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4讲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ppt

上传人:依依 文档编号:1047191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4讲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4讲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4讲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4讲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4讲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讲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一、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1.海洋自然灾害:(1)风暴潮(2)海啸:由_、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激起的巨浪。(3)海冰和冰山。,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多发于_季节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多发于_季节,夏秋,春秋,水下地震,2.海洋自然灾害防范:(1)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_与监测。(2)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3)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_。,预报,自救能力,二、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1.海洋环境问题:(1)分类。海洋环境污染: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_。海洋生态破坏:在各种人为因素和_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海洋环境污染:工业废水、油轮泄漏、核电站冷却

2、水、农业生产废水等。(3)海洋生态破坏:海岸工程、围海造田、过度捕捞。(4)海平面上升:_是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强烈,对海平面变化最敏感的地区。,自净能力,自然因素,海岸带,2.海洋环境保护:(1)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_,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2)加强_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3)加快沿海城市_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4)建立_,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法律和法规,污染源,污水处理厂,海洋自然保护区,三、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1.海洋权益: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_和领海,还包

3、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_,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海洋大国,但人均海域_2.我国的海洋国情 _状况不容乐观 存在海洋划界等问题,内水,专属经济区,不足,海洋环境,3.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1)对海洋的认识:人们对海洋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2)解决争端的依据:_。(3)解决争端的原则:人类共同继承财产;_;合作开发和保护海洋;和平利用海洋等。(4)我国做法:积极参与海洋国际事务;坚持公平分担保护海洋的_;尊重一切沿海国家的合法权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平分享海洋利,益,责任和义务,1.海冰不仅仅是海水冻结形成的咸水冰。海冰包括直接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还包括进入海洋中的大陆冰川(

4、冰山和冰岛)、河冰及湖冰。2.内水、内海和领海。内水和内海划分标准不同,二者都是指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水域。包括海港、内海峡(如琼州海峡)、内海湾(例如渤海)、河口以及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领海是指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到一定距离的海域,在我国就是南海、东海、黄海的海域。,3.内陆国也有海洋权益。沿海国家享有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相应的海洋权益,内陆国也享有上述海区一定的海洋权益,但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公海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考点 海洋自然灾害及防范 【要点解读】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海雾等。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自然灾害造成的社会经

5、济损失也逐渐增大。,【迁移应用】百余年来最大的几次海啸(1)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引发海啸,使印尼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受灾,3.6万人死亡。(2)1896年,日本发生7.6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2万多人死亡。(3)1906年,哥伦比亚附近海域发生地震,海啸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一些城市受灾。,(4)1960年,靠近智利中南部的太平洋海底发生9.5级地震(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地震),并引发历史上最大的海啸,波及整个太平洋沿岸国家,造成数万人死亡,就连远在太平洋西部的日本和俄罗斯也有数百人遇难。(5)1992年至1993年共10个月里,太平洋发生3次海啸,共2 500多人丧生。,【典例】阅

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南网2013年8月21日讯受今年第12号台风“潭美”影响,今日上午8时,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级警报(橙色)和海浪级警报(橙色)。预计21日上午至22日上午,福建省沿岸海域将出现40130厘米的风暴潮增水,其中严重影响岸段为平潭以北沿岸海域,为70130厘米。福建省海洋预报台提醒,请海上过往船只注意航行安全,并请密切关注后续警报。,材料二24小时风暴潮警报图。,(1)(风暴潮的成因及特点)试分析这次风暴潮的成因及特点。(2)(风暴潮的防治)简述应对风暴潮灾害的主要措施。,【解题探究】(1)风暴潮的成因是什么?提示:风暴潮主要是由热带气旋或者温带气旋形成的强风天

7、气引起的。(2)风暴潮的特点有哪些?提示:由于风暴潮是由大风引起的,其特点与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密切相关,热带气旋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气旋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3)如何分析风暴潮的防治措施?提示:可从监测、加固堤防和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入手。,【答案试做】(1)热带气旋。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2)加强预报与监测;加强沿海工程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解析】本题通过台风“潭美”引起的一次风暴潮,考查风暴潮的成因、特点及防治。第(1)题,根据材料及风暴潮警报图可知,本次风暴潮是由台风“潭美”引起的,故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第(

8、2)题,应对风暴潮应加强预报和监测,提高沿海堤坝的抗风暴能力,提高人们的减灾防灾意识。,【加固训练】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下图为发生在我国某海区的某次风暴潮的海面水位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1)请说明此刻渤海地区的风向及受灾严重的地区。(2)请说出减轻风暴潮灾害的措施。【解析】本题通过发生在我国某海域的风暴潮,考查风暴潮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第(1)题,读图可知从东北向西南海面水位分布逐渐升高,由此可知东北风是引起这次风暴潮的主要风向,水位较高的西南部沿海受灾严重。第(2)题,风暴潮的

9、防治可从灾前的监测预报、防护林体系建设、人们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分析。,答案:(1)东北风。渤海湾、莱州湾沿岸(或西南沿海)。(2)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回答三点即可),考点 海洋环境问题【要点解读】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环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迁移应用】海洋环境问题的典型案例(1)海洋环境污染:日本“水俣病”(汞中毒);石油

10、污染。(2)海洋生态破坏:赤潮。(3)海平面上升:荷兰、孟加拉国以及热带的一些小岛国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典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2013年5月16日9时报告1617日,福建省沿海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湿度较大,风浪较小,以阴雨天气为主,气温、水温将有所上升,此种天气形势将有利于赤潮的发生;根据生态浮标实时监测显示,嵛山海域叶绿素浓度基本维持稳定。预计三沙湾海域赤潮将持续。,材料二福建沿海部分海域赤潮预测等级注:1级水文、气象条件难以满足赤潮发生的需求,不会发生赤潮;2级水文、气象条件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但生物化学指标显示短期内没有发生赤潮的迹象;3级综合水

11、文、气象条件、生物化学指标,短期内可能发生赤潮;4级已经发生赤潮。,(1)(赤潮的成因)分析赤潮的形成原因。(2)(赤潮的危害)赤潮发生后对福建沿海会造成哪些影响?(3)(赤潮的防治)如何预防近海赤潮的发生?,【解题探究】(1)如何分析赤潮的形成原因?提示:根据材料可知赤潮成因主要从水文、环境、生物、水域等方面分析。(2)赤潮危害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提示:藻类植物异常繁殖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水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3)如何预防赤潮的发生?提示:赤潮的预防应从控制污染源入手,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答案试做】(1)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生产生活废弃物排放量大,同时该季节水温相对较高

12、,利于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2)赤潮形成后,藻类植物异常繁殖,引起水体缺氧,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水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3)控制污水入海量,防止海水富营养化;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开展赤潮的预报服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搞好社会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解析】本题通过福建沿海赤潮预警监测,考查赤潮的成因与危害。第(1)题,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是由于水体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其来源与陆地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另外水域的形状、水温条件等对赤潮的形成起到辅助作用。第(2)题,赤潮的危害主要从藻类植物异常繁殖开始,影响到鱼类、水质,进而导致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恶化。第(3)题

13、,赤潮的预防应从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入手,加强监测预报,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方法技巧】易发生赤潮的条件易形成赤潮的条件主要包括:(1)气候条件:气温越高,越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2)环境条件:环境污染,各种含有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污水大量汇入海洋,造成海水富营养化;(3)生物条件:蓝藻、绿藻等大量繁殖;(4)水域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一方面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另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加固训练】(2013北京模拟)2012年16月,我国管辖海域共发现赤潮24次,累计发生面积约982平方千米。发现绿潮1次,与往年同期相比,2012年上半年中国海域

14、赤潮发生次数有所减少。据此回答(1)(3)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2)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A.杭州湾 B.莱州湾C.辽东湾 D.珠江口(3)下列关于赤潮发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潮的发生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了自动调节能力B.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含氟制冷剂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破坏C.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是赤潮发生的直接原因D.空气中CO2浓度升高,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导致了

15、赤潮的发生,【解析】(1)选D,(2)选D,(3)选C。本题组考查学生对赤潮产生的原因、特征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认识能力。赤潮的发生是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其发生除赤潮本身生物学因素之外,还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光照、气温、盐度、风浪、地理位置等。排入近海的大量污染物(如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和排放)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等人为条件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珠江口周围岛屿众多,相对较封闭,海水净化速度慢,并且污水排放量大,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高,是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水域。,十 海洋环境问题的答题规范 在分析海洋环境问题时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构建答题思路:(1)海

16、洋环境问题的成因。【关键词】陆地工农业生产废弃物生活废弃物海域形状海水自净能力【答题思路】排放大量废弃物;相对封闭,水域自净能力弱。,(2)海洋环境问题的危害。【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渔业生产人类健康水生生态系统【答题思路】危害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渔业生产减产;危害人类健康;破坏水生生态系统。(3)海洋环境问题的防治。【关键词】减量排放加强监测环保意识【答题思路】控制污染物排放量;达标排放;加强对监测和预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保意识。,(2013泉州模拟)下图为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地区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两海域具有世界意义的海洋资源是_,两海域在开发利用该海洋资源的过程中,

17、易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危害?(2)试分析形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3)如何防止该海洋环境问题?,结合图示,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海洋环境问题分析如下:(1)海洋环境问题成因。两区域_丰富,_是主要的生产活动,_和_会产生海洋环境污染。(2)海洋环境问题的危害。_会形成粘膜,破坏_,危害_生产,破坏_。(3)海洋环境问题的防治。加强_和预警,一旦发生泄漏,采用科学的方式_。,石油资源,石油开采,石油,开采,海洋石油运输,石油泄漏,海洋生态系统,渔业,海滨娱乐场所,监测,清除,【规范答题】(1)石油石油污染。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答出两个即可)(2)海上石油开采,

18、海洋运输中的石油泄漏。(3)加强监测,科学清除。,(2013南平模拟)海洋中的总有机碳(TOC)包括溶解态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是水体中有机物含碳的总量。DOC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释放,在海洋中约占TOC总量90%左右,在河口区这一比例会增大。TOC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一项综合指标,对海洋有机污染起指示作用。读下面图表完成下列问题。,台湾海峡及附近海域各层次总有机碳(TOC)的含量表(1)描述图示海域总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指出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2)简述海洋有机污染的危害。,【解析】本题通过福建近海海洋有机污染,考查海洋污染的成因及分布特征。第(1)题,读图可知总

19、有机碳含量自近海向外逐渐降低,北部高,南部低,由表格可知,总有机碳含量自表层至深海逐渐降低,但至底层时略有增加,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表径流和人类的活动。第(2)题,海洋有机污染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发育、海洋生态平衡、鱼虾的生活等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恶化。,答案:(1)分布特征:由福建沿海(近岸)向外降低;北部高,南部低;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至底层时略有升高。主要因素:地表径流;人类活动。(2)有机物漂浮或悬浮于海面,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过量有机物分解会消耗大量溶解氧,造成海域缺氧,能使海洋动物窒息而死;大量有机物排放入海,促使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干扰或破坏海洋生态平衡;过量营养盐排入海洋,成为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养料而使之大量繁殖,进而影响人类活动;海水中的病毒还可以进入鱼贝类体内,直接危害鱼贝类的生长发育,或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引起各种疾病。(答出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