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图书出版史,主讲教师:肖东发,第二章 出版历史知识,任何一个学科都由三个最基本的部分,即理论、历史、方法。 人类社会还有三大支柱之说,分别为材料、能源和信息。而信息的传播与知识的扩散日趋发挥重要的加速作用。,信息传播演进史(一),图画 契刻 结绳记事 实物 语言,造纸 缣帛 竹木简牍 石刻文字 青铜器铭文 甲骨文 文字,自然记忆阶段 口耳相传,刻画阶段,抄写阶段,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农业(奴隶制青铜器 封建铁器时代)社会,信息传播演进史(二),网络 光盘 多媒体 视听型 机读型 缩微型 光电技术,静电复印 机械铅印 套版印刷 活字印刷 雕版印刷,印刷阶段,农业(资本主义机械时代)工业社会
2、,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时代),出版发展的动力人类的需要,出版有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知识传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有三次大的飞跃,每一阶段都有其主要矛盾。 出版与社会互动(文字 文献载体 传播技术和手段的发明与进步催化制约着出版的发展,反之亦然),第一节 汉 字,一、文字的产生 两个基础语言 实物;,三个阶段,结绳记事、 契刻记事 图画符号,,二、汉字的演进,甲骨文、金文、篆书(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本名“籀文”)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统一文字. “书同文”对于民族的统一,文明的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三、古代记录汉字的字书,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著作是东汉许慎的说
3、文解字,有9353字,首创部首法,也被称作第一部字典。 古代收字最多的是清康熙字典,有47035个字。 (现在收字最多的是汉语大字典,有56000个字。实际常用字也就在六七千个),第二节 早期文字载体及其传播,1.甲骨文 定义: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发现:1899 王懿荣 龙骨 达仁堂 收藏: 据胡厚宣统计:今存15万片,国内12万;,有卜祭祀祖先鬼神的,有卜风雨天象的, 有卜年成丰收的,有卜旦夕凶吉的, 有卜征伐方贺的,有卜田猎游玩的, 有卜疾病梦幻的,有卜遣使施令的, 有卜妇事生育的,有卜出入往来的。 后世学者将其分为成20多类。,卜辞的内容,甲骨文的分类管理,甲骨与其他文献严格分开
4、地下埋藏分为四类情况,即储存、埋藏、散佚、废弃。 刻辞的甲骨与备用的甲骨分开,龟甲和兽骨不相混杂,备用甲骨区别为原料和成品分开储藏。 刻辞甲骨,除废弃者外,甲与骨分别以时代为序。同一时期的刻辞存放的地区也比较集中。 从刻辞内容看,少数为记事刻辞,多数是卜辞。 记事刻辞所用文字简练,最简单的仅一字,如“雨”。所用材料和部位也比卜骨差一个等级,如甲桥、甲尾、骨臼或骨面下部。,2.青铜器,金文 青铜器铭文 钟鼎文 刑鼎 刑书 时间: 三代 春秋 战国 文字由少到多 最多的西周毛公鼎 497字 不完全统计:迄今出土商周有铭铜器5000余件 容庚1925年第一版;1985年第四版采用铭文3902件,收字
5、3772个.,3.石刻文字的种类,1.摩崖石刻:“就其石而凿之” 2.特立之石:“圆者为碣,方者为碑” 3.经幢、墓志铭等。 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 秦代:峄山、芝果、泰山、琅玡台、会稽、昌黎。,4.竹木简牍,定义:把文字写到或刻到经过整治的竹片或木板上,单片竹为“简”,编“简”成“策”,单片木未写字称“版”,写字称“牍”。与书籍有关的字“篇”、“籍”、“簿”、“牒”。 时代:上限:比甲骨还要早;“不知孰为后先”。下限:东晋末年(404)桓玄下令“古者无纸,故用简,今诸用简者,宜以黄纸代之”。,竹简木椟的内容,从出土的简策分析,其内容可分为:祭祷记录随葬遣策抄写书籍 历谱官方文书、私人书
6、信,发现,1.汉景帝末年,鲁壁藏书; 2.汲冢书,晋咸宁五年(279)太康二年(281)竹书记年、穆天子传; 3.敦煌简牍,居延汉简(解放前)20-30年代; 4.解放后:战国简:随县楚简,郭店楚简;,接上,秦简:1975云梦睡虎地;秦律十八种 汉简:1972-1973年,再次发现居延汉简20000枚;文书帐册 1973年山东临沂银雀山 孙膑兵法、孙子兵法 1983年湖北江陵张家山汉赋等经济书 三国简:1996,长沙走马楼简10万枚;魏晋:,发现时代,甲骨文 改变了对商代的看法 西域木简 改变了对汉晋的认识 敦煌文书 改变了对经书和唐史的认识 清代内阁大库档案 对明清史有新的认识简牍学的发现研
7、究将改变整个学术史,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枢纽时代”春秋战国学术史。,竹简木椟的形制,形式固定。简椟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以经过刮削的竹条、木板为书写材料,编连诸简,成为一策(册);以尾简为中轴从左向右收卷,成为一札。为我国汉代以前图书的普遍形式。,竹简木椟的版本学意义,取材 整治刮削 杀青 长度 书写毛笔、墨书、无刻无漆 行款、栏式、标点 标题 篇题、书题、章题 避讳 字数 编连 等齐 收卷 多抄本无稿本 多通假字,竹简木椟在出版史上的地位,取材容易、价廉易得、整治简单、容量加大,便于文化普及、学术发展; 大量出版术语来源于此,如“册”、“篇”、“籍”、“笔”、“符”、“版图”、“杀青”
8、、“尺牍”、“入木三分”、“连篇累牍”等; 影响出版形制(卷轴、册页制度),行文格式(从上至下、从右到左)。“赘简”为衬页和环衬的渊源。,5.缣 帛,定义:将文字写在丝、绢、缯、缣等丝织品上谓之帛书。 时期:春秋-南北朝,盛行于战国至三国。,马王堆帛书,1973年发现 20多种书,10余万字 哲学:易经,老子甲乙本。历史:战国纵横家书天文:五星占彗星图29种医书:五十二病方,导引图地图:城邑图、地形图、驻军图 帛画。,形式,折叠,卷轴(原始) (标准的卷轴有卷、轴、缥、带) 方便、轻便、容量大;昂贵。 帛、纸、竹并行时,分地位使用。,二、早期文献的传播,春秋前 学在官府 史官文化 春秋战国 学
9、术下移 民间办学 史官制度瓦解 私人著述发展 先秦著作以单篇形式流传,内容不一 西汉刘向刘歆奉命校书最早的图书分类别录七略六分法: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第三节纸的发明与影响,纸的概念及其演变现代科学字典中对纸有了新的解释:“任何一种纤维通过排水作用所粘成的一种薄页。”,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字载体,(埃及)古莎草 (古巴比伦)泥版书 (古印度)贝叶经(古欧洲)羊皮,造纸术发明的时代,一、植物纤维纸的发明时间 东汉蔡伦说:后汉书蔡伦传。 西汉发明说:古纸的发现。灞桥纸、金关纸、中颜纸、马圈湾纸、放马滩纸等西汉古纸的多次发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二、蔡伦有总结、改进、推广之功。当然,蔡伦在造纸
10、术的总结、改进、推广等方面的功绩是不容忽视的。,三、纸的推广应用及影响,左伯纸 张芝笔 韦诞墨 造纸以当策 404年 桓玄下令“今诸用简者,宜以黄纸代之” 佣书 阚泽 促进了建安文学和魏晋学术的繁荣,使书法、绘画艺术进入新的境界,对汉字字体的变化产生影响,使文化教育更为普及,还为实行科举制奠定了基础。,四、造纸术向世界传播的路线,900 795 793 751 1690 1575 1150 1100,3世纪左右造纸术首先传入越南,4世纪造纸术又向东传入朝鲜,5世纪经 朝鲜 传入日本,7世纪左右 传入印度,中国,8世纪开始西传,19世纪,在澳洲的墨尔本开始造纸。经过一千多年,中国发明的造纸术传遍
11、全世界。,第四节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一、雕版印刷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大致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民间坊刻,早期印刷品多为历书和民用杂书即是明证; 另一条为主线,就是佛教信徒们因为传经的需要,多方探索反复实践的结果。,雕版印刷术产生的需要与可能,捶拓与石碑拓本 印章与佛像模印,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代,我国唐代初年已有雕版印刷的实物旁证 1906年在中国新疆吐鲁番发现了刻印的妙法莲华经 1966年在韩国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隋大业三年(607年)的敦煌隋木刻加彩佛像 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经印本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经历了一个长期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公元69世纪,大体走过了印章捶拓千佛像捺印单
12、页佛像大批量窄幅经咒图文并茂的整部佛经这样一个历程。,二、雕版印刷的早期应用,历书 佛经 儒家经典,三、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就是预先制成单个活字,然后按照付印的稿件,检出所需要的字,排成一版而施行印刷的方法。采用活字印刷,一书印完之后,版可拆散,单字仍可再用来排其他的书版。这个方法直到20世纪一直是世界各国印制书籍、报纸、杂志的主要方法。,1.毕昇的发明及泥活字印刷,时间是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比德国的谷腾堡要早400年。 关于毕昇的胶泥活字印刷,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门中有较详细的记载。,2.木活字印刷术 及其西传,黑水城出土西夏活字本 1200年
13、前后新疆回鹘(古维吾尔)使用木活字比西夏略晚,字母拼音文字,在1300年前后欧洲采用活字印刷是在1450年前后。从时间上和地域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西夏和回鹘在活字印刷由中原向西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王祯的贡献和木活字印刷,农书。这是一部见解独到、内容突出的农学巨著,但因字数多,难于刻印,他就采用木活字来排印。请匠人刻制木活字3万多个,约两年完工。大德二年(1298年)他用这套木活字试印了自己纂修的旌德县志,全书6万多字,不到1个月就印成了100部,比雕版的效率高得多。,明清两代的木活字印刷,到了明代,使用木活字的地区已较为普及。明朝用木活字印刷的书籍,至今有名可考的约100多种。 明代浙江一带已采用
14、木活字印家谱,到清代更为普遍。以刻家谱为专业的刻工,称为“谱匠”、“谱师”。 清代木活字印刷书籍已在全国通行。清朝最大的一次采用木活字印书活动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3 铜活字印刷,宋元时期即有金属活字。 明代锡山 华氏 安氏 清代内府 用铜活字 摆印,活字印刷未能普及的原因,1.古代典籍98%以上是雕版,活字仅占12% 1).社会原因:普遍不重视科学技术 2).思想原因 3).学术原因 4).文字原因 5).材料原因,四、套版印刷,朱墨两色写本-涂色-套版 1).写本时期,为区别正文与注释,就出现两色写本。 2).一块版上分别涂色印刷。 3).多块版分版分色套印在同
15、一张纸上。,发展,1.印书:明万历间歙县印 吴兴闵氏(闵齐伋).凌氏(凌蒙初).多经史.戏曲.小说 从两色到五色。,饾版:,把版画与套印结合,取“饾钉”之形明.吴发祥萝轩变古笺谱 . 明.胡正言十竹斋画谱 。,拱花,凹凸两版嵌合,使纸面拱起。 北京荣宝斋 上海朵云轩,第五节 古代刻书业及编辑业务,一古代刻书业 官刻 私刻 坊刻 古代刻书业的编辑业务,1.官 刻,官刻,也称政府刻书,是指中央国家机构以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各省官书局等单位出资或主办的出版印刷业。基本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系统。,五代:.冯道奏法雕刻儒经:,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后周广顺三年()国子监主持,以开成石经为底本,雇民间技
16、术人员,广布天下。五代刻书是印刷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官刻开始,雕印儒家经典,提高印刷质量。,政府刻书从五代雕印儒经开始,五代冯道雕印九经是图书出版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意义有三: 1、它标志着我国书籍流通和文字传播方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五代刻书开辟了雕印儒家经典之先河 3、印刷术由民间进入官府,由此产生了政府刻书事业,即官刻,历代中央官刻机构,宋代 国子监 元代 兴文署 明代与国子监并驾的有司礼监。下属经厂。 清代 武英殿,中央政府刻书的特点及地位,1政府重视,皇帝参与,把出版作为教化及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2宗旨明确,内容集中,多为经史御纂之书。 3人才荟萃,管理严格,刊本质量有保证。
17、 4财力雄厚,不惜工本,纸墨装帧属上乘。 5地位显赫,作用突出,示范带动全国出版业。,2.私人刻书,所谓私刻,又称家刻,是指私人出资刊刻图书。私刻本往往以“某堂”、“某斋”、“某宅”、“某府”、“某家塾”等字样为标记。,私家刻书的特点,私家刻本在总体上优于其他版本的原因可以从刻书程序上来分析 : 第一步,选择优秀底本。这是保证刻书质量的先决条件。 第二步,精审校勘。这是保证刻书质量的关键。第三步,请名家手写上版。第四步,请名工巧匠刻版印书。,私家刻书的历史贡献,1. 搜求辑佚古代典籍 2.改进提高刻印技术 3. 治书之学成果丰硕,3.书坊刻书,书坊,古代又称书肆、书林、书铺、书堂、书棚、经籍铺
18、等。前身是在街头闹市以图书作为商品交换的坐贾书摊和沿街叫卖而为市井服务的书贩;其主体是有固定作坊和刻工,以刻书、卖书为业的家庭手工业者; 其业务范围远比今日的书店宽泛,不单贩书、售书,还要编书、刻书和印书,某些书坊主人本身就是著作者,其作用不容小视。,民间坊刻的经营特点,1编、刻、印、售合一,经营自主灵活 2广泛联系,打开销路 3扩大稿源,不顾版权 4广告书目,注意宣传,书坊刻书内容方面的特点,书坊刻书之初,就以实用的历书和日用杂书为主要内容,具有较浓厚的民间色彩. 坊刻本既有供平民日常阅读的农桑、医算、类书、便览,又有供文人操觚射鹄的字书、小学、经史文集;既有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作品,又有私
19、塾学童的启蒙读物;甚至还冒险刻一些禁书。,对坊刻的分析及评价,局限性 1刻本内容参差不齐,不少书籍已不只是“通俗”,而且是流于“庸俗”,格调低下。 2文字校勘水平较低,伪误讹漏较多,有的甚至有意改窜文字,删节内容,割裂卷篇。 3刻印技术不精,纸墨粗劣,字迹模糊,使人无法卒读。 4有意作伪,以假乱真。,坊刻的积极意义,从文化传播角度看,这更有利于书籍的销售与流通。 其次繁荣了当时的文艺创作,活跃了书籍贸易,推动了造纸、制墨等有关手工业的发展,对后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与重大的意义。,二、古代刻书业的编辑工作,凡出版书籍,就有编辑工作,主要是选择、校勘、加工。五代冯道刻经书,就由当时的
20、国子监祭酒田敏校勘,任总编辑。古代刻书官私坊都做编选工作,私家更精些,如清代顾广圻,字千里。延聘通人也是编辑。 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不是宋代岳珂,而是元代岳浚的著述。,第六节 古代的图书贸易,我国图书贸易产生于两汉时期。古代文献中,“书肆”的概念最初建于西汉末年扬雄法言吾子。文献还记载有中国最早的书肆“槐市”。至魏晋南北朝得到进一步发展,名人新书、新作问世往往即行传抄,佣书、洛阳纸贵。,印刷普及后图书贸易的发展,唐代后期在成都等地出现了多个印刷造纸中心,长江流域:“剑南两川”(长江上游)“江南西道”.淮南道”(长江中游)“扬越间”(长江下游)。 出售的多为民间日用杂书和历书,遭到了政府的
21、禁止。 五代冯道刻九经开创了政府刻书进入市场的先例。,官府与民间售书,宋代以后,国子监刻本影响全国,多为经、史、科举用书。 民间书坊遍及全国,尤其在浙、蜀、闽、赣、皖等地更多,北宋东京(开封)有大相国寺书市,南宋则以临安(杭州)为中心。著名的有陈宅书籍铺、福建的建阳、建宁、汀州也是重要的印刷中心。明代的刻书售书中心为南北两京、苏杭二州。坊刻的牌记常常对书籍质量夸大其词以吸引读者。我国古代最大的书商是明末毛晋汲古阁,但规模也有限。,第七节 近代出版机构,外资出版机构 明末已开始有外国传教士 ,如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出版几何原本。外资直接在中国办出版机构是在六口通商之后。此前虽有英华书院
22、(1814年成立于马六甲)、华英书院(1838年成立于新加坡),但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近代出版印刷机构,是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上海成立的墨海书馆。,官办出版机构,地方官书局 清同治年间,曾国藩攻下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后,以重兴文化为名,奏请设立书籍,刊印古籍。随之成立的有江西金陵、浙江、湖南、湖北等地的官书局,多延用雕版印刷,刊刻传统古籍。,洋务派创办的出版机构,京师同文馆 (1862年,在培养外交和洋务人才的同时,翻译出版西方书籍,其中以丁韪良的万国公法,毕利干的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影响最大。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成立于1867年,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官办翻译出版机构
23、,翻译西书200多种。另需一提的是盛宣怀曾建立的南洋公学译书院,自编出版新式教科书。该院出版的蒙学课本三编,是我国学校正式使用的第一种新式教科书。,民办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 成立于1897年,创建人有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创办,初以印刷为主,后设立编译所,并聘请张元季为所长,为我国出版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著名的有蔡元培、陆费逵、沈雁冰、胡愈之等。,扫叶山房,是中国出版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民间书坊,最初成立于明末。清初得汲古阁毛晋书版,翻刻流传,先于松江(今属上海),后移至苏州,设立多个分店,成为出版古籍为主的有影响的书坊。,第八节 近代出版物,近代出版物的变化:中文期刊、报纸:最早的中文
24、期刊,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用木板雕印,在南洋华侨中免费散发。 英商美查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份中文报刊。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1949年停刊。在办报的同时,该报还出版大量图书,如光绪年间出版的申报馆丛书,收书300余种。,近代出版物的主流,倡导救亡图存维新变法和民主共和,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咸丰二年1582)出版海国图志)、康有为梁启超都从读此书开始认识西方世界,接受新思想。郑观音的盛世危言,是当时著名的政治改良论著。早在100年前就提出开发浦东,举办世博会等超前之想。,近代出版物的主流(二),改良派康
25、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报是维新派的代表作。辛亥革命爆发前后,革命派图书图书130余种,最著者有章炳麟訄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派创办的报刊达数百种之多,遍布全国各地,如上海的大陆、苏报等,以及广东的亚洲日报,武汉的江汉日报。,翻译事业对近代出版物的影响,康有为有诗称“译才并世数严林”。严复翻译赫胥黎名著天演论,被康有为誉为介绍“中国西学第一者”。后来严复又翻译原富、群已权界论、穆勒名学、法意等一批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名著,共约两百万字,并在翻译理论上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成为中国近代的翻译大家。,翻译事业对近代出版物的
26、影响2,林纾与严复并称,但主要翻译小说。他翻译的第一部小说为巴黎茶花遗事,后又译出黑奴吁天录、鲁滨逊飘流记等。林纾把翻译作为“开民智”的途径,希冀通过翻译让国人了解世界。爱国与救世是他的一贯思想,故康有为赠林纾诗又有“百部虞初救世心”的评价。,第九节 近、现代印刷业的发展,西方印刷技术的引进。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编著的华英字典六卷(18151823). 点石斋书局首次引进石印技术,于1878年印制康熙字典,首印四万部。申报馆引进及其纸印申报,并首先使用手摇平版机和单色轮转机。,印刷企业的发展,新技术对图书形态的影响。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对我国图书的开本、版式、装帧形式产生巨大影响,使图书形态逐
27、步发生了变化。,第十节 现代出版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中国的出版物从内容到形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更为这一时期的出版业注入了新的内涵. 上海的出版业在近代的基础上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出版中心。,蓬勃发展的民营出版业,影响最大的两家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还有1916年由吕子泉等创办的大东书局,1917年由沈知方创办的世界书局,1926年由章锡琛创办的开明书店,历年共出版图书约1500种,其中青少年读物和教科书深受青年读者的欢迎,期刊中学生是当时青年读物中最有影响的刊物。,文学社团的出版活动,五四运动后,著名的社团有周作人、郑振铎的“文学研
28、究会”; 郭沫若、郁达夫组成的“创造社”; 胡适、徐志摩等参加的“新月社”; 鲁迅支持和发起的有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朝花社,在当时的进步青年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活动,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刊,先由上海群益书社出版,原名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改名新青年。1917年迁往北京。1920年9月迁回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成为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社出版新青年丛书,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1年9月1日,党在上海成立正式的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由当时的党中央宣传主任李达负责。其后还有上海书店、长江书店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活动(二),1937年4月设立新华社,并创办解放周刊,1939年6月1日党中央成立中央出版发行部,同年9月1日新华书店正式成立,随后陆续建立地区总店和分店。1932年7月,邹韬奋在上海创办生活书店,其前身是“生活周刊社”,后于1948年与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在香港合并,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现代图书出版的特点,反映时代脉搏文字创作空前繁荣工具书、丛书的出版蔚成风气,课程结束,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