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管的生理一、2009 年第 7 版食管癌 TNM 分期法将食管的分段定义如下:(1)颈段食管:上自下咽,下达胸廓入口即胸骨上切迹水平。周围毗邻气管、颈血管鞘和脊椎。内镜下测量距上切牙 15-20cm。(2)胸上段食管:上起胸廓入口,下至奇静脉弓下缘。其前面毗邻气管、主动脉弓的三个分支及头臂静脉,后面毗邻脊椎。内镜下测量距上切牙 20-25cm。(3)胸中段食管:上起奇静脉弓下缘,下至下肺静脉下缘。其前方夹在两肺门之间,左侧与胸降主动脉为邻,后方毗邻脊椎,右侧游离直接与胸膜相贴。内镜下测量距上切牙 25-30cm。(4)胸下段食管:上起下肺静脉下缘,下至食管交界处。内镜下测量距上切牙 30-4
2、0cm。二、第一个狭窄在食管的起始处,距切齿约 15cm,第二个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齿约 25cm,第三个狭窄为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切齿约 40cm。这些狭窄尤其是第二个狭窄常为异物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三、依据术前分期情况给予最佳的治疗手段以达到预后最佳化:早期的只侵及食管粘膜的患者给予内镜下粘膜切除,早中期者给予胸腔镜和腹腔镜手术以减少创伤,中晚期者应用右后外两切口以达到完全清扫胸腹部食管引流区域淋巴结,外侵明显或有较多淋巴结转移者术前给予放化疗等,术后再依据手术切除情况给予放疗或化疗+放疗。纵膈的生理1、纵隔解剖经典的分区是从胸骨角向后引一条假想的水平线至第四胸椎椎
3、间盘,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纵膈前界为胸骨后缘,后为心包和升主动脉前缘,后纵隔位于心包后缘与脊柱胸段之间,中纵隔位于前、后纵隔之间,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和主支气管。Shields 提出更简单的纵隔前后分区二分法,他认为纵隔有两个真实得分区(前纵膈、脏纵隔)和沿脊柱两侧行走的椎旁沟。2、真性纵隔肿瘤和假纵隔肿瘤前纵膈真性 假性胸腺瘤 胸骨后甲状腺生殖细胞肿瘤 胸骨或肋软骨源性淋巴瘤 淋巴管瘤间质细胞瘤 升主动脉瘤、无名动脉瘤、锁骨下动脉瘤奇静脉、上腔静脉异常扩张侵透纵隔胸膜的肺癌中纵隔真性 假性肿大淋巴结 室壁瘤良性 心腔扩张恶性 主动脉弓扩张前肠囊肿 肺动
4、脉瘤支气管源性囊肿 纵隔炎心包囊肿 心包炎后纵隔真性 假性神经源性肿瘤 食管阴影良性 巨食管症恶性 贲门失弛缓症前肠囊肿 肿瘤支气管源性囊肿 膈疝肠源性囊肿 降主动脉瘤脑脊膜膨出 Pott 脓肿髓外血管瘤3、重症肌无力可出现哪几种危象1、肌无力危象为最常见。因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不足所致。注射滕喜龙后症状减轻可证实,如果注射滕喜龙后症状减轻则应增加抗胆碱酯酶药剂量。2、胆碱能危象因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所致。病人肌无力症状加重,出现肌束震颤及毒蕈碱样反应。静注滕喜龙 2mg,如症状加重则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等药物排出后重新调整剂量或改用糖皮质激素。3、反拗危象病人对抗胆碱酯酶药物不敏感所致。滕喜龙试验无反应,应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用输液维持,经过一段时间后若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敏感可重新调整剂量,也可改用其他治疗方法。肺的生理一、肺段的划分:总共分为 20 段,肺术后切除每段肺,减去预计肺活量 5.2%上叶 分为 5 段 上叶 分为 3 段左肺 右肺 中叶 分为 2 段下叶 分为 5 段 下叶 分为 5 段二、肺癌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周围型可做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楔形切除;中央型可以做肺袖状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