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柳永和秦观词中登高题材之比较研究.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79011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永和秦观词中登高题材之比较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柳永和秦观词中登高题材之比较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柳永和秦观词中登高题材之比较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柳永和秦观词中登高题材之比较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 稿日期 :20120111基金项目: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2011 年院级科研立项课题 “宋代登高词研究 ”系列文章 。项目编号:11XYYR09。作者简介 :贺灵 (1978 ),男(布依族) ,贵州兴义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讲师,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2009 级中国古代文学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柳永( 9871053)1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似的人物,他在词的音乐体制 、词调 、创作方向 、情感内容 、表现手法等方面具开创之功,论者甚众 。乐章集 存其词 213 首,据笔者粗略统计,其中登高题材 54 首,约占其词的 25%。秦观( 10491100)词

2、远绍南唐,近承晏(晏殊 )、柳 (柳永),下开美成(周邦彦) 。明人张 綖 :“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故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后山评东坡词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2淮海居士长短句 3存其词 83 首(含存疑之作),据笔者粗略统计,其中登高题材 47 首,约占其词的 57%。柳永和秦观都是婉约词最具代表性的词人,笔者将二人相提并论,旨在说明二人词中的登高题材在情感内容等方面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简要论述柳永对秦观的影响 。一 、归思情结柳永和秦观一生仕途坎坷 。柳永 51 岁才中进士,只做过余杭县令 、盐场大使 、屯田员外郎等小官 。其为人放

3、荡不羁,晚年更是穷愁潦倒,死得凄柳永和秦观词中登高题材之比较研究贺 灵 向德俊(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摘 要:柳永和秦观都是婉约词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他们的词音韵谐美 、情韵兼胜,历来被视为婉约之正宗 。这些词主要用来表达归思情结,有着对人生苦短 、光阴难再的哲理性思考 。关键词:柳永;秦观;登高题材文章编号: 10090673( 2012) 01008304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Liu Yong and Qin Gua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limb ThemeHE Ling XIANG De- jun(Xin

4、gyi Normal Universityfor Nationalities, Xingyi, Guizhou 562400, China)Abstract: Liu Yongand Qin Guan graceful tosen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ds, theyword phonological harmonic ofthe Unit-ed States, the Charm chief wins, has traditionally been regarded as graceful as the Orthodox. The large number

5、 of the climb themeword, I will be a simple comparison that their word is mainly used to express the normalized thinking Complex; deep sustenance inthe word; has a right tolife is short, time can nolonger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longwith a briefon Liu YongQin Guan.Keywords: Liu Yong; Qin Guan; clim

6、b theme2012 年 2 月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Feb. 2012第 1 期 Journal of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o.183 凉 。秦观 36 岁中进士,曾任太学博士 、秘书省正字 、国史院编修官等,后屡遭贬谪,客死于藤州贬所 。柳永和秦观在贬谪生涯中,难免离京远适或从一个贬所到另一个贬所,但他们都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回来建立奇功伟业,受到皇帝的重用 。就多愁善感而又有几分软弱的文人而言,他们对生命的无常,世事的沉浮深有体会,加上自身仕途坎坷,生活潦倒,面对羁旅行役中的生离死别,他们有时不得不登高临远,思念家乡(

7、或帝京)和亲人(或他人 )。因此,其词中的登高题材往往充满着无法言喻的归思情结 。柳词中的登高题材始终贯穿着男女之间的离愁别恨,并在离愁别恨中融入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之叹,如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 、妆楼 颙 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 、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王国维: “若屯田之 八声甘州 ,玉局之 水调歌头 (中秋寄子由),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词论也 。”4该词开头就写出了登

8、临纵目,望极无涯的境界 。“不忍登高临远 ”主要是因为望到故乡的方向云烟渺邈,而归思难以排解 。结句部分又从自己的 “不忍登高临远 ”想到所思之人也应登高临远 、盼己归来 。“登高 ”是贯穿整首词的情感主线,没有 “登高 ”,就不能凸显羁旅行役中男女相思离别的愁苦之情 。再如 卜算子慢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词人因登临所见深秋残败之景而引发悲秋之意 。词人长期漂泊在外,闻砧声而生旅愁,

9、所思之人又因千山阻隔而不得相见 。凭高念远,已是堪伤,何况又无人可诉此情?结尾两句将思归而不得的无奈之情婉转地表达出来,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秦词的登高题材往往以追忆在京生活时的某个人或某个片断来寄托某种无法言喻的归思,如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秋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宛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瞑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词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甲戌( 1094) 暮春时节 。哲宗亲政,遂大贬旧党中人,秦观因坐党

10、籍被贬离京,临行前写下这首词 。词上片乃忆昔日西园雅集 。下片笔锋一转,昔日的快乐不再,空留遗恨 。词人倚楼极目, “所见酒旗 、栖鸦 、流水,皆在堪嗟之事 。末以归思之意作结,颇有四顾苍茫之感 。读此词令人怅然无家 。”5明人李攀龙 草堂诗馀隽 卷四眉批: “借桃花缀梅花,风光百媚 。停杯骋望,有无限归思隐约言先 。”6再如 满庭芳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漫道愁须 殢 酒,酒未醒 、愁已先回 。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词

11、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丙子( 1096) 重阳节前 。词人独在异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却只能与月影相伴,风吹翠竹,也疑是故人相访,旷世之孤独跃然纸上 。词下片追忆新欢 、往事,然 “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回京之梦业已破碎 。词人欲借酒浇愁,但 “酒未醒 、愁已先回 ”,贬谪之恨,思归之情淤积心中无法排解 。末三句写词人登高凭栏,久立怅望,只见月光渐逝,白露已上苍苔,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 。全词将萧瑟之环境与落寞之心境相融合,婉转地表达了词人遭贬谪后的生活经历和伤离怀旧之情 。清人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卷一云:“少游 满庭苏 诸阕,大半被放后作 。恋恋故国,不胜热中 。其用心不逮东坡之忠厚,

12、而寄情之远,措语之工,则各有千古 。”5二 、深有寄托柳永出身于显宦之家,然家道中落 。秦观出身2012 年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第 1 期84 于 中小地主家庭 。两人都才高八斗,年轻时都曾怀用世之志,然天性风流浪漫,都因落第失志或仕途坎坷,曾一度混迹于秦楼楚馆 、勾栏瓦肆,在 “倚红偎翠 ”、“浅斟低唱 ”中寻找寄托 。柳永一方面倚红偎翠,一方面为求仕途通达,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 。离别后,多愁善感,难耐相思之苦的词人又不得不登高望远以聊客怀,如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13、伊消得人憔悴 。唐宋词简释 :“此首,上片写境,下片抒情 。伫倚 三句,写远望愁生 。草色 两句,实写所见冷落景象与伤高念远之意 。”8词人登楼久望,眼底连天芳草勾起了他黯然魂销的 “春愁 ”。而在这如烟似雾的景色中,却无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 。借酒浇愁又强乐无味,为了心中思恋的人(或功名),即使形容憔悴 、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当然,词人登高望远不仅仅是思念佳人,其中更寄寓着词人对昔日繁华的都市生活的怀念,寄寓着词人贫士失志的孤独与忧伤 。较之同时代的其他词人如苏轼 、黄庭坚等人而言,秦观个性软弱 、感情细腻 、思想悲观,因此在仕途上稍有不如意,心中就充溢着失望甚至绝望之情,如 江城子

14、: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词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甲戌( 1094)被贬离京之时 。北宋党争特别是宋神宗 、哲宗 、徽宗三朝的元 祐 党争特别激烈,新 、旧党执政后都大量排除异己,互相倾轧 。这些党派(不是严格意义的党派)政见不同,甚至文艺观和创作方向都不同 。作为 “苏门四学士 ”之一,秦观曾作 朋党论 ,在政治上追随其师苏轼成为旧党中人,故其一生陷入党争,屡遭迫害 。宋哲宗绍圣元年甲戌( 1094),支持新党的哲宗亲政,新党把持朝纲,遂大肆

15、贬谪旧党中人 。词人先出为杭州通判,中途改贬处州监盐酒税 。离京之前,词人重游金明池,独上高楼抚今追昔,遂发物是人非之叹 。末句 “以愁喻流水 、喻春江,直至以愁喻海,清晰地勾勒了词人卷入党争以后忧生念死的心灵历程 。”又 “此真伤心人语,若为艳情,绝不能至此 。惟有身家性命之所系,词人才会说出如此痛彻肝肠的话来 ”。8该词较含蓄地再现了元祐 党争这段残酷的历史事实 。笔者认为,柳永和秦观的个性才情 、人生经历等注定了他们性格的悲剧,而他们性格的悲剧又直接导致了他们人生的悲剧 。三 、有着对人生苦短 、光阴难再的哲理性思考相对而言,宋人少了唐人积极追求功名,希望出将入相的雄心壮志,他们更多地思

16、考关于人生诸多的生与死的哲学命题 。宋代盛行的自上而下的享乐之风,无疑是世人对人生苦短 、光阴难再 、生命无常的一种无奈阐释或消极的抵抗 。柳永虽比秦观年长 60 多岁,但他们所处的时代 、人生经历 、性格禀赋等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故其在表达登高愁怀时就不约而同地有着对人生苦短 、光阴难再的哲理性思考 。柳词中的登高题材在一种伤春悲秋中抒发人生苦短 、知己难求 、命运无常 、世事多变,生命难测的悲哀,如 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 、蘋 花渐老,月露冷 、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

17、,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 、难凭远信,指暮天 、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词人凭栏远望,眼中萧疏之秋景触动心中之悲情 。词人用 “宋玉悲秋 ”来暗喻自己的凄凉处境 。故人何在?眼中只有烟水茫茫 。当年和朋友饮酒赋诗的欢快日子不知辜负了多少风月,虚度了多少大好时光!词既有故人天各一方之叹,又抒发了人生苦短 、知己难求 、命运无常 、世事多变,生命难测的悲哀 。秦观一生历经磨难 、仕途坎坷,其词中的登高题材往往在一种倚红偎翠 、歌舞升平中感悟到生命之无常,如 满庭芳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 、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

18、低按小秦筝 。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 榼 ,花困蓬瀛 。2012 年 贺 灵 向德俊 柳永和秦观词中登高题材之比较研究 第 1 期85 豆 蔻梢头旧恨,十年梦 、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庚申 (1080)春词人游历扬州时 。这是一首春日登高抒怀之作,整首词意境淡远而意味深长 。“最后三句,写日暮独下芜城时的寂寞之感 。因秦筝而起绮思的词人,从歌舞声中悟出了人生的短暂,好景的难再,因而兴致顿减,加上又是独自凭栏,面对疏烟淡日,情绪当然也会低落下来,在这时独自从芜城下来,也就免不了寂寞之感了 。”8昔日的欢乐时光和今日的落寞情怀形成鲜

19、明的对比,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全词充满着人生苦短 、光阴难再的哲理性思考 。四 、柳永对秦观的影响宋人王灼 碧鸡漫志 卷二: “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 (组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秦观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柳词在题材内容等方面对秦观的影响 。作为宋代婉约词最具代表性的词人,柳永和秦观的词在题材内容上大多描写男女相思离别和抒发羁旅行役之悲,用词来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柳词如 曲玉管 陇首云飞 、戚氏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竹马子 登孤垒荒凉 等,秦词如 望海潮 星分牛斗 、望海潮 秦峰苍翠 、望海潮 梅英疏淡 等

20、,况 望海潮 一调本创自柳永,秦观沿用之,足见柳永对秦观的影响 。其次,秦观俗词和柳永一脉相承 。柳永变 “雅 ”为 “俗 ”,具开创之功,前人多有论述 。秦观沿着柳永开辟的道路进一步运用通俗化的语言来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据笔者粗略统计,秦观俗词约 17 首,占其词的 21%。秦观俗词感情真挚 、语言朴素,不避方言俗语,颇具民歌风味 。秦观早期的词 “盛行于淮楚 ”,流播于青帘红袖间,跟柳永俗词相似,苏轼就曾将秦观和柳永比较: “山抹微云秦学士,露华倒影柳屯田 。”9再次,秦学柳而又有所超越 。南宋张炎 词源 :“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10

21、人间词话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永叔 、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14“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只是因吸收了小令的含蓄蕴籍而情韵更隽永深厚 。”11从上述观点不难看出,秦学柳而又有所超越 。当然,柳永对秦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限于篇幅,不一而足 。参考文献:1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 A.词话丛编 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2明 张 綖 .诗馀图谱 Z.黄瑞云 .词苑英华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5.3徐培均 .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4王国维 .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 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4.5

22、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6明 李攀龙 .草堂诗馀隽 (卷四 )Z.徐培均 .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7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8徐培均,罗立刚 .秦观词新释辑评 M.北京:中国书店, 2003.9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9.10宋 张炎 . 夏承焘校注 .宋 沈义父 .蔡嵩云笺释 . 词源注 乐府指迷笺释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11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责任编辑:马黎丽2012 年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第 1 期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