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肠系膜囊肿PPT.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69299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0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系膜囊肿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肠系膜囊肿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肠系膜囊肿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肠系膜囊肿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肠系膜囊肿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肠系膜囊肿,腹膜及肠系膜解剖,腹膜 腹腔 腹膜腔 腹膜后腔 网膜 系膜 韧带,小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概念,肠系膜囊肿泛指肠系膜上一切来源的囊性包块 ,其中一些病例是基底细胞痣综合症的一个组成。 病理定义为发生于肠系膜,囊壁由纤维组织组成,内覆上皮细胞的囊肿,以浆液性与乳糜性囊肿多见。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又称下颌囊肿-基底细胞瘤-骨畸形综合征、多发性囊性肿瘤病,本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累及多种器官。,病因,肠系膜囊肿(mesenteric cyst)病因不明,其形成的学说有:肠系膜淋巴系统先天发育畸形,残留淋巴组织增殖,聚积一定液体形成囊状外观;也有学者认为其病因是原发性淋

2、巴管发育畸形,输出端不通畅或梗阻,导致近端扩张。炎症或出血使其迅速增大,进一步加重输出管梗阻。,胚胎发育过程中淋巴组织发育障碍,淋巴管增殖扩张所致。囊性淋巴管瘤又名水囊瘤。是淋巴管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胚胎期静脉丛中的中胚层裂隙融合而形成的原始淋巴囊,引流进入中心静脉系统,以后淋巴囊逐渐退化或发展成与静脉平等的淋巴管系统。若原始淋巴囊未与静脉系统相连接,淋巴系统残留体内而产生囊状淋巴管瘤。,分类,真性囊肿:其内衬覆上皮细胞,属先天性。又分为浆液性、乳糜性、表皮样囊肿。 假性囊肿:其内无上皮细胞衬覆,多由外伤性、感染性及肿瘤性病变所致,如,慢性血肿、腹部脓肿、囊性畸胎瘤,故有学者将肠系膜囊肿称为囊

3、性淋巴管瘤是不合理的,囊性淋巴管瘤属肠系膜真性囊肿的范畴。,病理及分类,分类根据囊液性质不同 浆液性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 ,囊壁薄 ,内含类似血浆的浆液; 乳糜囊肿(chymous cyst) :内含乳白色液体 ,这些囊肿大部分起源于淋巴管并被覆内皮细胞;当囊肿体积较大并且呈多房性和(或)囊壁上有平滑肌组织时 ,更愿称其为囊性淋巴管瘤;,病理及分类, 良性囊肿(或多囊性)间皮瘤:其囊肿内衬间皮细胞; 被覆其它成分囊肿:指肠系膜囊肿壁被覆其它成分 ,包括肠重复囊肿 ,其囊壁被覆肠粘膜并有一层平滑肌组织 ,它与肠壁的平滑肌及血供系统在解剖上有联系。一半以上的病例在出生6个月以内作出诊断

4、;卵巢残余综合征 ,过去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患者 ,其肠系膜囊肿被覆黄素化细胞 ,囊壁内可见卵巢间质 ,这样的囊肿称为卵巢残余综合征 ,或肠系膜囊肿-卵巢种植综合征;还有一种肠系膜囊肿被覆M llerian 管(输卵管样)上皮 ,其形态与常见于真骨盆的同类型囊肿相似。,病变组织来源不同 肠系膜囊肿又可分为淋巴源性、肠源性、间皮源性及感染性等类型。,部位,肠系膜囊肿主要发生在空、回肠系膜间和肠袢的系膜缘,少数可发生盲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的肠系膜,主要发生在小肠系膜。,临床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常见于儿童和青年,女性多见,其发病率为住院患者的125万一110万。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囊肿的大

5、小、 所在部位和对周围脏器的机械压迫。囊肿体积较小时 ,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 ,通常偶然被发现 , 也可以大到足以引起症状而就诊 ,多数表现为慢性腹痛 , 有些病例仅表现为腹部包块 ,腹围增大 , 当囊肿发生破裂、 扭转、 感染、 出血及压迫肠管等情况 ,则可表现为急腹症。其它伴随表现如:纳差、 恶心、 呕吐等消化道症状。,CT表现,腹腔内囊性肿块呈类圆形、椭圆形,直径大小不一,或占据整个腹腔,囊肿边界清晰、锐利,囊壁薄且均匀,无壁结节,囊肿内呈均匀水样密度影,可为单房或多房。 发生在网膜和系膜上的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肿,其形态可随胃肠道的蠕动而改变,贴附并顺着网膜和系膜爬行生长,呈蔓藤飘浮状。

6、 生长在胃、脾、肾间隙和胃、肝等组织间隙内,则其外形和境界受周围邻近组织结构的限制而不同,且有一定的张力感。,感染时,囊腔内含蛋白及细胞成分而使囊内密度升高,囊壁也因炎性渗出,间质充血、水肿而增厚,病灶周围可见片状、云絮状渗出,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强后囊壁强化。 伴出血时,囊内密度因含未凝血及蛋白成分而使密度进一步升高。CT增强后囊肿及其内血肿未见强化,囊壁呈厚壁强化; 肠系膜囊肿合并感染时,囊壁可钙化; 部分肠系膜囊肿内可见分隔,增强后轻度强化,学者认为此种分隔可能为皱褶的囊壁而非真正的分隔;,肠系膜单纯囊肿,位于肠系膜根部。囊壁菲薄、囊内呈水样密度增强后来见强化周围肠管受压,推移。并向后推

7、压肾前筋膜。,横结肠肠系膜囊肿伴感染,周围见渗出,囊壁较厚,增强后厚壁强化。,肠系膜囊肿伴出血。CT平扫囊内密度增高 ;CT增强囊壁为厚壁强化。囊内容物未见强化。,空肠肠系膜囊肿囊璧不规则增厚并见钙化影囊内密度较高,肠系膜囊肿。CT增强后囊壁见点状血管影囊腔见线样分隔。,肠系膜囊肿内见强化分隔肠腔内见多发液平。,由于肠系膜走行于腹腔内无明显边界,所以CT诊断肠系膜囊肿的关键在于定位。 囊肿位于腹腔内,边界光整呈游离状,小肠受压、推移,肠管壁无增厚,与肠腔不相通; 囊肿与肠系膜血管关系密切,囊肿边缘见增强血管影,且偏于一侧,这表明囊肿包绕系膜血管并沿系膜血管生长,说明病变来源于肠系膜。 囊肿巨大

8、时可推移腹膜后结构,使周围组织、器官后移,但肿块不进入后腹膜腔。,鉴别诊断,大网膜囊肿:一般来说大网膜囊肿较大,而肠系膜囊肿较小,且位于肠管之间,囊肿与前腹壁之间可有小肠影,可作为鉴别诊断依据。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腹膜后的淋巴管瘤一般为多囊腔,囊壁薄,边界清楚,但囊性淋巴管瘤外形不规则,有向脏器间隙蔓延生长的趋势,可同时累及多个间隙,对周围组织压迫不明显,而肠系膜囊肿与某段肠管关系较密切,肠管的变形、牵拉、移位明显,且形态较规则。 囊性畸胎瘤:囊壁较厚,囊内密度不均匀,可见钙化,有时可见脂肪成分,CT值低于水,一般来说较容易与肠系膜囊肿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肠系膜囊肿可继发囊肿压迫、破裂、出血等并发症,且具有恶变倾向,应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包括: (1)囊肿切开引流术。 (2)单纯囊肿摘除术。 (3)对于怀疑囊肿恶变者,或囊肿与肠管粘连紧密,无法有效保留与囊肿紧贴的系膜血管时,应考虑术中同时切除囊肿、相邻肠管及系膜,并进行一期吻合。(4)若囊肿较大,或囊肿分布范围广泛且与相邻大血管粘连紧密、不能完整分离时,可行囊肿部分切除联合囊内摘除术。,肠系膜囊肿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持续生长和浸润周围组织的特征,且恶变率为3。通过手术行囊肿完整切除的患者复发率一般较低,预后较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