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饮用菊花生产技术规程.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5255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用菊花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饮用菊花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饮用菊花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饮用菊花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饮用菊花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种植专业合作社饮用菊花生产技术规程饮用菊花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饮用菊花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菊花繁育、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干制加工的技术要求。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饮用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通常也作药用。2.2分株苗利用菊花根、茎的再生性,在菊花收获后,割除地上茎部,就地或将其根部挖起埋在选定的育苗地中培育新苗,第二年种植时起出分株种植的繁殖方式。此方法繁育的菊苗称为株苗。2.3摘心打顶抑制菊花植株生长的顶端优势,促进分枝,提高产量,在菊花移栽后根据长势进行的人工摘(剪)去主茎和分枝顶芽的生产管理措施。2.4

2、干制加工将鲜菊花通过阴干、晒干、烘干等方法加工成干花成品。3 产地环境亳州位于东经 1155311649、北纬 32513505,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长约 150 公里,宽约 90 公里。全市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因气候的过渡性,造成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年际降水变化大,全市历年平均气温 14.9,平均日照 2184 小时,平均无霜期 213 天,平均年降水量 831 毫米。4 菊苗繁育菊花育苗分为集中育苗、分枝育苗两种。4.1 集中育苗

3、4.1.1 育苗地选择选择地势较平坦,肥沃而排水良好,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前茬没有种植菊花的砂质壤土地块,全面深耕,每 667 m2 施入腐熟的农家肥 500kg。4.1.2 育苗地整理选定的育苗地按畦面宽 150cm、畦高 15 cm、沟宽 50cm 整出种植畦,地块四周建排水沟。4.1.3 育苗操作4 月份,将选好起出的根兜按株距 2cm 行距 2cm 播于备好的畦上,覆土 3 cm5 cm压实,如遇干旱可浇灌清水。4.1.4 育苗地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幼苗已出土时,施肥一次。4.2 分株育苗4.2.1 育苗操作11 月份,在菊花收获后,割除地上茎部,就地或将其根部挖起埋在选定的育苗地中

4、培育新苗,第二年种植时起出分株种植。4.2.2 育苗地管理如遇干旱可浇灌清水,并覆盖稻草或鲜猪牛粪,以保证过冬。4.3 菊苗出圃标准健壮无病虫,苗高 15 cm20 cm。5 种植技术5.1 种植地选择要求土质结构疏松,中性或微酸性(pH7pH5.5)砂质壤土,排灌方便。5.2 整地平地于春季(5 月),在施足农家基肥的前提下,深翻耕 25 cm 左右,精细平整,进行移栽。 5.3 种植密度5.3.1 平地,按行距 60 cm,株距 60cm,每穴 1 株2 株,180cm 区间种 4 株,留 1 米路。5.3.2 根据土壤肥力、种植方法及种植时间的差异,适当调整行、株距。5.4 移栽种植菊花

5、移栽种植最佳时间,在 5 月左右。选择雨后阴天或晴天傍晚,如遇少雨天气,土壤不够湿润,移栽时需浇定根水。6 田间管理6.1 土壤管理6.1.1 提倡轮作,连作地种植前土壤要消毒。6.1.2 定期除草追肥。6.2 摘心打顶6.2.1 次数分株苗共 3 次4 次,第一次在移栽时或移栽后 20d25d;第二次约 6 月中旬;第三次约 6 月底至 7 月上旬;第四次在后期长势过旺时。6.2.2 标准要求第一次根据不同品种离地 5 cm15 cm 左右摘(剪)去,以后各次,保留 5 cm15 cm 摘(剪)去上部顶芽。摘心打顶必须在 7 月底前完成,每次摘心打顶均需选择晴天进行,摘(剪)下的顶芽全部带出

6、菊花地销毁。6.3 中耕除草6.3.1 次数全年 4 次5 次。6.3.2 标准要求第一、二次锄草宜浅不宜深,以后各次宜深不宜浅。后期除草时都要培土壅根,保护根系防倒伏。有条件的地方可割些无籽嫩草铺盖地面。6.4 搭架易倒伏品种植株,应在植株旁搭架,以利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和质量。6.5 肥水管理6.5.1 水分管理雨季注意清沟沥水,防止受涝烂根,夏秋季节干旱时,要及时浇水抗旱,孕蕾期不能缺水。6.5.2 合理施肥6.5.2.1 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料中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有机肥料污染物质允许含量 单位为毫克每千克项 目 浓度限值砷 30汞 5镉 3铬

7、 70铅 60铜 400六六六 0.2滴滴涕 0.26.5.2.2 基肥:结合整地时施入,每 667m2 施用腐熟厩肥 500kg,或饼肥 80kg。6.5.2.3 追肥:5 月7 月份,分 3 次5 次施腐熟淡粪水。第一次菊花栽种后即施入作为活苗肥,其他次结合摘顶后进行。每 667m2 每次 100kg150kg 人粪尿兑水浇施,并可适当加施尿素,按 100kg 人粪尿配施 0.5kg 尿素;8 月底至 9 月初菊花孕蕾时每 667m2施 500kg 猪牛粪或氮、磷、钾(N、P、K)(15-15-15)复合肥 25kg;10 月现蕾时以磷、钾为主施一次叶面肥。7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病害以

8、叶枯病、霜霉病为主,虫害以菊蚜虫、蛴螬、地老虎等为主。7.1 农业防治7.1.1 选用健壮植株,培育健壮菊苗。种植时采用种苗消毒措施。7.1.2 实行轮作,合理间作,加强土、肥、水管理。清除前茬菊花宿根和枝叶,实行秋冬深翻,减轻病虫害危害基数。7.2 物理防治7.2.1 采用人工捕捉害虫,摘除病叶集中销毁。7.2.2 利用害虫的趋避性,使用灯光、色板、异性激素等诱杀,或有色地膜等拒避害虫。7.2.3 采用防虫网等材料控制虫害。7.3 生物防治7.3.1 保护和利用菊地中的瓢虫、蜘蛛、草蛉、寄生蜂、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对天敌的伤害。7.3.2 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7.4 化

9、学防治7.4.1 使用有机农药,在菊花生长期内避免重复使用。8 主要病虫害及治疗8.1 主要病害及治疗8.1.1 叶枯病又称黑斑病、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初下部叶片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外部有一不明显黄色晕圈,整个病斑逐渐变成黑褐色,中央稍褪色,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遍及整个叶片,病叶枯死发黑,但并不脱落,发病是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至整个植株叶片枯死。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高温高湿、土壤排水不良,湿度过大,或因连作栽培,或因氮肥施用过多等等。该病发生的时期在每年的 5 月10月。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发病期要加强管理。浇水适量,选晴天上午浇水,阴天不浇或少浇

10、。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4)栽植密度适当,及时清沟排渍,要通风透光,及时剪除病叶深埋或烧毁。(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 400 倍液或 1:1:100 倍式波尔多液、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8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料剂 l500 倍液,隔 1015 天 1 次,老龄植株或转入生殖生长的隔 710 天 1 次,视病情防治 35 次。8.1.2 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嫩茎、花梗和花蕾。病叶褪绿,叶斑不规则,界限不清,初呈浅绿色,后变为黄褐色,病叶常扭曲变形,叶背面菌从稀疏,

11、初污白或黄白色,后变淡褐色或深褐色,严重时整株枯死。在湿度大、光照少、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在 16左右最易发病,多发生在 8 月至 10 月和 3 月至 4 月的苗期,春季发病致幼苗弱或枯死,秋季染病整体枯死。防治办法 (1)加强肥水管理,防止积水及湿气滞留。(2)春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72%克露(或克霜氰或克抗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隔 10 左右 1 次,共防 23 次,采收前 3 天停止用药。8.1.3 根腐病被害植株根部生有大量菌丝,导致根系腐烂,植株枯黄凋萎,发病原因主要是土壤排水不良,湿度大而发生。

12、防治办法 适当灌水,涝排旱灌,疏松土壤;大蒜水灌病株根部,施速效肥有一定效果.8.2 菊花主要害虫及治疗8.2.1 菊蚜虫形体很小,常见的有青、红色两种,青色的多为害叶柄,红色的为害嫩芽,它们常群生在一起吸取植株液汁,使菊花的茎叶萎黄,叶片枯瘦卷曲,不能正常开花。菊蚜虫通常在 4 月11 月份发生十多代,尤其在 5 月至 6 月和 9 月中旬至 10 月下旬为害最重。防治办法 取大葱 50 克捣成泥状,加水 50 克,浸泡 12 小时,过滤后用滤液喷施,一天多次,连喷 34 天,可治蚜虫等软体害虫及白粉病。8.2.2 大、小地老虎是菊花在幼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体褐色或黄褐色,幼虫灰黑色,俗称“

13、黑拱虫”。一年四代,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一般以第一代幼虫在每年四月中旬开始为害幼苗,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为害严重,常在日落后于拂晓前来咬食菊花嫩苗,被害植株即出现萎倒。防治办法 每公顷可选用 50%辛硫磷乳油 750mL,或 2.5%溴氰菊酯乳油或 40%氯氰菊酯乳油 300450mL、90%晶体敌百虫 750g,对水 750L 喷雾。喷药适期应在有虫 3 龄盛发前。8.3 菊花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1605)、甲拌磷(3911)、久效磷、治螟磷、磷胺、甲基异柳磷、甲基硫环磷、甲基对硫磷(甲基 1605)、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脒、克百

14、威、水胺硫磷、二溴氯丙烷、氟乙酰胺、西力生、赛力散、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9 采收9.1 采收时期10 月下旬11 月底。9.2 采收标准当菊花植株顶部头状花序的中心小花 70%散开时,开始采收花朵;要选择晴天露水干后采收,不采露水花和雨水花。9.3 采收次数一般分三次。第一次在 10 月下旬或 11 月上旬,称头花,之后每隔 2d 将达标准花采下,直至采摘完毕。9.4 采收要求采花时将好花、次花分开放置,注意保持花形完整,剔除泥花、虫花、病花,不夹带杂物。9.5 采收用具采用清洁、通风良好的竹编、筐篓容器等盛装鲜花,采收后及时运抵干制加工场所,保持环境清洁,防止菊花变质和混入有毒

15、、有害物质。10 干制加工10.1 基本要求10.1.1 加工场所应宽敞、干净、无污染源,加工期间不应存放其他杂物,要有阻止家禽、家畜及宠物出入加工场所的设施。10.1.2 允许使用竹子、藤条、无异味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铁制材料,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器具和工具,所有器具应清洗干净后使用。塑料器具不能在烘制加工时使用。10.1.3 加工人员应身体健康,保持清洁和卫生,并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10.1.4 加工过程中应保持菊花不直接与地面接触。加工、包装场所不宜吸烟和随地吐痰。10.1.5 加工干制应采用天然、机械等物理方法,不得在加工过程中添加化学添加剂,不得用硫磺薰制。10.1.6 加工干制

16、后的产成品质量符合 NY 51192002 的要求。10.1.7 干制后的菊花所用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要求,直接接触菊花的包装用纸,达到GB11680 要求。10.2 加工方法菊花干制用烘焙干制方式。10.2.1 烘焙干制分上车、初烘、复烘三道工序。10.2.1.1 烘房要求烘房面积 10m2 以上,采用炭火烘焙,烘房上部需设通气孔,以便排放水气。采用简易的管道式烘房烘焙的,燃烧室口、排烟道口应设在烘室外。10.2.1.2 烘焙燃料木炭;柴和无烟煤。10.2.1.3 加工流程鲜花上车要撒播均匀不见空隙,初烘温度 5060,烘焙 2.5h3h,雨水花需5h6h。复烘温度 3040,烘焙 1.5h 左右,见花瓣象牙色,花托绿色时取出摊晾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