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枫桥夜泊一、导入新课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 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的乐 园,一起品味古 诗吧!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 的方法吗?谁能把它说出来?(板书:知诗人、 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2、大家读得真好!今天我们继续 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古 诗二首的第二首诗枫桥夜泊。二、知诗人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张继 )2、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张继?指名读 PPT 上内容。(出示有关张继资料:张继,唐代 诗人,湖北襄( xin)阳人。他的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到 50 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枫桥夜泊。 )三、解诗题1、
2、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解诗题)2、是的。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枫桥在哪儿?泊是什么意思?谁能给我们解惑呢?(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师:其实枫桥原名为“封桥” ,是因为张继的这首诗才更名为“枫桥”的,并且从此与寒山寺一起驰名天下。枫桥,是苏州一座很有名的桥,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来这里参观游玩,来领略枫桥的诗情画意。泊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 )夜泊呢?(夜晚,把船停泊在岸边。 )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作者夜晚,把船停泊在 枫桥边。 )四、初读古诗1、弄懂了题目的意思,就该理解诗了,我们先来把这首诗读熟。 出示自读要求: 2、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84
3、页 ,对照读书小提示,把它读流畅了、读顺口了。3、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出示划好节拍的古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师:读得好!“霜”“愁” 是翘舌音, “寒山寺”翘平转化也读得非常准确!读书小提示: 自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自读 第二遍,读出节奏(提醒:七言诗可以按照 4-3 来停顿)。 第三遍同桌互相读,互相听,相互检查一下,生字读音有没有错误,如果有帮助纠正一下。2师:读得还不错,要想读出诗的韵味,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好句末的平声字, “天”“ 眠”“船”我们要读得长一些。引读:霜满 天 对愁眠 到客船 4、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5、比赛读:
4、 我们就应该像她这样读 ,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我们小组之间开展一次比赛,看看哪个 组读的好!四个组 ,一 组读一行。下面男同学和女同学开展一次比赛,看是男同学 读的好, 还 是女同学读的好。 6、齐读: 老师宣布成绩,并列第一。 (视情况而定)请同学们一起齐读一遍。 7、大家都能把古诗读准确了,要想把它读得更好,就必须明白古诗的意思。此时,就让我们走进古诗。五、明诗意1、要弄懂诗意,我们再来听听这首诗。记住听读要求。2、播放录音。3、相信大家眼前一定浮现出了 许多景物,也听到一些声音。那就请你按要求画一画,画好之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4、我们先来看一二两句(出示:月落 乌啼霜满天,江 枫渔火
5、 对愁眠。 ),张继看到了什么?【月落】:(1)这是怎样的月亮? (快要落下去的月亮。)(2)是的,月落的意思就是: 月亮快要落下去了。(3)看来夜已经很深了,再过一会就要天亮了。同学们,这是什么季节的月亮?( 深秋)快要入冬了,天上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惨淡、无光,凄凉。 )(4)是的,这是凄凉的月光。谁来读这个词。【霜满天】:(1)已经是深秋了,下霜之后的天气更凉了。为什么是“霜满天”呢?( 霜很大,很浓,很多)(2)你们说,在这霜满天的夜晚,诗人能感受到这种寒冷吗?(能)(3)我们在家里也许很难感受到这种寒冷。而张继此时身在哪里?(外地、船上 )你们说得都很对。张继 本是湖北省襄州人,但他
6、此时在哪里?(苏 州), 从哪里知道?(姑苏城)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苏州是我 们江苏的一个城市,湖北和江苏之间相隔 1000 多公里。我们 古代的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 ,行驶的速度非常慢,由此可见,张继已经离家很长时间了。我 们把漂泊在外的人称为什么 ?(游子)你能体会游子的感受吗?(生交流) (思念家乡)这满天的霜呀将游子张继团团包住,张继是什么感受呢 ?(寒冷、孤独、忧愁)(4) 读读这个词。【江枫】:(1)江边的枫树。(2)因为是晚上,江边的枫树在作者的眼里是什么样子的?(暗红,昏暗、黑乎乎)听读要求:专心聆听,边听边记;边听 边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边想 边画,把看
7、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把听到的用小三角表示出来。3【渔火】:什么样的?江面上的点点渔火,忽明忽暗,隐隐约约。连起来读读这两个词。5、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张继所看到的 ,那张继还听到什么了呢 ?【乌啼】:(1)这是什么意思?人们喜欢听乌鸦的叫声吗?(不喜欢) 为什么?(2)是的,乌鸦的叫声十分刺耳,在夜晚听到乌鸦的叫声,更加的凄惨 ,凄凉。(3)读词。6、同学们,张继看到的这些景物 组成了一副图,一副凄凉的秋夜 图。 请你们回过头来想想,用自己的话描述给你的同桌听,从天空再到江面的顺序来描述。(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 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 处弥漫着寒霜,使夜空充满了凉意。江边的枫树黑黝黝的一片,
8、渔船上的灯火在 风中摇曳着。 )7、理解感悟“对 愁眠”(1)诗人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听着凄厉的乌鸦叫声,张继 又怎样的感受?( 压抑、难过、郁闷、心情很不好)(2)此时的张继与忧愁相伴,他睡得着吗?(睡不着)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对愁眠”?(3)作者为什么睡不着?( 圈出“愁”)张继心中满是忧愁,那这 里的“眠” 是睡觉的意思吗?那是什么眠?(失眠、无眠、不眠、难眠)(4)是的,张继根本睡不着,他带着忧愁,难以入眠。(5)连起来,读读整句诗。个 别读,分组读,一起读。8、感受钟声。(1)诗人在船上难以入眠,所以(出示: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他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默
9、读第二句。(2)寒山寺:简介寒山寺。寒山寺在哪里?是近在咫尺吗?(不是,而是在姑苏城外,只能是远远看到。)(3)张继听到了什么?( 钟声)(4)哪里传来的钟声?( 寒山寺)(5)为什么远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张继也能听到呢 ?(因为是半夜了)从哪里看出来?( 夜半钟声到客船)(6)这半夜的钟声传到了哪里?(客船) 在这里“到” 就是传到的意思。(7)客船能听到钟声吗?真正听到钟声的是张继。(8) (8)谁能连起来解释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在这充满寒意的夜半,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9)读这两句诗。六、悟诗情1、读懂了诗意,我们再来看这首诗,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 (板
10、书:愁) 2、此时此刻的你,脑子里会冒出什么问题来问一问张继? (张继,您为什么愁? 愁什么呢?这是怎样的一种愁呀? )3、问得真好呀!孩子们,请你们轻声读一读诗句,想一想问题。 学生轻声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 44、交流: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你能答哪个问题就说哪个。 (预设:乌鸦啼叫,寒风正在把秋霜布 满云天,江 边的枫树对 着江中的渔家灯火,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 )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 (思乡之愁)。 他读出了乡愁,真了不起!还 有谁读出了怎样的愁? (孤独之愁) 你从哪里知道? (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一个人坐在船上,没有人陪他。 ) 还有怎样的愁啊? (寂寞之愁。 )师:对,寂寞之
11、愁。在这里,还有一种愁。老 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写的一篇散文。谁愿意来读一读?(背音乐二泉映月起)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长那么大,可就是没有他的名字。竟 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 这美丽的古城, 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 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 读书 吧!夜晚呢?在这样一个忧伤的夜晚,在异乡的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
12、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 飞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 样子。有 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叫得更暗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在须角的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 -摘自张晓风不朽的失眠 师:孩子们,还有一种怎样的愁啊? (落榜之愁。 ) 师:落榜之愁,人生求索不得而愁。刚才通过同学们的读书、感受,我们知道了漂泊异乡之愁,思乡之愁,孤独寂寞之愁,人生求所不得之愁。 师: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枫叶火红,渔火点点,面对这样的江南秋夜,诗人含愁难眠。在 这万籁寂寥中, (课件播放钟声:“咚-咚-“)从寒山寺传来了夜半钟声,伤痛的心,又被轻轻地碰撞,张
13、继的心随着钟声飞远了,会 飞到哪儿?师:你说会飞到哪儿? (故乡)师:对,故乡。那好,请你想象张继的心飞回到故乡,与故 乡的亲人,与故 乡的朋友相聚的情景。请拿出笔,笔记本,想一想张继在家乡会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先在小组中讨论一下,然后合作写一段话。 学生写头脑中想象的情景。师:哪一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小组合作学习:想一想、议一议:张继在家乡会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写一写:由 组长记录组员 的发言,并整理成一段通 顺的话5预设:生 1: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 张继和家人、孩子在桂花林里赏桂花,孩子们在树下嬉戏,大人们坐在一起看着,谈着。花香扑鼻,好一派其 乐融融的景象。生 2:在一个寒
14、冷的夜晚,张继 和他的朋友在火炉旁,把酒颜欢,听着家乡寺庙传出熟悉的钟声。 (与朋友把酒言欢,好开心。 )生 3: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张继和他的朋友在桃花林里,望着粉红粉红的桃花,和朋友们吟诗喝酒,高兴得流连忘返。(掌声) (欣赏美景,乐不思蜀。 )生 4: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张继带着他的家人到花园里 赏花,玩累了,大家坐在一起吟诗作对。 (赏花喝酒,好不惬意。 )师:刚才同学们描述的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此 时此刻,张继却独自乘坐客船漂泊在枫桥边,他能怎么样呢? 心中能不愁吗?能不对愁眠吗?(板书:对愁眠)师:正在这时,(播放钟声:咚-咚-), 钟声一声声、一下下,敲打着张继的心坎,
15、诗人灵感顿开,有感而发,提笔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一气呵成这意境深 远的诗句。(古典音乐汉宫秋月起)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句。 (对愁-眠-读得特别好)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同学们 背诵诗句。 (学生背诵。 )师:把自己的理解带进去,边背 边想象情景。 (学生摇头晃脑 地背诵。 )师: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金榜上的状元是 谁? 哈哈,管他是谁,今天真正被我 们记住的是张继和他的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请同学们再次背诵这 首诗。 (学生深情背诵。 )七、古诗拓展关于枫桥的诗还有很多,我们 来读一读。出示:高启的泊枫桥 陆游的宿枫桥八、布置作业。师:老师给同学们出了这样几道作业:必做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完成补充习题。选做作业:1、根据诗意创作一幅图画。2、诗配画,制作一张精美的书签。九、欣赏歌曲涛声依旧1、张继的这千古一愁,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词曲作家陈小奇老师还根据这首诗创作了一首歌,让我们欣赏欣赏。 (播放歌曲涛声依旧)2、师语:同学们,让我们在这首歌中结束这短暂的 40 分钟 吧!【板书设计】枫桥夜泊唐 张继 对愁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