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精讲多练.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5215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精讲多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精讲多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精讲多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精讲多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精讲多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精讲多练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我们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几年来,我们语文教师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摸索和研究。而我认为“精讲多练”在语文教育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 “精讲”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精炼的语言和尽可能少的时间,完成传授知识及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所需要的讲解。但绝不是少讲,而是废话假话不讲,大话套话不讲,要不遗余力地将真话实话讲透。 “多练 ”,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完知识后,尽可能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并形成技能。俗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所以课堂上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练习,并在此基础上求得创新。那么

2、如何做到“精讲多练 ”呢?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一、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上,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演和伙伴,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喧宾夺主,我们要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敢于动脑,大胆质疑;敢于动手,大胆实践;甚至敢于到讲台前来,动口为大家进行讲解。让学生在不但掌握了知识,并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例如,在讲解马说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课上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课前的疑问,待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由老师出面解决。另外,针对本课反映出来的人才观问题,老师为学生导演了一场辩论,

3、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学生各抒己见,强词夺理驳斥对方的同时,不但将所学的知识能学以致用,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思维也得以发散。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突现。二、 要把时间用在重点上。一篇课文,无论是典范文章还是自读文章,我们都不要面面俱到地讲,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学会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典范文章要精讲,以便学生全面掌握文学基本知识,语言基础知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例如,在讲到杨绛的老王一课时,文中介绍了老王的一生经历。如果教师只是按老习惯将课前的字词整理一遍,再领

4、着学生一起分析老王的经历的话,那么这一堂课下来,或许同学们对老王的经历是有了表面的了解,可对于文中折射出的人物的美好品质却忽略了,就不能很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如果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同学们查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再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动脑能力。课堂上,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讲解,并作补充。引领学生将着眼点放在体现人物的美好品质上,提倡学生学习老王的一种“善”的精神。再进而联系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用自己的一颗善良之心关爱他人,给他人送去温暖。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对重难点进行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意,深入挖掘文

5、章的内涵。这样一堂课下来,既使学生收获了知识,又教给了他们做人的道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三、 要把着眼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眼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段章等知识。比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对文中菲利普

6、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课引导学生让他们通过阅读、合作、交流的方式自行体会,并以此概括出菲利普夫妇二人的性格。待学生对文中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后,进而启迪他们的思维,运用想象进行写作。假如:菲利普一家在船上遇到的不是一个穷于勒,而是于勒装出来的,试探他哥嫂的,那么会是一番什么情景呢?这样一来,学生一定会展开大胆的想象,把菲利普夫妇自私、贪婪、冷酷、势利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再由学生读出自己的片段,其他学生共评。这样,就使得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四、 要把功夫下在备课上。精彩的课堂必须要有精心的预设。课前,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还要考虑到

7、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要想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来做好点拨的准备。只有弄清学生该学什么,而且可能不会什么,才知道自己该教什么。另外,一定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因为它是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就有可能在教学中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甚至是让学生感到一头雾水。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此外,备课时,我们不能只备教材,还要备我们的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依据不同的文章,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不管怎样,都应以学生为主体,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备课。例如:学习鱼我所欲也一课,可以

8、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音,提出疑问;中等生在语境中判断并回答问题;优等生在此基础上对译文进行串讲。这样,课堂上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行动起来,并能参与其中。其次,学生“多练”是教师“精讲”的升华。要充分认识“练”的必要性。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呢,还是靠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练”的实践获得的呢?我认为主要是靠后者获得的。有的同志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成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我看未尝不可。顾名思义,教练的职责是教运动员如何练,如果教练员不让跳水运动员入水锻炼,而是在水池边的碟碟不休地讲,那是永远也培养不出的跳水运动员来的。同样的道理,在课堂上,教师不让学生有读写

9、训练的机会,也不可能提高学生评论水平。现在有不少教师把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搞成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在课堂上只顾讲,还少考虑学生的练,所以教学效果不好。语文教学在各门课程教学中时间花得最多,但绝大多数还没有过好读写这个关,这与我们语文教学中方式方法刻板单调,没有重视练有关,教师讲课往往是讲多练少,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被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等占去了大半,而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基本技能训练及课外阅读的指导等,则往往功夫下得不深不够,也不利于素质教育。我认为语文讲读教学是以读为中心,以读来带动讲和写。通过阅读、吟读来琢磨文章的字、词、句、篇,作者的词汇、句式、表现方法,经过熟

10、读才能消化吸收,成为学生的语言储备,想用就拿出来,拿出来就能用,这才算把作者的语言学到手了。否则因为读的太少,课文中的字、词、句没有被学生吸收,到作文时,学生搜尽枯肠也写不出来。(一) 、 “练”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恰当的安排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学生练得苦,教书改得忙” ,实践效果并不好。这与不明确“练”的目的有关。语文的练,必须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相结合,凡是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练必须舍得“割爱” ,即使是与提高读写能力有关或关系很大的练,也不是多多益善。每本书,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有它的特色,这就需要教师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从大纲要求、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整个学期的

11、练习通盘考虑,恰当安排。以一堂课为例,练固然要多,但练的要求则应单一,练的内容也应集中。每次练习,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独立”不是“孤立” ;一个阶段的练习,应该有相互的联系,不断深化的系统性。它应当是前进路上的一个脚印,是整个计划中的一项措施,是完成单元要求乃至全册课文要求的一个环节。(二) 、 “练”应以课堂“练”为主课堂练与课外都很重要,但首先应抓好课堂练。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的练,是从教师讲到学生巩固消化知识的必经过程。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基本途径。如缺少严格课内阅读为基础,在课外学生阅读往往只知道硬背,不懂得文章字句和感情,不善于吸收营养,丰富自己的语言,这样就会既加重学生负担,基本功又

12、没有练好(三) 、 “练”要抓好关键如标点的练习,应把句、逗号的训练作为重点,而把能否断句作为关键。写作的练习,字词是“死”的,谋篇布局又过“活” ,这时就应把重点放在句、段的练习上,尤其是加强段的练习,这是关键。这样既串“活”了字词,又为谋篇布局作了准备,效果就会显著.从整体上考虑,要多练,熟能生巧;从局部着眼,要强调“精”练,有助于费时少收效快.既要多练,又要“精练”,只有致力于“精”练,才能真正收到“多练”的效果.(四) 、 “练”要因材施教,从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出发,注意抓两头带中间对成绩优良的学生,在布置练习时,可适当出一些难题,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指

13、导,在布置练习时,要适当照顾,让他们多做些一般性的题目。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慢慢跟上来。例如,学习了岳阳楼记 ,借用书后练习中的古文小段,基础较差的学生找出正文中学过的词语加以巩固,提出难点;中等生试着在语境中判断并回答问题;优秀学生在此基础上串讲。这样,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就都在提高了。在贯彻“精讲多练”的时候,要注意掌握“精讲”与“多练”的分寸。 “精讲”不能理解为讲得“越少越好” 。有些课文难度较高,教师多讲一点,也未尝不可。 “多练”自然是重要的,但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越多越好” 、 “多多益善” 。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把握其中规律。如果不把握这个规律,盲目的、不加选择地或不予限制地练,这个“多”就近于“滥” ,甚至成为一种“灾难” 。对待“精讲”与“多练”的正确态度是从实际出发,该讲的则大胆“讲” ,该练的则放手“练” ,不要把精力花在“讲”与“练”的时间划分上,而要花在分析、研究教材的难点、关键上。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多练”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总之,语文课堂上的精讲多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能力。教师要运用精美凝练的语言,将书中的精髓全部挖掘出来,并让学生在多练中突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为语文课堂要真正提高实效,还是应该在踏踏实实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上下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