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2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张玉琼摘要: 在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功能弱化及老年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的健康照护问题成为所有涉老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的核心,也为在我国尽快建立健全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照护体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基于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的现状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工作更趋全面、系统、规范和完善。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健康照护;养老需求中图分类号: R1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898 (2013) 03- 0062 -08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2、 Community Health Care for the Elderly ZHANG Yu-qiong(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Shaanx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In aging society, the problems of lessened family functions and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have become more obvious. Health care has been the key
3、of all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elderly, bringing about urgent demand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care system. Based on the status analysis on community health care for the elder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
4、sures so as to promote more systematic and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ealth care.Key words: aging; community health care; support demand(西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收稿日期:2013-05-20;修订日期:2013-07-18基金项目:2012年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省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研究”(2012C121)。作者简介:张玉琼(1992- ),女,陕西咸阳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保
5、障。老龄社会一、人口老龄化趋势及社区健康照护的需求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失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加。据联合国对191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1999年已进入老龄社会的包括中国在内共有62个,占国家和地区总数第1卷 第3期2013年8月老龄科学研究Scientific Research on AgingVol.1, No.3August 2013 ChaoXing 63的 32.4,预计到 2050 年全世界 91.6的国家都将进入老龄社会。于此,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率已高达12.0,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4.9上
6、升到了2010年的8.5,表明我国老龄化势头发展迅猛。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约为33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为108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23%。建立健全的社区健康照护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及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加剧的挑战,已是当务之急。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功能退行性变化,并伴随认知能力的逐渐减退,还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养老质量的高低。然而,日益上升的残障率与慢性疾病患病率使得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严重限制。还要注意到,当前我国
7、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迁,家庭日益趋向小型化、核心化,这严重冲击着家庭养老这一主要养老方式,不断瓦解着家庭养老的根基。而且,由家庭来承担老龄社会的养老负担,于个人、家庭、社会都存在一种“机会成本”的损失。而机构养老因其能够满足老年人需要时间长、强度大的照顾现实需求,曾一度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及机构在开展服务过程中的不足,使得老年人及其家庭对机构照料有很大的抵触心理。此外,一些养老机构收费过高,也迫使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只能选择其他的养老方式。与养老社会化密切相关的另一社会背景是社区建设运动。社区建设的迅速发展、社区的成长发育,为老人社区照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
8、保障。此外,大批相对独立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也逐步得到发育,他们同社区一道承接了由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工作组织雏形。同时,各地为社区服务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兴建了一大批社区服务设施、便民服务网点及社区服务中心,使得社区服务对象及内容得到了拓展。因此,依托社区建设进行老年人社区照顾工作有利于解决老年人工作的断层问题,有利于老年人参与社会劳动、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而言之,它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选择。综上,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局面下,养老需求能否得以有效满足是养老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关键。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为社区健康照护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现实保障。目前
9、,我国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中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社区养老极有可能会成为我国未来养老建设的主流发展模式。然而社区健康照护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如何?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才能实现社区健康照护模式的最佳效果?本文旨在深入了解社区健康照护的现状,发现其实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二、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的现状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0.张 玉 琼 :老 年人 社 区健 康 照 护 的 现 状、问 题 与 对 策ChaoXi
10、ng 64(一)社区健康照护发展的外部现状在老龄社会中,纯粹的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都难以有效解决老年人养老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正是这两种养老模式功能的不足构成了社区健康照护的外部现状,具体如下: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在中国历来崇尚尊老、孝顺的传统文化下,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家庭成员给予老人生活上的照料及精神上的慰藉,成为任何社会组织所无法取代的核心养老模式1。然而工业化、城市化与家庭的小型化,以及社会流动频繁等原因,使得家庭照料老人的成员匮乏,照料老人的时间急剧减少。老年人日渐增多的疾病致使医疗费用不断上升,而社会保障体系欠完善,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一项老年人居住意愿的调查表明
11、,有35.0%的老年人最期望的照料者是儿女;其次是依靠老伴和依靠自己进行长期照料,分别占23.6%和19.8%;然后是选择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以上数据说明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方式仍以家庭赡养为主,但面临家庭养护功能大大削弱的境况。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家庭养老的内部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照顾老人而产生的照护成本是难以估计的,这种“机会成本”与子女的时间价值大小有关。特别是青年人为看护老人,不得不变换工作,甚至放弃工作。这种情况不但影响个人、家庭,也使得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种种现象说明,传统的家庭护理功能正在逐渐弱化,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机构养老显得力不从心。家庭
12、结构趋于核心化的“4-2-1”模式,使得机构养老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养老模式选择。但作为一种补充性的养老模式,其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尽完善2。首先,依据中国的传统观念,“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加之我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天伦之乐”与“反哺”的理念,使得即使是生活节奏紧张的现代人,考虑到社会道德评价也不愿意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同时,养老机构的经营能力较弱,常年处于亏本边缘,年轻人有限的经济能力难以负担高昂的住院费,这就迫使有意入住机构的老年人觉得机构养老“可望而不可及”。这样就造成了机构养老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资金难以周转,而护理人员数量与质量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
13、老服务需求。由此,一些养老机构形成了“营业能力差降低服务质量入不敷出亏损退出养老产业”的恶性循环。(二)社区健康照护发展的内部现状社区健康照护是养老模式发展的新趋势,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发展较为成熟。在中国大陆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有一定的发展,如上海的“静安模式”,实现社区助餐服务点供应、居家养老站点服务到家;北京的“乐龄”居家养老机构,主要提供社区老人支持网络、居家专业服务(生活、医疗健康)、贫困老人的援助。在国内,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的形式主要有两种3。一种是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它是社区医务人员为老年人建立的长期保存和动态管理的健康档案,全面详细地记录着老年人的健康状
14、况、既往病史、住院史、治疗情况及每次体检情况。若发现定期进行的体格检查结果存在问题,会及时与社区或上级医院联系。健康档案成为老年人终身的健康卡,老年人若搬迁转到其他城市和社区,健康档案也可随之转入,为新社区提供全面老龄科学研究 2013年 第3期ChaoXing 65资料。这种健康档案的管理形式可以掌握存在健康隐患的重点或高危人群,并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护理服务,做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另一种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的形式是家庭病床,即社区医护人员深入家庭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这种形式是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的主要形式,其作用体现在:一是延伸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范围,使医护人员走出医院,走进家庭,为患
15、者在社区和家庭提供服务;二是解决患者往返医院行动不便的困难,方便患者就医;三是节省医疗费用。目前国内许多医院设有依托医院的家庭病床,或是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社区护理站,提供家庭诊疗访视、临终护理,为老年人提供体检等多内容多形式的护理服务。家庭病床是住院治疗的延伸,老年人因其疾病特点及特殊的经济状况成为了该服务的主要受益人群。因此,家庭病床以其兼具专业性和便捷性的优点在老年人社区护理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如上养老现状下,社区养老顺应中国传统“死而善终”的观念,对家庭抚养照顾有困难的老人及独居老人实行集中服务以减轻家庭压力,有效满足老人不离开熟悉环境的心理愿望,成为更易被社会成员接受的社会化养老模式4。同
16、时,这种模式符合政府改革所倡导的大社会、小政府的观念,能更好的利用当前社会资源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减轻政府在这方面的压力。三、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存在的问题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中存在的问题较为普遍且明显,主要问题如下:(一)对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的认识普遍不到位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在中国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它是在病人多、住院床位少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其服务对象以患者为主体。社区健康照护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缓解了医院床位不足的现状,但这仅是医院治疗的延续。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对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的认识尚未完全到位。此外,老年人养老保障水平较低,而且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养老机构与
17、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只在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已开展社区(村)的居家健康照护工作,而多数比较落后或是边缘的农村地区则几乎没有相关的居家健康照护服务的供应。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对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的认识不到位。(二)地方政府对老年人健康照护工作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地方政府对老年人健康照护工作投入不足,导致整个健康照护工作缺乏政策支持。目前多数地区已开展运作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多为民办性质,资金多来源于福彩资金投入,少有财政支持,难以满足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所需场所、房屋、设施、人员、技能培训等的资金投入需求。政府对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事业的投入有限,而社会力量的参与缺
18、乏有力的政策支持,难涉入、难坚持。可见,虽然政府已经意识到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的必然性,但是由于其属于新型的服务模式,管理的相应政策、法规及管理标准还不明确。同时,对老年人健康照护工作的重点还把握不准,如老年保健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家庭访视的程序、对家庭病床管理、外出治疗制度、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评估、应急处理措施、健康教育等,均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张 玉 琼 :老 年人 社 区健 康 照 护 的 现 状、问 题 与 对 策ChaoXing 66阻碍了地方政府对社区照护体系的科学规划与长期投入。(三)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内容和模式单一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内容和模式单一,且照
19、护服务出现“简化”。目前大部分社区并未开展养老服务,尤其是社区健康照护工作。即便是开展了,也是简便单调,仅限于设立医疗中心,增添健身器材。目前,社区健康照护还处于以功能制护理为主的阶段,局限于家庭病床,大多以测血压、静脉输液、肌肉注射、送药、体检等服务为主,内容侧重于疾病护理和家庭访视。缺乏为不同健康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各种疾病的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精神支持、语言治疗、健康访问、健康检查、精神调理、缓解疼痛、临终顾问及生活照顾等服务。这样的服务内容仅仅只是沿袭着医院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对那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老年人潜在疾病的预防。但现如今的老年人对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有着更大的需求,有限的社区健康
20、照护内容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也不能实现社区健康照护多方位干预的效果5,更不能达到健康促进的最终目标。(四)老年人健康照护专职及专业照护人员严重欠缺目前我国潜在社区健康护理员的需求在1000万左右,但全国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而各地区从事社区护理的大多是从社会上招聘的毕业生、医院分流人员,甚至是居委会兼职人员,其本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长期发展的需要。社区建设不尽完善,社区护理教育滞后,缺乏针对社区护理知识的系统化、正规化培训等因素也影响着工作人员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使得社区护理尚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护理需求。研究表明,我国社区护理
21、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职称偏低、专业技术能力不强、知识老化等现象,社区护理难以深入,服务难以到位。总之,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及缺乏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或相关培训,构成老年社区健康照护工作的主要问题。(五)社区健康照护服务价格体系尚未建成社区健康照护服务价格体系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规范的收费标准是对一个专业服务发展的要求,也是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的必要条件。社区健康照护靠护理服务来实现经济效益,但现实中其服务价格出台少,健康教育、善终护理没有收费标准,其价格只反映了生物医学的治疗价格,未能涵盖整体化照顾、心理关怀、社会关照等大量内容6。政府没有出台相关的法
22、律法规将老年人健康照护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度化,难以对相关部门形成约束,加之医疗体制的问题,医院还不能为社区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很多地方部门在老年人社区照护事业投入上相互观望,阻碍了社区健康照护的发展。(六)老年人防病保健意识淡漠,阻碍社区健康照护工作顺利进行老年人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缺乏对健康护理的全面认识以及对社区健康照护的信任。多数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只是有病时才看病,没有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而文化程度偏低的老年人缺乏保健意识及常见病、慢性病常识,尚有许多人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造成疾病的加重。另外,作老龄科学研究 2013年 第3期ChaoXing 67为一种新型的保障事业,老人可
23、能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接受社区健康照护服务,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产生质疑心理,出现健康问题时首选依旧是医院,这就妨碍了社区健康照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四、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发展的对策社区照护模式是老年人养老的服务“安全网”,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社区健康照护体系,既是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困难的主要出路,也反映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使社区健康照护工作更好地满足老人需求,针对上述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规范和发展:(一)明确社区健康照护的基本理念,拓宽健康照护的覆盖面发达国家较早进入老龄社会,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方面积累了很
24、多经验,故借鉴其经验,发展以“居家照护社区养老”为主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利于解决当下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照护问题。明确社区护理的基本理念,实现从“社区内照顾”到“由社区来照顾”这一“正常化”目标,让老年人不至于因年老而失去自我价值,他们的人格受到社会的尊重。此外,围绕着维持和促进老年人健康这一最终目的,开展照护工作,鼓励和增强老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协助预防、诊断、治疗疾病,促进康复,减少功能丧失,补偿功能的损害和缺陷,帮助老人在患病和功能缺失状态下适应生活,提高老人的自理能力及心理适应力。为拓宽健康照护的覆盖面,均衡城乡的养老资源,最关键的是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为实现城乡养老健康照护提
25、供现实基础。(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力合作,促使社区健康照护制度化,实现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要完善社区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以法护航”。社区健康照护服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能只局限于社区内部的服务资源,需要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如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以及文化体育等部门要共同参与,有计划、有步骤地从整体上协调推进,在社区层面搞好与民政福利服务资源和国有卫生保健服务资源的整合,使有限的照顾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此外,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为杠杆,动员社会力量投入社区照护7。然后,通过地方财政预算,将其筹资资金进行整合,成立“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的专用基金8。但由于资源有限,
26、将资源分配给最有需要的人是一种必须,因此对老年人的需求评估愈显重要,以实现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以降低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故此,政府应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相应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老年社区健康照护体系。(三)明确照护重点,完善照护项目,丰富照护内容,实现全方位照护服务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应以居家照护为主,以社区养老机构照护为辅;在提供照护方式上,又应以上门照护为主,日间照护为辅;在服务内容上应包括家务型服务和护理 正常化就是让有照顾需求的人在常人的环境里受到有尊严的照顾;让失能者获得没
27、有“烙印”的服务;让他们在日常生活的环境里恢复或维持其担当一定社会角色的能力,从而回归到正常社会。张 玉 琼 :老 年人 社 区健 康 照 护 的 现 状、问 题 与 对 策ChaoXing 68型服务两大类9。社区照护资源要向弱势老人倾斜,社区照护环境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行为特点,实行无障碍设计,对弱势老人提供庇护。完善社区健康照护体系的结构,增加服务机构,如设立老人医疗保健中心、老人家务助理服务中心、老人日间护理中心、老人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应急支援中心等照护机构10,使老年人得到集预防、保健、康复和娱乐为一体的社区健康照护服务。借鉴发达国家的全面社区护理保健工作,我国社区老年健康照护
28、应立足现实,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向导,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对老年人定期进行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实现全方位的健康照护服务11。最后,在重视老人健康问题的同时,还应关注和重视照护者的健康状况,为其提供定期的身体评估,保证照护者的健康水平,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四)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照护人员,确保其专业化,并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在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专业化就是服务业的“护身符”,只有专业化才能提高社区健康照护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12。社区健康照护需要大量综合性社区照护人才,可以采取多种培养途径。一方面,对现有社区照护人员进行有关老年知识的系统培训,使其掌握老年护理的
29、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加强其从业能力,以适应社区老年人多种护理需求。另一方面,在高等医学院校增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高学历、高层次老年健康照护专业人才,使我国的社区健康照护教育与国际接轨。另外,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加强培训专业与非专业照料人力资源,强调正式与非正式照料互补、专业与非专业人才协同发展13。鉴于中国老年社区健康照护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我国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照护模式。(五)统一社区健康照护的收费标准,健全市场价格机制,制定科学的服务水平指标应根据市场需求对社区健康照护的项目进行指标量化,建立统一的收费标准,构建社区健康照护服务的价格体系。其价格要素要
30、涵盖生物医学的治疗价格、整体化照顾、心理关怀、社会关照等大量内容。同时,以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形式使老年人健康照护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度化,形成对相关部门的约束。还要完善医疗体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社区健康照护朝民营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此外,要使社区健康照护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是必要的工具和手段14。只有具备可供测量的服务水平指标,社区照护工作才有对照标准,才能了解社区照护的现状,并客观地评价社区照护的水平,进而才能制定进一步的完善措施、确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最终不断提升社区照护的质量和老年人对社区照护的满意度。(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加强老人的自我保健意识要
31、重视并做好社区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工作,社区健康照护模式的职能,不能仅局限于补救性服务方面,还应当同时开展预防保健方面的服务。要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进行相关保健知识的教育宣传,指导其开展有助于机体功能改善和增强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训练。另外,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社区健康照护工作的宣传,如定期向照护者讲解老人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照护知识和技老龄科学研究 2013年 第3期ChaoXing 69张 玉 琼 :老 年人 社 区健 康 照 护 的 现 状、问 题 与 对 策能,举办照护者联谊会、电话咨询、发放科普手册等社会支持性服务,以提高照护者的照护水平和技能,缓解照护压力,从而提高照护者及被照护老人的
32、健康水平。五、总结目前,无论是学术界对本领域的研究,还是政府对老年人社区照护的政策法规设计,都还不够完善与健全,滞后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因而,研究并制定针对中国“未老先富”的老龄化发展趋势的对策已经迫在眉睫。社区健康照护符合老年人日益增长且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是解决我国老龄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人健康照护体系的道路。参考文献:1谭樱芳.建立与完善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体系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2于学军.中国老龄化问题研究A.中国人口发展评论:回顾与展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5.3夏学銮.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4吕新萍
33、.院舍照顾还是社区照顾中国养老模式的可能取向探讨J.人口与经济,2005.5杨桂琼,叶静.老年人社区护理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8.6裴晓梅.老年型城市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及其问题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35-37.7 Blumer,M.(1987).The Social Basis of Community Care.London:Unwin Hyman Ltd.8王德文.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照护的困境与出路J.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9徐祖荣.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研究J.人口学刊,2007.10同1.11肖又姑,宋国菊.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J .南方护理学报,2005,(10):65.12同1.13Payne,M.(1986).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London:Macmillan Education.14同4. 责任编辑 : 罗萌 Chao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