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章一、填空题1.( )是角色认知的基础。2.角色适应不良的类型有( )、( )、( )和角色负荷过重。3.当一位病人身患疾病却无求医行为,属于( )。4.角色分为( 第一 )角色、( 第二 )角色、( 第三 )角色,妇女属于( 第一)角色;护士属于( 第二 )角色;病人属于( 第三 )角色。5.当个体的角色表现与角色期望不协调或无法达到角色期望的要求时,可发生(角色适应不良)。6.(角色冲突)是指角色期望与角色表现间差距太大,使个体难以适应而发生的心理冲突与行为矛盾。7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习得的,文化的这种特性称(获得性)。8.文化休克的表现有(焦虑)、(恐惧)、(沮丧)和(绝望)
2、。9.新病人刚住院,对医生、护士、环境、自己将要接受的检查和治疗都很陌生,病人常感到迷茫和沮丧,此期称文化休克的(意识期)。10.( 儿童)处于学习阶段且生活习惯尚未成型,对生活方式改变适应较快,应对文化休克的困难较少,异常表现亦较轻。11.护士可以通过观察日常进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通过观察病人在医院期间的表现评估其有无文化休克。12.夫妻为核心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为(核心型)家庭。13.父系家庭以父亲为权威人物,这种家庭权利结构的类型为(传统)权威型14.家庭角色可分为(公开性)角色和(不公开性)角色两种类型。15.家庭功能中(生物)功能是家庭最原始和基本的功能。16.家庭功能包括
3、(生物)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心理)功能。17.家庭危机指当家庭(压力)超过家庭资源,导致家庭(功能失调)的状态。18.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为(会谈)、(观察)和(量表测评)。19.通过 3 个方面观察父母是否胜任其角色:(父母的情绪状态)、(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和(子女的表现)。20.护士对病人环境的评估包括:(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病室)环境。二、 判断题1.角色适应不良是个体角色表现与角色期望不协调或无法舒缓角色内在压力的情绪表现。()2.家庭功能好坏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及疾病的预测,因而是家庭评估中最重要的内容。()3.角色模糊指个体对角色期望不
4、明确,不知道承担这个角色该如何行动而造成的不适应反应。()4.文化是在某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一个社会及其成员所特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5.价值观的评估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评估量表等方法进行。()6.饮食的文化烙印最为明显,是诸多民族习俗中最难以改变的。()7.文化休克指生活在某一环境中初次进入到另一环境,因失去自己熟悉的生活习惯所产生的精神紧张综合征。()8.儿童处于学习阶段且生活习惯尚未成型,对生活方式改变适应较快,应对文化休克的困难较少,异常表现亦较轻。()9.对外界变化作出一般性反应和易适应的个体,与对外界变化容易做出特殊反应的个体比较,应对文化休克的能力较强,异常表现亦
5、较轻。()10. 护士可以通过观察日常进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通过观察病人在医院期间的表现评估其有无文化休克。()11.主干型家庭指以夫妻为核心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12.工具权威型家庭权利结构是指:有养家能力、经济权利决定的权威。()13.性别角色、照顾孩子者角色等属于公开角色。()14.家庭价值观指家庭成员判断是非的标准以及对特定事物的价值所持的信念与态度。()15.家庭的经济功能是家庭最原始和基本的功能。()三、单选题1. 下列属于第一角色的是(A)A 女性 B 母亲C 护理学会会员 D 护士2. 角色认知的基础是(B)A 角色学习 B 角色模仿C 角色期望 D 角色表现3. 孩
6、子突然生病需要母亲照顾,而母亲需工作,这种情况属于哪种角色适应不良(B)A 角色模糊 B 角色冲突C 角色匹配不当 D 角色负荷过重4. 年轻患者常见的角色适应不良为(A)A 角色冲突 B 角色模糊C 角色匹配不当 D 角色负荷过重5. 一头痛患者总疑自己颅内有大问题,千方百计做 CT 检查,最后确诊只是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属于哪种角色适应不良(C)A 病人角色冲突 B 病人角色缺如C 病人角色强化 D 病人角色消退6. 文化的特征不包括(D)A 获得性 B 民族性C 共享性 D 特异性7在社会环境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的是(B)A 社会政治制度 B 社会经济因素C 社会文化因素 D 生活方式8
7、.哪些行为是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C)A 吸烟、酗酒 B 生活工作紧张C 体育锻炼 D 家庭结构异常9. 一位在监护室抢救成功的心肌梗死患者,当病情好转需转入普通病房时,病人表现紧张不安,强调自己病情还不稳定,不愿意搬出监护室,这种现象叫做 ( D ) A.病人角色缺如 B.病人角色冲突C.病人角色消退 D.病人角色强化10.患病后依赖性增强的心理因素是(A)A 角色身份的转变 B 体力消耗C 疼痛体验 D 食欲减退11.个体由于不明确承担这个角色应该如何行动而造成不适应的反应称为(B)A.角色缺如B.角色模糊C.角色冲突D.角色负荷不足12.病人角色的特点不符的是(B )A.脱离或减轻日常生活
8、中的其他角色B.对其陷入疾病状态负责任C.有恢复健康的义务D.有寻求可靠治疗技术帮助13.下列哪项最能反映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A)A 家庭沟通过程 B 家庭价值观C 家庭角色结构 D 家庭权利结构14.下列哪种情况属于角色匹配不当(C)A.孩子突然生病需要母亲照顾B.一位病人身患疾病却无求医行为C.让一位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营业员的角色D.让一线服务员主管酒店的人事15.一般的旅游者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国家时常有很强的愿望去愉快地观光,这一阶段称为文化休克的哪个期(A)A 兴奋期 B 意识期C 转变期 D 适应期16.文化休克表现最重,也是最难度过的一期是(B)A 兴奋期 B 意识期
9、C 转变期 D 适应期17.文化休克较轻的人群是(B)A 婴儿 B 儿童C 青年 D 中年18.属于不公开角色的是(A)A 家庭统治者角色 B 性别角色C 持家者角色 D 照顾孩子者角色19.家庭内部沟通过程障碍的特征不包括(D)A.家庭成员自卑B.家庭成员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理解他人的需求C.家庭成员在交流时采用间接和掩饰的方式D.家庭成员间极少有不易沟通的领域20.关于家庭价值观错误的是(B)A.为家庭成员对家庭活动的行为准则和生活目标的共同态度和基本信念B.能被人们意识到C.深深地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D.有意无意中将家庭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指导家人的行为四、多选题1.角色适应
10、不良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ABCD)A 头痛、睡眠障碍 B 心率及心律异常C 紧张、伤感 D 焦虑、抑郁2.病人角色的特征有(ABCD)A 脱离或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角色B 病人对于其陷入的疾病状态没有责任C 病人有寻求治疗和恢复健康的义务D 病人有配合医疗和护理的义务3.文化的核心要素包括(ABCD)A 价值观 B 信仰C 风俗习惯 D 生活态度4. 家庭的内部结构不包括 ( ABC ) A.权力结构 B.家庭角色 C.沟通类型 D.世界观5.有病不去就医的原因有(ABCD)A 社会问题 B 经济问题C 对疾病认识不足 D 心理问题6.病人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是(ABCD)A 与家人分离 B 缺
11、乏沟通C 对疾病和治疗的恐惧 D 日常活动改变7. 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包括(ABD)A 紧张、伤感、焦虑 B 易激惹C 体温升高 D 心率、心律异常8. 病人角色适应的影响因素包括(ABC)A 年龄 B 性别C 经济状况 D 病情9.角色适应不良的类型有(ABCD)A 角色模糊 B 角色冲突C 角色匹配不当 D 角色负荷过重10. 属于第一角色的是(ACD)A 儿童 B 母亲 C 老人 D 男性 11. 抑郁的典型症状包括(ABD)A睡眠障碍 B过分依赖C易激惹 D悲哀12.社会评估的目的包括(ABCD)A 评估病人的角色功能B 评估病人的文化背景C 评估病人的家庭D 评估病人的环境13.下列
12、哪些属于文化的特征(ABC)A 获得性 B 民族性C 共享性 D 习惯性14.价值观中最有代表性的是(ABCD)A 人生观 B 行为观C 人际观 D 时间观15.文化休克的分期包括(ABCD)A 兴奋期 B 意识期C 转变期 D 适应期16.下列哪项表现属于文化休克的转变期(ABC)A 经历了一段时间迷茫后,个体开始学习、适应新环境的文化模式B 开始熟悉当地人的语言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并有当地人做朋友C 个人能用比较客观、平和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D 此期个人已完全接受新环境中的文化模式17.家庭的特征包括(ABCD)A 家庭是群体,不是个体,至少应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B 婚姻是建立家庭的基
13、础和依据C 婚姻是约束夫妻关系及保证家庭相对稳定的基础和依据D 组成家庭的成员应以共同生活,有较密切的经济和情感交往为条件18.家庭权利结构包括哪些类型(ABCD)A 传统权威型 B 工具权威型C 分享权威型 D 感情权威型19.良好的家庭角色结构的特征包括(ABC)A 每个家庭成员都能认同和适应自己的角色范围B 家庭成员对某一角色的期望一致,并符合社会规范C 角色期待符合自我发展规律D 家庭角色是固定不变的20.家庭沟通良好的特征为(ABCD)A 家庭成员间能进行广泛的情感交流B 家庭成员互相尊重对方的感受和信念C 家庭成员能坦诚地讨论个人和社会问题D 家庭成员间极少有不易沟通的领域五、简答
14、题1.简述社会评估的注意事项?答:提供适宜的环境:环境安静、无干扰、保护病人隐私安排充分的时间: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次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护士根据评估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运用人际沟通的技巧2.简述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答:年龄:为影响病人角色适应的重要因素。性别:女性病人比男性病人更易发生病人角色冲突、病人角色消退等经济状况:经济状况差的病人容易出现角色缺如或病人角色消退。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强的病人多能较快的适应病人角色。其他:包括环境、人际关系等。第六章一、填空题1.正常成人 24 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多于(2500)ml 为多尿,少于(100
15、)ml 为无尿。2.上消化出血量达(50-75)ml 时可出现黑便。3.痔疮时常在排便后有( 鲜血)滴落,其他疾病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4.胆汁淤积性黄疸可见(白陶土样)便。5.果酱样大便见于(阿米巴痢疾)。6.尿酮体阳性有助于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7.结核性脑膜炎者脑脊液呈(毛玻璃样)浑浊。8.败血症血常规检测(中性粒细胞)增多。9.寄生虫病血常规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0.结核病血常规检测(淋巴细胞)增多。1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中出现(酮体)。12.正常人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 9/L,病理性减少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亢进)和(血小板分布异常)。1
16、3.脑脊液检查对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14.脑脊液收集于三个无菌试管中,每管(1-2)ml,第一管做细菌学检查;第二管做(化学或免疫学检查);第三管做(细胞计数)。15.脑脊液检查的禁忌症有(颅内压力明显增高)、(视盘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16.为避免饮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大部分生化检测要求空腹(8-12)小时以后采血。17.血气分析必须采集(动脉)血。18.网织红细胞直接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19.血沉标本的采集,顺利抽取静脉血,与抗凝剂按(4:1)的比例混匀后送检。20.血沉正常值:成年男性:(0-15)mm/1h 末;成年女性:(0-20)mm
17、/1h 末。21.人体外周血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5 种类型。22.贫血是指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范围的下线。23.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周围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贫血。24.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25.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血型不合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贫血)等严重血管内溶血。26.尿液白色浑浊,主要见于(脓尿)、(菌尿)、(乳糜尿)。27 离心尿液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称为镜下白细胞
18、尿或脓尿。28.正常成人浓缩尿中偶见(透明管型)。29.尿液中出现胆红素结晶主要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30.粪标本采集取样时尽可能选取含有(脓液)、(血液)或(黏液)的病理性粪便成分。采取量至少相当于(拇指)大小。31.正常人脑脊液总量为(120-180)ml.32.浆膜腔积液可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33.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肌酸激酶(CK)活性在 3-8 小时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 天后恢复至正常水平。34.血清总蛋白:(60-80)g/L,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G):1.5-2.5:135.血清胆红素测定主要见于(黄疸)的诊断及其类型的鉴别。36.临床
19、上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最常用的的实验是(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37.(空腹血糖)测定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程度的主要指标。38.空腹血糖正常值:(3.9-6.1)mmol/L; 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 时称为低血糖症。39.血清淀粉酶增高最多见于(急性胰腺炎),发病后 2-12 小时活性开始上升。40.血钾采集时避免(溶血),因红细胞破坏后钾从细胞内逸出,可引起血钾显著升高。二、判断题1.粪便隐血试验时,实验前三天禁食肉类、动物血、铁剂或维生素 C 等。()2.留取清洁中段尿液主要用于尿细菌培养等检验。()3.浆膜腔积液的粘蛋白定性试验渗出液为阴性,漏出
20、液为阳性。()4.渗出性腹水见于结核性腹膜炎。()5.脑脊液静置 24 小时有薄膜形成见于结核性脑膜炎。()6.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常降低。()7.尿中出现蜡样管型提示有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预后不良。()8.标本采集前 1 日起尽可能避免使用任何药物。()9.在卧位或站立位等不同体位下采集的血液标本,不会影响检验结果。()10.全血标本主要用于血细胞成分的检查。()11网织红细胞增多提示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12. 网织红细胞减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溶血性贫血。()13.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常与发病后 3-4 天血沉加快,可持续 1-3 周。()14.缺铁
21、性贫血是指体内储存铁耗尽进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的一类贫血。()15.巨幼细胞贫血血象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7.成人 24 小时尿量少于 100ml 为少尿。()18.尿液的颜色为深黄色或褐色,尿液的泡沫也呈黄色,为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19.正常尿比重为 1.015-1.025 之间。()20.霍乱弧菌感染时可排出米泔水样便。()21.血清-谷氨酰转移酶检查是反映酒精性肝损伤和观察戒酒的良好指标。()22.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的个体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高。()23.当空腹血糖水平超过肾糖阈值时则
22、出现尿糖阳性。()24.血清钠低于 130mmol/L 为低血钠。()25.成人动脉血 pH 值7.45 为失代偿性碱中毒。()26.血清游离 T4 和游离 T3 能真实反映甲状腺功能状况,对甲状腺功能紊乱的诊断有重要价值。()27.IgG 增高见于黏膜炎症和皮肤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皮肌炎等。()28.抗-HAV IgM 阳性是甲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早期诊断的主要标志物,可作为临床确诊依据。()29.HBsAg 本身没有传染性,阳性常作为传染性的标志之一。()3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一般在人感染后几周逐渐出现,可延续终身。()三、单选题1. 镜下血尿指每高倍视野红细胞为(C)A0-
23、1 个 B2 个C3 个 D5 个2. 柏油样大便见于(B)A 肛裂 B 上消化道出血C 直肠息肉 D 结肠肿瘤3. 血清钾增高见于(D)A 严重呕吐 B 长期使用强利尿剂C 长期腹泻 D 输入大量库存血4. 在疾病进展期出现中性粒纲胞核右移现象,常提示 (D) A.机体抵抗力强 B.骨髓造山功能旺盛 C.颅后良好 D.预后不良5.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D) A 上消化道出血 B 缺铁性贫血C 溶血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6.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是(A)A 化脓性感染 B 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C 病毒感染 C 脾功能亢进7.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是(D)A 急性大出血 B 肺炎球菌肺炎C
24、 剧烈运动之后 D 再生障碍性贫血8.尿液有烂苹果样气味见于(B)A 多食水果后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C 慢性膀胱炎 D 膀胱直肠瘘9.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D)A 急性感染 B 急性出血C 肺结核 D 过敏性疾病10.淋巴细胞增多见于(C)A 化脓性疾病 B 寄生虫病C 病毒性感染 D 过敏性疾病11.出血时间延长见于(C)A 上消化道出血 B 肺出血C 血小板减少 D 红细胞减少12.血清甲胎蛋白阳性,主要见于(C)A 急慢性肝炎 B 肝硬化C 原发性肝癌 D 胃癌1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见于(B)A 心肌梗死 B 急性肝炎C 胆囊炎 D 肝癌1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5、)增高见于(B)A 急性肝炎 B 急性心肌梗死C 急性胆囊炎 D 急性胰腺炎15.血清尿素氮与肌酐增高对下列哪种病情有诊断意义(D)A 上消化道出血 B 严重感染C 严重失水 D 肾功能减退16.运动对血液化学成分影响正确的是(A)A 运动可使血液中丙酮酸和乳酸含量增高B 运动使乳酸脱氢酶轻度降低C 运动可使肌酸激酶轻度降低 D 运动可使血胆固醇持续升高17.巨幼细胞贫血是指( A )缺乏引起的贫血。A 叶酸和(或)维生素 B 12 B 贮存铁C 优质蛋白 D 纤维素18.肉眼血尿每升尿液中血液超过( D )mlA5 B3-5C5-15 D 119.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达(A )称为蛋白尿A1
26、50 mg B120 mgC100-150 mg D 500mg20.关于血清总胆固醇测定,错误的是(B)A 素食或低脂饮食 3 天B 不要求空腹采血C 采血过程中止血带结扎时间不可过长 D 采血前 24 小时禁酒三、多选题1.引起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有(ABCD)A 急性感染 B 严重组织损伤C 急性大出血 D 急性中毒2.尿液标本的保存,正确的是(AD)A 标本采集到检验完成所间隔的时间,夏天不超过 1 小时B 冬天不超过 4 小时C 冷藏时,温度越低越好D 根据检测内容于尿液中加用防腐剂3.血沉明显增高的疾病是(BCD)A 心绞痛 B 恶性肿瘤C 活动性结核 D 严重贫血4.有关白
27、细胞计数,下列哪项正确(ABC)A10*109/L 为白细胞增高 B4*109/L 为白细胞减少C 化脓性感染时白细胞增高 D 革兰氏阴性感染时白细胞减少5.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血小板减少(ABCD)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急性大失血C 脾功能亢进 D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6.血钾过高见于哪些情况(ACD)A 大量输入库存血 B 长期腹泻C 严重溶血 D 代谢性酸中毒7.下列哪些检验需要空腹采静脉血(BCD)A 血清钾、钠、氯 B 血清总胆固醇C 血清甘油三酯 D 血清总胆红素8.下列标本采集中不需将静脉血与抗凝剂充分摇匀的是(ABC)A 电解质测定 B 血清酶学测定C 血清蛋白测定 D 红细胞沉降
28、量测定9.关于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正确的是(ABC)A 连续三天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少于 40 克B 收集 24 小时尿C 血尿标本同时送检D 抽动脉血 2-3ml10.下列标本采集需用静脉血的是(ABD)A 血常规 B 血电解质C 血气分析 D 肝肾功能11.关于大便标本采集正确的是(ABC)A 留取少许新鲜大便B 勿混入外界杂质和尿液C 采集有脓血的部分D 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应预先留置12.下列标本采集正确的是(ABC)A 尿蛋白定量检测取 24 小时尿液B 尿酮体检查随时留尿C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前摄取低蛋白饮食三天D 血钾检测取静脉血置抗凝管13.有关渗出液的描述正确的是(ABD)A 易自凝
29、 B 细胞数500*106/LC 糖含量明显高于血糖 D 蛋白定量30g/L14.粪便隐血检查阳性是(ABC)A 溃疡病活动期 B 胃癌C 钩虫病 D 大叶性肺炎15.粪便隐血试验前三天限制哪些食物(ABC)A 动物血 B 肉类C 大量绿色蔬菜 D 豆腐16.标本溶血的原因有(ABCD)A 采血用的试管或注射器潮湿B 静脉穿刺血流不顺利C 穿刺处消毒用酒精未干即采血D 相对试管中的添加剂来说采血量不足17.红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下列哪些情况(ABC)A 剧烈呕吐、严重腹泻B 大面积烧伤C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D 肺源性心脏病18.缺铁性贫血病人血象特点正确的是(ABCD)A 轻者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
30、贫血B 重者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 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较之红细胞数量的减少更为明显D 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无特殊改变19.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正确的是(ABD)A 红细胞、血红蛋白严重减低B 呈正细胞正色素性性贫血C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D 血小板明显减少20.影响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的血标本检验结果的因素有(ABC)A 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B 静脉穿刺不能一次成功C 采血完毕剧烈震荡D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21.肉眼血尿见于下列哪些情况(ABCD)A 急性肾小球肾炎B 泌尿系感染C 泌尿系肿瘤D 泌尿系结石22.尿糖定性试验阳性见于(ABCD)A 血糖增高性糖尿B 血糖正常性糖尿C 暂时性糖尿D 非
31、葡萄糖性糖尿23.尿胆红素阳性见于(ABC)A 肝内、肝外胆管阻塞 B 肝细胞损害C 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 D 大量进食胡萝卜24.尿液检查细胞管型包括(ABCD)A 红细胞管型 B 白细胞管型C 肾上皮细胞管型 D 混合管型25.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ABCD)A 有脑膜刺激症状 B 疑有颅内出血C 疑有脑膜白血病 D 椎管内给药治疗26. 关于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正确的是(BCD)A 连续 2 天每日蛋白摄入量少于 40gB 禁肉食C 避免剧烈运动 D 实验前 24 小时禁服利尿剂27.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正确的是(ABCD)A 采集标本前,使病人处于安静状态B 一般采集动脉血C10 分钟内送检
32、 D 采血结束后,穿刺处必须压迫止血至少 3-5 分钟28.血清甲胎蛋白测定(AFP)正确的是(ABC)A AFP 是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较敏感和特异的肿瘤标志物B AFP 是肝癌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C 其他肿瘤如胃癌、胰腺癌等 AFP 也可升高 D 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血 AFP 明显升高29.关于痰标本的采集正确的是(ABD)A 自然咳痰法,以晨痰为佳B 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漱口或用牙刷清洁口腔C 将痰液直接吐入无菌、清洁、干燥、无渗漏、不吸水的敞口容器中 D 痰液标本应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 2 小时30.尿标本的采集正确的是(ABC)A 采集清洁中段尿,最好在早晨留取B 清晨起床后用肥皂水清洗会阴部C 取中段尿 10-20ml 直接排入专用的无菌容器中 D 如不能及时送检,可以冷藏保存,尤其是淋病奈瑟菌培养尿标本必须冷藏五、简答题1.简述血钾增高的临床意义?答:摄入过多:输入大量库存血,补钾过多过快,过度使用含钾药物钾排泄障碍:急性肾衰少尿或无尿期,慢性肾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细胞内钾移出:重度溶血、挤压综合征、大面积烧伤、休克、组织损伤等。2. 简述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标本采集中的因素?答:标本采集错误应用止血带对静脉血液标本的影响标本溶血标本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