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一历史检测题1(16 分)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 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
2、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材料三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 ,隋唐宋为“第二帝国” ,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四 明代有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就是官僚体制。中国的官僚体制是一种文明,中国的官僚制度,毛病当然是有,但本身能进行这么高级的运作,使得国家保持这样的状态,很了不起。
3、(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每个朝代举 12 例即可。 (6 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4 分)(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所发生的主要变化。(4 分)(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明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变化是什么?答案:【答案】 (1)秦:创立皇帝制度或三公九卿制或郡县制。汉:察举制或中朝或刺史。唐朝:三省六部制或科举制。 (6 分)(2)特征: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核心;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4 分)(3)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
4、变;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4 分)(4)变化:废丞相、设内阁。 (2 分)2、 (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 “乃立九品官人之法 ,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
5、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 ”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特点。 (2 分)(2)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下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4 分)(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4 分)(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 分)【答案】 (1)先以德行为标准,再以门第为标准,再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2 分)(2)察举制下,考试
6、不决定取舍,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下,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4 分)(3)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为官僚队伍选拔高素质的人才。 (4 分)(4)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2 分)4.(14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7、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6 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的说法?(4 分)(3)根据所学知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民主制有何共同点?(4 分)(1)有利于选拔人才;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盲目决策。(2)“最狭隘”: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最充实”: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体现人民主权,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和热情被充分调动。(3)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民主制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建立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基础之上;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4.阅读下列材料:
8、材料一 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七分之一,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材料二 在希腊国土上,每一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材料三 希腊半岛百分之八十是山地,适合农耕的土地很少,但三面环水,港湾众多,特别是通往西亚的航路上遍布岛屿,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请完成:(1)根据上述材料 ,概括出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2)希腊城邦的这些特点是如何推动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城邦之间的关系与中国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这对两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参考答
9、案: (1)主要特点:面积小;独立自治;农耕经济欠发达;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2)面积小使得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政治活动;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具有连续性;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互利等观念。(3)希腊城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中国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不同影响:希腊没能形成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27(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雅典还一度盘剥附属国居民甚
10、至对盟国公民进行大屠杀。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以上材料均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1)材料一中雅典民主存在的不足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6 分)(2)与材料一相比较,罗马法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 分)(3)据材料一、二,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民主制有何共同点?(4 分)解析:第(1)题, “不足”要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消极影响”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待外来民族的政策上。第(3)题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作答时要注意归纳概括。答案:(1)不足:享有民主的人数太少,外国公民和外来移民没有民主权利。消极影响:窒息、限制了社会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2)罗马法对待外来民族比较开明,外来人享有一定的公民权。(3)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民主制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建立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基础之上;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