院消化科投稿:均排全国医院排名的前三名 中日韩幽门螺杆菌研讨会 论文盲选赴日本和韩国参会 两次均有三篇文章入选(3/20 ) 2010年全科发表论文53
39、余篇,SCI 5篇,核心23篇,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7,举办了10余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全国组织标本库建立与规范学术研讨会(2010,南昌) 肿瘤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南昌) 第三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共识会议(2007,庐山) 第三届中华消化内镜中青年大会(2006,南昌) 全国便秘研讨会(2003,南昌) 全国慢性胃炎共识会(2000,井冈山),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8,积极开展国内外科研合作,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Ellington教授合作进行核酸适配子的应用研究(863课题,2007) 与美国奥利根健康科技大学芦华教
40、授合作进行HP致病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 与美国波士顿大学罗志军教授合作(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吴开春教授合作(“973”课题) 上海长海医院李兆申教授合作(20062010多中心课题) 与美国艾默里医学院蔡强教授合作(2008,2010),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9,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一、医疗规模不断扩大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三、人才队伍不断成长 四、科研成果不断增多 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六、对外交流不断活跃 七、学科地位不断提高 八、科室文化不断培育,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在国
41、家级学会担任的重要职务,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常委、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生物技术学会组织标本库分会常委 中华消化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组长、秘书 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华循证医学学会委员 中华消化学会所有8个学组的成员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所有6个学组的成员,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1,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一、医疗规模不断扩大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三、人才队伍不断成长 四、科研成果不断增多 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六、对外交流不断活跃 七、学科地位不断提高 八、科室文化不断培育,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
42、一附属医院,92,树立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团队精神 营造尊师重教、团结和谐的科室文化,科室文化:团结、拼搏、前进,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3,为老前辈过生日成为科室的传统。今年为王崇文教授举办了“医学人生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庆典活动,对消化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表达敬意!,尊师重教,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4,奖励先进,设立科室奖励基金,年终奖励为学科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员 工作量奖 医疗质量奖 科研奖 教学奖 管理奖 特殊贡献奖,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5,多次举办学科发展座谈会,共商学科发展大计。今年专门讨论了学科
43、“十二五发展规划”。,民主决策,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6,履行社会责任,突出公益性质,万名医师下乡, 青年消化科医生均先后下乡 对口支援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 抗洪救灾:消化科医生朱勇火线入党 消化科首批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 消化科卫生部临床路径试点科室 积极开展预约门诊:消化特色专科预约挂号,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7,消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实施情况,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8,消化科两病种实施临床路径一年的分析,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9,消化科临床路径实施效果,2010
44、年3月-2011年2月,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0,学科建设 硕果累累,“211”重点建设学科,消化和肿瘤的基础研究与技术转化,2008,4 个全国性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1987,卫生部消化内镜技术培训基地,2008,卫生部消化专科医师培训基地,1984,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2005,2 个省级诊疗中心,省消化疾病诊疗中心,2003,省重点学科,九五、十五、十一五(重中之重学科),省医学领先学科,首批,2001;第二批,2005,完整的学位授权点,硕士点,1992,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首批,2010,省高水平学科,首批,2010,博士后流动站,临
45、床医学(消化疾病方向),2007,2个省级科研平台,省消化疾病研究所,2009,省消化内镜诊疗中心,2008,省消化疾病重点实验室,2005,科学学位博士点,2006,专业学位博士点,2009,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1,感谢各级领导和部门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感谢科室老一辈的教诲和打下的学科基础 感谢全国消化界的同道给我们的无私帮助 感谢兄弟医院和广大患者对我们的充分信任 感谢在学科发展历史长河中无私奉献的每一位同仁正是历代消化人的不懈努力,才成就消化科的今天,衷心感谢,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2,2011年,不仅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对一附院消化科的全体同道而言,使命在肩,梦想依旧,“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在医疗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只有勇立潮头,才能迎接挑战,不断开创医学事业的崭新未来,使命在肩,梦想依旧,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3,“十二五”学科建设目标,围绕消化系重大疾病及关键技术,以临床为中心,医疗、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将提高综合实力与做强特色医疗相结合,使学科成为区域性强科和全国性特色专科。,2010-4-28,张焜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4,从头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