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学史,元明清文学 总 论,元明清文学史的构成特点: 第一,从文体来看,各种文体并存,并且都呈现繁荣、成熟的局面; 第二,从作家来看,现知的人数最多; 第三,从作品来看,现存的数量最大。,第一部分 元代文学,绪 论,第一节 元代的社会与文学,疆域辽阔,经济繁荣 奉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 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独特的风格 文士落魄,转向通俗文学创作 大力推行全真道教,第二节 叙事文学的兴盛,叙事性文学的新形式戏剧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戏剧的繁荣及其演出和体制 北方戏剧圈 南方戏剧圈,第三节 元代的抒情文学,有元一代的文学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种新兴的戏剧文学,属于
2、叙事性文学。 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属于抒情文学。 诗文,第四节 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自然”与显畅大异于温柔敦厚,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第一节 说话艺术 “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后来人们以“话”代指口传的 “故事”。 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话本”。,第二节 小说话本,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它有时以一首或若干首诗词“起兴”。 正话: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结尾:正话之
3、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或以套话作结。,第三节 讲史话本,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 “平话”: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内容不但可以讲古,而且可以论今。,第四节 说经话本,说经,其原意是演说佛书。 今存的宋元说经话本,只有无名氏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话”是主体,演说蕴含佛理的故事;“诗”是一种辅助手段,便于听众或读者加深对故事的理解。,第五节 诸宫调,关于“宫调”: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
4、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为“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宫调”。元杂剧中只有五宫四调,即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后通称“北九宫”。各宫调所表现的声情并不相同。 诸宫调:是相对于有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第六节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剧情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第七节 元杂剧,历史渊源和形式 上古:巫与优的表演 秦汉:百戏、角抵戏 南北朝:歌舞戏 唐代:参
5、军戏 宋代:官本杂剧 金代:院本,诸宫调。,二、元杂剧的体制,1.剧本结构:一本四折,或加楔子,结尾有“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的“题目正名”为题目 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 感天动地窦娥冤 2.演唱体制: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每折只采用一种宫调,四折的宫调不重复。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宾白:中人的说白。有韵白和散白两类。 科(范、介):戏剧动作的总称,指演员的做工、武打、歌舞等表演,如“做哭科”、“做悲科”、“混战科” 。,元代戏曲壁画,杂剧陶俑,5.脚色:,末:扮演男性人物,有正末、副末、小末、外末等 旦:扮演女性人物,有正旦、副旦、老旦、小旦等 净:大都扮演勇猛或滑稽人物,有正净、副净、武净等 杂 :扮演陪衬性人物 。有驾 、孤、孛老、卜儿、俫儿、洁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