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 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 A D) A、 人与自然的矛盾 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 C、生产与生活的矛盾 D、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E、连续与间断的矛盾 2、 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 D) A、类比方法 B、实践方法 C、归纳方法 D、演绎方法 E、观察方法 3、 被恩格斯誉为向宗教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的不朽著作是( B) A、人体构造论 B、天体运行论 C、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D、心血运动论 E、新天文学 4、 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被宗教强制赴火刑的著名学者是( C) A、赛尔维特 B、伽利略 C、布鲁诺 D、哥白尼 E、维萨
2、里 5、 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 A) A、 科学实验的兴起 B、理性与实验相结合 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E、日心学说的出现 6、 在方法论的 问题上培根与笛卡儿的不同在于( B) A、培根重视理论,笛卡儿重视经验 B、培根重视归纳,笛卡儿重视演绎 C、培根重视经验,笛卡儿重视数学 D、培根排斥归纳,笛卡儿排斥演绎 E、培根重视继承,笛卡儿重视创新 7、 由于发现天体运行三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是( C) A、哥白尼 B、伽利略 C、开普勒 D、第谷 E、布鲁诺 8、 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
3、是指出( C) A、 岩石分类说 B、地质突变论 C、地质渐变论 D、岩石质变思想 E、板块构造论 9、 列宁称赞把生物学第一次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的生物学重大成就是( D) A、 林耐的人为分类法 B、细胞学说 C、拉马克生物进化论 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E、分子生物学 10、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在探索进化机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一对根本矛盾是( C) A、同化与异化 B、个体与环境 C、遗传与变异 D、连续与间断 E、整体与部分 11、中国古代有著 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 B D E) A、天圆地方说 B、盖天论 C、壳层说 D、浑天说 E、宣夜说 12、 1543 年,自然科学领域联袂
4、向宗教神学挑战,其代表作是( A B) A、天体运行论 B、人体构造论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E、新天文学 13、到 19 世纪 30 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 BDE) A、牛顿力学 B、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C、微积分创立 D、有机化学成就 E、地质渐变论 14、被誉为古希腊时期著名的三大数学家的学者是( B C D) A、毕达哥拉斯 B、欧几里德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E、苏格拉底 15、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分类其结果是( B E) A、析因实验 B、探索性实验 C、模拟实验 D、验证性实验 E、判决性实验
5、一、 选择题:(辨清题意,可单项选择,也可多项选择) 1、以下哪部著作标志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这 门独立的哲学学科的诞生?( C ) A.恩格斯反杜林论 B.马克思资本论 C.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D. 马克思数学手稿 E.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F.列宁哲学笔记 2、近代(尤指 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一些主要成就相继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五大缺口,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五大科学成就是: ( ABDFG ) A.康德的“星云假说” B.赖尔地质学 原理提出的地质渐变理论 C. 电子的发现及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D.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以及法拉第麦
6、克斯维的电磁场理论 E.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F. 细胞学说和进化论 G. 道尔顿阿夫伽德罗的原子分子论和门捷耶夫的“元素周期律” 3、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是 ( ABCE ) A.创新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主体际性 E.社会需求原则 4、标准的科学论文中,除了下述哪项外,其余都明确地表明了荣誉的承认与分配? ( E ) A. 作者名单 B. 对其余贡献的致谢 C. 参考文献 D. 引文目录 E. 论文的录入与排版 5、以下除了哪项,其余都表明科学的社会属性? ( E ) A. 社会为科学提出了任务 B.社会决定了科学家个人工作的意义 C. 研究方法能为同行专家所接受
7、 D. 荣誉的分配 E.科学离不开科学家的天赋 6、创立理论的思维方 法主要方法有: ( ABDE ) A.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B.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 C. 从感性到理性 D.创新思维 E. 顿悟(直觉与灵感) F.观察与记忆 7、技术的价值主要有: ( ABCDE ) A.自然价值 B.经济价值 C.政治价值 D.文化价值 E.生态价值 F.内在价值 8、以下不属于科学的社会规范的是 ( E ) A.公有性 B.独创性 C 普遍 性 D.无私利性 E.权威性 F 有条件的怀疑性 9、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本质上都属于: ( C ) A.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社会观 B.社会决定论 C. 技术
8、决定论 D. 科技价值中立论 10、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 ABCDEFG ) A.不可替代性 B.不可加和性 C.不可逆性 D.非磨损性 E.不可分性 F.可共 享性 G.无限增值性 11、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看,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或本质属性是 ( ABDE ) A.可检验性 B.系统性 C、可证伪性 D.主体际性 E 客观真理性 12、 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 AECD ) A.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B.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 C.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 D.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E. 功利性与 折衷性的统一 F.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
9、统一 13、 在 20 世纪,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特点是: ( ABC ) A.科学技术的职业化 B.科学技术运行的不平衡性 C.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 D.技术创新成为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根本动力 14、 以下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的是: ( ABCD ) A.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B.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E.教育现代化不具有优先性 15、国家创新体系包括: ( ABDE ) A.知识创新系统 B.技术创新系统 C.研究发展( R D)系统 D.知识传播系统 E.知识应用系统 F.体卫文教系统 一 名词解释 :(
10、很懒的人可以考虑不背括号里的文字) 1. 系统 : 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P52 2. 拉普拉斯决定论 : 是与机器的自然图景相联系的、关 于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的理论。 ( P32) 3. 系统思维方式 : 是把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P50) 4. 自组织 : 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 P65) 5. 生态危机 :
11、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 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 P76) 6. 技术 : 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 P184) 7. 知识密集型技术 : 指生产这种产品所投入的活劳动不只是简单劳动,而更多的则是复杂劳动,因而该产品凝聚着更多的知识量,资源、能源耗费少,研究与开发的投资额大,其产品有少品种、大批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更
12、新换代快等。( P194) 8. 技术体系 : 是各种技术之间根据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社会条件,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结而组成的系统(,也就是说,技术体系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项技术组成的)。( P195) 9. 技术结构 : 指技术内部各种构成要素的组织形态和彼此之间的联结方式。 ( P197) 10. 技术价值 : 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P219) 11. 高技术 : 界定为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具有重大战略意 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产生
13、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技术或技术群。( P245) 12. 社会建制 : 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一般而言,社会建制主要指社会组织制度,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四大要素)。( P255) 13. 科学技术体制 : 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P256) 14. 范式 : 就是科学共同体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包括共同的信念、共同的 价值标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公认的科学成就和范例等等。( P267) 15. 无形学院 : 是迅捷的、非
14、正式的学术交流系统,常常出现于学科的前沿和几个学科的边缘,为了尽快获得新的信息,研究人员大多通过直接交谈、通讯等个人联系的方式进行非正式的交流。( P268) 16. 创新者网络 : 这个概念原出自技术创新经济学,意指一种特殊的创新者组织形态,即网络组织,它介于市场和企业组织之间,是两者互相渗透的产物。( P268) 17. 技术共同体 : 是以共同的技术范式为基础形成的技术专家群体。 ( P268) 18. 科学事实 : 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个别的事物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P97) 19. 科学观察 : 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
15、,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 P115) 20. 科学实验 : 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P115) 21. 类比方法 : 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对象也 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 P138) 22. 科学共同体 : 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P176 23. 理想实验方法 : 是在科学研究中为了排除各种次要的和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在纯粹状态下对自然过程进行研究,而在
16、思想中把实验对象与实验过程理想化的方法。( P137) 二 填空: 1 1543 年哥白尼的 天体运行论 一书的出版,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具有 直观性 、 思辨性 、 猜测性 的基本特点。 3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以牛顿的巨著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1687)的出版为标志。 4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阐发了自然界是 存在到演化 , 确定性与随机性 、 简单性与复杂性、 线性与非线性 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5 开放性 、 远离平衡态 、 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6 恩格斯论证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
17、作用,提出了 劳动 创造了人 和 整个人类社会的观点。( P2) 7 技术要素是技术本质的具体表现形态,这些要素可概括为 经验形态 的技术要素、 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和 知识形态 的技术要素。 ( P188) 8技术结构的历史发展经历了 单相技术结构 、双相技术结构 、三相技术结构 三种结构模式。( P197-198) 9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在于 认识目的不同 、认识对象不同 、 认识过程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 。 ( P203-204) 10技术方法的特点为 目的性与客观性 、 功利性与折中性 、 多样 性与专用性 、社会性与综合性 。 11 技术价值具有 客观性 、 实践性、 历史性 、
18、相对性的特点。( P220-221) 12 知识的四种类型: 事实性知识 、 原理性知识 、 技能性知识 、 人力资源知识 。 ( P295) 三 选择题 1 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科学家组织是什么?( A ) (P257) A.英国皇家学会 B.巴黎科学院 C.灵赛学会 D.美国科学院 2. 哪一个国家在近代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的形成过程中 迈出了第一步? ( A ) ( P258)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3. 1834 年,( A )首先提出“科学家”( scientist)一词,以区别于传统的“哲学家”( philosopher)。 ( P258) A.惠威尔 B.牛顿 C
19、.伽利略 D.法拉第 4. 科技人员学术声望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ABC ) ( P262) A. 所在学术机构的声望; B. 所获奖励的声望; C. 论文被引证的次数; D. 社会地位和声望; 5.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 ( C ) ( P279) A.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 B. 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 C. 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 D. 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 6 美国的第一个工业实验室是什么? ( B ) ( P276) A. 贝尔电话实验室 B.爱迪生实验室 C.IBM 实验室 D.沃森研究中心 7 1951 年,第一个科学技术园区在哪一个大学附近? ( D ) ( P277)
20、 A. 哈佛大学 B.麻省理工学院 C.芝加哥大学 D.斯坦福大学 8 最早的科学社团是什么? ( A ) ( P264) A.自然秘密协会 B.英国皇家学会 C.柏林学会 D.圣彼得堡学会 9 以下几项发现中, ( C )不属于十九世纪末的物理学三大发现。 ( P8) A. 放射性现象; B. X 射线 C. 电磁波; D. 电子 10 以下不属于高技术特点的是: ( C ) ( P248) A. 高投入; B. 高效益 C. 低风险; D. 扩散强 11 专家制国论是属于( A )的观点。 ( P232) A. 技术统治论; B. 技术悲观主义 C. 社会决定论; D. 马克思的技术论 1
21、2 决定技术结构转变的是( A )矛盾。 ( P199) A. 技术活动要素与技术结构; B. 技术结构与主体技术 C. 技术结构与经济基础; D. 技术结构与物质技术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科学与技术没本 质的区别 B. 社会将毁灭与技术之中 C. 技术万能论属于技术乐观主义 D.技术没有社会属性 14 C 恩格斯 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A黑格尔 B. 马克思 C. 恩格斯 D. 康德 15. 恩格斯指出:“最初把理性带进地
22、质学的是 B 赖尔 ,因为他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些渐进的作用,取代了由于造物主 的一时兴起而引起的突然变革。” A居维叶 B. 赖尔 C. 布丰 D. 拉马克 16. 自然系统具有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自然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系统的,能量、信息是物质系统的属性。而在自然系统中, C 整体性 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A开放性 B. 动态性 C. 整体性 D. 层次性 17. 20 世纪 40 年代末兴起的 A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是系统科学研究的第一批成 果。它们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 A控制论、
23、信息论、系统论 B.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 C. 系统论、突变论、协同学 D. 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控制论 18.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布伦特兰主席的领导下,出版了 B 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A世 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B. 我们共同的未来 C.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D. 21 世纪议程 19. 科学理论的主要特征有 ( A ) ( P102) A. 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科学预见性 B. 怀疑与批判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科学预见性 C. 客观真理性
24、、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开拓创新性 D. 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结构严密性、科学预见性 20. 下列不属于科学假说的主要特点是 ( D ) ( P100) A. 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 B. 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C. 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 D. 解释性与预见性的统一 21. 科学的本质属性是 ( A ) ( P95) A. 客观 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主体际性 B. 客观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和主体际性 C. 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预见性 D. 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相对性 22.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不包括 ( D ) ( P149) A. 相容性评价 B. 自洽性评价
25、 C. 简单性评价 D. 系统性评价 23. 形成假说的基本条件是 ( B ) ( P121) A. 假定性、可检验性、系统性 B. 一致对应性、可解释性、可预见性 C. 客观真理性、可解释性、可预见性 D. 客观真理性、可预见性、系统性 四问答题: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P27-28 答:基本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2、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P30-31 答: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 只有依靠外力。第二,“哲学的全部
26、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第三,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第四,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第五,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第六,物质微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 答: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 2.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 成就: (1)“星云说”; (2)地质“渐变论”; (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4)尿素的人工合成; (
27、5)细胞学说; (6)生物进化论; (7)电磁场理论; (8)元素周期律 4、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P5961-62)答:所谓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演化除包括进化的含义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态”之间的更替。自然界的系统进化即有序化,大体上由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所构成。与自然系统有序化相联系、相对应的是对称性破缺。自然界的有序化是对称性破缺的结果,正 是由于对称性
28、破缺才使系统向有序化、组织化和复杂化演化。宇宙的演化到形成地球、地球上的生命以至人类,就是一个从完全对称到对称性逐步丧失、非对称性逐步形成的过程。由此可见,自然界的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5、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 答: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指出整体性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属性。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指出自然界的任何客体都是动态的开放系统。极 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
29、的概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 6、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P67-69 答: 恩格斯提出宇宙演化的永恒循环的深刻思想。他指出,宇宙的演化是“物质赖以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 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现代宇宙学的研究表明,宇宙未来演化的趋势取决于宇宙的质量密度。 7、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30、? P80-82 答: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上。第二,人还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8、简要阐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P82-83 答: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其三, 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9、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答:一方面,现代科学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又必须以现代科学为基础;
31、在内容上,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在形式上,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 10、技术的特征。( P186-188)答:技术的特征显现出独特的辩证性质: 1自然性和社会性;2物质性和精神性; 3.中立性与价值性; 4.主体性和客观性; 5.跃迁性和累积性 11、技术体系的特征。( P195-196)答: 1,功能的整体性。 2,目的的社会性。 3,构成的层次性。 4,环境的制约性。 12、工程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P202-203)答:工程与技术同属于改造自然的实践范畴,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工程一般强调的是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尤其指有较大规模且有着复杂的组织系统的实践活动的实施
32、过程,而技术虽然也指技术活动,但对技术活动的规模没有要求,而且往往强调的是技术活动中的手段和方法。任何一项工程都包含了若干数量的技术活动。技术与工程是不可分离的,没有不依托于工程 的技术,也没有不运用技术的工程。 13、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 203)答:第一阶段,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技术理论,即形成人工自然的理论与方法;第二阶段,根据技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设计制造出产品与工艺,即通过技术理论的实施制造出人工自然;第三阶段,把新产品或新工艺应用于社会经济,即技术理论的运用。 14、技术的二重属性。( P219 220)答:技术的属性是二重的,可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
33、属性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一方面技术作为实现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具有自 然属性,并且是自然过程。另一方面,技术作为社会的人所创造、所应用,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目的并满足其需要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它具有社会属性,并且是社会过程。 15、熊比特提出的创新的五种表现形式。( P235-236)答: 1.生产新的产品; 2.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工艺过程; 3.开辟新的市场 4.开拓和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给来源; 5.采用新的组织方法 16、技术创新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P239-240)答:第一 .创造性; 第二 .效益性; 第三 .风险性; 第四 .周期性;第五 .集
34、群性;第六 .系统性 17、技术创 新的激励机制。 244)答:第一 .产权激励; 第二 .市场激励; 第三 .政府激励; 第四 .企业激励 18、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P98 99)答:特点:其一 .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其二 .科学事实渗透理论;其三 .科学事实应该是比较系统的;其四 .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作用:首先,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其次,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19、科学定律的作用( P100)答:科学定律在科学知识构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一,科学定 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其二
35、,科学定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其三,科学定律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20、科学假说的作用( P101)答:其一,科学假说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其二,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其三,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21、科学理论的特征有哪些( P102 103)答:第一,客观真理性; 第二,全面系统性;第三,逻辑完备性;第四,科学预见性 22、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P111 112)答:( 1) .创新性原则; ( 2) .科学性原则; ( 3) .可行性 原则; ( 4) .社会需求原则 23、科学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P116)答:第一,可以简化
36、复杂的现象;第二,可以使实验对象处于强化的条件;第三,运用实验方法发现自然规律和寻求新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是可靠的和经济的。 24、简述科学的否证发展模式( P171 173)答:可以把理论不断经受否证检验而发展的过程简略地表示为: 。其中 代表问题, 代表试探性理论, 代表排除错误,代表新的问题。科学就这样循环往复的进行。 25、假说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20 121)答:( 1) .一致对应性; ( 2) .可解释性; ( 3) .可预测性 26、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P115)答:第一,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第二,坚持观察对象的全面性 27、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P114
37、)答: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28、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P119)答:第一,在标准条件下,观察者所得到的感觉图像是能够重演的,当然要排除观察者主观意愿的歪曲。第二,观察中渗透的理论要经受过实践的检验。第三,观察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方法手段,是符合科学理论原理的。 29、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P142)答: 1.概念思维 的基本要素是抽象的概念,而意象思维的基本要素是形象的意象。 2.抽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概念及其判断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形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意象及其联想和典型化的基础上完成的。 30、科学理论必备两个基本条件是( P148)答:第一,逻辑条件。 第
38、二,经验条件。 31、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P107 108)答: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求真务实的精神;其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其三,开拓创新 精神。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坚持科学精神,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此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将对熔铸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 32、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 P109 110)答: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从科学
39、问题的提出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地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 33、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p162 163)答:首先,这种复杂性是由于观察的易谬性。其次,这种复杂性来自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再次,这种复杂性还在于评价和检验受制于评价者和检验者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最后,这种复杂性还在于科学共同体从表达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论的确认。 34、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 P174)答:科学的进步有两方面的标志。一方面的标志是理论的可否证度。
40、另一方面的标志是确证度的增加。否正模式更加强调科学的成长,在其看来,确证的意义更在于它提供了证据表 明被确证的理论有理由否证并且取代旧理论。 35、如何正确地理解直觉灵感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P143 145)答:直觉和灵感都是顿悟的心理现象,都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深刻性的特征,突然产生于某一随机过程,是对事物规律的掌握。它们的全部内容都是涉及对事实的理解问题,是对客观规律性的一种把握,是瞬间达到对事实本质的心领神会。在创新过程中,前者着重强调的是未经渐进的精细的演绎推理而对规律性的快捷洞察,后者着重强调的是在百思不得其解时顿悟现象间的规律性的奇效。 36、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的演变的主
41、要过程( P255-258,三个阶段)答: 1.古代: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前史。该时期无法形成独立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但自然哲学家和工匠却是后来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雏形。 2.近代: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肇始。这一时期出现了近代科学家角色和近代技术专家角色。 3.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确立。这个时期现代科学家角色和现代技术专家角色确定。 37、对现代科学家社会角色确立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个方面的因素。( P258)答:一是大学教学和科研体制的改革。二是企业中工业实验室的大量涌现。三是国家直属科研机构的兴起。 38、正式和非正式 的学术交流。( P263)答:正式交流主要指在正式出版物和会议
42、上发表、报告学术成果,它体现为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受群体研究范式的制约比较大,因此频率较低且缺乏弹性。非正式交流是科学家通过个人通信和非正式讨论交流信息,具有专门、迅速、双向反馈等正式交流不可替代的优点,还会导致科学家中非正式群体“无形学院”的出现。 39、科学家互动中的学术和非学术的冲突。( P264)答:科学家互动中的冲突形式可以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类,不掺入个人社会属性偏见的学术性冲突即学术论战,能够促进对学术问题更为全面的考察,是有利于科学发 展的。但科学家是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各种社会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他们,由此产生的非学术性冲突负功能居多。 40、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
43、67)答:马太效应是科学研究中的优势积累效应,它表现为某些科学家一旦具有一定优势后,因为荣誉背景放大的作用,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进一步获得成果和承认,反之则变得更加默默无闻。 41、科学的社会规范( P270)答:科学的社会规范以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独创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为标准。 42、技术的社会规范( P272)答:技术社会规范具有所有者的、局部的、权威的、定向 的和专门的特征。 43、国家创新系统( P278)答:国家创新系统是国家层次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过程,即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交流、传播与应用过程的体制化,它是在国家的总体规划下,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中各有关部门相互作用而形成
44、的推动创新的网络。 44、带头学科交替理论的主要内容。( P282)答:带头学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上走在其他学科前头,并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带头学科可以是单一学科或一组学科,它们交替领先且具有周期性。 45、后工业社会的五个特征。( P293)答: 1.从 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 2.职业分布上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 3.“中轴原理”,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是社会革新的基础和社会决策的根据。 4.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的,也是有节制的,技术评估占有重要地位。 5.“智能技术”非常重要,制订各种政策都必须通过“智能技术”。 46、知识资源的特点。( P296)答: 1.不可替代性; 2.不可加和性; 3.不可逆性; 4.非磨损性;5.不可分性; 6.可共享性 7.无限增值性 47、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P302)答: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来看,是一场以发达国 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它是指各国的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的流动高速度大容量地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相互开放、相互融合,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趋势。 48、建立我国的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内容。( P319)答:主要包括: 1.知识创新系统; 2.技术创新系统; 3.知识应用系统; 4.知识传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