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31559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设计嵊州中学 谢可一、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2、 教学目标1、 知道动能的符号、表达式、单位,会根据动能的表达式计算运动物体的动能。2、 能根据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3、 会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3、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的推导和理解。 2、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认识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难点1.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四、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学生已经学习了功的概念,会用

2、功的定义式求解恒力功。学习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初步掌握了用功来定义能量的方法。本节要学习的动能是概念教学,而动能定理又属于规律教学。两种教学有其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动能的概念教学不能用简单的陈述,让学生记住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样学生可能只是重复定义,而根本不知道概念的含义。而必须让学生经历认知过程,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对动能定理的规律教学不是把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和推理过程。以人们的认知过程为主线,将科学家的原发现过程,从教育与教学的角度进行必要的剪辑和编制,让学生追根溯源,把他们带到问题开始的地方,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再发现”和“准研究”过程。在动

3、能定理的应用阶段,明确规律应用的操作步骤及顺序,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能够自动有序执行的程度。创设情境感知材料 形成表象抽象加工 巩固深化实验探究 分析类比 变式迁移 完善结构2教学过程: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形成动能的表象,提问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动能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确定动能与质量、速度的关系,并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回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定义方法来探究动能的表达式。任务:设物体的质量为 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 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 l,速度由 v1 增加到 v2,如图所示。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 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1.

4、探究动能的表达式】 【探究归纳】一、动能的表达式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2.表达式: 2mv1KE3.单位:焦(J)4.说明:(1)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动能只有正值,没有负值。(3)动能是状态量,具有瞬时性。(4)动能具有相对性。3例 1.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510 3 kg,当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 l5.3 102时,达到起飞速度 v60 /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 k 倍(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4例 2.一辆质量为 m,速度为 v0 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在水平地面滑行了距离 l 后停下来,试求汽车受到的阻力。例 3 如图所示,一小球用长为 L 的细绳相连系于天花板上,把小球拉至与悬点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由静止释放,求小球运动到悬点的正下方时的速度。实验验证:动能定理也适用于曲线运动,体现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课后作业:课本后面练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