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造型仿生设计在服装上的应用.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22620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造型仿生设计在服装上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造型仿生设计在服装上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造型仿生设计在服装上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造型仿生设计在服装上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造型仿生设计在服装上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造型仿生设计在服装上的应用摘 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保问题,如生态失衡、资源匮乏、雾霆严重、生物危机等,人们越来越憧憬领略恬静的自然风光,吮吸清爽舒畅的空气,品味健康有机的天然食品。倡导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逐步得到重视,这种设计理念也符合当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服装设计过程中的仿生方法主要是对生物体外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及功能的模仿利用,通过对生物体局部或整体特征以及某种优异功能的形成原理的剖析、简化、思考,总结,并将一种独具生物特性的设计风格展现在服装设计中。本论文研究的的重点是对服装设计中的仿生方法做应用性的探讨与研究。首先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论述了服装

2、仿生设计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理论,对服装仿生设计与美学、服装仿生设计与情感化设计、服装仿生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进行了阐述。第三章是服装造型的仿生设计研究.陈述了仿生设计手法在服装中的具体运用,分别为形态仿生、色彩仿生、结构仿生、材料仿生、功能仿生、文化仿生;第 4 章服装设计仿生应用与实践.论述了设计理念、设计流程;最后是结论。通过具体的实践,在原创作品设计中运用课题的理论,表现出了唯美,纯净的精神意境。关键词: 仿生;服装;造型目 录摘 要 12第 1 章 绪 论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1.4 研究方法 .3第 2 章服装仿生设计概述 42.1 仿生设计. 42.2 服装

3、仿生设计 .42.3 服装仿生设计与相关理论 42.3.1 服装仿生设计与美学. 42.3.2 服装仿生设计与情感化设计 .52.3.3 服装仿生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5第 3 章服装造型的仿生设计研究. .63.1. 形态仿生 63.2 色彩仿生 .73.3 结构仿生 .73.4 材料仿生 83.5 功能仿生 83.6 文化仿生 9第 4 章服装设计仿生应用与实践 94.1 设计理念 94.2 设计流程 94.2.1 寻找仿生原型 .94.2.2 原型的分析和解构. 104.2.3 仿生设计方法的应用 .104.2.4 完善 .124.2.5 最后完善 .12结 论 13参考文献 133第 1

4、 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当前国内服装销售市场上,充斥着繁多的服装款式,但相互之间抄袭现象严重。原因之一是商家的目的是盈利,要设计风格独特的款式需要雄厚的财力,加上服装款式的流行期限,设计作品一旦投放市场,就有可能被剽窃风险,如此大多数公司无视品牌风格化建设。其二,中国服装设计,由建国时期的裁缝手工艺,发展到今天的工业化,这种缓慢的进化方式下,还没形成稳固、深厚的风格文化。“品牌设计“的观念还刚形成,中国服装设计能力薄弱。我们现在的很多设计,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说,这是设计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更该摆脱抄袭化方向,同时不断涌现的“回归自然“风潮,也影响了人们的着装选择。从而仿生设计在成为提

5、高服装设计品质的重要方法的同时,也迎合了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本文试图通过对仿生设计的应用性研究,让我们的衣着自然化。1.2 研究目的和意义为了缓解工业化带来的压力,现代人也渴望服装体现大自然气息。本文归纳了服装仿生设计的各种方法、观念、思维形式等,目的是想让读者能够理解仿生服装设计,其次是从自然界的汲取的灵感永不枯竭,我们生活中的仿生元素,有待于发掘与探索,也期望通过本文能使服装设计师创作好作品。1.4 研究方法仿生学是结合生物学、工程学、设计学等多门学科的一门设计理论。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大量先进科技案例,翻看数本与仿生相关的书籍服装仿生设计、服装款式、服饰美学、人体美学、社会心理学为本文提供了

6、理论基础。其次,论文的阐述将以文字和图片信息为主,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 。所以我充分利用媒体和专业的网站,重要的国际期刊等。服装设计仿生方法的研究重点是探寻其涉及范围,并对影响仿生服装设计方法的思路做系统深入的探究。其中服装设计仿生的过程大致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对仿生对象4的全面认识,将研究所得的可利用元素予以整理,依据服装可穿性和具体设计要求完成设计方案;第二种是对仿生对象的认识过程中得到可利用资料进行提炼,并使其隐含的关联抽象化处理,用设计语言把生物模型转化成具有一定可穿性的服装设计元素运用到现实生产中。当然在生物仿生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在服装可穿性基础上更具创新价值。第

7、 2 章服装仿生设计概述2.1 仿生设计.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可解决很多人类生命历程中遇到的难题。服装仿生设计就是从功能、色彩、款式、纹理、材料等方面,对生命和生态现象的本质进行探索,从中汲取设计灵感,是一种创作实践活动。近年设计圈掀起了回归自然热潮,仿生设计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2.2 服装仿生设计服装仿生设计是仿生设计学的一个分支。分析整理大自然中的事物,通过一定处理手段,主要是从服装款式、色彩、面料、服饰品等要素上,进行自然界生物形象的模仿,创造出美观的服装款式。是一种艺术设计活动。2.3 服装仿生设计与相关理论2.3.1 服装仿生设计与美学广义上来看,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服制、美学思想,是文

8、化、艺术、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在特定时期的反应。狭义上来看,服装反映了个人外观,可彰显穿着者气质和品位。服装的功能有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前者表现在服装科学性上,后者表现在装饰性和象征性上。同种生物的仿生设计,不同的设计师倾向会有不同。克里斯丁. 迪奥连衣裙的郁金香造型,风格简洁流畅;帕科雏菊造型的透明斗篷,俏皮;服装大师高度融合了服装美与自然美,化平淡为神奇美观。2.3.1.1 材料美面料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涤纶、亚麻、皮革、尼龙等面料有支撑力,在款式仿生中,可塑造挺刮的效果;雪纺、莫代尔、针织面料等悬垂性较5好,可塑造自然的效果,服装设计师一定要清晰合理认知面料,正确利用他们的物理特性和

9、化学特性。另外,新的服装材料不断地研发,使服装设计表现手法得到了极大地丰富。服装设计师将仿生方法结合自然界特征,开发和拓展新型面料的物理性能、可塑性,并将面料结合服装的款式结构,使服装款式多样性发展。2.3.1.2 实用性审美性服装的存在意义是具备可穿性。实用性服装引导服装市场时尚潮流,是发展服饰文化的根本,也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前提, 随着人们逐步改进服装仿生方法,仿生服装越来越更具可穿性。2.3.2 服装仿生设计与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关注人与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人们用服装设计进行交流,表达自我情感,人们与大自然的交流中,寻找服装设计灵感。仿生大自然,使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本能很容易被唤起,进而激

10、起人们内心情感。2.3.2.1 本能层情感是一种态度体验。服装款式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视觉体验,另一种体验方式是触觉,它通过面料完成产品价值的传递,一件设计自然,外观清新的服装能引起人们的好感。感觉体验较好就能激发起一种本能的美好情感2.3.2.2 行为层行为层面,让服装穿着者在感受到视觉美的同时,还有功能方面的体验,可供保暖、隔热、伪装、防水等 ,一旦能满足体验,会产生对产品信任感。2.3.2.3 反思层当一件质量,保暖、透气性俱佳的仿毛皮大衣,胜过真皮大衣时,穿着者会从保护动物的角度,购买仿毛皮大衣,而放弃真皮大衣。通过仿生服装被大量购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将仿生的意识灌注到人心深处,设计者

11、才会有更多的仿生作品。2.3.3 服装仿生设计与人体工程学.2.3.3.1 时尚与人体结构时尚观念诞生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并一延续至今,现代时尚观念是最为深远的现代文明影响因素。在服装领域,时尚是一种衣着体验,具有赏心悦目6性,款式的迅速更新性。中世纪基督教宣扬“裸露可耻“,男女服装都要严密包裹。西方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思想桎梏,自此后,服装由开始的解脱服装约束身体这个目的,转化为服装的美观追求。2.3.3.2 造型与人体结构.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款式、色彩、面料为造型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服装造型共同构建了人体与面料的立体组合效果。人体与服装的内部结构线等部件的共同作用下,构建了内造型效果,服装与

12、人体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服装的外造型即外部轮廓,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是互为表里相依。从服装仿生设计造型表达手法上看,在于结合服装和人体结构的特点,进行原型特征的简化,将仿生对象的神韵表现出来。仿生服装设计是深入认识大自然基础上,以解剖、打散、重组方式,进行创造的过程。法国服装设计大师迪奥首开先河,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推出了一款郁金香仿生设计的服装。其造型是下身自然松散,收紧腰部,横向拉伸衣服肩部,在服装上重现郁金香花的俊俏。中国明清时期的满族人通过细心观察马蹄的外形,创造了呈弧形的袖端延伸覆盖手背的马蹄袖,它的实用功能和装饰效果都很好。典型的仿生设计还有中世纪时期的燕尾服、蝙蝠衫、灯笼裤等。大自然有

13、很多可供借鉴的自然资源,服装设计师需要对此分析、总结、提取,转化成服装设计元素,丰富人们的生活。第 3 章服装造型的仿生设计研究.在服装设计领域中,仿生设计手法是一种新观念和新思想,仿生设计手法在服装中的运用具体如下:3.1. 形态仿生归纳起来看,服装设计的仿生手法,主要有具象仿生、抽象仿生、意象仿生。具象仿生更为注重单纯、直观地仿生,它的设计方式最为直观,如洛可可服装造型,主要模仿岩洞、钟乳石等形态,夸张地放大了一些不规则的共性美感,通过模拟手法表现出来,同时也放大了这种具象仿生服装的美感。7中国传统服饰中常见的植物纹样有梅、兰、竹、菊、莲花、牡丹、以及宝相花、折枝花、大小团花等; 常见的动

14、物图案有龙、凤、虎、服麟、鸳鸯、喜鹊、蝴蝶等,贵族女子将桃、杏、荷、菊、梅等花卉,作为头饰。它们寓意权利、才学、骨气、富贵、吉祥、幸福等,他们被直接仿生,绣在服装上,其代表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初衷。这些构成了中国传统服饰统文化。通过调研大量中国传统优秀作品得出,服装纹样的设计主要原则是,第一,在纹样的布局方面,传统的纹样匀称、反复、注重形式美,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是其中的代表。第二,在纹样的内容方面,包罗了农耕社会生活的各类场景,人们从服饰纹样上,祈福生活美满。第三,在装饰手法方面,传统纹样的装饰手法主要是刺绣、蜡染、扎染等,传统的手工艺成本高,技术复杂,工业化生产要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当前服饰主

15、要工艺有刺绣、印染、缝珠、烫钻、喷绘、拼接、针织等多种。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上,集中着仿生服装设计的经典,纳西族民族服饰皮坎肩,形状模仿青蛙,藏族的“ 普兰服饰“模仿孔雀造型在仿生的过程中,采用各种造型手法直接仿生、旋转重组等,使服装充满了设计感。抽象仿生就是通过概括、提取和重组生态美学,赋予自然形态以节奏感和秩序美。因此,抽象仿生反映了自然界形态的本质和规律, 更具内在性和融入性,比如岩石纹理的坚硬粗糙之感、鸡尾花的形状,可以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等。意象仿生的设计主要是以形传神的表达方式,具有概念性和隐喻性。3.2 色彩仿生服装能打动人心的第一要素是服色。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色彩领悟,原始社会的

16、先民们喜爱红色,并且中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以红色作为主军服,红色象征着战士沸腾的血液。随着作战实践的应用,人们逐渐注重服装的功能性,从感性仿生演变到理性仿生,今天世界上的军服色彩有多达数百种,大多数是绿色。如今时装场上的仿生色彩也是多彩多姿。自然界有着丰富多彩的颜色,给了人们的视觉体验是色彩斑斓变化万千,设计师通过观察,对色彩进行发现和采用。设计师们通过综合,体现出色彩斑斓与统一。83.3 结构仿生结构仿生就是指归纳与提炼自然界中的一些植物根茎等,以及动物形体中的结构元素,通过艺术处理,具体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去。比如古代的仿生服装特色是具象性。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日月星辰、车马街市,农丰景象等生活

17、场景,激发了人们的仿生智慧,创造了传统的几何纹样如万字、云头、菱形纹、云霄纹、浮龙纹等。将仿生方法应用在服装设计中,丰富了服装表现力,使设计元素多样化呈现。让人感觉到服装设计的生机与活力。3.4 材料仿生仿生设计和人类历史进程紧密相关。近万年时间里,人类从赤身裸体到有服装遮盖身体,服装材料采用的浮皮结草、葛、麻、毛、丝、皮、棉、纸,都是仿生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服装材料变得越来越丰富,各种新服装材料层出不穷。主要讲述两种材料仿生,一种是服装面料的仿生,即指模仿生物表面的自然属性,从而体现出服装面料和肌理审美当前,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仿天然面料,仿棉感面料继承了纯棉的优点,在棉布牢固度、弹力

18、等方面,弥补了其缺点。仿麻是通过热压、高温加捻等方法,使布料更加优良。涤纶仿毛、睛纶仿毛、粘胶仿毛,降低了成本,晴纶仿毛面料颜色鲜亮。仿真丝比真丝更加坚固。各种化学纤维,具有更优良的吸湿性,透气性等。另外一种就是服装肌理纹样的仿生。通过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使服装肌理模仿自然形态,从起伏和纹理状态上,表现立体形效果。此外,印染手法也可对服装肌理进行处理,日本三宅一生的服装设计,将东方的“自然主义“和西方的“立体主义结合到一起,成为这方面的典型。3.5 功能仿生服装的功能仿生主要是指防护功能、隐蔽功能、提示功能、防水拒油等几个方面的功能仿生。功能仿生中,向自然界学习,仿造自然界生物的生存原理,创造

19、了具有军事,运动功能的 等。首先,服装具有遮风挡雨的基本防护功能,比如说防弹服,蛛丝面料防弹衣、它能够保护人体,阻碍子弹攻击。运动类竞技保护服装,从运动员的人身安全考虑,设计一些防护措施设计。军事服装领域中,隐蔽服装可以隐蔽自己,如迷彩服。根据萤火虫设计出夜行的安全服装,9在避免危险的同时,也让具有容易识别性。此外,诸如户外运动服和滑雪服、荷叶防水衣、重鱼皮泳衣等,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服装面料都具有一定的防水拒油功能。3.6 文化仿生文化综合了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每一个服装设计师有责任在服装里融入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因此,文化仿生中,服装中要体现“意”、“形”的结合,丰富服装设计的内涵。我国文化

20、底蕴丰厚。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严苛的规定了配饰的种类、颜色、材料、搭配形式等。配饰分别对应头部,臂部,颈部,腰部,腕部,大致可分为五类,发簪、步摇、珠花、梳健、抹额等是常见的女性头饰,花纹可选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以金、银、玉,骨、石、陶、竹、木、铜、象牙、牛角等为制作材质。扇套、玉佩、宝剑、荷包等是常见的男士配饰,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配饰象征着不同的身份地位。随着经济发展,等级分化在服饰上的表现早已淡化,服饰搭配表达了个人修养、审美见解。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要求服装款式丰富多样,更新快速,设计师要从大自然中攫取灵感,不断创新。整个服装文化的历史脉络中,贯穿着仿生服装设计。现在服装

21、设计发展应从历史文化中撮取精粹,设计出现代人的服装。第 4 章服装设计仿生应用与实践4.1 设计理念以仿生设计思维为出发点,为这套服装设计了“海螺印象“这个主题。并以它仿生原型,进行创意装设计。海螺的螺旋曲线和造型天然。本作品力图用海螺这一仿生元素赋予作品生命力,重新塑造海螺的生长肌理和造型特征,表述内心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表达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4.2 设计流程4.2.1 寻找仿生原型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产生了不同的认知事物水平,大自然中生物形态千万种,比如鱼寓意连年有余。生物具有相对稳定的意象和规律,因此,10我们应该总结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海洋中蕴涵着无数神奇的物种,鹦鹉螺是“

22、海螺“的一种,在演化了上亿年后,内外结构都非常有美感,它的 “黄金螺旋线“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完美,它的比例非常和谐。另外,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 ,它现存种群数量非常稀少。具有很高的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价 值。因此,本文的仿生对象选定鹦鹉螺,其一方面具有形式美感,另一方面具有文化价值。4.2.2 原型的分析和解构.分析原型是重要的一环,要赋予仿生设计更有内涵和生命力, 就要充分理解原型以及仔细研究它的结构,简化细节,找出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在心理学,美学等综合考虑之下,然后用现代化手法表现出来,这才能引起受众心灵共鸣。选定了生物原型后,通过仔细研究,发现海螺形态有几十种,有鹦鹉螺,竖琴虫累,等等

23、,最后遴选了鹦鹉螺,它的壳体的转动带动表面的花纹的发生.。在充分析解构后,夸大其局部形态,得出了主要应用元素,用于作品的设计。抓住了海螺外形的基本特征后,接着,要挖掘其内在精神和内涵。从海螺的螺旋曲线中,可以找出一些美学规律,如活跃的韵律感和统一的秩序感。线条婉转美妙,类似女性柔美气质,因此,确定了整个创意装的主调。4.2.3 仿生设计方法的应用4.2.3.1 色彩的仿生海螺颜色各异,但珍珠般的光彩是大多数外壳的颜色特征,给人感觉唯美的纯净、自然、高贵,比较适合象牙白色,因此这个系列的服装的主打色调就是象牙白色,并且只用这一种色调,来传达这种纯净意境,在传统文化里,白色是纯净、神圣、高贵的象征

24、着,白色的服装冰清玉洁。可表现人们的纯真、幸福的追求。同时又在象牙白色里掺入了我的主观感悟,更多的挖掘人们的精神层面,同时,也结合女性气质,更加深化了主题。4.2.3.2 面料肌理的仿生海螺的外壳具有光滑细腻感,因此在面料的选择上,选了薄毛呢面料,这种面料布纹细腻整齐,适合海螺外形的表现,另外两者在厚度上,也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在图 4-1 系列 I 用肌理的仿生设计主打服装。上身部分两侧是先将面料裁11成单独的片状,然后将其拼接成螺旋状,强调了海螺的曲线感。裙子下摆处的仿螺形,增加了丰满的感觉。下摆裙子处通过版型表现海螺凹凸有致的纵肋,增强了它的立体感。4-1 系列 I 裙子 图 4-2 前身

25、 图 4-3 裙子4.2.3.3 造型的仿生对造型的模仿主要高度概括取舍原型的主要特征,然后提炼出代表特征的线条,进行变形夸张,甚至打散,重新组合,遵循的原则是,一切的造型基础都是服务于人的,要将原型造型要起到美化修饰人体的功效。因此,在图 4-4 系列的服装造型上,我归纳总结出鹦鹉螺贝壳结构的规律,即其外壳呈卷曲状造型,然后常具有韵律感和形式美感地伸缩进去。根据海螺的这一特质,我用层叠相加的形式设计袖子的造型,每一层袖片依次缩短,在袖笼处汇聚集中,从侧面看来,和海螺的卷曲婉转的走势很相似,同时也表达了海螺外形上的静态与动态兼备的美。(如图 4-5 袖子细节图12图 4-4 系列 图 4-5

26、袖子细节图4.2.4 完善 系列的服装造型,简洁大方,裙子的后背凸显靓点图 4-8 ),丰富了视觉效果,防止单调乏味。后背是一个凸起的造型,对海螺的螺旋曲线进行了立体化表现。前身的造型为小写的 A 形状(如图 4-6) ,整体造型简洁,又用珍珠和薄纱点缀底摆,珍珠从下往上排列,呈现由密到疏的节奏感, 穿插其中的薄纱,使服装平添了几分灵动。(如图 4-7) 图 4-6 图 4-7 图 4-84.2.5 最后完善整体的大廓形做好后,发现肌理感需要加强,就用珍珠来填充空白的地方,一方面升华了主题思想,另一方面增强了服装立体感。系列 I 的裙子部分的“ 13螺盘“ 造型,用手针固定,达到整体和谐美感。

27、结 论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发达。人们意识到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了千万年的进化,形成了多姿的生态风貌,其形体结构、图形色彩变化丰富,是我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在当今人们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穿衣上,更注重舒适愉悦。设计师使自然生机通过服装艺术形式得以表现,赋予服装生态般的生命力。我们要自然生机中的内在精神和审美意义进行仿生,从而引导人类热爱自然。本论文通过研究和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一套仿生设计的方法理论,方法是运用仿生设计文化理论, 具体分析海螺的原型特和含义,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综合运用色彩仿生,造型仿生、面料肌理的仿生设计方法,在强调服装的立体感和雕塑感的同时,传达海螺的内在精神。再通过实践,将这些

28、运用在原创作品设计中,表现出了唯美,纯净的精神意境。参考文献1 曹和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解读月.前沿,2012,24:12-14.2 滕鲁迪,陶辉.源于自然的服装设计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10,04: 19-22.3 张沙沙.服装造型的仿生设计巧.纺织导报,2012,02:101-102.4 吴笛.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创新的影响分析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3.3: 122.5 孙宁娜,张凯.仿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5:4.6 蔡江宇,王金玲.仿生设计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06:14.7 刘瑜.中西服装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

29、 2012.7:125.8 熊美婷.仿生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9 孙玉成.设计与理想生活的辩证思考J.美与时代-城市 2012,12:45.10 金智鹏.谈仿生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0,18:258.11 杨馨吁,夏雅琴.时尚配饰设计中的仿生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5,09:181-182.1412 戴建国.服装立体裁剪技术M. 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01:5.13 李同经.浅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D. 中央美术学院,2013.14 文丽.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2.15 滕鲁迪,陶辉.源于自然的服装设计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04: 19-22.16 刘然,高晓晓,吴志明.蕾丝装饰在不同服装风格中的应用几艺术百家,2011,82:119-12 1.17 刘军.关于现实主义内涵的再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04:95-97+172.18 王艳娜.荷兰风格派运动与有机现代主义的对比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1,05:98-99+135.19 彭容中国传统元素在中式品牌服装中的运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