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5第五章 重大植物疫情的阻截与应急处置.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67186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第五章 重大植物疫情的阻截与应急处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05第五章 重大植物疫情的阻截与应急处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05第五章 重大植物疫情的阻截与应急处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05第五章 重大植物疫情的阻截与应急处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05第五章 重大植物疫情的阻截与应急处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重大植物疫情的阻截与应急处置,第一节 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级是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级是严重,用橙色表示 级是较重,用黄色表示 级是一般,用蓝色表示,第二节 重大植物疫情阻截与防控处理,预防和有效阻截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加强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就是植物检疫与植保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农业部在2006年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重点是要在沿海和沿边地区建立3000

2、个监测网点,加强疫情监控能力,从而构成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立早期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新传入有害生物的封锁阻截是根本,要做到早发现、早阻截。,一、当前重大植物疫情防控的形势 (1)国外植物疫情传入呈显著上升之势。 近年来,国外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呈现出数量剧增、频率加快之势。据统计,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仅发现1种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80年代发现2种,90年代迅速增加到10种,2000年至2006年发现近20种。仅在2006年,我国就相继在海南、辽宁等地发现了三叶斑潜蝇、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等新疫情。新传入的疫情对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国外植物、植物产品的大

3、量进口,外来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更大,如不加大检疫工作力度,新疫情随时有可能传入和蔓延危害。,(2)国内局部发生植物疫情呈扩散蔓延之势。 稻水象甲1988年在我国河北首次发现,以后陆续在天津、辽宁、北京、吉林、山东、山西、安徽、浙江、福建、陕西和湖南等11个省(市)发生,今年,又在云南、黑龙江和江西3个省发现,据专家推测,如果防控不利,疫情极易随交通工具迅速传遍我国水稻主产区;马铃薯甲虫从1993年发现以来,已经蔓延到新疆北部9个地(州、市)35个县(市),危害面积达17万亩,疫情一旦传出新疆,将严重威胁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苹果蠹蛾1953年传入我国新疆库尔勒地区, 1989年进入甘

4、肃河西走廊地区, 2006年传入甘肃省山丹县,距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只有600多公里,疫情极易随着果品的运输传入苹果优势产区,严重威胁我国水果生产及贸易安全。,(3)边境地区是植物疫情传入的高风险区。 我国大部分检疫性有害生物首先是在沿边和沿海地区被发现。如苹果蠹蛾、马铃薯甲虫等疫情从欧洲经中亚传入新疆;稻水象甲从日本、朝鲜传入河北、辽宁等地;芒果象甲从印度、缅甸传入云南;黄瓜绿斑驳病毒从日本、韩国传入辽宁;红火蚁、香蕉穿孔线虫等疫情首先传入广东。同时,周边国家还有许多危险性有害生物正向我国边境地区逼近。如俄罗斯滨海地区已经普遍发生马铃薯甲虫和苹果蠹蛾,距黑龙江边境仅有50公里;中西亚的玉米切

5、根叶甲正向新疆边境逼近;小麦印度腥黑穗病、香蕉穿孔线虫、马铃薯金线虫、地中海实蝇等危险性有害生物经常在进口货物中被截获。,(4)沿边沿海的防疫能力严重落后。目前,我国沿边沿海的检疫水平总体不高,难以适应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检疫机构不健全,人员少;二是工作手段差,绝大多数检疫站没有基本交通工具,工作条件非常简陋,常规检测工作难以开展;三是经费缺乏,许多检疫机构基本没有固定的检疫经费,无法系统开展疫情调查和监测。近几年新传入的红火蚁、三叶斑潜蝇等重大植物疫情均是在发生范围较大、为害较严重后才被发现。,二、阻截带范围及目标沿海沿边地区是外来生物传入的高风险地区,根据地理特点、有害

6、生物传入的规律,重点建设沿海地区和沿边地区阻截带。,(1)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几率高,口岸截获有害生物种类多,疫情来源复杂;,(2)农产品贸易往来频繁,是蔬菜、水果、观赏植物等园艺产品进口及国外引种的主要地区;,(3)出口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重要基地,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众多;,(4)地理环境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气候条件适宜 入侵生物定殖,一旦有害生物入侵定殖后,可迅速向内陆地区扩散蔓延。,沿海地区阻截带的特点:,沿边地区阻截带的特点:,三、阻截措施疫情监测是发现疫情和掌握疫情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阻截、早扑灭”疫情的重要前提。通过科学设置疫情监测点,规范监测方法,构建严密的有害

7、生物疫情监测网络,为及时采取防控行动、进行有效防除提供保障。,第三节 预警与应急处置措施,“预警与应急处置措施”是指为使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免受有害生物侵入危害而采取的预防性安全保障措施,是植物检疫必要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财政物资保证、技术保障、预警措施、应急反应措施、监督管理及应急处置措施等。 “预警与应急处置措施”就是通过疫情信息收集、监测和检疫调查,及时掌握有害生物动态,一旦发现疫情按程序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正确处置疫情,从而达到防范危险性有害生物侵入危害的目的。,美国为防止亚洲型舞毒蛾传入所采取的预警与应急处置措施(P115),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8、 L. )鳞翅目毒蛾科,分布于亚欧大陆,是一种以幼虫食叶的林业害虫,原来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北部地区。美国东北部的舞毒蛾则是在120年前从欧洲传入的。舞毒蛾根据其地理分布和生活特性现在被分为亚洲种群,欧洲种群及北美种群。极大部分北美种群的舞毒蛾是来自欧洲。欧洲和北美舞毒蛾的雌成虫没有飞翔能力,而亚洲舞毒蛾的雌成虫则可以飞翔,有趋光性。,舞毒蛾的危害主要是其幼虫大量取食寄主的树叶,造成树势削弱。幼虫数量大时,树叶可能被全部取食完。由于树叶的大量减少,树势将被大大地削弱,如果树木连续几年受到舞毒蛾的严重危害,那么在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作用下,23年后受害树木就要死亡。 欧洲型舞毒蛾于1869年由E.

9、leopoldTrouvelot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欧洲引入美国的波士顿附近。10年后舞毒蛾在Trou-velot家的周围大爆发。1890年美国政府和州政府开始了采取喷药进行根除舞毒蛾的行动。但是,根除无法彻底而导致行动失败。从那以后,舞毒蛾开始以每年69km的速度向西南方向蔓延。 亚洲型舞毒蛾第一次在北美发现是在1991年在加拿温哥华的港口附近。随后在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美国的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被发现。,美国农业部于2000年1月1821日在马里兰州Annapolis举行了第11届“美国农业部部门间关于舞毒蛾及其他外来有害生物的研究论坛会”。主办单位为美国农业部林业局,动植物检疫局和农业

10、研究所。 美国农业部林业局负责舞毒蛾的防治研究和实施工作,动植物检疫局负责舞毒蛾的国内外的检疫工作。为了防止舞毒蛾在美国的扩散和蔓延,动植物检疫局划定了舞毒蛾的国内疫区,限制人为地将疫区的木材、苗木、活动房等移往非疫区,以减缓疫情的扩散。同时,为了防止国外的亚洲型舞毒蛾再次传入美国,美国动植物检疫局在港口也采取一定的检疫措施。,美国政府的措施: 一、发布了防止亚洲型舞毒蛾的预警与应急处置手册,成立了舞毒蛾项目管理工作组、专家组、协作组、公众信息宣传组,明确了海岸警卫队、海关、疫情调查人、参与诱捕工作人员、监测人员、相关实验室和地区协作单位等的工作职责和具体内容; 二、采取的预警与应急措施主要是

11、从两个方面开展: (1)在国内主要港口开展监测调查及对来自或经过亚洲型舞毒蛾疫区的船舶和集装箱加强检疫; (2)通过立法要求疫区国家采取检疫措施,要求这些国家加强对运输工作的检疫和检疫处理工作,并出具不带有舞毒蛾的植物检疫证书,否则不准停靠美国港口或强迫离港。为了了解亚洲型舞毒蛾在亚洲港口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检疫措施,美国已和俄罗斯、日本、韩国合作,在他们的港口开展对亚洲型舞毒蛾的监测。,黄山松材线虫病防御体系建设(p117),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她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近年来,作为黄山风景“五绝”之首的黄山松正面临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的严重威胁,北面,靠近全国松

12、材线虫病重点疫区江苏省和本省南陵、宣城等众多疫点,东面,临近浙江疫病发生区(富阳市),西边,紧依新发生的疫点-石台县占大乡,形势十分严峻。 为保护黄山,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之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局)的大力支持下,黄山市于2000年启动了一项旨在保护黄山松的重大工程-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工程。通过实施工程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网络健全、功能完备的松材线虫病检疫检查和监测普查体系,同时围绕黄山风景区建立起一条带宽4公里、外围边界长100公里、内围周长67公里的无松属树种生物控制带,努力阻止松材线虫病人为和自然传播,拒松材线虫于黄山门外。,建成了无松属树种生物控制带,全面完成了松树采伐迹

13、地植被恢复和林相改造任务; 检疫检查网络建成运行并发挥积极作用; 监测普查网络的形成,使黄山的2万hm2松林得到有效监控。,实践证明,加强植物检疫,建立生物隔离带在预防松褐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建设成果:,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p118),一、红火蚁危害情况的确认、报告与分级(一)确认(二)报告(三)红火蚁危害程度分级 二、应急响应各级人民政府按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属地实施的原则,根据省植物检疫机构的确认、红火蚁危害范围及程度,三级危害启动三级响应,二级危害启动二级响应,一级危害启动一级响应。 三、部门职责 四、红火蚁发生点、发生区和监测区的划定,五、封锁控制和扑灭 (一)封锁控制 (二)防治与扑灭 六、防范叮蛰与伤人治疗处理 七、调查和监测 八、宣传引导 九、应急保障 (一)队伍保障 (二)物资保障 (三)经费保障 (四)技术保障 十、应急解除,思考题,1. 农林业生物灾害有哪些?发现后如何报告、封锁、总结? 2. 试述预警与应急处置措施的概念。 3. 预警与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应包括哪些内容? 4. 简述预警与应急处置措施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