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林七贤,作者简介,嵇康(223-262)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国至(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的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集团,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赠秀才从军组诗,“秀才“是汉魏时荐举科目之一,地位比较高,人数也不多,与
2、明清时把州县学府中的生员称为秀才,情况不同。嵇康之兄嵇喜曾举秀才。他去从军,嵇康写了一组(十八首)诗赠他,便以“秀才“为代称。此处所选为第九首,是其中最著名的。,要理解这首诗,需要对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尤其是所谓“魏晋风度“有所了解。魏晋的士族文人,普遍信奉老庄哲学,他们认为,现实社会中的一切现象,都是短暂的、变幻不定的。只有追求宇宙的大道,才能达到崇高的人生境界。从这一哲学基点出发,他们重视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社会伦理规范的约束。他们评价人物,注重于内在的智慧、高尚的气质,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脱俗的言谈举止,乃至漂亮的外貌。总之,魏晋风度,是自由精神、人格美、漂亮的仪态的结合。嵇康本是魏晋
3、风度的代表人物,是当代人推崇和效仿的对象。他的诗歌中的理想化人物,当然打上了时代的印记。所以,这首诗,实际是魏晋风度的写照。表层上说,是想像嵇喜从军以后戎马骑射的生活。但借此,写出了一种纵横驰骋、自由无羁的人生境界。诗中描绘的场面和人物,具有象征意味。,赠秀才从军(其九),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盻生姿。,闲:通“娴”,熟练 繁弱:古之名弓 忘归:古之名箭 中原:广大的原野 蹑景追飞ni yng :蹑:追踪。形容速度飞快。凌厉:奋行直前 顾:回头看 盼:远望,前四句,是静态的描写,从几个侧面勾出主人公的特征:他骑一匹训练有素的骏马,穿一身鲜丽生晖
4、的衣服,左手持良弓,右手搭良箭。四句构成一个画面。虽不是直接写人,乘骑、服饰、器物,已经衬托出人物身份的高贵和气度的不凡。,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盻生姿。,后四句转入动态的描写:主人公纵马奔驰,如迅风,如闪电,紧随掠过的影子追逐天上的飞鸟(“景”同“影”,“飞”指飞鸟),奋行在广大的平原上。这里使用一连串表示动作迅急的词汇、一连串的比喻、形容,强烈地特出主人公纵马如飞的形象,要达到一种特殊的效果。主人公一路急驰,却是轻松闲逸,左顾右盼,风姿佳美。人生至此,真是如意舒展、毫无压迫,毫无滞塞,这是很美的境界。,这首诗,从表层上说,是想像嵇喜从军以后戎马骑射的生活。但借此,写出了一种纵横驰骋、自由无羁的人生境界。诗中描绘的场面和人物,具有象征意味。,这首诗主要是作者想像中的,他的兄长入军后的英姿,以雄健有力的笔调勾勒了一位戎装骑射的武士,他骑着良马,身披铠甲,左 手揽弓,右手搭箭,风驰电掣般地奔驰在广阔的原野上.最后二句则正面 刻画其兄的神态:他气概非凡,直欲凌厉山河;他顾盼生辉,神采飞扬.诗中没有一句写及诗人的感情,但诗人把其兄人军后的情形想象得那么逼真,关切之情自在不言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