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联模式的利与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又称苏联模式。广义的苏联模式泛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狭义的“苏联模式”是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体制的总称,因此也称斯大林模式,其形成的标志是 1936 年在斯大林领导下制定的苏联宪法(根本法)的颁布和实施。苏联模式的特点有三: 一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二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三是高度集权的文化体制。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
2、为运作方式。实行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和惩罚体制。它强调高积累,低消费,片面发展重工业。 其次,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实行一党制,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合一。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 再次,从对外关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是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它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则严惩不贷,从舆论声讨、经济制裁直到外交孤立,甚至实行军事干预或占
3、领。结果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最后,在文化思想方面,实行高度的舆论统一。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被高度政治化。并采取行政手段特别是“学术批判”和“组织处理”的办法对待不同意见和观点。这一模式有巨大的历史功绩,具体表现在:第一,它为后人提供了可供研究借鉴的成功经验失败的教训;其次,经过短期努力,使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现代化工业国;第三,打败了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四,苏联模式不仅成了此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样板,对资本主义国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罗斯福新政时,其经济政策的计划成分一定程度上说是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同时,这一模式也有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一,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官僚主义盛行,造成各级官僚唯上令是从,党脱离群众,失去了活力。二,经济上排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企业没有主动性,失去了活力,导致高投入、低效率;三,高度集中的文化体制扼杀了学术民主,充斥教条主义,学术研究仅限于诠释斯大林的论述,几乎没有重新可言,除了军事科学,学术研究整体上落后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