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科技现状及反思.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16976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科技现状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科技现状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科技现状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科技现状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科技现状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6安徽大学自然辩证法论文题 目: 关于中国科技现状的思考 学生姓名: 焦 龙 学号: P14301134 年级: 14 级 院(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评阅教师: 于川 李明 2 / 6关于中国科技现状思考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科技方面落后的现状却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我国现有体制中存在着阻碍创新的因素,如官僚思想、做派严重,管理落后等,也没有形成积极鼓励探索和创新等文化氛围。关键字:现状、落后、创新、体制、文化因素、探索和创新精神、官本思想。Abstract: Since our Opening an

2、d Reforming policy, the increasing in economy is rapidly, but the far behind situation in technology has not been changed. I think the reason is that our system of organization has obstacles in innovation, and also can not form an atmosphere to encourage people in that area.08 年四川汶川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至今仍是中

3、国人的悲惨记忆!而后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反思文章说“当我们看到四川悲剧,脑子里萦绕着一个苦恼的问题:既然中国人那么早就知道那么多关于地震的知识,他们为什么没能让世界逆转的效应尽量最小化至少达到美国那样的程度?就和张衡一样,李冰的专家技术没有延续;年复一年,数以千计的中国人死于洪水”1。这篇文章的反问在新浪微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我们姑且不讨论起反问是否合理。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在古代在利用科技造福人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现在我们落后了。还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来杰出人才?”。所有这些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中国的科技现状,以期找出问题所在,那么我们的自主创新目标

4、才子日可待。1.我国的科技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30 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9%,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2。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是隐藏在这些光环背后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有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很少,中国已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但离创新大国还很远。有资料表明我国企业中规模和销售收入最大的都是石油化工、钢铁等原材料粗加工企业。我国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特大型企业仍以各种商品的经营为主,而把科技创新放在次要和附属的地位;作为高科技的电子百强企业从 1998 年到 2000 年 3 月仅有 44 家申请过专利3。2007 年我国 GDP 占世界第四

5、位,但自然资源的消耗已经却是惊人的:钢铁消耗占世界 27%、原油 7.4%、原煤 31%、铁矿石 30%、氧化铝 25%、水泥 40%。这一切都说明我国目前的经济繁荣是以资源高消耗为基础的,是建立在低技术基础上的。评价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比较客观的标准是申请专利和高水平科技论文的数量。在专利方面,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根据 2001 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大陆申请专利数为 4989 个,而日本为 11538 个、美国 85528 个、韩国 29363 个。若以每千名研发人3 / 6员对应的专利数量,则中国为 14.76 个,日本和韩国分别为 194.7 和 186.6 个,是中国的十

6、几倍。在美国获得专利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2001 年中国大陆在美国只有 195 个授权的发明专利,而美国有 87607 个,日本则有 33233 个,韩国 3528 个4。在科技论文方面,近年来在数量上呈快速增长态势,2000 年我国论文总数占世界 3.5%左右,2006 年我国的 SCI、EI、ISTP 论文总数达到 17.2 万篇,占世界的 8.4%,据世界第二位。但论文的“篇均被引用次数”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说明我国的论文数量较多,但水平还偏低。这与我国科技人员评职称以及拿学位一般都要求有论文发表有关。这一标准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给科技人员相当大的压力,追求论文数

7、量而忽视质量现象比较突出。在科技创新方面最有影响、代表最高水平的当属诺贝尔奖。至 2007 年为止,在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三个科技领域已有 469 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些诺奖获得者分属于 26 个国家,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美国 204 人,英国 69 人,德国 63 人。我国的三个邻国日本有 6 个,印度和巴基斯坦各 1 个6。统计数据让每个中国人感到沮丧: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中国籍的,这与我国人口占世界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唯一让我们安慰的是有 6 位华裔科学家得过诺贝尔奖,说明中国人是有这个潜力的。在科技创新方面最有影响、代表最高水平的当属诺贝尔奖。至 2007 年为止,在物理、化学、生理和

8、医学三个科技领域已有 469 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些诺奖获得者分属于 26 个国家,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美国 204 人,英国 69 人,德国 63 人。我国的三个邻国日本有 6 个,印度和巴基斯坦各 1 个6。统计数据让每个中国人感到沮丧: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中国籍的,这与我国人口占世界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唯一让我们安慰的是有 6 位华裔科学家得过诺贝尔奖,说明中国人是有这个潜力的。2是什么制约了我们的创新?为什么中国一直在创新方面处于落后状态?是中国人的智商低?科研人员少?研发投入不够?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认为中国人智商低的观点是大多数人所不认可的,而且我们能找出很多事例证明中国人的智慧。中国

9、古代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有四大发明这样对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技成果。近现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也有 6 位华裔,他们都出生在中国,父母都是地道的中国人。现在华人的聪明智慧在国外也受到认可,据统计,美国硅谷 30%的利润是亚洲公司创造的,而这些公司 80%是华人创办的。研发投入和科研人员数量这些年来也在不断快速增长。2006 年全国的研发投入已经达到3000 亿元,占 GDP 比例超过 1.4%。而据世界经合组织的统计数据,2006 年中国的研发费用达到 1360 亿美元(含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日本(约 1300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3300 亿美元)7。2007 年 7 月

10、中国已经有 3500 万科技人员,其中研发人员 136 万,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7。这说明我国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既然中国在人员智商、科技人员数量、研发投入上都不处于劣势,为什么科技和工业现状还比较弱?一方面我国科技人员数量和投入巨大主要是近些年的事,但是我们的投入和成果仍然是不相称的,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充分利用我们的科技资源。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在国内看起来平平,到了国外的环境下却能够做出令人称赞的成绩?问题最应该出在我们的人才制度和传统文化方面,因为在制度和文化方面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别最大。3制约创新的体制和文化因素4 / 6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往往与社会思想文化有关系,中国古代正是先确立了儒

11、家思想在国家的统治地位然后才形成了以儒家文化指导的各种制度。因此谈到一些制度的成因不能不涉及到其内在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造中国灿烂的历史,但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方面可能负面影响较大。冯之浚教授就说中国传统文化有几大弊端:一是产生于农业社会,不适合大规模科技创造;二是有保守倾向不鼓励创新;三是科举制度压抑创造精神;四是封建专制是压抑创新8。因此个人觉得,我们应当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吸收其他文化里优秀的因素,促进我们的文化与时俱进。鲁迅先生就说过,要提倡“拿来主义”。目前我国的人才制度和文化主要有哪些不利于创新的因素呢?个人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过于强调学习,缺少探索和质疑精

12、神中国古代的文人都推崇学习孔孟之道,读圣人书,把孔子孟子当作圣人,以圣人的言行要求自己。过于尊重师长尊重权威,如果质疑师长和权威往往被认为品行不端。在中国的学校尤其是中小学里,老师往往就是真理的代表,学生们往往认为老师讲的就是正确的,与老师的想法不同就要改正自己。在这样一种教育环境下,质疑精神往往从一开始就被扼杀了,造成中国学生长于学习而短于质疑,而质疑往往是创新的开始。如果哥白尼不敢质疑地心学说,那么人类就会被错误认识蒙蔽更长时间。从中考到高考,本质上就是选拔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了考试范围以外的知识对他来说就是浪费时间。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对课外的东西产生兴趣而想去探究的时候

13、,往往被老师家长斥为不无正业。孩子天生的好奇和探究精神于是就会消失殆尽。经过十几年的被动式学习和应试教育,能够保留对学习的兴趣都是不容易的事情了。而相比一些科技强国,如美国,教育更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性,更鼓励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如果学生尝试做不同于常规的事情能受到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 19 岁上大学时为了发展他向往的电脑事业而辍学创办企业,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很可能被老师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被家长斥责同学取笑。在中国这种环境里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是很难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推崇认真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技,但很少重视创新,这这方面中国人好像有了某种自卑心理,总

14、认为中国搞不了创新。除了百年国耻给国人造成自信心的伤害外,恐怕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体制有关系。把西方国家作为了科技方面的师长和权威,既然是师长那么我们就只能以谦虚的态度学习。所以认真学习了这么多年,我们仍然在学习。而与我们同样基础落后的韩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远超过我们。令人遗憾痛惜。原因就是韩国这些年来走的是民族创新之路。我们这种对国外科技认真学习的态度也体现在了招生上,例如我国录取研究生对英语的要求似乎超出了合理的范围,英语成了考研究生的最大难关,基本上只要英语棒考研就问题不大了,学生花大量时间学习英语,而觉得专业课过关就行,更没有时间再专业课方面进行有兴趣的探索。而有些学生即使专业突出,

15、因为英语差些(其实看懂国外文献毫无问题)就失去深造机会。为什么这么重视英语?英语在科技创新中起的作用是最大的吗?显然不是。还是说明我们的科研体制还是以学习国外的科技作为最大目标。2)官本位思想仍然严重科技人员大多待遇和地位不高传统的儒家文化要求文人要忠君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科举制度就是选拔优秀的文人学者做官。文人5 / 6最好的发展道路也就是学而优则仕。在古代中国只有天文和水利等不多的科技领域才受到国家的某种程度的重视,绝大部分研究科学技术的人社会地位都比较低。这与古希腊文化有很大不同,在古希腊追求科学和追求自由是等同的,所以学者本身就受尊重,有很高

16、的社会地位,从事科学研究的都是贵族。4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和文化氛围创新是以人为主体的行为,所以要自主创新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新的热情。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在国内看起来平平,到了国外的环境下却能够做出令人称赞的成绩?主要是我们没有提供给他施展的空间。在中国的国有企业和研究机构里最缺少的就是激励机制和创新的文化氛围。1)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要创新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和官僚主义做法,让有创新的人能够得到与他们的成果成比例的回馈。激励机制不能只是表面上的,而是真正从最大限度鼓励创新出发,而不能简单一刀切。本人曾在一家国有通讯公司工作过,这家公司在国有企业里已经是很重视创

17、新的了。例如公司鼓励员工出专利,规定一个专利奖励 600 元。这算是一个激励政策了。但是细想想每个专利都值 600 元吗?有的专利可能就是没有实用价值的所谓垃圾专利,但有些专利可能会带来巨大利润,为什么不让专利创造者享受与专利价值成比例的汇报呢?这种所谓激励政策其实就是公司领导层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已,表面上有了激励措施,但实际上还是无法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反映了管理水平的低下,这种规定仅仅方便领导的管理而已。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当学习已有的成功经验。例如股权激励、事业激励。根据创新成果大小给与创造者成比例的股票期权激励,成果越大回报越大,这才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即使不当官也可以

18、有丰厚的待遇,这样他们才会充满热情的从事科研工作。有些人才可能不是特别注重财富而是想做点事业,事业激励对他们就是最好的鼓励,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他们做出更大的成绩。这样企业和单位也从中受益。在一个创新性的团体里,不能只有领导是财富和权力的最大收益者。领导和创新人才应当是相互服务和共赢的。2)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文化说到创新文化,人们往往想到美国文化,美国文化鼓励每个人“发挥潜力,成为你自己”,这是美国能够吸引人才,并使人才淋漓尽致发挥自己才能的文化精髓9。虽说美国文化也有它的缺点,不能照搬,但个人觉得在科技领域至少可以建立这样的氛围。其实百家争鸣、民主精神也不是西方特有的,战国时期我国就出

19、现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时期,其中墨子的“显学”就极富科学精神。英国汉学家葛瑞汉对墨家的理性和科学精神给予了极高赞誉,认为“中国的理性论辩始于墨子,而后期墨家则完全分享了使全部知识纳入理性范围的希腊理想”。只是后来统治阶层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采取了“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专制手段,长达 2000 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大大禁锢了人的思想10。可以想象,如果后来主导中国社会发展的不是儒学而是显学,则中国的社会将是另一番景象。6 / 6在我们努力建立创新国家,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促进我们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有重要的意义。自近代中国文明的衰落到现在重新焕发出欣欣向荣的迹象,中国经历了

20、一个长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期,到现在又开始重视发展传统文化。比如在国外宣扬中国文化,建立孔子学院,一些小学开始儒家文化的学习。这是令人鼓舞的,但是也应当警惕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如果传统文化没有糟粕的话,中国近代也不会衰落。新时代的特点是知识经济,建立有利于创新、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文化应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并产生了主导中国两千年社会发展的儒家文化,这两千年里中国由发展到繁荣然后又衰落下去。如今中华民族又迎来了复兴的机遇,什么样的文化才能成为我们复兴的动力源泉呢?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期待的。个人觉得,这种新文化应该是鼓励创新的、开放包容的,她会继承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又必定经历新时代的洗礼而诞生。参考资料:1 新浪网美国媒体反思为什么中国人没能利用早期成就;2 人民网十位经济学家论道中国改革三十年;3 2004 科技中国;4 中国科技发展报告20052006;5 2006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6 该数据来自百度网;7 人民网:世界经合组织:中国研发投入跃居世界第二,2006;8 中国科学院网新闻栏目文章:中国科教投入大幅增长,科技人员数量居世界第一;9 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人才、创新、制度,蒋慧工,经济科学出版社10 价值中国网转自光明日报的文章墨子的不幸,2008,原文作者张海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